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议论更深处漫溯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又云 “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
  意思是说叙事中要寄托深厚的道理、情感、气质、见识;“记事叙事首先要要深究剔透事物的道理” 。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让记叙文中的议论富有智慧。而要体现议论的智慧就需要向四个方面探求:
  一、向人生层面探求
  写作是生活的思考,是生命的表达,是人生的感悟,是情感的抒发。
  高行健说:“文学贵在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或以为知道其实不甚了了的这人世的真相。”写作,是带着体温的文字舞蹈,是怀着热情的语言行走。写作,不应该放弃“为人生”的意义。我们在写作时,应有意往人生方向去思索。细心聆听,会发现世间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有关人生的寓言。
  席慕蓉《羊蹄甲》用一种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羊蹄甲,写它粉紫色花瓣的掉落,描寫尽管很优美,但也不会给读者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席慕蓉接着用她独有的慧心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启迪: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
  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蒙蒙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
  等你回过头再望回来的时候,在暮色里,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蒙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地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去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多从人生层面去思索,即使是普通小事也能从中发现意义来。例如蔡海鹏托物寓意的散文《石牛》,写的是石牛的遭遇:“我”从外地一地摊上花了八元钱买回了一头石牛,放在了书橱的一个角落里。但因为笨重丑陋,它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关注。然而有一天,一位懂文物的朋友极为肯定地告诉“我”,这是唐货!于是,“我”邀请一帮朋友来赏玩。谁知,在朋友们交接过程中,“啪”的一声,石牛被摔碎了。写到这里,文章仅仅叙述了一件曲折的事,并无太多深意,但作者并没有止于此,而是借朋友之口揭示了这件事所蕴含的人生意义:“那石牛虽说不凡,可是它已过惯了那种寂寞、平凡的生活,一旦改变了生活方式,受到众人的仰慕,反而使它走向毁灭!”有了这句议论,该文的品质一下子提升了许多。有力地讽刺了当今社会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的丑恶现象。
  二、向社会层面探求
  可能有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指点江山、针砭时弊当属议论文之职责,而记叙文更多的是“吟风弄月”,这显然是错的,记叙文写作也需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倾听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隐痛。
  丁国华《黄土寄情》写金灿灿的秋日下,一位年轻母亲坚韧地挥动镰刀的劳作,看到一个青年男子正拉着耧牛一步步艰难向前,身后扶耧的老者伛偻的脊背破坏了他的体型,文章结尾,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
  站在事实面前,我缄默了。当我们在“农民富了”的颂歌中体味“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欣喜时,当我们的“嬉皮士”阶层在舞厅里发出呓语时,当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进口高档商品时,可有谁知道日渐充实的钱袋包含了多少母亲的隐痛?又有谁知,兀立的粮囤凝聚了多少劳动的艰辛?
  今宵的窗前,我苦苦思索: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还要从父亲手里接过祖父传下的沉重锄头,再传给黄土地上的下一代?
  作者目睹农民劳作的艰辛之景,没有像常人那样歌颂赞扬,而是联系当时社会农民劳作的艰辛,并反思自己负载的责任与使命。这样的文章体现出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自然意蕴深厚,境界不俗。
  三、向文化层面探求
  何谓“文化”?这个概念很难精准阐释,一般说来,文化是智慧族群的一切族群社会现象与族群内在精神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可以从文化层面去探求发现。龙应台曾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一笑一颦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正因如此,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往往是他内心文化观念的流露。当然每一个人精神元素的构成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我们在阅人阅事时可以从文化层面去探求发现。
  《半碗粥道》写的是一家粥店生意特别好,这家店有个特色:“桌子上搁着几排碗,每个碗里装着半碗粥。常常过来吃饭的顾客习惯自己动手,端上一个碗,自己从锅里再舀半碗粥添上。”作者由这个细节领悟到“中庸”文化的内涵:
  半碗粥,可以满,可以空;可以冷,可以热;可以浓,可以稀。在满与空之间,在冷与热之间,在浓与稀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我们所追求的中庸与中和呢?半碗粥道,体现的是可以上可以下、可以高可以低、可以深可以浅的中和之道。中和,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再如另一篇文章《渐行渐远的小脚粽》,回忆了端午前夕外婆裹小脚粽子的情景,联想到古人写粽子的诗句——“玫瑰酱蘸白水粽,雪岭似披一抹霞”,最后升华开去,将其作为一种古风、一种文化来看待:
  可惜外婆裹小脚粽子的本事,没传下来。如今一般主妇连三角粽都不会包,会裹小脚粽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小脚粽子成苏州人悠远的古风,渐行渐远……
  四、向哲理层面探求
  写记叙文,不仅要追求情节的曲折、人物的丰满、情感的真挚,还应追求哲理的发现。张晓风有散文《不知有花》写的是五月间去山间看桐花,看到山路上满是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但当我们告诉遇见的妇人是来看花时,那位妇人却很吃惊:“花?哪有花?”对于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浑然不觉,张晓风由此生出哲理感悟: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时隔20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有的时候,美丽是需要一点神秘感的 不知名字,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留意它自身的特质,会使它独有的魅力随想象的翅膀飞升得更加高远,它的出众会使我们的记忆里弥漫芬芳。
  生活中不是缺少哲理,而是缺少发现哲理的心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趣味,就能处于不断发现的欣喜中。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现有手动和依靠拖拉机动力的牵引或悬挂式植保机,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植保作业自动化的要求:受拖拉机地隙的限制,不能满足对较高农作物的植保作业;
本文从城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的背景出发,阐述城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流程建设的一般内容,为城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发展的给出相关建议。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随着Internet革命将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推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产品及服务模式。
作为一种储量巨大、无污染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化石能源枯竭所带来的能源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潮流能是海洋能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其开发有着很大
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使科学技术变得更加发达;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畅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联系更加紧密,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大数据作为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已越来越多
该文在弹流润滑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表面粗糙度和低速这两个方面对混合润滑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弹流润滑区与边界润滑区共存的点接触混合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算法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的时代开始出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了解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可以运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这有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在国内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制造企业同时面临着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焦点则是质量。制造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实现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自动化的需求。 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可以突破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