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夕,照例提前几天结束了手中的工作,跟往年一样,还是一边洗洗刷刷一边准备着年货,等待着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归来,忙碌而又温馨。
每年除夕的前一天,都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他的外公外婆,送去一些年货,拜个早年,顺便喜滋滋地领回老人家每年都准备好的吉祥红包,老人祝福的话语,总是装了满满一兜,预祝来年的好兆头。
平常很少去关注新闻大事,却喜欢刷“抖音”。抖音上其实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的,如绘画、手工、美食、各地风景人文等,当然还有新闻。
无意中,刷到了一则新闻,是有关于武汉,出现了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患者,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我当时不以为然,一是觉得距离那么远,构不成威胁,二是因为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相信很快就能烟消云散。
继续刷着抖音,跟着美食博主学习做各种美食犒劳儿子。孩子常年都在外面吃快餐,最期待的自然是妈妈的味道,孩子毫不吝啬的赞美,更是让我这个做母亲的,乐此不彼地收罗各种美食的做法。
但慢慢的,越来越多有关疫情的消息,陆续出现在视线里,确诊的、疑似的人员不断增多。一条官宣称“华南海鲜市场”休市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正值年关,休市会有多大的经济损失?于是我开始关注许多官方的抖音号,以便随时收到最新动态。
随时间推移,疫情似乎日渐严峻,选购年货的熙熙攘攘的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戴起了口罩,人们开始抢购口罩,以至到了后来一罩难求。这现象,在我们这个县城是罕见的,我开始略略紧张了起来。
1月20日那天,我跑了七八家大小药店,居然买不到一个口罩,不禁感到沮丧,所幸邻居医生送给了我一个,一个好朋友听说后,送给了我一袋10个,感到心头暖暖的。11个口罩,跟孩子两个人省点用,应该是够了。
疫情,渐渐冲淡了春节本该有的气息,人们开始关注讨论,疫情的话题替代了往年的问候。
钟南山、李兰娟两院士,在电视前呼吁大家不要吃野味,因为这个病毒有可能来自野味,我由此知道病毒的名称:“新型冠状病毒”。
专家的呼吁,正是一直以来我内心隐隐作痛的一个结,网上一些吃野生动物、宰杀野生动物的图片,从来不敢去看,无法面对那一双双哀求的眼神和血淋淋的画面!
自蛮荒时代开始,肉食就是人类的本能,但每每看到孽杀动物,总是觉得我们太过残忍。我认为野生动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且不说野生动物身上有不计其数的病菌,大家肯定还记得当年的“非典”,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难道人们忘记了“非典”的起因了吗?正因人们贪嘴,很多野生动物已经到了濒危的边缘。
1月23日,新闻里跳出了“武汉封城”的字眼。“封城”刺痛了我的眼睛,这两个字,让人何其惶恐!想象着身处武汉的同胞,内心该是怎样的彷徨,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17世纪,一个发生在英国的“封村”故事。面对一场鼠疫,为了控制瘟疫扩散,当地人民自愿发起“封村”的隔离举动。这个事件之所以被大书特书,是因为“封村”不是来自政府的强制要求,也不是因为迫于民众舆论压力。他们舍身取义,用自我隔离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这个“封村”壮举,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至今,仍然让英国人缅怀。
正值春节,正是人流量最大时刻,疫情也随之向外蔓延。传染病,一直是人们的梦魇,谈“疫”色变。隔离,是抑制扩散最有效办法,武汉做出“封城”决定,正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街上,已经少有人走动了,偶尔出来一些采购的人们,也是带着口罩来去匆匆,公园广场、河滨漫道,更是空无一人。大家自发转告,不出门、不聚会,不给疫情传播的机会,不给忙碌的政府添加负担。
年前就约好的,家族要再照全家福,大年初一让儿子开车带我回去,匆匆拍了照片就赶回了县城。
除了问候,跟家人聊的依然是疫情的话题,互相叮嘱一定要少出门、不出门。家里那八九十岁的老人肯定戴不惯口罩,作为晚辈的我们,更要自觉配合与外界隔离。每次离开时,总会拥抱一下母亲,这次却没有,我从外面回家,接触的人多,第一个反应是不给家人留下风险。这或许母亲会不理解,她会觉得有那么严重吗?对她老人家来说,拥抱很重要。
2月11日,距发现疫情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常常会为辛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泪流满面,为困在疫区的同胞心疼心慌,为那些故意做出匪夷所思举动、添乱、搞破坏甚至伤害医生的人愤怒不已,我的情绪常为之波动。
大难面前,才能看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才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素养。面对疫情,我们中国人愈发团结,一切井然有序,全民皆兵,齐心协力抵抗疫情。
今日一则新闻,让人多少有了点宽慰,新增病例的下降,终于看到了曙光。众志成城,我们中国是强大的,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尽管这个春节过得很特殊,我们的生活规律因为疫情全部改变,但是这个春天,依然会柳翠花红。大家齐心协力,抵抗疫情,我盼着早日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也一定会越来越好。2020我们同舟共济!
