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想和朋友们一起,从长白山南坡到西坡,再从西坡到北坡,完成一次火山锥体中上部云间花园的全程徒步穿越考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从策划到实施,事隔多年后才如愿以偿。
从长白山南坡穿越到西坡基本上是一路下行,比较好走。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从苔原带经“秘密小天池”(南坡岳桦林带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未名湖)、梯子河温泉到西坡游客换乘中心,另一条路是经锦江瀑布、锦秀花园到西坡游客换乘中心。后一条路线,只因需从锦江瀑布边的陡崖上下,费些体力。为了既看秘密小天池,又看锦江瀑布,从南坡到西坡我分别进行了两次徒步穿越。
汽车将我们一行送上了海拔约2200米的南坡苔原带。从这里再往上走可到达观赏天池的卧虎峰景区。卧虎峰,位于天池南侧,海拔2566米,山势狰狞,怪石嵯峨,然而并不形似卧虎,据史料记载,“临池多虎踪,人不易行”。因有虎径,故名卧虎峰。说到老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周边的林区)东北虎的消逝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消逝的原因一是偷猎,二是周边森工企业对原始森林的大量砍伐,造成虎的栖息地丧失。残留的虎的个体又被道路分割,难以繁衍,终于在长白山销声匿迹,卧虎峰从此再无虎踪。
我们的出发处是一片地毯般开阔的笃斯越橘灌丛,时逢仲秋紫色的浆果累累,可用“漫山遍野”一词形容。品尝几粒,酸甜可口。放眼望去,西坡边防哨所的营房历历在目,直线距离看似近在咫尺,但这一段路走起来需要七八个小时。
深红色的苔原像一幅浓艳的欧洲油画,山下脱光了叶子的岳桦林只剩下黑白两色,又好似一幅素雅的中国水墨画。我们沿着山脊,从油画进入到水墨画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
秘密小天池坐落在一片长势稀疏的岳桦林和茂盛的高山草甸的接合部。这里大概还没人进行过科学考察,我也从未见到过有关她的考察报告。秘密小天池的形状与长白山北坡的小天池相似,呈圆形,但面积稍小+其成因看似长白山的另一个火山口湖。在长白山,多半湖泊的成因都是息火山口积水,较著名的还有北坡的园池(又名天女浴躬池)、西坡的王池,均景色绝佳。秘密小天池池水甘洌清澈,池畔的一侧齐刷刷地密生着像一堵矮墙似的美丽水草,水中倒映着长白山西南坡海拔2543米的梯云峰,环境恬静、优雅、宜人。
每次上长白山,最令我流连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高山苔原、亚高山草甸与岳桦林的林草交错带。岳桦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本属于勘察加乌苏里植物区系的植物,在第四纪大冰期南移,冰期过后在长白山上形成带状分布。一般高山植物的分布规律是阔叶林在下,针叶林在上i而在长白山,在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又出现一片岳桦组成的阔叶林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为适应长白山风力强劲的气候特点,岳桦在这里长成了多主干的矮曲林。又由于高山带的土壤贫瘠、气候严寒,年生长期只有区区70天,岳桦生长缓慢,一株只有小碗碗口粗的岳桦,就是一个“百岁老人”。
岳桦生长稀疏,林下光照充足,密生阳性花草,踯躅其问,给人无限温馨惬意之感。每逢秋日,霜染岳桦一片金灿,苔原呈现块块殷红,衬着雪峰蓝天,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只需用好光,构好图,便不难产生摄影佳作。
在长白山西南坡,有一种被人称作“松桦恋”的有趣现象,即作为阔叶树的岳桦常与针叶树相依相伴,互相依偎着生长,好似一对对情侣。仔细观察,那些在岳桦周围生长的鱼鳞云杉实际是利用岳桦提供的庇荫长高长大,随着它们越来越多地剥夺了本属岳桦独享的阳光和土壤养分,岳桦也就渐渐衰老死亡了。所以,“松桦恋”并不浪漫,只是一种植物之间的共生现象,还涉及到植物的自然演替。在长白山北坡,长白落叶松也常常上侵到岳桦林带。据此,一些学者对岳桦林带稳定性心存疑惑。长白山岳桦林带是否只是一种过渡性林带,迟早会被其下部的暗针叶林取而代之呢?我知道,这是个在学术上有争议的话题。尽管人们对岳桦林情有独钟,不希望它消失,但大自然自有它的运行法则,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验证。
