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言是传统文化发展下的地区性产物,普通话的推广使方言陷入被遗忘甚至毁灭的地步。通过对方言使用现状和学习意愿的全国性调查,由结果可知:高年龄段熟知方言,而中低年龄段普遍是不了解的。对于方言传承和学习,几乎全部受访者是支持的,并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政府、社会、个人三方下的方言传承对策建议,以期为方言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方言普及;有偿学习意愿;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方言代表着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城镇化推进和劳动力流动给方言传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方言在被遗忘在年轻群体中,普通话替代方言造成的传统文化流失唤醒了国家和社会群众对方言的保护意识。如何更有效地传承方言文化,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和民众积极响应的态势,先以加强传承意识,再以加强学习认知。
1 方言使用现状及学习意愿研究
通过调查社会群众对地区方言的了解程度和方言学习及传承意愿,掌握方言传播现状[1]。由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方言使用群体差异性、学习意愿、可接受的学习方式、方言市场动向,了解现阶段下的政府、社会、民众对方言弘扬、宣传、传承的動态方向。
1.1 方言使用,各有差异
受访者所在地区大多拥有方言。31岁及以上人群基本在略有了解及以上程度,其中,46岁及以上人群基本掌握方言,31-45岁大致了解,16-30岁的集中在略有了解的范围内,而15岁及以下表现出听不懂的状态。从年龄段对方言掌握情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年龄越低,对方言的认知越低,使用方言的频率越少。由分析结果可知:中低年龄人群表现出不了解方言的现状,且方言在该类家庭中很少被使用。由此可知,社会中低年龄段的群体对方言说法的掌握情况不佳,而高年龄段人群能基本或熟练掌握方言语法和对话技巧。特别地,低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已基本丧失方言对话的能力。但对于方言传承意愿方面,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希望方言得以学习和传播。
1.2 方言学习意愿大
在学习意愿方面,对方言的学习意愿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16-45岁人群学习方言的意愿最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身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没有学习方言的动机,所以意愿较弱是合理的;而青少年几乎没有学习方言的意愿,可能是长期没有接触方言,自身没有形成对方言的认知意识。其次,国家对方言的保护力度不强,也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靠群体自发传播实现方言留存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再次,市面上现存的方言学习软件的趣味性较弱,学习功能不全,是青少年没有学习欲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方言学习方面,学习的趣味性、高效性、实践性是学习者最关注的部分。
1.3 方言学习方式多样化
各年龄阶段的受访者对多种学习方式的接收程度极其相似,他们对正规课程的学习接受度最低,而偏爱方言说唱、旅游、交友等学习方式。对选择学习方式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正规课程大多为复杂、枯燥无味的方言语法讲解和拼读等,而没有对方言起源与形成过程的历史解说,导致学生的被动性过强,而且通过线上直播或录播的授课是效果较差的学习方式。通过交友的趣味性学习,可以形成互动和学习进程反馈;通过说唱的方式,歌曲本身的律动可以增强学习的欲望;而地方旅游,是深入了解方言历史,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正规课程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授课方式的无趣和授课内容的单一,而偏爱其他放松性学习是人本身的群居性、对趣味性事物的探索性决定的。
1.4 方言有偿学习低价化
各阶层对支付费用的可接受程度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老年人群对方言学的可支付费用普遍较低;青少年则相反,即使学习的欲望不佳,但却是高费用支付型客户;青壮年有偿费用仅次于青少年。通过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和拥有较高学历的工作者普遍支持中低档费用的有偿学习,而低学历者属于有偿学习的厌恶者。从学历和收入构成分析,低学历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并且由于收入较低,支付除生活费用以外的方言学习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家长愿意也乐意为其支付兴趣费用;有较高学历的青壮年,学习意识极强,且大多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崇者,自主学习方言并且理智支付的行为是可接受的。
2 方言普及提升路径研究
提高方言普及需要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重视方言对传统文化流传的重要性和作用,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加大对方言的保存力度,并向社会和居民颁发方言传承的战略方针;社会尤其是方言学习机构,要使方言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要扩大方言的传承,做到以弘扬为主,利益为辅的工作目标;个人要积极传承方言,理解方言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给出以下具体的针对性建议:
2.1 政府方面
2.1.2 加强方言保护力度,加大方言传承力度
政府对方言的保护需要社会对其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方言保护越发重视,加大与技术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合作,从开发方言保存平台,到社会公众人物的方言宣传[2],再到小团体的方言教学,这都是政府与社会接力与合作的见证,在这场方言奋战中,政府要做好领导工作,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加强投入。政府对方言的传承需要公众对其的支持。一般而言,社会公众是对政策的被动响应,政府如何将公众的被动支持转变成积极配合局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鼓励创业,给予方言创新和创业团队一定的物质奖励,控制方言有偿学习的价格,将方言学习扭转成公益性的事业并一直坚持下去。
