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语文教学,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民主的教学氛围、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营造自由思维氛围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充满灵性的“离经叛道”。所有这些都能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望,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创意中。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你的想法很独特”“你敢于向名家名篇挑战,真了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此外,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创新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人富于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事物持质疑的态度。疑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叶圣陶语)。抓住时机进行激疑,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搬家不就行了。”我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并适时举出许多讨论题目,如《我说愚公“愚”》、《我为愚公出良策》、《愚公不“愚”》……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肯定愚公移山是值得学习的;而有的同学则唱反调,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项链》一文的结尾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而且使我们读者也颇感意外。有一位学生就提出:真相大白后将会如何?我抓住良机,鼓励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延续,学生们想象力十分丰富,充分地表现了思维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部分,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只有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才会活跃,某些思维定势才会被突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一题多答,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特别是开放性的题目,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去寻求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比如,在讲解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龟虽寿》一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阴险毒辣的奸诈小人,为什么您说他胸襟宽广、乐观豪迈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曹操的性格,指出《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的差异,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变得活跃,才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生们深受启发,思维得到拓展。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们基本能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中青年翻译才俊(特别是汉译英人才),促进我国翻译教学,发展翻译事业,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在2010年继续举办“优萌杯”翻译竞赛(第五届)。现将竞赛细则公布如
在近两年里,我们尝试着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模式上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并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关键。  一、把握农村的特点,正确运用“生本”教学  从学习者出发,从人的生命自然的限度、活动规律去思考和设计。学生的事,学生来做,最大限度地调动生命的潜能。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现在,已经有学生懂得把课文材料用到考场作文上,充实文章内容,这是很好的。但是得分往往不高,原因何在?这都是直接运用惹的祸,要想效果好,还得巧妙借用,才能尽显智慧。  一、巧妙借用句子内容,大胆创新  高考作文中如果直接引用课文句子内容,有时不能很好地切合题意,效果自然不佳。但如果借用句子内容,大胆分析,有创意地找到材料与题意的最佳切合点,这样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展现了人的文明素质,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文明现状却都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基本的礼仪习惯;不少家长重智轻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文明礼仪教育。为此,学校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通过感恩教育促使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的研究为抓手,通过校本教材开发
(一)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在
改革开放以来,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先是科技翻译研究“异军突起”,商务翻译、旅游翻译、新闻翻译研究跟随其后。新世纪以来,法律翻译、公示语翻译研究也成为热点。至今,应
所谓党性修养,就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对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内化过程。  一、党员教师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党性修养,是保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她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先决条件,而先进性的保持有赖于每个党员自觉的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最普遍、最基
我国转基因动物技术发展迅速,而现有的法律监管制度却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目前学界专门针对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的研究比较欠缺,并且主要集中在环境安全与食品安全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是我们要长期贯彻执行的方针。因为实践在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需要发
目前译学研究发展迅速,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大量新术语不断涌现,而目前为数不多的译学词典对这些术语并未重视。《中国译学大辞典》以方梦之先生的"一体三环"理论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