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的世纪,大学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即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因此,在高校建立一支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型队伍建设 综合人才培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背景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大学更加注重引领社会,知识信息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全人教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
标必须由过去的“知识教育”转变为“全人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全面发展的“全人”。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为学习型、创新型,缺乏实践型队伍的建设,而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建立辅导员转变管理模式,强化学习实践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在社会对人才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过去那种教师为教理论而教,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的做法已经过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慢慢开始由学术型向实用型与学术型相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转变,它要求教师既具有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上,尤其是理工科类教师应能胜任全部实践环节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在生产实践上,专业教师要深入到对口产业直接参加生产实践,熟悉生产全过程,学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实际能力。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应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结合所学专业,向一线工作人员、向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学习,以达到逐渐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彻底解决只懂理论而不会实践的问题。而作为与学生进行直接的生活学习辅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辅导外,具体的就业实践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首先自身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要通过深入接触相关专业的具体企业,进行产与学交流,多组织一些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会,并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适度配合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学习管理,使他们逐渐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下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首先,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自觉地培养主体意识,而实践是自我能力提升和主题意识培养的最好方式。其次,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实践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惟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实践教会大学生学会真实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另外,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与工农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了解改革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实践教学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当代大学生想法独特,思维活跃,喜欢直观、新颖的手段和形式,社会实践的多元性满足了大学生独立求知的欲望。
三、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经费不足,重视不够。
社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是束缚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首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一般是在校外或课外进行,涉及到吃、住、交通等方面费用开支,目前很少有学校有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的专门经费,即使少部分学校有这样的经费,数量也很少,很难满足高校扩招形势下的需要。其次,也没有相关资金资助社会实践的的持续进行,尤其是文科类社会实践项目,很难取得经费的支持。最后,在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和投入上,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很少有实践提升方面的资金和支持。因此,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还不能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往往只能有选择地在部分学生,或部分专业开展,相应地也无法建立实践型的思政教师队伍。
(二)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校外、课外进行的,它有面广、量大、难度高的特点,涉及到学校宣传、团委、学生、教务、后勤等多部门的配合,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个方面协调,需要人力、经费、时间等资源。光靠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即使能够做好一两次,也难以持续地进行下去。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没有制定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细则,没有建立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专门队伍,社会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机制。
(三)社会实践教育观念成就,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家长、社会舆论都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好壞视为优秀学生的最主要衡量标准。把社会实践只是作为边缘性的衡量标准,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目前也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内容实行同一评价标准。因此,很多高校存在着只有社会实践活动,而没有评价效果。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调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地面对以上问题并尽快地改进,才能切实地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路
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结合课程的理论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兼职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学校的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保证相关资金的到位,要让高校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对教师和学生有个系统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一)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基金。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经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难以开展或不能持续经常地开展,很大程度上经费短缺是重要原因之一。经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础,学校应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与专业教学实习一视同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的社会实践基金主要运用于课余及寒暑假期间的“三下乡”、创业实践、社会调研等相关实践调研活动。同时,考虑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老师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奖励,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社会实践培训和实践锻炼。
学校打造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第一步就是提升这部分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定期组织辅导员外出调研、学习交流,每年下半年组织优秀辅导员赴全国各高校调研学习走访名校,在新疆我们还可以利用教育交流的优势资源,组织思政教师到对口支援省优秀高校取经学习,使他们大开眼界。通过高校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广泛调研、讨论和整理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并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师,并通过二次传递影响到更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积极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和交流,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辅导员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给学生平台,让学生成才”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执行力和行动力的综合性人才。
(三)建立多元化教师考核机制鼓励高校思政教育者注重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除了在本身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上进行相关考核外,还要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教师进行工作业绩的考核,明确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所负责班级的学生活动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业状况等也列入教师评优的绩效指标里面。其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技巧和水平。可以通过辅导员论坛和辅导员例会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优秀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感想、体会和经验等进行畅谈,与参会辅导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和鼓励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积极为辅导员等非教学为主的思政教师建立创业、就业研究,辅导员积极动脑,认真思考。鼓励这部分教师开始实用性课程,如导游技巧、会计操作、销售能力提高等社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四)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想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学生的传统考核评价。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思路应该有所转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当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学生实践报告或总结的完成质量等,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思想进步、发明创造、社会贡献、能力培养等现实表现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融入包括奖学金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和学生扭转轻视社会实践的观念,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陶荣杰.论建设行动研究型高校辅导员队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魏华冲.浅谈加强高工专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005,(1).
