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硅溶胶改性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来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纳米硅溶胶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处理,利用改性处理后的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分析纳米再生混凝土力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力学指标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纳米硅溶胶的改性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骨料改性,28 d龄期纳米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分别较再生混凝土提高了13.3%、4.3%、2.1%、19.4%;纳米再生混凝土力学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符合幂函数关系,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符合线性函数关系;较之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更加接近。
其他文献
元认知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重要作用。学习分析技术通过优化学习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提高学习效益。文章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运用认知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开展三轮优化学习设计的实践,最终形成面向学生元认知培养的学习设计路径。首先,文章系统阐述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学习分析、学习设计、学习分析支持学习设计的内涵、学习分析支持学习设计的理论框架等;接着,文章基于埃尔南
<正>一种橡胶打捞浮筒,属于胶布制品,它由具半球形端头的筒形胶布囊体、网状围缆、吊缆、吊环及进气阀、排气阀、限压阀组成,其中筒形胶布囊体的上半部外表面设置有经、纬向加强缆绳;加强缆绳的端头用三角形金属环与网状围缆一端连接,网状围缆的另一端与吊缆穿吊连接;吊缆集束连接在包覆橡胶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元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自知力的疗效。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元认知训练与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自知力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
<正>引言: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认知能力,在初中数学中针对性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使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从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能力培养作用入手,分析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能力水平及培养问题,结合人教版教材案例,总结如何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能力,为初中数学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有益探索。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
期刊
<正>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全国国企党建会议精神,
期刊
目的 分享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治疗后顺利妊娠并成功分娩一足月婴儿的诊治的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该例患者通过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成功妊娠,最终顺利分娩。结论 重度宫腔粘连目前虽无统一诊治标准,但可通过个体化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的充分信任与配合也尤为重要。
针对复杂地下道路环境内缺乏有效交通引导、定位导航的问题,分析探讨了现有室内定位技术的不足,研究了适用于普通手机终端的地下车行定位与导航系统。通过开发适用于复杂地下环境的射频矩阵基站、定位与导航引擎,结合普通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具有低延时、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地下车行导航解决方案。同时,于苏州中心开展了地下定位导航示范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地下环境的定位与导航需求,实现与手机导航app
<正>初中学生的学习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性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很难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历史教学具象化,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深切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知识建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的可行性策略。
期刊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支撑,文章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国家、行业和企业背景,通过对济南公交集团案例的爬梳整理,从标准化原理和方法视角出发,实证探究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标准实施等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效果。
<正>一、问题缘起初中学生尚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对许多历史事件缺乏整体认知,加之历史远离学生生活,导致历史课堂时常变得乏味不堪,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产生探究的想法。相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并贯穿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则会明显不同。正如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张萍老师所言:“情境创设可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历史,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是历史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