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集中连片节水农业”扶贫模式探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川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创了一种干旱地区发展“集中连片高效节水农业”的扶贫新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利用项目精准和施策精准实现成效精准。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科学发展,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脱贫,帮助群众稳定增收,才能让群众扎下长期致富的根。
  关键词:干旱地区 高效节水农业 扶贫模式
  
  干旱地区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很多,难点主要在水,尤其是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想要选择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业扶贫项目往往难上加难。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川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个大型扶贫项目而产生,其成功的核心意义在于:在干旱地区以打造“集中连片高效节水农业”的方式开创了一种扶贫的新模式。该项目的实施是一个拔穷根、稳收益的重大扶贫举措,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最近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也应邀参加了观摩会。
  一、景泰县永泰川“集中连片节水农业”扶贫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景泰县情
  甘肃省景泰县位于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带,西临河西走廊,北接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2011年被列入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县域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辖8镇3乡135个行政村,人口24万;耕地总面积103万亩,其中水浇地70万亩,其余主要为十种九不收的旱砂地。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13户45196人,其中干旱山区涉及6219户2.35万人,占比52%,这使其成为景泰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一带山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地广人稀,干旱少雨。但是,这里实施集中连片式开发项目却大有可为。
  (二)项目情况
  为了彻底打破干旱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改善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脱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景泰县把谋划干旱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产业升级、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环境美好的高标准发展要求,以“节水灌溉,降耗增收”为直接目标,实施了寺滩乡永泰川高标准农田节水扶贫项目。从2019年起,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期进行大规模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滴灌节水农田30万亩。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彻底解决这一带干旱山区“有地无水、种地不富”的问题。
  (三)扶贫效果
  在干旱山区成功实施高标准农田扶贫项目,不仅能带动一大批人走上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而且对于饱受干旱之苦的农民来说生活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大变化。项目实施以来,扶贫的效果日益显现。通过农户入股龙头企业分红、打工增收,营造了“产业扶贫,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农民实现了多元增收。一是土地流转收入:前3年200元/亩,后17年460元/亩。二是建档立卡户收益:带动寺滩乡760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年增收243.2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200元。三是当地群众在项目龙头企业中就地务工,2020年之前已累计增收2583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到2021年项目完全建成后,综合效益将会更加明显。
  二、景泰县永泰川“集中连片节水农业”扶贫模式的主要特点
  景泰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作为一个大型的精准扶贫项目,其最大的亮点:一是因扶贫而生,为发展而建;二是集中大连片,节水高效田;三是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脱贫。这一项目与生俱来的使命,不仅是打好脱贫攻坚战,而且也包括为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长远而强大的支撑。项目的特点突出“精准”二字,可以概括为:
  (一)项目精准——盘活一片地,带富一方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1]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做到精准,往往意味着“一方水土能够养一方人。”景泰县以盘活永泰川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效能为切入点,探索出“先流转后整理、企业提前介入、突破块田限制、耕地只到册不到户”的“景泰土地整理模式”,成功破解了土地流转、整理、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一是变土地“先整理后流转”为“先流转后整理”。针对长期存在的土地“先整理后流转”导致开发者不经营、经营者不开发的“两张皮”现象,景泰县转变思路,按照“先流转后整理”的方式,由政府和村集体牵线搭桥,先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提前介入到项目的前期设计环节中,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二是变土地分配“到册到户”为“只到册不到户”。针对土地“到册到户”分配中,因不同地块的远近高低、土层厚度等差异,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景泰县探索推行“只到册不到户”的举措,既保护了农户土地的承包权,又避免了因土地分配产生的各种矛盾,有利于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保障双方利益。三是变土地“条块化”种植为“集约化”经营。针对以往零散种植,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问题,景泰县打破原有土地条块化的惯例,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大型企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让单块地的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这些做法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甘肃日报》《调查与研究》《改革动态》等报刊杂志上进行了多次报道。[2]
  (二)施策精准——立足扶贫时,着眼致富事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3]景泰县永泰川“集中连片节水农业”扶贫模式,从项目提出之初就坚持走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的農业发展之路。一是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干旱地区致贫的根源不仅仅是缺水的问题,长期实施灌溉后出现大面积土地盐碱化的问题也很严重。景泰县的老灌区,50多年来已有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占总水浇地面积的42.19%。全县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盐碱危害区。[4]所以,兴水利先要避水害,早脱贫还需长致富。这次在永泰川扶贫开发项目中选择了“精准滴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不仅能预防长期“大水漫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致贫”的问题,而且还全面推广了“水肥一体化”高效智能滴灌技术。如今亩均节水300方,水资源利用率提高95%,亩均用工量减少50%,化肥使用量减少45%。通过提高企业的收益与生存能力,保证农户收入长期增加。二是以“循环农业”取代“低效农业”。积极推行秸秆粪污还田、有机肥加工、地膜及时降解等综合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有机沼肥-绿色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将甘草羊、生猪养殖所产生的粪污进行加工处理,为周边农田提供高效有机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以“多方共赢”取代“单打独斗”。项目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自有资金等资源入股,形成“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种植收入+务工收入”的多元四促增收模式。   (三)成效精准——抓产业扶贫,促久久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5]景泰县永泰川高标准节水农田项目,形成了巩固精准扶贫成效的“三个依托”:一是依托“三变”模式,实现了“旱砂地变产业基地、农民变产业工人、单一收入来源变多元增收”;二是依托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一企建好一基地,产业扶贫带农户”;三是依托“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模式,实现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保证农户收入不断档,一年更比一年强。迄今为止,已经累计带动农户2万余人受益,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项目区所在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增利、村社增益、群众增收。
  三、景泰县永泰川“集中连片高效节水农业”扶贫模式的主要启示
  (一)政策指引方向明
  習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景泰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扶贫工作,抢抓历史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政策优势变成强有力的资源优势。这几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景泰县积极促成“引大入秦工程”延伸到景泰,确立“借水兴田、水到渠成、脱贫攻坚、一步到位”的发展方向,立志把“干旱少雨的永泰川,变成滴水灌溉的米粮川”,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路子要吃准
