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微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大部分的研究着力于微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微课建设开发研究,对于将微课、微课程应用于一线教学的相关实践研究关注较少,存在着重理论、重建设、轻应用的实际情况,微课程在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更是寥寥可数。本文从微课、微课程的理论出发,指出目前微课程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并从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着手,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76-02收稿日期:2016-03-10
课题项目:本文为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ZYB88)。
作者简介:薛芳(1980—),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
一、微课程及微课的界定 国内教育界对于微课程的定义尚有争议,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它是相对于常规的课程而言略为短小的课程,微课程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 微课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美国David Penrose教授把它称为“知识脉冲”,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由此可见,微课与微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课程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而微课,只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之一。
二、当前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院校微课程教学研究和应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1对微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微课程仅仅是以短视频形式授课,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造成微课程教学成为简单的课堂教学“搬家”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媒体“形式化”。
2忽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忽视了数字化教学情境下的教学特点和与学习者的教学互动,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3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
多数参与微课项目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普遍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取向。
4微课程教学目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
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仍以申报微课视频作为竞赛依据,缺乏对教学实施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价的评判标准,故而造成高校教师在微课程教学中重微课视频建设,轻微课教学应用的现状,很多高校的微课程开发并未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仅仅是为了参赛获奖而不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造成课程与学生学习需求的脱节。
三、微课程设计思路 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开发应当在满足学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缜密和细致的教学设计。做到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精炼主线包含的知识点,结合精炼知识点数量、学校课程学时、拍摄准备素材等要素精心准备微课视频。微课程视频制作上需要巧构思、重特色,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并结合学校网络情况及学生的移动设备普及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在微课程视频制作当中要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引入性地进行课程制作,关注学习互动,使学习者感受到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差异化。微课程视频制作需要重点清晰、逻辑严谨,满足学习者在短少的学习时间当中高效率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为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微课程的动态化发展,微课视频制作内容可以经课程责任教师审核后引入学生提交的各种网络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络链接等。一成不变、内容陈旧的微课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已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学科不断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情境嵌入、协作建构等多种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提交相关作业。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抛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表陈述观点。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素材的提交,丰富微课资源。
四、微课程教学的实践1微课程教学设计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济学课程自2014年开始采用微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结合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对经济学微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核心为: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及“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究活动主线,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重视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我们从教学设计上对于经济学课程所涵盖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归纳课程核心知识点共五十多个。其次,撰写微课拍摄教本,并按照每10分钟的微课视频包含1~2个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微课录制和编辑加工,共制作微课视频近三十条,涵盖了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述、案例引用、教学思考、作业布置、学生提交知识点教学素材五大环节。最后,将学习者提交的知识点素材整合进微课程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现有经济学微课课程教学资源中,由课程学习的学生搜集并提交的教学资源已经占课程资源总量的30%左右。 2微课程教学实施
从我校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严格遵循了“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程序。“导入”要迅速,直奔主题,让学习者快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导入微课可以通过问题、案例、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时长应为1分钟左右。“讲解”的主讲教师需要做到形象大方、吐字清楚、讲稿与画面一致并思路清晰,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讲解的同时而不破坏知识点本身的完整性。“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当再次突出重点。
从教学实践实施模式来说,我校经济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通过经济学课程微信群发布学习信息,提前一周在微信群中发布自主学习要求,并要求全体学生观看微课程视频,对重点难点提前学习。完成自学布置作业,以学习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知识点网络素材的搜集和提交。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提交素材进行展示及点评,组织课堂讨论。由任课教师集中答疑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微信、QQ等现有的社交媒体进行课堂以外的互动,建立经济学教学课程群组,鼓励学生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提交研究成果。学生互动讨论参与情况、课程素材搜集提交情况计入经济学课程的平时成绩。
微课程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学习情况对比表班级 人数 提交资源总数平时作业完成率期末考试均分微课程教学班4917994x6传统教学班486686p93微课程教学评价
我校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习时长来看,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时长大大增加。除课堂学习时间以外,每名学生每周自主网络学习时间约30分钟,每学期累积增加课程学习时间10小时左右。同时,微课网络学习基本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并未给学生增加较大的课业负担。其次,微课程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经济学学习热情较高的同学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度学习。而其他同学在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下统一进行课程学习,并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次重复学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两个班级于2014年第二学期开始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实践。在平行的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级使用微课程教学,另外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为同一人。在教学中,两个班级所学知识体系、知识点数量、课程进度、作业数量和要求完全相同。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采用微课程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表现差异明显,其表现如下表。
通过对比不同班级的平时学习状况和考试均分可以看出,参与微课程教学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上均较传统教学班学生有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采用随堂测验、问卷调查、知识能力评估等一系列测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发现应用微课程教学后,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经济理论的应用能力均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提高幅度要大。
