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有多少葛兰素史克在玩捞金术
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历经十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此前,葛兰素史克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比如知名药品贺普丁,2012年,其真实成本为15.7元,转移定价后到中国葛兰素史克工厂的口岸价是73元,葛兰素史克出厂价(不含税)为142元,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最高零售价为207元。
算起来,葛兰素史克在贺普丁这种药品上的成本利润率,达到1218.47%。那么顺着类似的药品的生产、进口、转移定价、零售等路线,我们不难发现葛兰素史克“捞金术”的三大惯用招数,也是药品价格之所以虚高的三大原因。
一是标高进口价,将利润转移到国外。依然拿贺普丁来说,本来药品成本仅15.7元,到中国的口岸价一下子成了73元,这其中就产生了约364.97%的利润。
二是加大甚至是虚构了中间成本。药品进口之后,在葛兰素史克的工厂里转了一圈,出厂时马上变成了142元,比进口价又高出了69元,最后再经过药品招标等,零售价达207元。
三是高价药品中隐含着行贿等腐败成本。比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然,葛兰素史克捞到的相关药品利润,三成多用于向医生等行贿,以求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大的利润!
葛兰素史克这“捞金三招”,并非独创,也不是其企业内部秘密。事实上,在中国,类似的药品捞金问题,并不在少数,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
可以说,葛兰素史克是黑心的,但其捞金术也不过是一些药企、中间商、医院、医生等惯用的伎俩。葛兰素史克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也不过是中国所有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典型代表。如今,葛兰素史克的“纸里”没有“包住火”,东窗事发被查,也将被起诉。但还有多少“葛兰素史克们”在玩虚报成本、中间食利、行贿医生等推高药品价格的黑心游戏,这恐怕才是最值得我们追问与反思的地方!
让官场称谓回归正常
称呼领导为”老板”、“老大”可以休了!近日,广东省纪委已发通知,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
曾几何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般以同志相称,这样的称呼有着志同道合的寓意。然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互相称呼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相反,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商业气息的“老板”、“老大”等称呼却甚嚣尘上。
不能小看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言由心生,称谓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意识问题。人的大脑就像一块阵地,正确的意识不来占据,那么错误的意识便会乘虚而入。而一个人的意识则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事作风。如此一来庸俗化称呼导致机关工作人员行事作风的江湖化。
其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以同志相称是一种传统,为何叫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要纪委专门发布通知来严明呢?
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志这一称呼除了反映志同道合的意思外,还包含着平等的寓意,意味着凡是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来到同一单位的志同道合者。
然而平等却不符合当下的现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的层级关系还是客观存在的。而与同志称呼相反的“老板”,“老大”等称呼,一是突出了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容易被上级领导接受。二是,“老板”这种称呼则带有明显的经济利益勾连,“老大”这种称呼明显带有封建的圈子思维,两者在一起就编织出了一张官场利益关系图。
所以,广东省纪委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这很有必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理应恢复同志这种正常的称呼。而对于“老板”、“老大”这种庸俗化的称呼除了从通知上禁止外,还需要从现实层面打破利益关系网,官场圈子这种亚文化亟待清除。
国企招聘“晒”公示 用人“世袭”关后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对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前不久,大庆油田职工在公司门前聚集,抗议公司改变职工子女包分配制度,揭开了部分国企用人“世袭”的冰山一角。在“最难就业季”居然还有“包分配”,令人震惊。“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国有企业要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且必须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拟聘人员。”此次,国务院颁布的毕业生就业新规,无疑是破解国企用人内部“世袭”,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一记“杀招”。
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考录制不同,长期以来国企招聘,向来采取自主聘任制。招什么人、怎么招、需要何种条件、走什么程序,企业自主选择。其实,给予企业用人自主权,是为了摆脱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提高经营的自主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用人自主权却成了部分国企用人“世袭”的挡箭牌。
