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国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一些女权主义者以《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P191)为由,将孔子视为歧视女性的鼻祖。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本文将就此进行探析。
关键词:孔子;女子;小人
一、历代学者的误读
对这句话的传统而广泛的解释:1、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养用,稍有亲近就放肆,稍有疏远就抱怨。”[2](P232)2、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与他们共处的,亲近他们,他们便会对你无礼;疏远他们,他们会怨恨。”[3](P382)3、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同他们相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4](P191)以上解释大同小异,都将孔夫子口中的“女子”直译为现代社会中的“女子”。为什么现代人会把跨越两千多年的“女子”这一名词混为一谈?首先来看《论语》的注疏。1、女子小人,婢仆之类也。女子小人无教育,故如此。[5](P213)2、皇侃曰: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小人近之,则其承狎而为不逊从也。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人若远之,则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6](P268)3、近、孙、远,并去声。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7](P219)4、正义曰:此为有家国者戒也。养犹待也。左僖二十四年传。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杜注。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远之则忿怨无已。即此难养之意。[8](P386)由以上注疏可知,无论是将“女子”注疏为婢、臣妾、妇女或直接为女子,其最终指向的对象是女性。
综上,很多人便将孔子推到了歧视女性的风口浪尖上。圣人孔子真的对女性歧视吗?如若不是,那又该作何解释?
二、新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女子”
(一)《论语》中的“女”
通观《论语》二十篇,带有“女”的共有十九处,其中有十七处被视为“汝”的通假字而被广泛传播并接受。《论语》中的“女”既有代指子路的,如“由,诲汝知之乎?”[1](P19),又有代指子贡的:“女,器也。”[1](P43),还有代指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吾以女为死矣”[1](117)。除此之外,其它的“女”也代指子游、子夏、伯鱼等。仅从《论语》中“女”字在代指的层面上看,它都是孔子弟子的代指词。更甚一些,“女”字专指孔子所器重的、有高尚的品德、坚守文信忠义的君子。除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1](P191)外,还有一处涉及到“女”,即“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1](P193)对于乐,孔子是赞赏的。子曰:礼,就是理;乐,就是节。即“夫礼者,理也;乐者,节也。”[9](P221)人们的任何行动都要符合规矩,而乐便是规矩的具体呈现形式。而仅此这一处,孔子将乐与不合礼节的行为系于一处,而此处又恰好是“女乐”,这样的巧合不禁使敏感的女权主义者觉得孔夫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实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贬低。实则不然。联系整句不难看出,孔子离开的原因不是女乐,而是鲁国君臣对于女乐的态度。《论语正义》注:“桓子。季孙斯也。使定公受其之女乐。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8](P389)可见,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鲁国的君臣沉迷于女色而耽于朝政、礼节,而没有针对女乐本身,更谈不上歧视女性。所以,《论语》中出现的十九处“女”字,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外,其它的十八处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孔子不歧视女性,并且“女”字绝大多数代指孔子所器重的弟子。
(二)孔子的女性观
《论语》中,孔子论及女子的言论很少,更无所谓孔子的女性观。而《孔子家语》中的《大婚解》可反映出孔子的女性观:即“大婚至矣,冕而亲迎。”[9](P30)以表示爱慕、尊重妻子之情。孔子更明确地将妻子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圣高度,“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9](P31)。其中的“亲之主也”即侍奉宗祧的主人,“亲之后也”即所说的传宗接代的人。孔子将侍奉宗祧与传宗接代这样的两件大事都放在了妻子的身上,可见其对妻子的尊崇。从《大婚解》可看出:孔子不但不歧视女性,还认为女性特别是妻子在社会、家庭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尊妻是必然的。女子地位如此重要,便无所谓“难养”。
综上两方面,可总结出:《论语》中的“女”多为代词,专指孔子所器重的弟子。孔子不仅没有歧视女性,还将妻子放在极高的地位上,进而不会有难养之语。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究竟指谁呢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与“女子”对应的“小人”。