离开了秘密小天池,发现梯云峰下的亚高山草甸被野猪拱得像翻过的庄稼地一样,一片狼籍。由于野猪的天敌——大型食肉动物东北虎,远东豹的消失,一度曾造成长白山野猪数量的过快增长。奇怪的是,与人们在高山草甸和苔原上乱采滥挖的破坏不同,被野猪拱过的地方第二年草会长得更好,而被人破坏后则难以恢复,往往发生退化。为什么野猪拱过的易恢复,人挖过的不易恢复7因为野猪的行为如翻地,疏松土壤,不破坏植物的自然更新能力,而人的行为则往往是将植物连根铲掉并取走。
锦江瀑布分上下两层,叠加在一起,总高度估计超过了长白山北坡67米的天池瀑布。崖陡且无路可行,我们只能摸索着攀爬。在锦江瀑布下游有一个深80多米,宽约200米,长数十公里的V型大峡谷,已开辟为长白山西坡的旅游区,它与南坡的鸭绿江大峡谷,北坡的石林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由质地疏松的火山灰和各种颜色的火山喷出物构成的。在鸭绿江大峡谷两侧,深厚的火山灰断面分层明显,有如年轮一样可以清晰地数出经历了几次火山喷发的累积,还可以根据每层火山灰的厚薄推测当时火山喷发的强度。锦江大峡谷在流水的侵蚀切割之下两岸峭壁形成了怪石嶙峋的石林,从浅灰、铁灰,土黄到赭红,五颜六色,有如自然雕塑博物馆。一些石峰的峰尖上长着树,恰似黄山的“梦笔生花”,配上悬崖上粉红色的兴安杜鹃,更是给她在奇险之中平添了几分温柔,几分妩媚。
这种奇形怪状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处于不断变形之中的“火山灰林”,是长白山独具的自然地理景观。2003年夏,我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徐化成先生到长白山考察,他说,“由火山灰构成的’火山灰林’十分奇特。云南昆明的石林,是石灰岩体被流水溶融而呈丛林状的地质现象:云南元谋土林、西藏达扎土林还有四川凉山土林,都是大自然以泥土为原料,以水为动力塑造的:而在长白山的锦江大峡谷和鸭绿江大峡谷的火山灰林这种景观我过去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感到很惊奇”。
地处梯云峰麓,锦江畔的锦秀花园是长白山诸多云间花园中最坦荡开阔的一处。锦秀花园芳草萋萋,点缀着白色、黄色和红色的野生花,衬着中景山坡上秀美的岳桦林和远景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锥体,步步都是风景,如诗似画。
这里只有一条起初是人踩,而后稍加修整的砂石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与山野环境十分谐调,适合徒步远足。但愿别再搞什么“路面升级改造”,建什么“游客服务中心”,给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留一点空间吧!
在这条砂石路上,我们发现了两只马鹿和一只猞猁的清晰足印。记得30年前,我刚到长白山保护区工作时,每年七八月在芝盘峰下西大坡的高山草甸,经常可以见到数以百计的马鹿集群。而民间也素有“鹿鸣翠谷,雕飞芝盘”之说。有一回,我在西大坡与一只火红的狐狸狭路相逢。我们相距咫尺,刹那间,我瞅着狐狸,狐狸瞅着我,全怔住了。还是野生动物反应快,狐狸一摇尾巴走了,我还呆呆地站在原地,对这只金红毛色的美丽狐狸赞叹不已!2008年夏旧地重游,登上西大坡,满山遍野一片沉寂。什么马鹿,什么狐狸,早已踪影全无。远处有一处小房子,何许人把房子盖到核心区来了?一打听,又是旅游公司!长白山保护区的动物专家朴正吉告诉我,最新一次野生动物调查,情况很不好,保护区内的马鹿只剩下30只左右,猞猁只有两三只,狐狸没见到。能在锦秀花园发现马路和猞猁的脚印,实在难得,庆幸之余我更感到悲哀!
走到当年进行风倒木生产修筑并废弃的运材路,这里本是云冷杉林。现在的这种人为干扰造成逆向演替形成的草地却毫无美感可言,与自然分布的云间花园——亚高山草甸有天壤之别。
地面上还可以见到很多粗大的伐根,粗度可达60至100厘米,四周清理得干干净净,徐化成先生说:“这样一种景象使人一眼就可以断定,这是典型的皆伐迹地,而不是风倒迹地。风倒迹地应当具有的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即有的地段干扰严重,有的地段干扰比较轻微。从受到风倒危害的对象来说,主要是大径级的林木,而很多中小径木可以保留下来,处于林冠下层的更新幼苗幼树更不会受到危害。风倒后林地会产生大量的风倒木和风折木,眼前的景象哪里有一点风倒的痕迹呢?”
当不知底细的游客经过这一片空旷的昔日风倒木生产迹地时,一般都会产生错误的判读,以为长白山西坡原本就是这种模样,殊不知它曾经比北坡毫不逊色,也是遮天蔽日,恢宏壮观的大森林!
