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区花岗伟晶岩脉型铀矿产出地质背景介绍,矿体特征分析,采用稀空法验算了不同勘查工程间距估算的资源/储量之间的误差,提出了适合该区矿体特征的勘查工程间距,对指导该区下一步揭露工程布置,提高勘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花岗伟晶岩脉型铀矿 勘查工程间距
中图分类号:U212.36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10 -01
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新类型铀矿,经过陕西省核普查揭露现已落实为一中型铀矿床,因国家核地勘政策调整,该区铀矿找矿工作一度停止。2001-2007年重新开始勘查。目前,已完成了55#-80#线中浅部钻探普查揭露,1080-985m中段硐探详查揭露。由于该区铀矿化类型新、勘查时间短,地质科研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该区铀矿化特征与勘查工程间距的讨论,旨在为新一轮铀矿勘查工程间距确定提供依据。
0.概述
光石沟铀矿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峦庄断裂与分水岭断裂夹持的丹凤三角地区灰池子岩体南部外接触带。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群,秦岭群第三岩性段第二亚段B层是矿体围岩,岩性是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变質杂岩。
矿区内岩浆岩有灰池子花岗岩体及大毛沟岩侏。灰池子岩体是该区铀成矿过程中的铀源体。大毛沟岩侏位于灰池子岩体一侧,是灰池子岩体结晶分异的产物。
矿区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变质杂岩中见东西向及北西向展布的两组层间破碎带,为矿后断裂,与矿化关系不大。
铀矿化是伟晶岩型铀矿,铀矿体呈脉状产于花岗伟晶岩脉及花岗伟晶岩脉与变质杂岩接触带部位,围岩蚀变不发育,矿体多位于地表以下20m。脉石矿物以长石、石英、黑云母为主;铀矿物以晶质铀矿为主,仅地表偶见次生铀矿物。
1.矿化特征
1.1 矿体特征
1、形态
矿体形态简单,平面呈大的透镜状、脉状,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空间形态为板状体、透镜体。
2、规模
土地岭矿段主矿体KT-18控制长度800m,水平厚度0.42-11.49m,平均水厚度2.35m,已控制段高251m。
大毛沟矿段主矿体KT-7控制长度777m,详查硐探揭露后肢解为KT-7-1、3、4、5四个矿体,长度160-240m,平均水平厚度2.24m,最大厚度6.18m。
3、矿体产状与矿石结构、构造
矿体产状与含矿岩脉产状一致,走向95°-135°,倾向南西倾角45°-64°。
矿石结构以粗粒花岗结构为主,此外还有伟晶结构,局部见文象结构、碎斑花岗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局部间有斑杂构造、条带状构造。
4、矿体空间展布
矿体沿倾向,不同矿体近于平行排列;沿走向,不同矿体断续出现。
5、矿石类型
(1)按地质分类
光石沟地区铀矿石类型是花岗伟晶岩铀矿石,其他矿石类型所占比例很少,沿倾向、走向很快尖灭,很难单独圈出矿体。
(2)按工业类型分类
光石沟矿区铀矿石工业类型是:特征性矿物含量低的含铀高硅酸盐铀矿石
1.2 矿体变化特点
矿体沿走向、倾向有分支、复合特点,品位、厚度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10cm一个测点的钻孔测井曲线高点呈跳跃式分布,在穿脉平硐脉体取样线上常出现工业、矿化、异常、无矿样段随机分布,充分体现晶质铀矿在伟晶岩中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但是取样线样品组合后品位大部分小于1000×10-6,高品位样段很少,从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厚度变化系数分析矿化具有局部不均匀、总体均匀特点。
1、主矿体品位变化特点
KT-7-3、4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14.8%、23.3%,矿化分布均匀。KT-18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28.9%,属矿化均匀型;在矿体中,暗色矿物集中地段,铀品位明显偏高。
2、矿体厚度变化特点
KT-7-3、4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33.6%、13.9%,厚度较稳定;KT-18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05%,厚度较稳定。
1.3矿体品质
已揭露地段没有圈出高品位矿体,矿床平均品位713×10-6,属于低品位矿石。
2.工程间距
2.1 1080-985中段钻探普查揭露与硐探详查成果差异
以土地岭矿段KT-7主矿体为例,钻探普查揭露中部分钻孔采用含矿系数圈定矿体长度是777m;硐探详查时将其支解为雁型排列的KT-7-1、3、4、5矿体,其中KT-7-3、4为主要矿体。这与该区铀矿化特点及勘查精细程度有关,硐探详查中由于②号脉体沿走向出现分枝,由其控制的矿体自然支解为不同的矿体。但硐探详查结果证实,脉体连续,各分支矿体基本首尾相连。钻探普查揭露与硐探详查成果差异不大。
2.2 从已有探矿工程采用稀空法估算结果
选用1035中段2#-5#勘探线工程间距40米地段估算160、80、40m间距的KT-7-3矿体线资源/储量进行验证,80、40m间距的线储量误差仅8.1%,可判定该区80m硐探详查间距基本可以控制矿体;160m普查间距与80间距的线资源/储量误差分别为46%,基本在规范要求的333级资源量估算50%左右的误差范围内。
