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师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夢境是现实的后花园,摄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
  这个摄影项目我为其命名为:造梦师。造梦师从不怕把梦做更大,从黑暗童话,到蛮荒秘境,再到世界末日。
  在这个项目里,全是通过微缩场景和模型,来完成我的一个个梦境。一开始用的就是单光源,纯剪影。到后期自己设计多种光源、颜色的组合、场景的搭建,以及模型的搭配与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世界的造物主,不断地实验着这种拍摄的可能性。每一个场景经过造梦师的镜头,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模型,它们被赋予了生命力和灵魂。
  这是自己的一个长期项目,希望你们能继续喜欢我的梦境。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问自己:到底越来越相信爱情呢,还是越来越不相信爱情?显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与电影无关。但在所有的电影中,爱情无疑都是最大的主题,每个人都想从电影中看到浪漫而又恒久的爱情,有时候我们更情愿躲在情节带给我们的幻境里不出来。    徐静蕾:情感是一样需要克制的东西    最耀眼的情人节电影非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莫属,影片曾在去年的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中获最佳导演“
期刊
伦敦奥组委曾向全世界承诺,本届夏季奥运会将是奥运史上有纪录以来最绿色环保的一届;为此,伦敦市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融入生态理念的开幕式——田园牧歌  在开幕式上,英国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于美丽田园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以及对过度工业化的深刻反思。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首章“田园牧歌”,带领观众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英国人的心灵家园。白云下,初夏明媚阳光中,农家小屋炊烟袅袅,
期刊
1943年出生于西非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的摄影师易卜拉希马·桑雷·索里(Ibrahima Sanlé Sory),如今在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博博迪乌拉索(Bobo Dioulasso)经营着自己的沃尔特照相馆(Volta Photo studio)。1960年,索里在博博迪乌拉索开启了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职业生涯,正是这一年,他的祖国以“上沃尔特共和国”之名脱离法国独立。一开始,索里在一名加纳老板的手下
期刊
无意中聊到暗恋,竟然成为近期编辑部选题会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经验之谈的事情首先是由跟情感经验欠奉的80年代MM争执始,然后煸动群情,引发七七八八。爱上一道疤痕,爱上一盏灯,爱上陌生人。喜欢无缘由,暗恋是一种。天底下有暗恋变态症之人,当然也有暗恋缺失症之人。80人敢撞敢碰,暗恋很令他们费解倒也罢了,70人如果对此无从经验,就要感叹唏嘘。暗恋发生率按常理说与年龄成反比,因为年少时人一不留神就容易处于傻
期刊
对于非洲,我们的了解往往来自那些过度渲染的新闻报道,听见的莫不是发生在这片辽阔大陆上时局变化的动荡,看见的也从来离不开贫困、疾病和所谓的“异国风情”。这种一以概之的刻板印象促使了摄影记者皮特·迪坎波(Peter DiCampo)和作家奥斯汀·梅里尔(Austin Merrill)于2012年成立了“每日非洲”项目。纪实摄影师皮特·迪坎波是2017年“影响非洲”(Impact AFRICA)奖的获得
期刊
米凯尔·苏博茨基(Mikhael Subotzky)1981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目前在约翰内斯堡创作和生活。无论在故乡南非,还是在频繁的旅行中,他经常通过与自己面对的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层面的具体问题建立关联,继而在这些源于大叙事的、但被自己具象化的关联中,实践自己的种种碎片化尝试,最终生产出独特的作品。  苏博茨基的创作媒介并不单一,摄影、电影、视频装置、拼贴和绘画都曾被他用来深度切入当代“表征政
期刊
眼前的32岁男子有着长而浓密的睫毛,眼睛是笑的,藏在睫毛的阴影里,透露孩子气的幸福和满足。这是沉浸在回忆中的满江,他又回到了21岁那年的游乐场,舞台上,他拉着她的手唱《心灵之约》,眼神交汇,她的目光清澈温暖。2004岁末,满江的新专辑《四舍五入》的第一首歌叫《游乐场》,唱给他11年的爱情和改变他一生的女孩。唱出了青蛙的完美童话。这么多年,每当他写了歌,总是第一个给她听。出到第五张专辑,她第一次没有
期刊
18年来,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往非洲跑?  在许多人眼里,黑非洲被视为一块蛮荒且充满神奇的土地。为此,许多人把去非洲看作是一种探险行为。  其实,非洲大陆的自然境域和神秘莫测的文化习俗,对于每一个摄影人都充满了魅力,而我想把这种向往化为现实。一直以来,我的心愿就是将非洲大陆的地理风貌、文化习俗、生活状况记录下来,并且通过我的镜头和亲身感受,让许多没有机会走进非洲的人了解非洲,从而更多地认识世界
期刊
艾达·穆鲁内(Aida Muluneh)1974年出生于埃塞俄比亚,曾在也门、英国、塞浦路斯、加拿大和美国生活。2000年,穆鲁内从华盛顿特区的霍华德大学毕业,获得电影专业学位,此后进入《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任摄影记者。2007年,穆鲁内回到祖国继续自己的创作,同时致力于埃塞俄比亚及东非地区摄影的教育、发展与推广。  穆鲁内以在超现实主义的背景中拍摄非洲人肖像而闻名,对强
期刊
花边似乎总是和浪漫、矜贵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极端女性化的装饰物,有着怎样华丽的历史痕迹?一起来听听经典上海LADY程乃珊女士讲述的花边物语吧。    蕾丝,天生精致    花边,英文lace,译为蕾丝,在女人的服饰中,从来起画龙点睛之作用。  花边可以矜贵如法国修道院的修女们手工编织的呕心之作,如戴安娜皇妃当年的一袭华美婚纱。也可在街头弄口的小铺小摊中买到,那是一种用纯棉纱线织出来的图案各异的上海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