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在总结多年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绿色证书”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云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线,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入户直通车为依托,大力实施“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为主的“三进村”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做出了贡献。
一、“三进村”培训成效
1.培训教师进村实效
以“绿色证书”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绿色证书学分银行试点” 等创新“绿色证书”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指导培训。近两年全省共计37.1496万人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其中,理论考试合格结业30.3525万人,经过生产实践和业务考核获得“绿色证书”有14.1602万人;这些学员推广科技项目607个,推广面积560万亩,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骨干农民和种养大户的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6174人次,培训农民28万人,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截至2008年全省129个县中,已有112个县183次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覆盖率达86.8%。2007年全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64个县中,由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培训工作的占到75%。
2.媒体资源进村成效
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广播、电视、卫星网络等媒体资源宣传普及农业知识。全省5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以农业科技常下乡、下长乡,构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培训媒体资源与本地教师资源,累计行程9.4万公里, 深入570多个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29.6万人次,进村指导643场次,发放科技书籍3万多册,发放各种科技资料、VCD、录音带13万余份。如2006年至今,禄丰县农广校科技直通车出车次数达500余次,行程5万多公里。结合农业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春耕备耕、大中专招生、测土配方施肥,深入14个乡镇157个村进行巡回指导、宣传培训,现场咨询人数达8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书籍5300册、宣传资料10800份,播放各种科技光盘56小时,观看农民达3500人次。
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大喇叭播放节目达12831小时,农民收听收看达100万人次;建设13个卫星小站积极配合全国、全省的培训要求,做好视频培训,认真落实关于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各技术措施的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做出了贡献。
3.人才培养进村成效
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云南省农广校把启动和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作为实施人才培养进村的重要工作认真抓落实。2006年、2007年全省农民中专招生2850人。其中,麒麟区农广校在6个乡镇的8个村委会开设“现代农业”、“现代种植”、“现代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中专学历教育9个教学班,招生410人,广受农民欢迎;禄丰县农广校现已培养了17个专业1772名中专毕业生,毕业生中,担任副处级干部4人,副科级59人,村委会一级以上干部287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重视是前提
由于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事业,因此领导重视是“三进村”培训落到实处的首要条件。如禄丰县农广校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将“绿色证书”培训和村组干部中专学历教育纳入县委“素质教育”和“素质提升”计划之中,并将村组干部学历教育与“绿色证书”培训任务列入乡镇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之一,该县招收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专学员662人,每年招生均名列全州第一。县委组织部每年还从县级留成党费中给予获得“绿色证书”学员每人20元的经费补助,给予参加中专学历教育村组干部每人每年100元的学费补助;乡镇又自筹部分培训经费开展培训,从而使“绿色证书”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有了政策和经费保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得以顺利实施。县农业局领导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使用和对乡镇受训人员的组织等,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协调,为顺利开展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铺平了道路。
2.以项目为依托是保障
近几年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对实施“三进村”培训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经费保障作用。全省2007年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农资打假、沼气、养殖、栽培、管理和营销等开展“一事一训”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自2006年以来,麒麟区农广校借助各种项目支持在全区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78个村委会开设各种培训班239个,培训覆盖面达全区村委会的90%以上。为用好用活有限的项目资金,全省县级农广校有效实现项目的有机组合,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澜沧县在推广“三进村”培训中,与“绿色证书”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直通车培训、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计划、致富早班车广播站、测土配方施肥、蚕桑项目、稻鱼工程等培训项目结合,使各项培训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3.培训教师进村入户是关键
各级农广校为更好地完成“三进村”行动,聘请各行业专家组成培训教师团,实行分片负责的目标责任制管理,针对各村寨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深受农民欢迎。如禄丰县农广校聘请了来自农技、植保等十多个专业的专家42人组成培训教师团,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学校累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154期,培训农村学员16379人,结业8147人,考核发证5127人;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期,培训核心农户1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000户;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会、现场会900场(次),指导农户1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万份。
4.培训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为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各地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业设班,严格按照“农民需要什么我们讲什么,农民盼望什么我们送什么”培训原则,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达6174人次。
澜沧县富帮乡多依林大烂坝寨,属典型的冷凉山区气候,全寨31户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水稻以种植传统老品种为主,耕作技术落后,水稻单产仅60~70公斤/亩,遇上灾年就要闹粮荒。由于贫困落后,大部分小姑娘不到18岁就外出寻找出路,有一定文化的小伙子也外出,留下老、小、弱等无技能的一部分人务农,全村现有30~46岁的光棍20多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2006年在该乡党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重视下,县农广校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委托,与县农技站3名兼职教师带队进村入户,吃住在农户家,开展对冷凉山区水稻优良品种的种植推广。对农民进行从下种、盖薄膜、栽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全过程的培训。通过对该村实施“三进村”培训,水稻单产已提高至150~200公斤/亩,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2006年澜沧县农广校在勐朗镇富本村确定5户联系户,招收绿色证书学员5名,动员文化、道德、观念较好的村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并与县农业局蚕桑项目结合,引导农民科学增收致富。在村干部赵文华(绿证学员)等5人的带领下,全组农户与过去的吸毒村、大烟村、盗窃村告别,开展种桑养蚕多种经营,全组村容、村貌、经济收入都有突破性改观,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禄丰县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科技入户(水稻)示范工程项目县以来,县农广校积极配合县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到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科技示范户,举办科技示范现场会及技术培训会20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余份,科技书籍4000本,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2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20000户农户,组织实施100亩超级水稻品种“楚粳27号”核心示范样板,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当前,云南省农广校系统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局,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积极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做出更大贡献。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何学书