于是,我们看到石油、煤炭、电力、烟草、铁路、银行等国有企业,很少在人才市场上招贤纳士。没有公告、没有招聘会,只需要领导点个头,或者公司开一个会,内部子弟就可以“悄无声息”的上岗就业。这种不看能力看身份的用人方式,不仅严重破坏社会公平,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麻烦。造成专业对口、能力高的人才进不来,而大量内部子弟滥竽充数,成为甩不掉的包袱。事实上,用人“世袭”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国有企业也试图改变,但阻力重重,部分员工甚至因利益受损而罢工闹事。此次国务院颁发《通知》,可谓推动国企人事改革的一剂“良药”,然而,“良药”虽好,要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关键还是靠执行。一方面,劳动监察部门要把好关,对未进行公开招聘、未公示聘用人员的要坚决叫停。另一方面,国企本身顶住压力,主动把《通知》贯彻好、执行到位,不给“世袭”留后门。
“校花”大PK,让“芳香”走了味
5月14日,“首届全国校花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通过《BlingBling校花纪》海选出的48位全国校花代表,第一次面向媒体亮相。记者跟随江苏综艺频道遴选出的5位校花杨姗姗、张荷君、王硕、朴慧玲、汪雨婷来到湖南,为她们加油助威。
校花,因其“校”字当头,注定属“青春的专利”。校花能脱颖而出,也更多走“民间”套路,寄以“小众”情怀,自然也不失其俏丽、可爱。而当校花一改其“小家碧玉”装扮,借力媒体以“海选”形式,向“大家闺秀”靠拢,向“雍容华贵”迈进,就难免失去淳朴、芳香,而更多充溢铜臭味、虚浮风了。
这绝非笔者信口开河。别的不论,单就主办方锁定16岁以上校园女生,旨在打造最具标杆性中国校花品牌而言,就很显“厚此薄彼”,很见“力不从心”,很有些“云山雾罩”。因为美,不只16岁以上校园女生的“专利”。而要把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各具特色的学生,以“标准样式”推出,向“品牌形式”打造,无疑更荒唐。若再加上封闭训练,接受从服装、形体、T台走位等多方面精心打磨,更让此番“PK”多了“刀凿斧砍”痕迹,少了“清新自然”韵味。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就提出“有教无类”、因人制宜的教育思想,后来一代代教育人更是丰富、充实了这一内容。青春岁月,豆蔻年华,每个学生都有憧憬未来收获希望的权利。关键的是,我们的教育(含社会、家庭)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能否以“人”为本,独具慧眼,最大限度的发现孩子特长,最大程度的助推孩子成长?
再反观此“校花大会”,其间众机构的纷纷“越俎代苞”,众媒体的竞相“摇旗呐喊”,众不明就里青少年孩子的“倾情参与”,在众声喧哗一片聒噪中,让人想见其间的“商业”魅影,“炒作”马脚,以及教育的乐于媚俗,甘于堕落。
冰心老人有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而在这里,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校花,偏要披金缀玉,偏来追名逐利,“乱花”迷眼际,也便失了芳香气,丢了自然美。到头来,“校花大会”沦为“笑话大汇”,并非不可能。
食品追溯制度是有效的安全围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修订草案重点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
瘦肉精超标瘦肉、磷光猪肉、毒韭菜、荧光粉蘑菇、农药超标蔬菜、催熟蔬菜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大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条龙的信息跟踪监控”,生产者将食品、蔬菜、猪肉卖给二道贩子后,就彻底从安全链条上消失了。就算是以后出了安全问题,大海捞针,很难再找到生产者。
正是有了这种“监管空隙”,很多生产者、二次加工者,根本就不将安全敬畏感以及安全生产责任放在心上,虽然国家制定了“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他们根本不在乎。在高利润的刺激下,铤而走险,丧心病狂,“只要吃不死人”,什么厚黑手段都敢用,加剧了食品不安全的泛滥态势。
国务院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值得称道。有了这种追溯体系,谁是生产者,谁是二次加工者,通过什么通道运送过来的,与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都得到了真实和原始记录。这不仅是一次简单记录,也等于将食品安全责任人、监护人,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延伸拓展到生产领域、终端领域,延伸到每位生产者和销售者身上,一旦出了问题,谁都“跑不掉”。生产者和销售者内在的心不在焉的安全意识、懈怠意识就会得到及时杜绝,他们就不得不将安全生产放到重要位置,安全警惕性提高了,自律意识提升了,很多违规现象也就能得到杜绝。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源于欧盟,为了防止疯牛病而制定的一种措施,随后,加拿大、美国、日本纷纷引入。到现在,这一系统被推广到禽类、鱼类、蔬菜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当中。尤其是在去年,欧洲蔬菜因为受到致病菌感染造成了很大恐慌,后来欧洲各国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很快地寻找到致病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食品安全经验。所以,国家积极尝试、推行和完善这种经验,也是在和食品安全国际经验接轨。“公司召回系统能在两小时内把货架和果园联合起来,产品的原料甚至可以追溯到单个农民。”将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堵上,食品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不必对“火车广场舞”太过敏感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K1063车次(兰考—郑州段)火车上,偶遇“亚洲女子天团”飙舞,那场面太美,不忍直视……人类已无法阻止广场舞了。该视频一经曝光,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声讨,也有人支持。
公众苦广场舞久矣,有关广场舞冲突的话题也一直热度不减,这次又是在火车上,难怪有网友声讨,也难怪有人惊呼“人类已无法阻止广场舞了”——势不可挡的大妈们居然连火车车厢都不肯放过!