2.3 已有勘查成果确定的工程间距
土地岭矿段普查大概查明了KT-18主矿体特征,大毛沟矿段详查基本查明了KT-7-3、4主矿体特征,依据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该区铀矿体勘查类型为Ⅱ类,基本工程网度确定为80 m×80m、普查工程钻探网度确定为160 m×160m符合规范要求
3.结论
以上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区矿体特征分析,该区矿石工业类型单一;依据主矿体特征确定勘查类型为Ⅱ类;1080-985地段详查、普查揭露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基本一致;采用稀空法验算的线资源/储量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内,因此该区已形成的普查钻探间距160m×160m,详查硐探间距80m×50m、局部加密至40m×50m符合该区矿体特征,满足勘查精度要求。已形成的勘查间距适用于该区主矿体,对小矿体按相应勘查间距加密一倍。该区铀矿化具有铀矿物局部分布不均匀、整体较均匀、品位低的特点,工业指标的高低与矿体规模、特征关系极为密切,本文讨论勘查工程间距仅适用于以品位500×10-6、厚度0.7m为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
参考文献:
[1]乔建学 张景平,商南县光石沟地区铀矿普查报告[R],1993,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2]柴宝民 吴伯林,商丹地区伟晶岩密集区基本地质特征、伟晶岩产出控制条件极其与铀矿化的关系[R],1993,二○三研究所内部报告;
[3]冯明月 戒嘉 孙志富,北秦岭伟晶岩铀矿[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4]刘国强,光石沟地区伟晶花岗岩脉含铀性及成矿远景研究[R],1991,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5]罗忠戌 徐炳崇 陈荣绶等,陕西省丹凤三角地带铀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和成矿远景预测研究[R],1989,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6]戒嘉树,1997.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概况[J],国外铀金地质,14(2):97—108。
作者简介:
郭向妮(1983—— ),女,山西阳城人,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侯娟(1979—— )女,陕西渭南人,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从事水文地质工作。
[关键词]:花岗伟晶岩脉型铀矿 勘查工程间距
中图分类号:U212.36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10 -01
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新类型铀矿,经过陕西省核普查揭露现已落实为一中型铀矿床,因国家核地勘政策调整,该区铀矿找矿工作一度停止。2001-2007年重新开始勘查。目前,已完成了55#-80#线中浅部钻探普查揭露,1080-985m中段硐探详查揭露。由于该区铀矿化类型新、勘查时间短,地质科研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该区铀矿化特征与勘查工程间距的讨论,旨在为新一轮铀矿勘查工程间距确定提供依据。
0.概述
光石沟铀矿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峦庄断裂与分水岭断裂夹持的丹凤三角地区灰池子岩体南部外接触带。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群,秦岭群第三岩性段第二亚段B层是矿体围岩,岩性是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变質杂岩。
矿区内岩浆岩有灰池子花岗岩体及大毛沟岩侏。灰池子岩体是该区铀成矿过程中的铀源体。大毛沟岩侏位于灰池子岩体一侧,是灰池子岩体结晶分异的产物。
矿区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变质杂岩中见东西向及北西向展布的两组层间破碎带,为矿后断裂,与矿化关系不大。
铀矿化是伟晶岩型铀矿,铀矿体呈脉状产于花岗伟晶岩脉及花岗伟晶岩脉与变质杂岩接触带部位,围岩蚀变不发育,矿体多位于地表以下20m。脉石矿物以长石、石英、黑云母为主;铀矿物以晶质铀矿为主,仅地表偶见次生铀矿物。
1.矿化特征
1.1 矿体特征
1、形态
矿体形态简单,平面呈大的透镜状、脉状,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空间形态为板状体、透镜体。
2、规模
土地岭矿段主矿体KT-18控制长度800m,水平厚度0.42-11.49m,平均水厚度2.35m,已控制段高251m。
大毛沟矿段主矿体KT-7控制长度777m,详查硐探揭露后肢解为KT-7-1、3、4、5四个矿体,长度160-240m,平均水平厚度2.24m,最大厚度6.18m。
3、矿体产状与矿石结构、构造
矿体产状与含矿岩脉产状一致,走向95°-135°,倾向南西倾角45°-64°。
矿石结构以粗粒花岗结构为主,此外还有伟晶结构,局部见文象结构、碎斑花岗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局部间有斑杂构造、条带状构造。