[3]甄朝党.论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4]任慧英,張英.建设学习型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5]潘荣华,周新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刘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1).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型队伍建设 综合人才培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背景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大学更加注重引领社会,知识信息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全人教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
标必须由过去的“知识教育”转变为“全人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全面发展的“全人”。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为学习型、创新型,缺乏实践型队伍的建设,而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建立辅导员转变管理模式,强化学习实践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在社会对人才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过去那种教师为教理论而教,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的做法已经过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慢慢开始由学术型向实用型与学术型相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转变,它要求教师既具有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上,尤其是理工科类教师应能胜任全部实践环节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在生产实践上,专业教师要深入到对口产业直接参加生产实践,熟悉生产全过程,学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实际能力。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应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结合所学专业,向一线工作人员、向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学习,以达到逐渐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彻底解决只懂理论而不会实践的问题。而作为与学生进行直接的生活学习辅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辅导外,具体的就业实践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首先自身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要通过深入接触相关专业的具体企业,进行产与学交流,多组织一些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会,并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适度配合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学习管理,使他们逐渐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下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首先,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自觉地培养主体意识,而实践是自我能力提升和主题意识培养的最好方式。其次,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实践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惟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实践教会大学生学会真实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另外,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与工农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了解改革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实践教学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当代大学生想法独特,思维活跃,喜欢直观、新颖的手段和形式,社会实践的多元性满足了大学生独立求知的欲望。
三、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经费不足,重视不够。
社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是束缚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首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一般是在校外或课外进行,涉及到吃、住、交通等方面费用开支,目前很少有学校有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的专门经费,即使少部分学校有这样的经费,数量也很少,很难满足高校扩招形势下的需要。其次,也没有相关资金资助社会实践的的持续进行,尤其是文科类社会实践项目,很难取得经费的支持。最后,在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和投入上,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很少有实践提升方面的资金和支持。因此,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还不能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往往只能有选择地在部分学生,或部分专业开展,相应地也无法建立实践型的思政教师队伍。
(二)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校外、课外进行的,它有面广、量大、难度高的特点,涉及到学校宣传、团委、学生、教务、后勤等多部门的配合,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个方面协调,需要人力、经费、时间等资源。光靠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即使能够做好一两次,也难以持续地进行下去。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没有制定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细则,没有建立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专门队伍,社会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机制。
(三)社会实践教育观念成就,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家长、社会舆论都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好壞视为优秀学生的最主要衡量标准。把社会实践只是作为边缘性的衡量标准,社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目前也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内容实行同一评价标准。因此,很多高校存在着只有社会实践活动,而没有评价效果。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调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地面对以上问题并尽快地改进,才能切实地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路
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结合课程的理论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兼职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学校的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保证相关资金的到位,要让高校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对教师和学生有个系统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一)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基金。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经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难以开展或不能持续经常地开展,很大程度上经费短缺是重要原因之一。经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础,学校应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与专业教学实习一视同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的社会实践基金主要运用于课余及寒暑假期间的“三下乡”、创业实践、社会调研等相关实践调研活动。同时,考虑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老师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奖励,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社会实践培训和实践锻炼。
学校打造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第一步就是提升这部分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定期组织辅导员外出调研、学习交流,每年下半年组织优秀辅导员赴全国各高校调研学习走访名校,在新疆我们还可以利用教育交流的优势资源,组织思政教师到对口支援省优秀高校取经学习,使他们大开眼界。通过高校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广泛调研、讨论和整理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并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师,并通过二次传递影响到更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积极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和交流,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辅导员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给学生平台,让学生成才”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执行力和行动力的综合性人才。
(三)建立多元化教师考核机制鼓励高校思政教育者注重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除了在本身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上进行相关考核外,还要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教师进行工作业绩的考核,明确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所负责班级的学生活动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业状况等也列入教师评优的绩效指标里面。其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技巧和水平。可以通过辅导员论坛和辅导员例会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优秀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感想、体会和经验等进行畅谈,与参会辅导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和鼓励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积极为辅导员等非教学为主的思政教师建立创业、就业研究,辅导员积极动脑,认真思考。鼓励这部分教师开始实用性课程,如导游技巧、会计操作、销售能力提高等社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四)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想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学生的传统考核评价。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思路应该有所转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当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学生实践报告或总结的完成质量等,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思想进步、发明创造、社会贡献、能力培养等现实表现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融入包括奖学金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和学生扭转轻视社会实践的观念,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陶荣杰.论建设行动研究型高校辅导员队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魏华冲.浅谈加强高工专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005,(1).
[3]甄朝党.论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4]任慧英,張英.建设学习型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5]潘荣华,周新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刘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