声讨与惊呼者的敏感反应可以理解,毕竟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不能光顾着自己乐,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更何况火车车厢空间密闭、人员更为集中。然而,仔细看完网上流传的视频,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敏感。理由如下:
其一,大妈们在火车上跳广场舞并非不顾及他人感受。视频显示,“火车广场舞”得到了车厢内众多乘客的许可和鼓励,乘客不仅主动给她们播放背景音乐,还纷纷拍照、叫好,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未见有乘客以扰民为由提出反对。此种“众乐乐”的“火车广场舞”与通常“独乐乐”的广场舞有着根本性不同,大家普遍参与了、乐了,自然很难说是扰民。
其二,对于喜欢安静的乘客来说,广场舞的确扰民。但是,火车车厢内“扰民”的表演又何止广场舞一种,扰民者又何止跳舞大妈一类。如果个别乘客觉得搅扰,又迫于民意,不好意思反对,似乎也不能把罪过算在“广场舞”头上,只能算在表演的大妈们身上。再者,穿着乘务员制服、带着小扩音器,经常在列车过道内叫卖、推销小商品的人,就不扰民吗?乘警、乘务员等在车厢内表演文艺节目,向乘客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就不影响部分乘客休息吗?但是,极少有人以扰民为由提出反对。可是,换成广场舞却是口水不断。
其三,这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大妈们在火车上跳广场舞只是临时起意,其余众多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根本意去“入侵”火车、拓展“领地”。
由此可见,网友之所以对“火车广场舞”如此敏感,根源还在于对广场舞扰民的焦虑。只不过,广场舞归广场舞,“火车广场舞”归“火车广场舞”,公众大可不必太过敏感,不必以此来加剧对广场舞扰民的焦虑。
宜居才是城市发展的定位和精神气质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的宜居程度排名中,珠海成为中国最宜居城市首位。
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深受雾霾笼罩的当下,在很多地方都在为“三高经济”转型绞尽脑汁的当下,珠海的“宜居冠军”成了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有公共含量,有价值意义。珠海电视台对“宜居话题”进行了采访,绝大多数市民认为珠海获得这个称号,是实至名归,因为空气好、环境好、市民文明程度高等。近日环境保护部官网发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一季度来看,珠海以稳定、较好的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五。
这些年来,珠海一直在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把保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着力构建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统计,珠海建市以来,因项目污染严重或外商不接受选址安排而被否定的项目多达232个,其中不乏上亿元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都不能批”的原则,拒绝了一批污染企业落户珠海。“绿色珠海”战略,珠海坚持30多年,终于造就硕果。
什么发展最有价值?公众已经用喜不自胜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判断,那就是:城市发展无论如何规划和定位,都应该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都应该将“人”的幸福指数、和谐程度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种投资和投入周期,也许会很长,见效很慢,但只要持续时日,努力前行,最终会让城市发展和形象,得到开拓性发展。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城市形象和经济总量,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城市发展细节、公共服务以及宜居氛围的营造,却总有诸多缺憾:青山绿水变成了白山黑水,清新空气变成了雾霾漫天,美味食品变成了有毒和不安全食品,“三高”企业仍在,贫富悬殊仍在拉大,唯利是图的GDP在不少地方仍屡见不鲜。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这样的发展虽然有效,却让发展质量出现了“倒退”,让生活质量降低很多。我们有钱了,幸福感却降低了;我们有钱了,精神发展却出现了弱化,甚至出现了精神冷漠、心理脆弱等。
人大代表孙丕恕也说过:“一座宜居城市比国际大都市更有魅力。”把宜居作为城市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推动城市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地要努力落实绿色战略,和谐战略,让城市更宜居,让社会发展更为顺畅和谐。
莫将“6岁小孩爱攀比”当小事
西安城南明德8英里小区的小学生都去学校了,可6岁的闹闹(化名)却耍起脾气,待在家里不肯走。而闹闹不愿意去学校的原因,竟然是他的爸爸开走了丰田霸道(现在更名为普拉多)越野车,他不得不坐舅舅的普通小轿车上学。
6岁本应是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的年龄,但6岁的闹闹却有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财富意识,甚至有了开始走偏的价值观念,有了与小伙伴们相互攀比的虚荣之心。