(三)《论语》中的“小人”
《论语》论述“小人”的语句不在少数,孔夫子直言不讳地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并从截然相反的立场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评论。而有一处,孔子没有直言“小人”而用“恶”来对“小人”进行了总结式的论述,即“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1](P190)细究孔子所恶的这四种人,不难发现他们是曾被孔子称为“小人”的人。“称人之恶”即孔子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P129)的小人。“居下流而讪上”即“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P177)的小人。“勇而无礼”即“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P190)的小人。“果敢而窒”的人,孔子虽没有直言为“小人”,但从君子的美好德行中反衬出了这种顽固不化的“小人”,即子贡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者;更也,人皆仰之。”[1](P203)由此看出,孔子所说的“恶”就是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而下一句,孔子说“年四十而见恶,其终也已”[1](191)中又出现了“恶”,即“小人”。所以,从结构分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这三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鉴于此,可得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是上一句提到的孔子所“恶”之人,那“女子”也应该与上一句有密切关联。恰巧,上一句的主人公除孔子外,还有孔子所器重的、具有高尚品德的子贡,正好迎合了《论语》中“女”的代指作用。所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不是被我们一直误解为“女子”的意思,而是“汝”,即代指的子贡。
三、新解的意义
从历代学者的误读,到如今的新解,笔者娓娓道来,最后得出“女子”实指子贡的结论。以此为例,冀以对训诂学研究提供借鉴,以便更好地指导相关文献资料、古籍的整理工作。其次,为孔夫子辩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从注疏的古人到新解的今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定孔夫子是歧视女性的,最终导致长眠九泉的孔夫子被推到了歧视女性之鼻祖的风口浪尖。笔者希望以此为据,为孔夫子澄清误解。再者,对《论语》研究工作的启发意义。《论语》毕竟跨域了2500多年,其间经历过无数的注疏、解读,各时代的《论语》注疏必定会打上其时代的烙印,从而或多或少地脱离了孔子的原意。所以,我们必须回首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那时的时代背景来解读《论语》,从而达到更能接近孔子真实思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孙钦善.论语本解[M].三联书店,2009
[3]邓球柏.论语新解[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5]毛起.论语章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三国魏)何晏、(南朝梁)皇侃、(宋)朱熹.名家集注论语[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
[7](宋)朱熹.四书集注[M].岳麓书社出版,1985
[8](清)刘宝楠.论语正义[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9]王国轩、王秀梅.孔子家语[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关键词:孔子;女子;小人
一、历代学者的误读
对这句话的传统而广泛的解释:1、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养用,稍有亲近就放肆,稍有疏远就抱怨。”[2](P232)2、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与他们共处的,亲近他们,他们便会对你无礼;疏远他们,他们会怨恨。”[3](P382)3、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同他们相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4](P191)以上解释大同小异,都将孔夫子口中的“女子”直译为现代社会中的“女子”。为什么现代人会把跨越两千多年的“女子”这一名词混为一谈?首先来看《论语》的注疏。1、女子小人,婢仆之类也。女子小人无教育,故如此。[5](P213)2、皇侃曰: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小人近之,则其承狎而为不逊从也。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人若远之,则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6](P268)3、近、孙、远,并去声。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7](P219)4、正义曰:此为有家国者戒也。养犹待也。左僖二十四年传。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杜注。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远之则忿怨无已。即此难养之意。[8](P386)由以上注疏可知,无论是将“女子”注疏为婢、臣妾、妇女或直接为女子,其最终指向的对象是女性。
综上,很多人便将孔子推到了歧视女性的风口浪尖上。圣人孔子真的对女性歧视吗?如若不是,那又该作何解释?