每年除夕的前一天,都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他的外公外婆,送去一些年货,拜个早年,顺便喜滋滋地领回老人家每年都准备好的吉祥红包,老人祝福的话语,总是装了满满一兜,预祝来年的好兆头。
平常很少去关注新闻大事,却喜欢刷“抖音”。抖音上其实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的,如绘画、手工、美食、各地风景人文等,当然还有新闻。
无意中,刷到了一则新闻,是有关于武汉,出现了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患者,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我当时不以为然,一是觉得距离那么远,构不成威胁,二是因为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相信很快就能烟消云散。
继续刷着抖音,跟着美食博主学习做各种美食犒劳儿子。孩子常年都在外面吃快餐,最期待的自然是妈妈的味道,孩子毫不吝啬的赞美,更是让我这个做母亲的,乐此不彼地收罗各种美食的做法。
但慢慢的,越来越多有关疫情的消息,陆续出现在视线里,确诊的、疑似的人员不断增多。一条官宣称“华南海鲜市场”休市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正值年关,休市会有多大的经济损失?于是我开始关注许多官方的抖音号,以便随时收到最新动态。
随时间推移,疫情似乎日渐严峻,选购年货的熙熙攘攘的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戴起了口罩,人们开始抢购口罩,以至到了后来一罩难求。这现象,在我们这个县城是罕见的,我开始略略紧张了起来。
1月20日那天,我跑了七八家大小药店,居然买不到一个口罩,不禁感到沮丧,所幸邻居医生送给了我一个,一个好朋友听说后,送给了我一袋10个,感到心头暖暖的。11个口罩,跟孩子两个人省点用,应该是够了。
疫情,渐渐冲淡了春节本该有的气息,人们开始关注讨论,疫情的话题替代了往年的问候。
钟南山、李兰娟两院士,在电视前呼吁大家不要吃野味,因为这个病毒有可能来自野味,我由此知道病毒的名称:“新型冠状病毒”。
专家的呼吁,正是一直以来我内心隐隐作痛的一个结,网上一些吃野生动物、宰杀野生动物的图片,从来不敢去看,无法面对那一双双哀求的眼神和血淋淋的画面!
自蛮荒时代开始,肉食就是人类的本能,但每每看到孽杀动物,总是觉得我们太过残忍。我认为野生动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且不说野生动物身上有不计其数的病菌,大家肯定还记得当年的“非典”,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难道人们忘记了“非典”的起因了吗?正因人们贪嘴,很多野生动物已经到了濒危的边缘。
1月23日,新闻里跳出了“武汉封城”的字眼。“封城”刺痛了我的眼睛,这两个字,让人何其惶恐!想象着身处武汉的同胞,内心该是怎样的彷徨,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17世纪,一个发生在英国的“封村”故事。面对一场鼠疫,为了控制瘟疫扩散,当地人民自愿发起“封村”的隔离举动。这个事件之所以被大书特书,是因为“封村”不是来自政府的强制要求,也不是因为迫于民众舆论压力。他们舍身取义,用自我隔离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这个“封村”壮举,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至今,仍然让英国人缅怀。
正值春节,正是人流量最大时刻,疫情也随之向外蔓延。传染病,一直是人们的梦魇,谈“疫”色变。隔离,是抑制扩散最有效办法,武汉做出“封城”决定,正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街上,已经少有人走动了,偶尔出来一些采购的人们,也是带着口罩来去匆匆,公园广场、河滨漫道,更是空无一人。大家自发转告,不出门、不聚会,不给疫情传播的机会,不给忙碌的政府添加负担。
年前就约好的,家族要再照全家福,大年初一让儿子开车带我回去,匆匆拍了照片就赶回了县城。
除了问候,跟家人聊的依然是疫情的话题,互相叮嘱一定要少出门、不出门。家里那八九十岁的老人肯定戴不惯口罩,作为晚辈的我们,更要自觉配合与外界隔离。每次离开时,总会拥抱一下母亲,这次却没有,我从外面回家,接触的人多,第一个反应是不给家人留下风险。这或许母亲会不理解,她会觉得有那么严重吗?对她老人家来说,拥抱很重要。
2月11日,距发现疫情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常常会为辛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泪流满面,为困在疫区的同胞心疼心慌,为那些故意做出匪夷所思举动、添乱、搞破坏甚至伤害医生的人愤怒不已,我的情绪常为之波动。
大难面前,才能看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才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素养。面对疫情,我们中国人愈发团结,一切井然有序,全民皆兵,齐心协力抵抗疫情。
今日一则新闻,让人多少有了点宽慰,新增病例的下降,终于看到了曙光。众志成城,我们中国是强大的,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尽管这个春节过得很特殊,我们的生活规律因为疫情全部改变,但是这个春天,依然会柳翠花红。大家齐心协力,抵抗疫情,我盼着早日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也一定会越来越好。2020我们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