当然,小孩子毕竟是不懂事的,相互比吃比穿比用,比谁的爸爸“牛”等,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小伙伴,这种情况本身一直存在,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但当一个只有6岁的小孩,因为“和小伙伴说好了,会有霸道车送我上学”,而“换了普通车”就觉得“太丢脸了”,选择“不去学校了”,这明显是不正常的。至少,6岁的闹闹已经在满足虚荣心与去学校上学这两件事件上,失去了谁轻谁重、谁次谁主的基本认识。
孩子从幼儿园就学会了“拼爹”,问题的根本显然出在大人身上。比如我们可能也有意地告诉了孩子,家里换好车了,将普通轿车换成了丰田霸道,普通轿车多少钱,丰田霸道又是多少钱,如此等等。父母这种行为细节上的不注意,显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错误思想和认识:“有钱什么都能买”等等。
拿西安6岁的闹闹来说,当他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会有霸道车送我上学”的时候,其可能面对的,还有其他孩子的示威式攀比。那么这种孩子间的相互攀比的意识和习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本该纯真无邪的孩子,连最起码的对错观念、是非认知都没有了?作为家长,闹闹的父母,以及其他孩子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吗?
而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意识、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克服虚荣之心、攀比恶习?该如何避免他们小时候“没有丰田霸道不上学”,长大了生出“我爸是李刚”、“用钱砸死交警”的狂妄意识等?这些,显然也是重要的教育课题,而不能当做是小事一件!
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历经十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此前,葛兰素史克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比如知名药品贺普丁,2012年,其真实成本为15.7元,转移定价后到中国葛兰素史克工厂的口岸价是73元,葛兰素史克出厂价(不含税)为142元,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最高零售价为207元。
算起来,葛兰素史克在贺普丁这种药品上的成本利润率,达到1218.47%。那么顺着类似的药品的生产、进口、转移定价、零售等路线,我们不难发现葛兰素史克“捞金术”的三大惯用招数,也是药品价格之所以虚高的三大原因。
一是标高进口价,将利润转移到国外。依然拿贺普丁来说,本来药品成本仅15.7元,到中国的口岸价一下子成了73元,这其中就产生了约364.97%的利润。
二是加大甚至是虚构了中间成本。药品进口之后,在葛兰素史克的工厂里转了一圈,出厂时马上变成了142元,比进口价又高出了69元,最后再经过药品招标等,零售价达207元。
三是高价药品中隐含着行贿等腐败成本。比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然,葛兰素史克捞到的相关药品利润,三成多用于向医生等行贿,以求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大的利润!
葛兰素史克这“捞金三招”,并非独创,也不是其企业内部秘密。事实上,在中国,类似的药品捞金问题,并不在少数,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
可以说,葛兰素史克是黑心的,但其捞金术也不过是一些药企、中间商、医院、医生等惯用的伎俩。葛兰素史克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也不过是中国所有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典型代表。如今,葛兰素史克的“纸里”没有“包住火”,东窗事发被查,也将被起诉。但还有多少“葛兰素史克们”在玩虚报成本、中间食利、行贿医生等推高药品价格的黑心游戏,这恐怕才是最值得我们追问与反思的地方!
让官场称谓回归正常
称呼领导为”老板”、“老大”可以休了!近日,广东省纪委已发通知,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
曾几何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般以同志相称,这样的称呼有着志同道合的寓意。然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互相称呼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相反,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商业气息的“老板”、“老大”等称呼却甚嚣尘上。
不能小看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言由心生,称谓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意识问题。人的大脑就像一块阵地,正确的意识不来占据,那么错误的意识便会乘虚而入。而一个人的意识则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事作风。如此一来庸俗化称呼导致机关工作人员行事作风的江湖化。
其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以同志相称是一种传统,为何叫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要纪委专门发布通知来严明呢?