二、新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女子”
(一)《论语》中的“女”
通观《论语》二十篇,带有“女”的共有十九处,其中有十七处被视为“汝”的通假字而被广泛传播并接受。《论语》中的“女”既有代指子路的,如“由,诲汝知之乎?”[1](P19),又有代指子贡的:“女,器也。”[1](P43),还有代指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吾以女为死矣”[1](117)。除此之外,其它的“女”也代指子游、子夏、伯鱼等。仅从《论语》中“女”字在代指的层面上看,它都是孔子弟子的代指词。更甚一些,“女”字专指孔子所器重的、有高尚的品德、坚守文信忠义的君子。除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1](P191)外,还有一处涉及到“女”,即“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1](P193)对于乐,孔子是赞赏的。子曰:礼,就是理;乐,就是节。即“夫礼者,理也;乐者,节也。”[9](P221)人们的任何行动都要符合规矩,而乐便是规矩的具体呈现形式。而仅此这一处,孔子将乐与不合礼节的行为系于一处,而此处又恰好是“女乐”,这样的巧合不禁使敏感的女权主义者觉得孔夫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实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贬低。实则不然。联系整句不难看出,孔子离开的原因不是女乐,而是鲁国君臣对于女乐的态度。《论语正义》注:“桓子。季孙斯也。使定公受其之女乐。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8](P389)可见,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鲁国的君臣沉迷于女色而耽于朝政、礼节,而没有针对女乐本身,更谈不上歧视女性。所以,《论语》中出现的十九处“女”字,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外,其它的十八处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孔子不歧视女性,并且“女”字绝大多数代指孔子所器重的弟子。
(二)孔子的女性观
《论语》中,孔子论及女子的言论很少,更无所谓孔子的女性观。而《孔子家语》中的《大婚解》可反映出孔子的女性观:即“大婚至矣,冕而亲迎。”[9](P30)以表示爱慕、尊重妻子之情。孔子更明确地将妻子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圣高度,“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9](P31)。其中的“亲之主也”即侍奉宗祧的主人,“亲之后也”即所说的传宗接代的人。孔子将侍奉宗祧与传宗接代这样的两件大事都放在了妻子的身上,可见其对妻子的尊崇。从《大婚解》可看出:孔子不但不歧视女性,还认为女性特别是妻子在社会、家庭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尊妻是必然的。女子地位如此重要,便无所谓“难养”。
综上两方面,可总结出:《论语》中的“女”多为代词,专指孔子所器重的弟子。孔子不仅没有歧视女性,还将妻子放在极高的地位上,进而不会有难养之语。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究竟指谁呢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与“女子”对应的“小人”。
(三)《论语》中的“小人”
《论语》论述“小人”的语句不在少数,孔夫子直言不讳地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并从截然相反的立场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评论。而有一处,孔子没有直言“小人”而用“恶”来对“小人”进行了总结式的论述,即“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1](P190)细究孔子所恶的这四种人,不难发现他们是曾被孔子称为“小人”的人。“称人之恶”即孔子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P129)的小人。“居下流而讪上”即“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P177)的小人。“勇而无礼”即“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P190)的小人。“果敢而窒”的人,孔子虽没有直言为“小人”,但从君子的美好德行中反衬出了这种顽固不化的“小人”,即子贡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者;更也,人皆仰之。”[1](P203)由此看出,孔子所说的“恶”就是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而下一句,孔子说“年四十而见恶,其终也已”[1](191)中又出现了“恶”,即“小人”。所以,从结构分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这三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鉴于此,可得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是上一句提到的孔子所“恶”之人,那“女子”也应该与上一句有密切关联。恰巧,上一句的主人公除孔子外,还有孔子所器重的、具有高尚品德的子贡,正好迎合了《论语》中“女”的代指作用。所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不是被我们一直误解为“女子”的意思,而是“汝”,即代指的子贡。
三、新解的意义
从历代学者的误读,到如今的新解,笔者娓娓道来,最后得出“女子”实指子贡的结论。以此为例,冀以对训诂学研究提供借鉴,以便更好地指导相关文献资料、古籍的整理工作。其次,为孔夫子辩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从注疏的古人到新解的今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定孔夫子是歧视女性的,最终导致长眠九泉的孔夫子被推到了歧视女性之鼻祖的风口浪尖。笔者希望以此为据,为孔夫子澄清误解。再者,对《论语》研究工作的启发意义。《论语》毕竟跨域了2500多年,其间经历过无数的注疏、解读,各时代的《论语》注疏必定会打上其时代的烙印,从而或多或少地脱离了孔子的原意。所以,我们必须回首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那时的时代背景来解读《论语》,从而达到更能接近孔子真实思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孙钦善.论语本解[M].三联书店,2009
[3]邓球柏.论语新解[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5]毛起.论语章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三国魏)何晏、(南朝梁)皇侃、(宋)朱熹.名家集注论语[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
[7](宋)朱熹.四书集注[M].岳麓书社出版,1985
[8](清)刘宝楠.论语正义[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9]王国轩、王秀梅.孔子家语[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