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阶段是决定整个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阶段。本文对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对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筑产品质量既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又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组成要素,有效的质量活动必须以经济性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高收益和保持持续竞争力。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概述
1960年哈罗德-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 TQM)概念。费根堡姆在他的《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中指出:企业内部的质量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两部分组成,质量成本的范畴涉及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因而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质量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的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总和。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质量成本管理是研究生产过程中合理质量水平的一种分析管理方法。从经济效益上看,片面追求100%的合格率,需要投入质量保证费用,这未必是有利的。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的波动性(系统性因素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施工质量很难百分之百地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必然存在着因不合格项目而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和为减少损失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就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与符合性质水平最直接、最密切、最敏感的这部分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
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出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指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 质量规划费、工序控制费、新工艺鉴定费、质量培训费等。
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具体包括: 原材料和外购件试验、检验费、施工工序检验费、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等。
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 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处理费用等。
外部损失成本:指工程交工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 保修费、诉讼索赔费等。
二、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成本控制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开展质量成本的管理活动,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活动的普及率不高,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还存在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的质量成本管理力度不够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质量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价值形态管理。质量成本是伴随着产品质量的形成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寓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使用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质量成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损失管理和控制的面非常宽,所以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同时要求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须全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这是有效实施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条件。
2.质量成本源的归集不明确
质量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的改进,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在于出了问题以后去追究责任和实施质量处罚,这样无助于追踪质量成本源,会导致质量成本的管理目的不明确,费用归集不明确,阻碍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的分析以及制定改进措施。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要求。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而且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却找不到直接负责人等现象,从而也不利于质量成本源的归集。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由于质量成本内容定义不够明确,且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又不够妥当,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难以真实地反应企业的质量状况,许多已经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和工作程序,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持续、规范地开展。质量成本数据失真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直接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4.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不当
运用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分析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许多企业仅在数字上对质量成本做简单的比较后就下结论,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并依据统计技术方法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因素或原因,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即便是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如何让利用这些分析结果,识别问题和薄弱环节,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对质量成本的管理进行改进,对质量成本的构成状况进行改进。
三、对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1.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质量成本目标应提升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日趋缩小,因而降低企业的不良质量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不良质量成本的发生部门不再局限于生产部门,所以必须从企业管理的高度来建立和推动质量成本的收集、统计、分析、改善系统,设定企业总的质量成本目标并在不同的部门和层次上进行分解落实,每月进行统计汇总。
2.通过合同签订管理实现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中,首先要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对其质量目标与计划进行制定,并结合相关质量标准对其质量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预控。在施工前签订各种合同的过程中,需求明确预测预控的结果,以便合同签订完成之后能够顺利的进行实施。在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还要使合同内容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施工当中,根据编制的相关计划,并结合合同的预测预控结果,来对合同内容进行具体的实施。
3.对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机制进行权责结合的建立
对权责结合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机制进行建立和健全,以此来对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便更好的对其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组织,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管理。对工程施工管理的预结算机制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加强与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努力将质量和成本控制切实的落实到各级建筑工程施工中,并将权利和责任相结合形成一种新机制。除此还可以将一些权利赋予相关人员,确保权责结合的顺利开展,为质量成本控制机制得到真正落实提供可靠的保障。
4.对质量成本的定期回顾和目标更新
在实现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获得高层的资源提供,以保证质量改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断地设定有挑战性的质量成本目标,以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管理机制,对其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的质量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依此为基础,提出了四点控制质量和成本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来推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努力平衡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并依此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天赐,李武初.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改进对策[J].中国质量,2006(8).
[2]熊莉.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7(13).
[3]李丽霞.民用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常见问题与监管控制[J].山西建筑,2014(29).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对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筑产品质量既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又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组成要素,有效的质量活动必须以经济性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高收益和保持持续竞争力。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概述
1960年哈罗德-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 TQM)概念。费根堡姆在他的《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中指出:企业内部的质量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两部分组成,质量成本的范畴涉及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因而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质量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的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总和。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质量成本管理是研究生产过程中合理质量水平的一种分析管理方法。从经济效益上看,片面追求100%的合格率,需要投入质量保证费用,这未必是有利的。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的波动性(系统性因素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施工质量很难百分之百地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必然存在着因不合格项目而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和为减少损失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就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与符合性质水平最直接、最密切、最敏感的这部分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
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出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指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 质量规划费、工序控制费、新工艺鉴定费、质量培训费等。
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具体包括: 原材料和外购件试验、检验费、施工工序检验费、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等。
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 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处理费用等。
外部损失成本:指工程交工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 保修费、诉讼索赔费等。
二、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成本控制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开展质量成本的管理活动,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活动的普及率不高,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还存在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的质量成本管理力度不够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质量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价值形态管理。质量成本是伴随着产品质量的形成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寓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使用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质量成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损失管理和控制的面非常宽,所以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同时要求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须全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这是有效实施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条件。
2.质量成本源的归集不明确
质量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的改进,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在于出了问题以后去追究责任和实施质量处罚,这样无助于追踪质量成本源,会导致质量成本的管理目的不明确,费用归集不明确,阻碍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的分析以及制定改进措施。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要求。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而且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却找不到直接负责人等现象,从而也不利于质量成本源的归集。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由于质量成本内容定义不够明确,且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又不够妥当,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难以真实地反应企业的质量状况,许多已经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和工作程序,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持续、规范地开展。质量成本数据失真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直接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4.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不当
运用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分析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许多企业仅在数字上对质量成本做简单的比较后就下结论,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并依据统计技术方法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因素或原因,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即便是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如何让利用这些分析结果,识别问题和薄弱环节,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对质量成本的管理进行改进,对质量成本的构成状况进行改进。
三、对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1.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质量成本目标应提升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日趋缩小,因而降低企业的不良质量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不良质量成本的发生部门不再局限于生产部门,所以必须从企业管理的高度来建立和推动质量成本的收集、统计、分析、改善系统,设定企业总的质量成本目标并在不同的部门和层次上进行分解落实,每月进行统计汇总。
2.通过合同签订管理实现质量成本的预测预控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中,首先要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对其质量目标与计划进行制定,并结合相关质量标准对其质量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预控。在施工前签订各种合同的过程中,需求明确预测预控的结果,以便合同签订完成之后能够顺利的进行实施。在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还要使合同内容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施工当中,根据编制的相关计划,并结合合同的预测预控结果,来对合同内容进行具体的实施。
3.对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机制进行权责结合的建立
对权责结合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机制进行建立和健全,以此来对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便更好的对其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组织,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管理。对工程施工管理的预结算机制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加强与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努力将质量和成本控制切实的落实到各级建筑工程施工中,并将权利和责任相结合形成一种新机制。除此还可以将一些权利赋予相关人员,确保权责结合的顺利开展,为质量成本控制机制得到真正落实提供可靠的保障。
4.对质量成本的定期回顾和目标更新
在实现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获得高层的资源提供,以保证质量改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断地设定有挑战性的质量成本目标,以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管理机制,对其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的质量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依此为基础,提出了四点控制质量和成本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来推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努力平衡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并依此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天赐,李武初.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改进对策[J].中国质量,2006(8).
[2]熊莉.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7(13).
[3]李丽霞.民用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常见问题与监管控制[J].山西建筑,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