一、“三进村”培训成效
1.培训教师进村实效
以“绿色证书”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绿色证书学分银行试点” 等创新“绿色证书”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指导培训。近两年全省共计37.1496万人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其中,理论考试合格结业30.3525万人,经过生产实践和业务考核获得“绿色证书”有14.1602万人;这些学员推广科技项目607个,推广面积560万亩,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骨干农民和种养大户的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6174人次,培训农民28万人,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截至2008年全省129个县中,已有112个县183次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覆盖率达86.8%。2007年全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64个县中,由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培训工作的占到75%。
2.媒体资源进村成效
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广播、电视、卫星网络等媒体资源宣传普及农业知识。全省5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以农业科技常下乡、下长乡,构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培训媒体资源与本地教师资源,累计行程9.4万公里, 深入570多个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29.6万人次,进村指导643场次,发放科技书籍3万多册,发放各种科技资料、VCD、录音带13万余份。如2006年至今,禄丰县农广校科技直通车出车次数达500余次,行程5万多公里。结合农业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春耕备耕、大中专招生、测土配方施肥,深入14个乡镇157个村进行巡回指导、宣传培训,现场咨询人数达8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书籍5300册、宣传资料10800份,播放各种科技光盘56小时,观看农民达3500人次。
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大喇叭播放节目达12831小时,农民收听收看达100万人次;建设13个卫星小站积极配合全国、全省的培训要求,做好视频培训,认真落实关于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各技术措施的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做出了贡献。
3.人才培养进村成效
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云南省农广校把启动和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作为实施人才培养进村的重要工作认真抓落实。2006年、2007年全省农民中专招生2850人。其中,麒麟区农广校在6个乡镇的8个村委会开设“现代农业”、“现代种植”、“现代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中专学历教育9个教学班,招生410人,广受农民欢迎;禄丰县农广校现已培养了17个专业1772名中专毕业生,毕业生中,担任副处级干部4人,副科级59人,村委会一级以上干部287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重视是前提
由于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事业,因此领导重视是“三进村”培训落到实处的首要条件。如禄丰县农广校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将“绿色证书”培训和村组干部中专学历教育纳入县委“素质教育”和“素质提升”计划之中,并将村组干部学历教育与“绿色证书”培训任务列入乡镇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之一,该县招收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专学员662人,每年招生均名列全州第一。县委组织部每年还从县级留成党费中给予获得“绿色证书”学员每人20元的经费补助,给予参加中专学历教育村组干部每人每年100元的学费补助;乡镇又自筹部分培训经费开展培训,从而使“绿色证书”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有了政策和经费保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得以顺利实施。县农业局领导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使用和对乡镇受训人员的组织等,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协调,为顺利开展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铺平了道路。
2.以项目为依托是保障
近几年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对实施“三进村”培训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经费保障作用。全省2007年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农资打假、沼气、养殖、栽培、管理和营销等开展“一事一训”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自2006年以来,麒麟区农广校借助各种项目支持在全区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78个村委会开设各种培训班239个,培训覆盖面达全区村委会的90%以上。为用好用活有限的项目资金,全省县级农广校有效实现项目的有机组合,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澜沧县在推广“三进村”培训中,与“绿色证书”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直通车培训、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计划、致富早班车广播站、测土配方施肥、蚕桑项目、稻鱼工程等培训项目结合,使各项培训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3.培训教师进村入户是关键
各级农广校为更好地完成“三进村”行动,聘请各行业专家组成培训教师团,实行分片负责的目标责任制管理,针对各村寨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深受农民欢迎。如禄丰县农广校聘请了来自农技、植保等十多个专业的专家42人组成培训教师团,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学校累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154期,培训农村学员16379人,结业8147人,考核发证5127人;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期,培训核心农户1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000户;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会、现场会900场(次),指导农户1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万份。
4.培训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为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各地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业设班,严格按照“农民需要什么我们讲什么,农民盼望什么我们送什么”培训原则,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达6174人次。
澜沧县富帮乡多依林大烂坝寨,属典型的冷凉山区气候,全寨31户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水稻以种植传统老品种为主,耕作技术落后,水稻单产仅60~70公斤/亩,遇上灾年就要闹粮荒。由于贫困落后,大部分小姑娘不到18岁就外出寻找出路,有一定文化的小伙子也外出,留下老、小、弱等无技能的一部分人务农,全村现有30~46岁的光棍20多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2006年在该乡党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重视下,县农广校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委托,与县农技站3名兼职教师带队进村入户,吃住在农户家,开展对冷凉山区水稻优良品种的种植推广。对农民进行从下种、盖薄膜、栽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全过程的培训。通过对该村实施“三进村”培训,水稻单产已提高至150~200公斤/亩,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2006年澜沧县农广校在勐朗镇富本村确定5户联系户,招收绿色证书学员5名,动员文化、道德、观念较好的村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并与县农业局蚕桑项目结合,引导农民科学增收致富。在村干部赵文华(绿证学员)等5人的带领下,全组农户与过去的吸毒村、大烟村、盗窃村告别,开展种桑养蚕多种经营,全组村容、村貌、经济收入都有突破性改观,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禄丰县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科技入户(水稻)示范工程项目县以来,县农广校积极配合县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到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科技示范户,举办科技示范现场会及技术培训会20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余份,科技书籍4000本,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2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20000户农户,组织实施100亩超级水稻品种“楚粳27号”核心示范样板,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当前,云南省农广校系统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局,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积极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做出更大贡献。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何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