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志这一称呼除了反映志同道合的意思外,还包含着平等的寓意,意味着凡是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来到同一单位的志同道合者。
然而平等却不符合当下的现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的层级关系还是客观存在的。而与同志称呼相反的“老板”,“老大”等称呼,一是突出了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容易被上级领导接受。二是,“老板”这种称呼则带有明显的经济利益勾连,“老大”这种称呼明显带有封建的圈子思维,两者在一起就编织出了一张官场利益关系图。
所以,广东省纪委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这很有必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理应恢复同志这种正常的称呼。而对于“老板”、“老大”这种庸俗化的称呼除了从通知上禁止外,还需要从现实层面打破利益关系网,官场圈子这种亚文化亟待清除。
国企招聘“晒”公示 用人“世袭”关后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对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前不久,大庆油田职工在公司门前聚集,抗议公司改变职工子女包分配制度,揭开了部分国企用人“世袭”的冰山一角。在“最难就业季”居然还有“包分配”,令人震惊。“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国有企业要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且必须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拟聘人员。”此次,国务院颁布的毕业生就业新规,无疑是破解国企用人内部“世袭”,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一记“杀招”。
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考录制不同,长期以来国企招聘,向来采取自主聘任制。招什么人、怎么招、需要何种条件、走什么程序,企业自主选择。其实,给予企业用人自主权,是为了摆脱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提高经营的自主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用人自主权却成了部分国企用人“世袭”的挡箭牌。
于是,我们看到石油、煤炭、电力、烟草、铁路、银行等国有企业,很少在人才市场上招贤纳士。没有公告、没有招聘会,只需要领导点个头,或者公司开一个会,内部子弟就可以“悄无声息”的上岗就业。这种不看能力看身份的用人方式,不仅严重破坏社会公平,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麻烦。造成专业对口、能力高的人才进不来,而大量内部子弟滥竽充数,成为甩不掉的包袱。事实上,用人“世袭”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国有企业也试图改变,但阻力重重,部分员工甚至因利益受损而罢工闹事。此次国务院颁发《通知》,可谓推动国企人事改革的一剂“良药”,然而,“良药”虽好,要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关键还是靠执行。一方面,劳动监察部门要把好关,对未进行公开招聘、未公示聘用人员的要坚决叫停。另一方面,国企本身顶住压力,主动把《通知》贯彻好、执行到位,不给“世袭”留后门。
“校花”大PK,让“芳香”走了味
5月14日,“首届全国校花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通过《BlingBling校花纪》海选出的48位全国校花代表,第一次面向媒体亮相。记者跟随江苏综艺频道遴选出的5位校花杨姗姗、张荷君、王硕、朴慧玲、汪雨婷来到湖南,为她们加油助威。
校花,因其“校”字当头,注定属“青春的专利”。校花能脱颖而出,也更多走“民间”套路,寄以“小众”情怀,自然也不失其俏丽、可爱。而当校花一改其“小家碧玉”装扮,借力媒体以“海选”形式,向“大家闺秀”靠拢,向“雍容华贵”迈进,就难免失去淳朴、芳香,而更多充溢铜臭味、虚浮风了。
这绝非笔者信口开河。别的不论,单就主办方锁定16岁以上校园女生,旨在打造最具标杆性中国校花品牌而言,就很显“厚此薄彼”,很见“力不从心”,很有些“云山雾罩”。因为美,不只16岁以上校园女生的“专利”。而要把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各具特色的学生,以“标准样式”推出,向“品牌形式”打造,无疑更荒唐。若再加上封闭训练,接受从服装、形体、T台走位等多方面精心打磨,更让此番“PK”多了“刀凿斧砍”痕迹,少了“清新自然”韵味。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就提出“有教无类”、因人制宜的教育思想,后来一代代教育人更是丰富、充实了这一内容。青春岁月,豆蔻年华,每个学生都有憧憬未来收获希望的权利。关键的是,我们的教育(含社会、家庭)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能否以“人”为本,独具慧眼,最大限度的发现孩子特长,最大程度的助推孩子成长?