  改变贫穷最有效的方式是科学发展。景泰县永泰川“集中连片高效节水农业”大型扶贫开发项目,始终立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子越走越宽。2019年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11771万元,省级投入资金296万元,引进相关企业自筹资金3148万元。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按照“三年三步走、每年10万亩”的计划,到2021年可以实现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的宏伟目标,届时将会与享有“中华之最”的“景泰川高扬程电力提灌一期工程”30年发展30万亩农田的规模持平。新项目的突出优势在于:把扶贫开发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着眼于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成为全省扶贫项目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且为下一步打造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打下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扎富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要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7]景泰县永泰川高标准农田大型扶贫项目,通过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让群众扎下长期致富的根。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配套设施高效完善,“产业兴农示范园”步步升级。一是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甘草种植加工基地为目标,扶持甘肃菁茂公司“甘草种植+甘草羊养殖+产品加工”的“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全国知名的甘草产业园。目前,已建成6万亩甘草种植基地,繁育养殖优质甘草滩羊1.2万只,形成年产1万吨甘草切片的加工基地。二是以打造全省种植规模最大的食葵生产基地为目标,引进新疆润丰公司建成食葵种植基地10万亩,推行“农业+旅游”的产业扶贫升级模式,建成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园。目前每年一次的“葵花节”已经声名远播。三是以打造全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猪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引进河南牧原公司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配套建成饲料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开工建设。四是以打造景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把项目区建成百亿级循环农业产业链和集精准脱贫、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8]目前,各个产业项目正在逐步实施,保证农户扎下致富根,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景泰县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精神,建成永泰川高标准农田扶贫项目,打造出干旱地区发展“集中连片节水农业”的扶贫模式,为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崭新的面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5][7]中共中央党校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3-84.
  [2][8]李作璧.景泰县在全省高标准农田现场观摩会上的交流发言[R].2020-05-1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29-231.
  [4]贵福堂.景泰:人“进”碱“退”变良田[N].白银日报,2020-05-15(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40.
  
  (周炳成,中共景泰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时习惯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业绩补偿承诺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标的企业承诺业绩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苏大维格并购华日升的案例,分析业绩补偿承诺对标的企业是否具有激励效应,结果表明业绩补偿承诺本身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而且相比于单向补偿,双向补偿的激励效应较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补偿承诺 激励效应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
期刊
摘 要: 立足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背景,比较研究了国内外货币政策及消费驱动研究成果和操作实践,为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稳定就业”非线性动态模型,精准确定货币政策与消费驱动组合的最优控制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2020年M2最优增速为12.45%,最优居民消费倾向为5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居民就业 货币政策 消费驱动 最优调控
期刊
摘 要:[HTK]在交易费用理论中,采用“企业—市场”二分法,解释不清企业边界的动态变化及其不确定性。在企业网络理论中,采用“企业—网络—市场”三分法,可以粗略地解释企业与市场之间边界中某些浅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中信息对称、市场出清和理性人等假设并不适合企业网络理论的实际应用,因而,难以解释企业网络的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变化的诸多现象。  关键词: 企业边界 企业网络
期刊
摘 要: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用治理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制约因素,借鉴深圳、厦门等地先进经验,提出构建包含制度法规体系、数据共享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体系在内的“信用青岛”新体系,并建议完善信用建设制度规范、加强信用治理数据支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构建信用新型监管机制和打造开放特色信用名片。  关
期刊
摘 要:普洱市自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休闲旅游、现代林产业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取得了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多赢”。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调整完善我国空间、总量及质量管控政策,并加大对普洱市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其进一步壮大绿色产业,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期刊
摘 要:从税收角度看,大企业对提升东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税收弹性、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催生创新发展动能方面都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同时,大企业在东莞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发展不均衡、区域过度依赖大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合理布局全市经济格局、鼓励大企业抓好自主品牌建设、加快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大企业 税收 政策建议  
期刊
摘 要:为反映江苏13个设区市生产生活恢复情况,利用百度迁徙大数据,对2020年1月1日以来江苏各设区市市域范围出行强度、跨市域迁入迁出指数进行分析测算。自3月27日中央首次提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以来,江苏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人口流动逐步恢复正常态,截至4月15日全省城市生产生活恢复指数达年前正常水平的95%,省内跨市流动强度恢复指数达72%,跨市流动强度有所下降,节前出省人口截至4月22日回流率
期刊
摘 要: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以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流通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制度环境的差别会导致金融发展对流通产业升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门槛效应。主要体现在,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对流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经历从下降到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的U型特征,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分地区探究流通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实证检
期刊
摘 要:在省级开放经济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对贵州内陆开放新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分析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动态能力。研究发现:贵州的开放型经济效率无论在横向对比中,还是在纵向时间趋势上均处于相对劣势。贵州开放型经济效率在规模经济上需要进一步拓展投入规模,在纯技术效率层面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结构,提升产出效率以及发展质量。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 DEA-MALMQU
期刊
摘 要:在“东强西弱”的服务业发展区域失衡背景下,内蒙古作为典型的西部资源型地区,服务业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供给侧要素支撑能力不足及需求侧拉动有限等问题突出。本文全面审视和把握內蒙古服务业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构建良好制度环境,释放服务业改革红利,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服务业 资源型经济 路径研究 内蒙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