五、总结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微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课程学习深度,增进教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设计实施微课程教学也能够有效提高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未来,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学习内容,将是高校微课程开发的关键。随着微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激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研究微课程开发,运用微课程进行日常教学,做到“以用促建、应用引领”,将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76-02收稿日期:2016-03-10
课题项目:本文为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ZYB88)。
作者简介:薛芳(1980—),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
一、微课程及微课的界定 国内教育界对于微课程的定义尚有争议,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它是相对于常规的课程而言略为短小的课程,微课程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 微课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美国David Penrose教授把它称为“知识脉冲”,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由此可见,微课与微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课程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而微课,只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之一。
二、当前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院校微课程教学研究和应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1对微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微课程仅仅是以短视频形式授课,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造成微课程教学成为简单的课堂教学“搬家”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媒体“形式化”。
2忽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忽视了数字化教学情境下的教学特点和与学习者的教学互动,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3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
多数参与微课项目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普遍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取向。
4微课程教学目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
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仍以申报微课视频作为竞赛依据,缺乏对教学实施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价的评判标准,故而造成高校教师在微课程教学中重微课视频建设,轻微课教学应用的现状,很多高校的微课程开发并未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仅仅是为了参赛获奖而不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造成课程与学生学习需求的脱节。
三、微课程设计思路 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开发应当在满足学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缜密和细致的教学设计。做到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精炼主线包含的知识点,结合精炼知识点数量、学校课程学时、拍摄准备素材等要素精心准备微课视频。微课程视频制作上需要巧构思、重特色,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并结合学校网络情况及学生的移动设备普及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在微课程视频制作当中要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引入性地进行课程制作,关注学习互动,使学习者感受到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差异化。微课程视频制作需要重点清晰、逻辑严谨,满足学习者在短少的学习时间当中高效率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为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微课程的动态化发展,微课视频制作内容可以经课程责任教师审核后引入学生提交的各种网络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络链接等。一成不变、内容陈旧的微课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已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学科不断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情境嵌入、协作建构等多种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提交相关作业。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抛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表陈述观点。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素材的提交,丰富微课资源。
四、微课程教学的实践1微课程教学设计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济学课程自2014年开始采用微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结合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对经济学微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核心为: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及“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究活动主线,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重视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我们从教学设计上对于经济学课程所涵盖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归纳课程核心知识点共五十多个。其次,撰写微课拍摄教本,并按照每10分钟的微课视频包含1~2个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微课录制和编辑加工,共制作微课视频近三十条,涵盖了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述、案例引用、教学思考、作业布置、学生提交知识点教学素材五大环节。最后,将学习者提交的知识点素材整合进微课程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现有经济学微课课程教学资源中,由课程学习的学生搜集并提交的教学资源已经占课程资源总量的30%左右。 2微课程教学实施
从我校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严格遵循了“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程序。“导入”要迅速,直奔主题,让学习者快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导入微课可以通过问题、案例、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时长应为1分钟左右。“讲解”的主讲教师需要做到形象大方、吐字清楚、讲稿与画面一致并思路清晰,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讲解的同时而不破坏知识点本身的完整性。“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当再次突出重点。
从教学实践实施模式来说,我校经济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通过经济学课程微信群发布学习信息,提前一周在微信群中发布自主学习要求,并要求全体学生观看微课程视频,对重点难点提前学习。完成自学布置作业,以学习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知识点网络素材的搜集和提交。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提交素材进行展示及点评,组织课堂讨论。由任课教师集中答疑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微信、QQ等现有的社交媒体进行课堂以外的互动,建立经济学教学课程群组,鼓励学生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提交研究成果。学生互动讨论参与情况、课程素材搜集提交情况计入经济学课程的平时成绩。
微课程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学习情况对比表班级 人数 提交资源总数平时作业完成率期末考试均分微课程教学班4917994x6传统教学班486686p93微课程教学评价
我校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习时长来看,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时长大大增加。除课堂学习时间以外,每名学生每周自主网络学习时间约30分钟,每学期累积增加课程学习时间10小时左右。同时,微课网络学习基本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并未给学生增加较大的课业负担。其次,微课程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经济学学习热情较高的同学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度学习。而其他同学在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下统一进行课程学习,并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次重复学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两个班级于2014年第二学期开始经济学微课程教学实践。在平行的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级使用微课程教学,另外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为同一人。在教学中,两个班级所学知识体系、知识点数量、课程进度、作业数量和要求完全相同。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采用微课程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表现差异明显,其表现如下表。
通过对比不同班级的平时学习状况和考试均分可以看出,参与微课程教学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上均较传统教学班学生有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采用随堂测验、问卷调查、知识能力评估等一系列测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发现应用微课程教学后,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经济理论的应用能力均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提高幅度要大。
五、总结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微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课程学习深度,增进教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设计实施微课程教学也能够有效提高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未来,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学习内容,将是高校微课程开发的关键。随着微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激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研究微课程开发,运用微课程进行日常教学,做到“以用促建、应用引领”,将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