再反观此“校花大会”,其间众机构的纷纷“越俎代苞”,众媒体的竞相“摇旗呐喊”,众不明就里青少年孩子的“倾情参与”,在众声喧哗一片聒噪中,让人想见其间的“商业”魅影,“炒作”马脚,以及教育的乐于媚俗,甘于堕落。
冰心老人有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而在这里,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校花,偏要披金缀玉,偏来追名逐利,“乱花”迷眼际,也便失了芳香气,丢了自然美。到头来,“校花大会”沦为“笑话大汇”,并非不可能。
食品追溯制度是有效的安全围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修订草案重点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
瘦肉精超标瘦肉、磷光猪肉、毒韭菜、荧光粉蘑菇、农药超标蔬菜、催熟蔬菜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大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条龙的信息跟踪监控”,生产者将食品、蔬菜、猪肉卖给二道贩子后,就彻底从安全链条上消失了。就算是以后出了安全问题,大海捞针,很难再找到生产者。
正是有了这种“监管空隙”,很多生产者、二次加工者,根本就不将安全敬畏感以及安全生产责任放在心上,虽然国家制定了“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他们根本不在乎。在高利润的刺激下,铤而走险,丧心病狂,“只要吃不死人”,什么厚黑手段都敢用,加剧了食品不安全的泛滥态势。
国务院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值得称道。有了这种追溯体系,谁是生产者,谁是二次加工者,通过什么通道运送过来的,与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都得到了真实和原始记录。这不仅是一次简单记录,也等于将食品安全责任人、监护人,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延伸拓展到生产领域、终端领域,延伸到每位生产者和销售者身上,一旦出了问题,谁都“跑不掉”。生产者和销售者内在的心不在焉的安全意识、懈怠意识就会得到及时杜绝,他们就不得不将安全生产放到重要位置,安全警惕性提高了,自律意识提升了,很多违规现象也就能得到杜绝。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源于欧盟,为了防止疯牛病而制定的一种措施,随后,加拿大、美国、日本纷纷引入。到现在,这一系统被推广到禽类、鱼类、蔬菜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当中。尤其是在去年,欧洲蔬菜因为受到致病菌感染造成了很大恐慌,后来欧洲各国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很快地寻找到致病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食品安全经验。所以,国家积极尝试、推行和完善这种经验,也是在和食品安全国际经验接轨。“公司召回系统能在两小时内把货架和果园联合起来,产品的原料甚至可以追溯到单个农民。”将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堵上,食品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不必对“火车广场舞”太过敏感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K1063车次(兰考—郑州段)火车上,偶遇“亚洲女子天团”飙舞,那场面太美,不忍直视……人类已无法阻止广场舞了。该视频一经曝光,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声讨,也有人支持。
公众苦广场舞久矣,有关广场舞冲突的话题也一直热度不减,这次又是在火车上,难怪有网友声讨,也难怪有人惊呼“人类已无法阻止广场舞了”——势不可挡的大妈们居然连火车车厢都不肯放过!
声讨与惊呼者的敏感反应可以理解,毕竟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不能光顾着自己乐,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更何况火车车厢空间密闭、人员更为集中。然而,仔细看完网上流传的视频,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敏感。理由如下:
其一,大妈们在火车上跳广场舞并非不顾及他人感受。视频显示,“火车广场舞”得到了车厢内众多乘客的许可和鼓励,乘客不仅主动给她们播放背景音乐,还纷纷拍照、叫好,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未见有乘客以扰民为由提出反对。此种“众乐乐”的“火车广场舞”与通常“独乐乐”的广场舞有着根本性不同,大家普遍参与了、乐了,自然很难说是扰民。
其二,对于喜欢安静的乘客来说,广场舞的确扰民。但是,火车车厢内“扰民”的表演又何止广场舞一种,扰民者又何止跳舞大妈一类。如果个别乘客觉得搅扰,又迫于民意,不好意思反对,似乎也不能把罪过算在“广场舞”头上,只能算在表演的大妈们身上。再者,穿着乘务员制服、带着小扩音器,经常在列车过道内叫卖、推销小商品的人,就不扰民吗?乘警、乘务员等在车厢内表演文艺节目,向乘客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就不影响部分乘客休息吗?但是,极少有人以扰民为由提出反对。可是,换成广场舞却是口水不断。
其三,这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大妈们在火车上跳广场舞只是临时起意,其余众多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根本意去“入侵”火车、拓展“领地”。
由此可见,网友之所以对“火车广场舞”如此敏感,根源还在于对广场舞扰民的焦虑。只不过,广场舞归广场舞,“火车广场舞”归“火车广场舞”,公众大可不必太过敏感,不必以此来加剧对广场舞扰民的焦虑。
