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记载着伟大诗人和文学家的思想内涵和理念,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代表着一定的文学地位,而古诗词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发展语言,还可以丰富人生的想象力,提升审美感知。但是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所处环境也截然不同,很多自然景观现今也不复存在,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词带来了瓶颈。如果将小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语言文字、领会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的话,大部分学生只能停留在第一个或第二个层面,很难到达第三个层面,这也就是说古诗词中的情感体悟是学习古诗词的重点和关键。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也同样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由此可见,标准对学生理解诗文的情感赋予了很大期望。那如何才能达到“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呢?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悟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这就要使诗人的情感如春雨润物般的渗入并融化在学生的血液里。
一、以写作背景启发情
古诗词作品既是作家情感世界的反映,也是作家生活时代的反映,所以对古诗词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作品或者教材本身的意思和注解,更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俗话说:知人论世。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精神个性,情感思想,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补充一些和作家、作品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还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秋思》的古诗鉴赏,显然是一首忆乡愁的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背景,可以给学生补充诗人张籍在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当时正居住在洛阳城,那时正是树叶黄落的秋季,城里的外乡人都忙着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写家书,可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交通不便,作者本身又在洛阳还有很多事要做,由此便有了这首以“家书”为题材的诗。当然,对教材的拓展也必须把握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要紧扣作品的内容,始终围绕诗词的情感内涵展开,以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悟为最终目的。
二、以图文并茂感悟情
在很多古诗词的教材中,都配有图画,它是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用图文来使作者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悟诗人的真实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借用教材中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诗词内容想象画画,绘制简笔画,继而给诗词配上图画。特别是一些描写山川秀美,生活场景,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以古诗《泊船瓜洲》为例,诗中的“京口、瓜洲、一水、数重山、春风、江南岸”等等词语都使学生迅速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通过作画,学生不自觉的更加理解了诗人王安石的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王安石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达到对诗词情感的体悟。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介展示诗词作品,这样更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以情激情
虽然古诗词中的故事写的是距离学生很遥远的故事,当时环境和现在也不相同,但是人的这些感情还算不变的,像上文中介绍的《秋思》,描写的就是诗人想家乡的情感,这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常有的情感。在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中,也是一篇表达乡愁的词,当时作者纳兰性德出山海关,塞上风雪交加,引发了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像这篇词中描写的情感正是学生常有的情感,教师在讲授此类诗词时,可以先用学生现有的情感做铺垫,比如说询问学生“此时你的家中是怎么一番情形?”“此时家里人一般在做什么?”“如果你也在家,你会做什么?”“现在如果能回家,想回吗?”等等情感,抑或通过观看某个关于想家的视频,或是万家团聚的录像,以此产生共鸣,以学生的真实情感来激发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体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可见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词的学习仍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悟,用情感来指导学习,让学生学会以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启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以情激情。探究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悟的有效方法这不仅符合教育家赞可夫的观点,更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上不断地积极探索,共同进步。
一、以写作背景启发情
古诗词作品既是作家情感世界的反映,也是作家生活时代的反映,所以对古诗词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作品或者教材本身的意思和注解,更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俗话说:知人论世。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精神个性,情感思想,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补充一些和作家、作品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还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秋思》的古诗鉴赏,显然是一首忆乡愁的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背景,可以给学生补充诗人张籍在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当时正居住在洛阳城,那时正是树叶黄落的秋季,城里的外乡人都忙着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写家书,可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交通不便,作者本身又在洛阳还有很多事要做,由此便有了这首以“家书”为题材的诗。当然,对教材的拓展也必须把握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要紧扣作品的内容,始终围绕诗词的情感内涵展开,以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悟为最终目的。
二、以图文并茂感悟情
在很多古诗词的教材中,都配有图画,它是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用图文来使作者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悟诗人的真实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借用教材中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诗词内容想象画画,绘制简笔画,继而给诗词配上图画。特别是一些描写山川秀美,生活场景,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以古诗《泊船瓜洲》为例,诗中的“京口、瓜洲、一水、数重山、春风、江南岸”等等词语都使学生迅速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通过作画,学生不自觉的更加理解了诗人王安石的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王安石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达到对诗词情感的体悟。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介展示诗词作品,这样更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以情激情
虽然古诗词中的故事写的是距离学生很遥远的故事,当时环境和现在也不相同,但是人的这些感情还算不变的,像上文中介绍的《秋思》,描写的就是诗人想家乡的情感,这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常有的情感。在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中,也是一篇表达乡愁的词,当时作者纳兰性德出山海关,塞上风雪交加,引发了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像这篇词中描写的情感正是学生常有的情感,教师在讲授此类诗词时,可以先用学生现有的情感做铺垫,比如说询问学生“此时你的家中是怎么一番情形?”“此时家里人一般在做什么?”“如果你也在家,你会做什么?”“现在如果能回家,想回吗?”等等情感,抑或通过观看某个关于想家的视频,或是万家团聚的录像,以此产生共鸣,以学生的真实情感来激发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体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可见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词的学习仍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悟,用情感来指导学习,让学生学会以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启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以情激情。探究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悟的有效方法这不仅符合教育家赞可夫的观点,更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上不断地积极探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