2.2 社会方面
2.2.1 上对政府,配合宣传
社会群体包括以政府发起的公有宣传组织如高校和下级政府、方言市场的机构、社会私有群体自发组织,对于政府颁发的相关政府和指令,社会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出一定的创新,对于民间私有群体,更要积极加入方言保护的行列中来。可以说,社会不仅要配合宣传,更要自发加强宣传力度[3]。 2.2.2 下对民众,公益传承
社会公众不仅要紧跟上层政府指令,更要在与民众相关活动的对接和宣传中保证良好的效果。針对方言市场的机构,不仅以利益为目的的方言学习教授,更要以传统文化弘扬为己任。
2.3 个人方面
2.3.1 提高方言传承意识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方言有弘扬和学习的必要性,民众要提高方言传承的意识,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目的不同,方言是小范围的具有温情和文化传承的家乡用语,普通话应用于大范围的在正式场合的社交用语[4]。因此,要抱有对方言传承的积极态度,提高传承意识是容纳方言的基础。
2.3.2 主动传承方言文化
民众不仅要有对方言传承的意识,更要主动学习方言。首先政府和社会无偿的宣传活动是以提高民众传承意识为目的的弘扬,社会有偿机构是以提高民众方言掌握为目的的弘扬,两者各有侧重点。对于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相应;对社会组织的无偿宣传活动要支持,对有价值的有偿机构要适时参与。
3 结论
方言与普通话传承并非对立面,方言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普通话是对新世界文化的解读,中国是一个被传统文化和温情包围的国度,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的根基[5]。现代思维给予了我们对科技与新时代的理解却丢弃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新时代的无限光辉给与我们警示,方言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刘岩,胡耀东,张锦华,蔡岳,龚韶.基于数据调查的海南方言传承与保护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142-143.
[2]唐韩琪,卞颖暄,王赛飞,金雯婧,徐雯婷.留住乡音,文化立根——“文化自信”背景下宁波方言传承与保护的调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4):98-100+105.
[3]路金辉,孙宏吉.电视方言节目与方言的活态传承——方言保护视域下电视方言节目意义与价值探析[J].今传媒,2017,25(08):148-149.
[4]张晓宇.发挥方言优势,传承本土文化[J].新闻战线,2020(03):109-110.
[5]陈淙毅.推普背景下的方言保护及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49-50.
作者简介:
程萌勋(199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高士娜(1997—)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工程造价专业。
王永奇(1999—)男,汉族,安徽淮南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关键词:方言普及;有偿学习意愿;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方言代表着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城镇化推进和劳动力流动给方言传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方言在被遗忘在年轻群体中,普通话替代方言造成的传统文化流失唤醒了国家和社会群众对方言的保护意识。如何更有效地传承方言文化,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和民众积极响应的态势,先以加强传承意识,再以加强学习认知。
1 方言使用现状及学习意愿研究
通过调查社会群众对地区方言的了解程度和方言学习及传承意愿,掌握方言传播现状[1]。由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方言使用群体差异性、学习意愿、可接受的学习方式、方言市场动向,了解现阶段下的政府、社会、民众对方言弘扬、宣传、传承的動态方向。
1.1 方言使用,各有差异
受访者所在地区大多拥有方言。31岁及以上人群基本在略有了解及以上程度,其中,46岁及以上人群基本掌握方言,31-45岁大致了解,16-30岁的集中在略有了解的范围内,而15岁及以下表现出听不懂的状态。从年龄段对方言掌握情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年龄越低,对方言的认知越低,使用方言的频率越少。由分析结果可知:中低年龄人群表现出不了解方言的现状,且方言在该类家庭中很少被使用。由此可知,社会中低年龄段的群体对方言说法的掌握情况不佳,而高年龄段人群能基本或熟练掌握方言语法和对话技巧。特别地,低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已基本丧失方言对话的能力。但对于方言传承意愿方面,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希望方言得以学习和传播。
1.2 方言学习意愿大
在学习意愿方面,对方言的学习意愿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16-45岁人群学习方言的意愿最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身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没有学习方言的动机,所以意愿较弱是合理的;而青少年几乎没有学习方言的意愿,可能是长期没有接触方言,自身没有形成对方言的认知意识。其次,国家对方言的保护力度不强,也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靠群体自发传播实现方言留存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再次,市面上现存的方言学习软件的趣味性较弱,学习功能不全,是青少年没有学习欲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方言学习方面,学习的趣味性、高效性、实践性是学习者最关注的部分。
1.3 方言学习方式多样化
