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原则,对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具体做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原则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育人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如何因地制宜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指导、规范社会实践活动。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确立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白设立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并将德育目标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的指导原则,一切德育的过程服从于德育目的的实现,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社会实践以经验增长为宗旨,但德育功能能够得到实现才是社会实践最为重要的目的。社会实践的德育目的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用积极的态度融入周围的环境,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心智得到成长。同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持有过高期待,应该对其实践行为进行适当评价,主要着眼于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努力程度。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能够得到回应和满足,给学生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的权利,以社会实践为途径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实现。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道德实践的体验,并通过自我肯定和自主发展,构建良好的道德价值体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一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其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只能接受来自教育者的灌输,学生缺乏德育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及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自己监控道德发展水平,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白自身发展状况与既定目标的差距,是德育成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一种驱动力。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提供公平的德育实践机会,并予以公正的德育评价。以往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顶岗实习”等,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提出了特殊要求,如应是学生干部、入党(团)积极分子等。条件不够的学生失去了机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失衡。因此,在社会活动的选拔机制上要提供公平的挑战机会,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选拔学生参与。另外,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允许有差异性,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不是很优秀的学生给予较多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的公平性。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指社会实践的德育工作不采取单纯、被动的参与模式,而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决定、随机选择道德教育模式,并因时制宜地做灵活机动的道德判断,获取多样的德育情感,使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在“顶岗实习”中,多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去进行德育,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中,亲自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风气、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顽强拼搏立志成才的毅力。久而久之,良好的品德就会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
五、组织性原则
组织性原则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活动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其保障功能的运行规则。社会实践的组织性原则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工作方式、体系、制度和管理体制。
大学生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应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以便有组织地开展工作,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在活动中做好目标设定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分解、责任认定、工作计划、活动总结等,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性原则得以体现。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尤其在高校实行扩招之后,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原则,为高校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道德教育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周艳.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2]甘均良.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价值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赵欢春.试论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4]王昌标.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
关键词: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原则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育人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如何因地制宜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指导、规范社会实践活动。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确立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白设立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并将德育目标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的指导原则,一切德育的过程服从于德育目的的实现,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社会实践以经验增长为宗旨,但德育功能能够得到实现才是社会实践最为重要的目的。社会实践的德育目的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用积极的态度融入周围的环境,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心智得到成长。同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持有过高期待,应该对其实践行为进行适当评价,主要着眼于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努力程度。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能够得到回应和满足,给学生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的权利,以社会实践为途径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实现。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道德实践的体验,并通过自我肯定和自主发展,构建良好的道德价值体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一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其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只能接受来自教育者的灌输,学生缺乏德育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及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自己监控道德发展水平,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白自身发展状况与既定目标的差距,是德育成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一种驱动力。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指在社会实践中,提供公平的德育实践机会,并予以公正的德育评价。以往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顶岗实习”等,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提出了特殊要求,如应是学生干部、入党(团)积极分子等。条件不够的学生失去了机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失衡。因此,在社会活动的选拔机制上要提供公平的挑战机会,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式选拔学生参与。另外,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允许有差异性,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不是很优秀的学生给予较多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的公平性。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指社会实践的德育工作不采取单纯、被动的参与模式,而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决定、随机选择道德教育模式,并因时制宜地做灵活机动的道德判断,获取多样的德育情感,使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在“顶岗实习”中,多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去进行德育,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中,亲自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风气、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顽强拼搏立志成才的毅力。久而久之,良好的品德就会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
五、组织性原则
组织性原则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活动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其保障功能的运行规则。社会实践的组织性原则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工作方式、体系、制度和管理体制。
大学生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应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以便有组织地开展工作,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在活动中做好目标设定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分解、责任认定、工作计划、活动总结等,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性原则得以体现。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尤其在高校实行扩招之后,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原则,为高校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道德教育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周艳.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2]甘均良.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价值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赵欢春.试论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4]王昌标.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