4、矿体空间展布
矿体沿倾向,不同矿体近于平行排列;沿走向,不同矿体断续出现。
5、矿石类型
(1)按地质分类
光石沟地区铀矿石类型是花岗伟晶岩铀矿石,其他矿石类型所占比例很少,沿倾向、走向很快尖灭,很难单独圈出矿体。
(2)按工业类型分类
光石沟矿区铀矿石工业类型是:特征性矿物含量低的含铀高硅酸盐铀矿石
1.2 矿体变化特点
矿体沿走向、倾向有分支、复合特点,品位、厚度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10cm一个测点的钻孔测井曲线高点呈跳跃式分布,在穿脉平硐脉体取样线上常出现工业、矿化、异常、无矿样段随机分布,充分体现晶质铀矿在伟晶岩中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但是取样线样品组合后品位大部分小于1000×10-6,高品位样段很少,从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厚度变化系数分析矿化具有局部不均匀、总体均匀特点。
1、主矿体品位变化特点
KT-7-3、4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14.8%、23.3%,矿化分布均匀。KT-18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28.9%,属矿化均匀型;在矿体中,暗色矿物集中地段,铀品位明显偏高。
2、矿体厚度变化特点
KT-7-3、4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33.6%、13.9%,厚度较稳定;KT-18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05%,厚度较稳定。
1.3矿体品质
已揭露地段没有圈出高品位矿体,矿床平均品位713×10-6,属于低品位矿石。
2.工程间距
2.1 1080-985中段钻探普查揭露与硐探详查成果差异
以土地岭矿段KT-7主矿体为例,钻探普查揭露中部分钻孔采用含矿系数圈定矿体长度是777m;硐探详查时将其支解为雁型排列的KT-7-1、3、4、5矿体,其中KT-7-3、4为主要矿体。这与该区铀矿化特点及勘查精细程度有关,硐探详查中由于②号脉体沿走向出现分枝,由其控制的矿体自然支解为不同的矿体。但硐探详查结果证实,脉体连续,各分支矿体基本首尾相连。钻探普查揭露与硐探详查成果差异不大。
2.2 从已有探矿工程采用稀空法估算结果
选用1035中段2#-5#勘探线工程间距40米地段估算160、80、40m间距的KT-7-3矿体线资源/储量进行验证,80、40m间距的线储量误差仅8.1%,可判定该区80m硐探详查间距基本可以控制矿体;160m普查间距与80间距的线资源/储量误差分别为46%,基本在规范要求的333级资源量估算50%左右的误差范围内。
2.3 已有勘查成果确定的工程间距
土地岭矿段普查大概查明了KT-18主矿体特征,大毛沟矿段详查基本查明了KT-7-3、4主矿体特征,依据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该区铀矿体勘查类型为Ⅱ类,基本工程网度确定为80 m×80m、普查工程钻探网度确定为160 m×160m符合规范要求
3.结论
以上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区矿体特征分析,该区矿石工业类型单一;依据主矿体特征确定勘查类型为Ⅱ类;1080-985地段详查、普查揭露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基本一致;采用稀空法验算的线资源/储量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内,因此该区已形成的普查钻探间距160m×160m,详查硐探间距80m×50m、局部加密至40m×50m符合该区矿体特征,满足勘查精度要求。已形成的勘查间距适用于该区主矿体,对小矿体按相应勘查间距加密一倍。该区铀矿化具有铀矿物局部分布不均匀、整体较均匀、品位低的特点,工业指标的高低与矿体规模、特征关系极为密切,本文讨论勘查工程间距仅适用于以品位500×10-6、厚度0.7m为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
参考文献:
[1]乔建学 张景平,商南县光石沟地区铀矿普查报告[R],1993,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2]柴宝民 吴伯林,商丹地区伟晶岩密集区基本地质特征、伟晶岩产出控制条件极其与铀矿化的关系[R],1993,二○三研究所内部报告;
[3]冯明月 戒嘉 孙志富,北秦岭伟晶岩铀矿[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4]刘国强,光石沟地区伟晶花岗岩脉含铀性及成矿远景研究[R],1991,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5]罗忠戌 徐炳崇 陈荣绶等,陕西省丹凤三角地带铀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和成矿远景预测研究[R],1989,二二四大队内部报告;
[6]戒嘉树,1997.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概况[J],国外铀金地质,14(2):97—108。
作者简介:
郭向妮(1983—— ),女,山西阳城人,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侯娟(1979—— )女,陕西渭南人,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从事水文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