我认为,长白山西坡的旅游应当增加“森林是怎样消逝的”这样一项内容,以现身说法告诫后人:为什么自然保护区要尽量避免和减少人为干扰。哪怕这种干扰是以“建设”的名义,同样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须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常常就是破坏的同义词。
从长白山南坡穿越到西坡基本上是一路下行,比较好走。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从苔原带经“秘密小天池”(南坡岳桦林带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未名湖)、梯子河温泉到西坡游客换乘中心,另一条路是经锦江瀑布、锦秀花园到西坡游客换乘中心。后一条路线,只因需从锦江瀑布边的陡崖上下,费些体力。为了既看秘密小天池,又看锦江瀑布,从南坡到西坡我分别进行了两次徒步穿越。
汽车将我们一行送上了海拔约2200米的南坡苔原带。从这里再往上走可到达观赏天池的卧虎峰景区。卧虎峰,位于天池南侧,海拔2566米,山势狰狞,怪石嵯峨,然而并不形似卧虎,据史料记载,“临池多虎踪,人不易行”。因有虎径,故名卧虎峰。说到老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周边的林区)东北虎的消逝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消逝的原因一是偷猎,二是周边森工企业对原始森林的大量砍伐,造成虎的栖息地丧失。残留的虎的个体又被道路分割,难以繁衍,终于在长白山销声匿迹,卧虎峰从此再无虎踪。
我们的出发处是一片地毯般开阔的笃斯越橘灌丛,时逢仲秋紫色的浆果累累,可用“漫山遍野”一词形容。品尝几粒,酸甜可口。放眼望去,西坡边防哨所的营房历历在目,直线距离看似近在咫尺,但这一段路走起来需要七八个小时。
深红色的苔原像一幅浓艳的欧洲油画,山下脱光了叶子的岳桦林只剩下黑白两色,又好似一幅素雅的中国水墨画。我们沿着山脊,从油画进入到水墨画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
秘密小天池坐落在一片长势稀疏的岳桦林和茂盛的高山草甸的接合部。这里大概还没人进行过科学考察,我也从未见到过有关她的考察报告。秘密小天池的形状与长白山北坡的小天池相似,呈圆形,但面积稍小+其成因看似长白山的另一个火山口湖。在长白山,多半湖泊的成因都是息火山口积水,较著名的还有北坡的园池(又名天女浴躬池)、西坡的王池,均景色绝佳。秘密小天池池水甘洌清澈,池畔的一侧齐刷刷地密生着像一堵矮墙似的美丽水草,水中倒映着长白山西南坡海拔2543米的梯云峰,环境恬静、优雅、宜人。
每次上长白山,最令我流连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高山苔原、亚高山草甸与岳桦林的林草交错带。岳桦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本属于勘察加乌苏里植物区系的植物,在第四纪大冰期南移,冰期过后在长白山上形成带状分布。一般高山植物的分布规律是阔叶林在下,针叶林在上i而在长白山,在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又出现一片岳桦组成的阔叶林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为适应长白山风力强劲的气候特点,岳桦在这里长成了多主干的矮曲林。又由于高山带的土壤贫瘠、气候严寒,年生长期只有区区70天,岳桦生长缓慢,一株只有小碗碗口粗的岳桦,就是一个“百岁老人”。
岳桦生长稀疏,林下光照充足,密生阳性花草,踯躅其问,给人无限温馨惬意之感。每逢秋日,霜染岳桦一片金灿,苔原呈现块块殷红,衬着雪峰蓝天,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只需用好光,构好图,便不难产生摄影佳作。
在长白山西南坡,有一种被人称作“松桦恋”的有趣现象,即作为阔叶树的岳桦常与针叶树相依相伴,互相依偎着生长,好似一对对情侣。仔细观察,那些在岳桦周围生长的鱼鳞云杉实际是利用岳桦提供的庇荫长高长大,随着它们越来越多地剥夺了本属岳桦独享的阳光和土壤养分,岳桦也就渐渐衰老死亡了。所以,“松桦恋”并不浪漫,只是一种植物之间的共生现象,还涉及到植物的自然演替。在长白山北坡,长白落叶松也常常上侵到岳桦林带。据此,一些学者对岳桦林带稳定性心存疑惑。长白山岳桦林带是否只是一种过渡性林带,迟早会被其下部的暗针叶林取而代之呢?我知道,这是个在学术上有争议的话题。尽管人们对岳桦林情有独钟,不希望它消失,但大自然自有它的运行法则,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验证。