宜居才是城市发展的定位和精神气质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的宜居程度排名中,珠海成为中国最宜居城市首位。
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深受雾霾笼罩的当下,在很多地方都在为“三高经济”转型绞尽脑汁的当下,珠海的“宜居冠军”成了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有公共含量,有价值意义。珠海电视台对“宜居话题”进行了采访,绝大多数市民认为珠海获得这个称号,是实至名归,因为空气好、环境好、市民文明程度高等。近日环境保护部官网发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一季度来看,珠海以稳定、较好的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五。
这些年来,珠海一直在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把保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着力构建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统计,珠海建市以来,因项目污染严重或外商不接受选址安排而被否定的项目多达232个,其中不乏上亿元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都不能批”的原则,拒绝了一批污染企业落户珠海。“绿色珠海”战略,珠海坚持30多年,终于造就硕果。
什么发展最有价值?公众已经用喜不自胜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判断,那就是:城市发展无论如何规划和定位,都应该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都应该将“人”的幸福指数、和谐程度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种投资和投入周期,也许会很长,见效很慢,但只要持续时日,努力前行,最终会让城市发展和形象,得到开拓性发展。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城市形象和经济总量,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城市发展细节、公共服务以及宜居氛围的营造,却总有诸多缺憾:青山绿水变成了白山黑水,清新空气变成了雾霾漫天,美味食品变成了有毒和不安全食品,“三高”企业仍在,贫富悬殊仍在拉大,唯利是图的GDP在不少地方仍屡见不鲜。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这样的发展虽然有效,却让发展质量出现了“倒退”,让生活质量降低很多。我们有钱了,幸福感却降低了;我们有钱了,精神发展却出现了弱化,甚至出现了精神冷漠、心理脆弱等。
人大代表孙丕恕也说过:“一座宜居城市比国际大都市更有魅力。”把宜居作为城市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推动城市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地要努力落实绿色战略,和谐战略,让城市更宜居,让社会发展更为顺畅和谐。
莫将“6岁小孩爱攀比”当小事
西安城南明德8英里小区的小学生都去学校了,可6岁的闹闹(化名)却耍起脾气,待在家里不肯走。而闹闹不愿意去学校的原因,竟然是他的爸爸开走了丰田霸道(现在更名为普拉多)越野车,他不得不坐舅舅的普通小轿车上学。
6岁本应是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的年龄,但6岁的闹闹却有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财富意识,甚至有了开始走偏的价值观念,有了与小伙伴们相互攀比的虚荣之心。
当然,小孩子毕竟是不懂事的,相互比吃比穿比用,比谁的爸爸“牛”等,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小伙伴,这种情况本身一直存在,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但当一个只有6岁的小孩,因为“和小伙伴说好了,会有霸道车送我上学”,而“换了普通车”就觉得“太丢脸了”,选择“不去学校了”,这明显是不正常的。至少,6岁的闹闹已经在满足虚荣心与去学校上学这两件事件上,失去了谁轻谁重、谁次谁主的基本认识。
孩子从幼儿园就学会了“拼爹”,问题的根本显然出在大人身上。比如我们可能也有意地告诉了孩子,家里换好车了,将普通轿车换成了丰田霸道,普通轿车多少钱,丰田霸道又是多少钱,如此等等。父母这种行为细节上的不注意,显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错误思想和认识:“有钱什么都能买”等等。
拿西安6岁的闹闹来说,当他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会有霸道车送我上学”的时候,其可能面对的,还有其他孩子的示威式攀比。那么这种孩子间的相互攀比的意识和习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本该纯真无邪的孩子,连最起码的对错观念、是非认知都没有了?作为家长,闹闹的父母,以及其他孩子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吗?
而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意识、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克服虚荣之心、攀比恶习?该如何避免他们小时候“没有丰田霸道不上学”,长大了生出“我爸是李刚”、“用钱砸死交警”的狂妄意识等?这些,显然也是重要的教育课题,而不能当做是小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