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更加有效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阅读更有效,更科学,更能够展现语文之美呢?下面提供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整体阅读
  阅读文章首先应该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外延。写作是讲究气势的,阅读亦然。只要不影响阅读,生字生词可以先放在一边。整体把握课文才能追随着作者的气势,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当然,整体阅读也需要局部的精读,只有局部的精读才能更深入地把握住整体。我们本着“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在初读中整体感知,在细读中有所感悟,在精读中培养语感,在赏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
  中学教材有些淡化体裁特点,但强调表达方式的效果和应用。如阅读说明文就应注意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事物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细析时关注语言的特色。阅读中要分析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三、抓住文章特色,悟其一点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章风格和语言特色,不同的文章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时要悟其特色。如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我们应侧重领悟文章是如何写景的,着重品味写景的语言。
  四、读书动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勤于动笔,划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在读书的同时动笔,可以使阅读细、深、透、活一些。
  五、朗读
  读课文时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有时很难领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和层次。所以朗读应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要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有感情地加以诵读。
  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读课文时还须用心体会作者的写法,使“读”成为一种提高“习作”能力的必要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后加以借鉴、模仿,对于提高习作水平,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当然,让阅读更加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阅读要与思考相结合,要善于对文本质疑,温故而知新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就一定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阅读世界。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既要积极地组织学生阅读,又要积极地促进学生阅读。但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1.硬性的预习规定影响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尽管现在的课堂倡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或是讨论时,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或设置的问题来学习和
期刊
校本研修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支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否重视校本研修,已成为学校教育进步与倒退的分界线。近两年来,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校为本,因地制宜,科学整合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校本研修,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下面把我校近两年来在这方面的点滴做法和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领导抓策略  对新课改的领导使命是艰巨的,仅靠成立组织,组织学习,下发规章制度是
期刊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进入21世纪,多媒体犹如盛开的鲜花,为语文教学这一窗前之“月”注入新的活力,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构筑新的语文课程不但要扎根于传统,更要面向未来。相信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有效的整合,将是21世纪语文课程发展的模式之一。  一、引发语文课程五大“质变”  (一)教学环境的变化。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包括“学习资源、教
期刊
鲁迅的名篇《祝福》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章,此文主题意蕴深广,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下面就是对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剖析。  一、通过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祝福》一文中曾四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刻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描写的文字:  祥林嫂初来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通过这几
期刊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八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
期刊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门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陆谦,《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都是很典型的聪明的大笨蛋。刻画这三个现世宝,曹雪芹、施耐安、罗贯中所见略同,都主要从三个方面分别表现其基本相同的性格侧面:  一、出场滑。门子在贾雨村就要发签拿人时露脸。门子的眼色使的很是到位,装腔作势、咋咋呼呼、想落个“清正”美名的贾雨村果然“停了手”;门子的眼神使的很是时候,贾雨村拿不来人丢脸,拿来人又要丢
期刊
高考命题中心发言人张伟明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说:“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平时训练要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歌可谓好读,难析,有点心有余,言不足。有些细节必须高度重视,解题时才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一、容易忽视诗歌中标点的理解  标点符号在诗歌中看似无关大体,若细心的读者从标点中也可找到一条解读的路径。南朝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使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弄点“味精”,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独具魅力。  一、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
期刊
素质教育形势下,新课程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校本教材的开发,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成为教师在这场新课改运动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构成教师业务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快乐语文——知识素养篇》和《快乐语文——博雅阅读篇》带着雀跃的心情悄悄地走进了学生心中。对此,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利用当下手中的语文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校本教材与大家分享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每次提到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怕写,认为作文是“老是让我写”,而不是“我要自己写”。交上的作文只是应付老师,其好坏就可想而知了。作为老师应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质量呢?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1.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我在指导学生写一次班队活动时,事先让别的老师摄下了有本班拔河比赛的镜头。上作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