各年龄阶段的受访者对多种学习方式的接收程度极其相似,他们对正规课程的学习接受度最低,而偏爱方言说唱、旅游、交友等学习方式。对选择学习方式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正规课程大多为复杂、枯燥无味的方言语法讲解和拼读等,而没有对方言起源与形成过程的历史解说,导致学生的被动性过强,而且通过线上直播或录播的授课是效果较差的学习方式。通过交友的趣味性学习,可以形成互动和学习进程反馈;通过说唱的方式,歌曲本身的律动可以增强学习的欲望;而地方旅游,是深入了解方言历史,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正规课程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授课方式的无趣和授课内容的单一,而偏爱其他放松性学习是人本身的群居性、对趣味性事物的探索性决定的。
1.4 方言有偿学习低价化
各阶层对支付费用的可接受程度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老年人群对方言学的可支付费用普遍较低;青少年则相反,即使学习的欲望不佳,但却是高费用支付型客户;青壮年有偿费用仅次于青少年。通过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和拥有较高学历的工作者普遍支持中低档费用的有偿学习,而低学历者属于有偿学习的厌恶者。从学历和收入构成分析,低学历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并且由于收入较低,支付除生活费用以外的方言学习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家长愿意也乐意为其支付兴趣费用;有较高学历的青壮年,学习意识极强,且大多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崇者,自主学习方言并且理智支付的行为是可接受的。
2 方言普及提升路径研究
提高方言普及需要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重视方言对传统文化流传的重要性和作用,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加大对方言的保存力度,并向社会和居民颁发方言传承的战略方针;社会尤其是方言学习机构,要使方言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要扩大方言的传承,做到以弘扬为主,利益为辅的工作目标;个人要积极传承方言,理解方言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给出以下具体的针对性建议:
2.1 政府方面
2.1.2 加强方言保护力度,加大方言传承力度
政府对方言的保护需要社会对其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方言保护越发重视,加大与技术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合作,从开发方言保存平台,到社会公众人物的方言宣传[2],再到小团体的方言教学,这都是政府与社会接力与合作的见证,在这场方言奋战中,政府要做好领导工作,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加强投入。政府对方言的传承需要公众对其的支持。一般而言,社会公众是对政策的被动响应,政府如何将公众的被动支持转变成积极配合局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鼓励创业,给予方言创新和创业团队一定的物质奖励,控制方言有偿学习的价格,将方言学习扭转成公益性的事业并一直坚持下去。
2.2 社会方面
2.2.1 上对政府,配合宣传
社会群体包括以政府发起的公有宣传组织如高校和下级政府、方言市场的机构、社会私有群体自发组织,对于政府颁发的相关政府和指令,社会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出一定的创新,对于民间私有群体,更要积极加入方言保护的行列中来。可以说,社会不仅要配合宣传,更要自发加强宣传力度[3]。 2.2.2 下对民众,公益传承
社会公众不仅要紧跟上层政府指令,更要在与民众相关活动的对接和宣传中保证良好的效果。針对方言市场的机构,不仅以利益为目的的方言学习教授,更要以传统文化弘扬为己任。
2.3 个人方面
2.3.1 提高方言传承意识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方言有弘扬和学习的必要性,民众要提高方言传承的意识,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目的不同,方言是小范围的具有温情和文化传承的家乡用语,普通话应用于大范围的在正式场合的社交用语[4]。因此,要抱有对方言传承的积极态度,提高传承意识是容纳方言的基础。
2.3.2 主动传承方言文化
民众不仅要有对方言传承的意识,更要主动学习方言。首先政府和社会无偿的宣传活动是以提高民众传承意识为目的的弘扬,社会有偿机构是以提高民众方言掌握为目的的弘扬,两者各有侧重点。对于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相应;对社会组织的无偿宣传活动要支持,对有价值的有偿机构要适时参与。
3 结论
方言与普通话传承并非对立面,方言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普通话是对新世界文化的解读,中国是一个被传统文化和温情包围的国度,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的根基[5]。现代思维给予了我们对科技与新时代的理解却丢弃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新时代的无限光辉给与我们警示,方言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刘岩,胡耀东,张锦华,蔡岳,龚韶.基于数据调查的海南方言传承与保护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142-143.
[2]唐韩琪,卞颖暄,王赛飞,金雯婧,徐雯婷.留住乡音,文化立根——“文化自信”背景下宁波方言传承与保护的调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4):98-100+105.
[3]路金辉,孙宏吉.电视方言节目与方言的活态传承——方言保护视域下电视方言节目意义与价值探析[J].今传媒,2017,25(08):148-149.
[4]张晓宇.发挥方言优势,传承本土文化[J].新闻战线,2020(03):109-110.
[5]陈淙毅.推普背景下的方言保护及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49-50.
作者简介:
程萌勋(199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高士娜(1997—)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工程造价专业。
王永奇(1999—)男,汉族,安徽淮南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