离开了秘密小天池,发现梯云峰下的亚高山草甸被野猪拱得像翻过的庄稼地一样,一片狼籍。由于野猪的天敌——大型食肉动物东北虎,远东豹的消失,一度曾造成长白山野猪数量的过快增长。奇怪的是,与人们在高山草甸和苔原上乱采滥挖的破坏不同,被野猪拱过的地方第二年草会长得更好,而被人破坏后则难以恢复,往往发生退化。为什么野猪拱过的易恢复,人挖过的不易恢复7因为野猪的行为如翻地,疏松土壤,不破坏植物的自然更新能力,而人的行为则往往是将植物连根铲掉并取走。
锦江瀑布分上下两层,叠加在一起,总高度估计超过了长白山北坡67米的天池瀑布。崖陡且无路可行,我们只能摸索着攀爬。在锦江瀑布下游有一个深80多米,宽约200米,长数十公里的V型大峡谷,已开辟为长白山西坡的旅游区,它与南坡的鸭绿江大峡谷,北坡的石林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由质地疏松的火山灰和各种颜色的火山喷出物构成的。在鸭绿江大峡谷两侧,深厚的火山灰断面分层明显,有如年轮一样可以清晰地数出经历了几次火山喷发的累积,还可以根据每层火山灰的厚薄推测当时火山喷发的强度。锦江大峡谷在流水的侵蚀切割之下两岸峭壁形成了怪石嶙峋的石林,从浅灰、铁灰,土黄到赭红,五颜六色,有如自然雕塑博物馆。一些石峰的峰尖上长着树,恰似黄山的“梦笔生花”,配上悬崖上粉红色的兴安杜鹃,更是给她在奇险之中平添了几分温柔,几分妩媚。
这种奇形怪状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处于不断变形之中的“火山灰林”,是长白山独具的自然地理景观。2003年夏,我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徐化成先生到长白山考察,他说,“由火山灰构成的’火山灰林’十分奇特。云南昆明的石林,是石灰岩体被流水溶融而呈丛林状的地质现象:云南元谋土林、西藏达扎土林还有四川凉山土林,都是大自然以泥土为原料,以水为动力塑造的:而在长白山的锦江大峡谷和鸭绿江大峡谷的火山灰林这种景观我过去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感到很惊奇”。
地处梯云峰麓,锦江畔的锦秀花园是长白山诸多云间花园中最坦荡开阔的一处。锦秀花园芳草萋萋,点缀着白色、黄色和红色的野生花,衬着中景山坡上秀美的岳桦林和远景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锥体,步步都是风景,如诗似画。
这里只有一条起初是人踩,而后稍加修整的砂石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与山野环境十分谐调,适合徒步远足。但愿别再搞什么“路面升级改造”,建什么“游客服务中心”,给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留一点空间吧!
在这条砂石路上,我们发现了两只马鹿和一只猞猁的清晰足印。记得30年前,我刚到长白山保护区工作时,每年七八月在芝盘峰下西大坡的高山草甸,经常可以见到数以百计的马鹿集群。而民间也素有“鹿鸣翠谷,雕飞芝盘”之说。有一回,我在西大坡与一只火红的狐狸狭路相逢。我们相距咫尺,刹那间,我瞅着狐狸,狐狸瞅着我,全怔住了。还是野生动物反应快,狐狸一摇尾巴走了,我还呆呆地站在原地,对这只金红毛色的美丽狐狸赞叹不已!2008年夏旧地重游,登上西大坡,满山遍野一片沉寂。什么马鹿,什么狐狸,早已踪影全无。远处有一处小房子,何许人把房子盖到核心区来了?一打听,又是旅游公司!长白山保护区的动物专家朴正吉告诉我,最新一次野生动物调查,情况很不好,保护区内的马鹿只剩下30只左右,猞猁只有两三只,狐狸没见到。能在锦秀花园发现马路和猞猁的脚印,实在难得,庆幸之余我更感到悲哀!
走到当年进行风倒木生产修筑并废弃的运材路,这里本是云冷杉林。现在的这种人为干扰造成逆向演替形成的草地却毫无美感可言,与自然分布的云间花园——亚高山草甸有天壤之别。
地面上还可以见到很多粗大的伐根,粗度可达60至100厘米,四周清理得干干净净,徐化成先生说:“这样一种景象使人一眼就可以断定,这是典型的皆伐迹地,而不是风倒迹地。风倒迹地应当具有的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即有的地段干扰严重,有的地段干扰比较轻微。从受到风倒危害的对象来说,主要是大径级的林木,而很多中小径木可以保留下来,处于林冠下层的更新幼苗幼树更不会受到危害。风倒后林地会产生大量的风倒木和风折木,眼前的景象哪里有一点风倒的痕迹呢?”
当不知底细的游客经过这一片空旷的昔日风倒木生产迹地时,一般都会产生错误的判读,以为长白山西坡原本就是这种模样,殊不知它曾经比北坡毫不逊色,也是遮天蔽日,恢宏壮观的大森林!
我认为,长白山西坡的旅游应当增加“森林是怎样消逝的”这样一项内容,以现身说法告诫后人:为什么自然保护区要尽量避免和减少人为干扰。哪怕这种干扰是以“建设”的名义,同样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须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常常就是破坏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