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故乡崔嘉亨村前村长崔永进专访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崔世安家族何时、为何搬离他们故乡,至今为止仍然是谜;在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之际,崔嘉亨村将与澳门同庆。
  从新会动车站出发,沿南环公路西行7公里,再沿省道271南行19公里就到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南面的崔嘉亨村——澳门特首崔世安故乡。轉入一条水泥小路,路窄蜿蜒,两旁时见青竹婀娜、杂花间树。深入前行数百米,即可见崔世安家族捐赠的养善崔公祠与德胜文化室。
  这两座建筑,已经稍显陈旧,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木梁和墙壁。尽管如此,崔嘉亨村前村长崔永进对这两座建筑仍然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有一个池塘,这里有一座小桥,那边是一个大草坪……还有一座比较破的文化室。”按照几位村民的回忆,1990年,崔世安一家从澳门回到村里,看到村文化室的窗户玻璃破了,两兄弟就捐赠了一笔钱进行维修,修复后的文化室以他们父亲崔德胜的名字来命名。
  “修缮后的祠堂和文化室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如今,这里成了小孩子的乐园,村里的无论大小宴会都在这里举行。”崔永进说。
  崔嘉亨村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小村,村口竖立了一个高大的牌坊,两侧对联写着“嘉瑞应贤才凯歌百代,亨里颂赤子德泽千秋”。据村民介绍,这座牌坊也是崔世安的叔父崔德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出资兴建的。
  今年将近50岁的崔永进,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沟壑似的皱纹,衣装上虽经刻意打扮,仍免不去“庄稼汉”的形象。崔永进表示,他曾经和崔世安有过“近距离”接触,当他还是村长的时候,曾与崔世安合照。为了让记者看到照片,他拉开嗓子喊一个村民把合照拿过来,笑嘻嘻地指着告诉记者:“你看,这个是崔世安,这个就是我。”崔永进还记得,“别看崔世安是特首,他为人很低调,也很平和,去年回来祭祖,看到我们,就喊过来一起拍了这个照片。”崔永进表示,因为只有一张洗出来的照片,大家都很珍惜,所以就用相框裱起来。
  虽然曾为一村之长,崔永进每天仍然要下田劳作。“2009年在崔世安当选为澳门‘准特首’后,我们这里一下子成了旅游景点,变得热闹起来。”崔永进表示,那时,每天至少有7-8台旅游大巴停在村口,村里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旅客。
  “崔嘉亨只是一个小村,这样热闹的情形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崔永进说。
  崔家也有被掩埋的历史
  多家媒体曾对崔家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们整理的资料来看,崔世安家族何时、为何从这里搬出去,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
  “崔世安家族什么时候搬出去的,现在也无法考究了。”崔永进告诉记者,“崔德祺也是听父辈说到自己的家乡,才于上世纪50年代回来这里寻根的。”如今,崔家祖屋也在一次村里的筑路中被拆毁了,无可考究。而至于为什么要搬到澳门,更不得而知。
  用崔永进的话来说,崔家有也有一段被掩埋、无法找寻答案的历史。“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崔世安是崔氏家族自广东新会移居澳门之后的第六代。”崔永进说,不过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
  谈起崔家的历史,崔永进表示他也是一知半解。从他的谈话中,提得最多的是一位被誉为澳门“建筑大亨”的崔殿明(俗称崔六)和崔世安叔父崔德祺。
  崔六实际上是崔德祺的父亲。从崔六开始,崔家在商界尤其是建筑界的家底才慢慢积累起来。崔殿明有两个儿子,长子崔德胜(崔世安的父亲)、次子崔德祺。上世纪50年代,崔德胜涉足建筑、厂房等行业,其沉稳的作风为其获得了“低调内敛”的评价。其胞弟崔德祺则更为活跃,不仅在澳门建筑业享有盛誉,也成为澳门政界重量级人物、大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崔氏家族的中坚人物。
  无论是在媒体眼中,还是在崔永进眼中,真正令崔家成为澳门三大家族的就是崔德祺。崔德祺在澳门社会打造的传奇形象以及在政商两界的广泛人望,也是崔世安广受支持的重要助力之一。
  对于崔世安,自从他当选为澳门特首后,崔永进对他的人生轨迹了如指掌:留美10年;当过医师;做过国际青年商会会长;出任社会文化司司长;2009年当选澳门特首;今年又成功连任澳门特首。
  “行事稳健的崔世安,不只成为崔家新一代‘掌门人’,现在作为澳门特首,我们全村更希望他能带领澳门发展得更加繁荣。”崔永进表示。
  村里将共庆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崔家并没有忘记家乡的乡亲父老,不管是在新会还是在崔嘉亨村,崔家扶危济困的事迹直至今天仍赢得乡亲的赞誉。”崔嘉亨村现任村长崔柏深告诉记者,崔家每次回来祭祖,都会捐一笔钱用于祠堂、文化室、入村水泥路等基础设施的修缮,使村容焕然一新。
  崔柏深告诉记者,崔世安虽然在崔嘉亨村已无近亲,但他们一直关心家乡建设,常常回来探亲。
  时至今日,全村住了不到150人,很多年轻人外出工作,只留下上年纪的老人家及小孩子。崔世安对老幼特别关照,每次回乡都主动派红包。
  崔永进表示,在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之际,他们打算和各地崔氏家族联系,在村里大摆筵席,一方面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另一方面也庆贺崔世安成功连任澳门特首。
  据了解,崔嘉亨崔氏是广东文化名人、南宋右丞相崔与之的后代。据查,早在明朝洪武廿六年(公元1393年),崔嘉亨崔氏的祖宗崔振宗公从增城迁到这里定居。据村中老人介绍,这里原是赵家村,为三江赵氏一族居住,崔氏族人搬来已有616年的历史。后来,赵氏一族迁走,加上村子位于水坑尾,该村便改名为“崔家坑”。民国期间,村里一位私塾老师为其更名为“崔嘉亨”。
  在德胜文化室,供奉着姜子牙的画像。崔嘉亨人相信,姜子牙是他们的祖宗,将佑护他们在这里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崔永进介绍,如今崔嘉亨村人的足迹遍及粤港澳各地,更远至南洋、欧美。崔氏家族儿女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专业人才,有的成为实业家,有的成为慈善家,有的成为政府部门精英。
  (肖浩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杨雅婷 题图/訚 洪
其他文献
作为希腊最主要区域,金融危机给阿提卡带来怎样的影响?阿提卡又将如何率先重振雄风?来自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给这个西方文明发源地带来什么?对于以上问题,在希腊雅典,阿提卡大区可以望见远处帕特农神庙的政府办公室,Rena Dourou接受了《小康》记者独家专访  提起智慧女神的故乡,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发源地,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希腊、雅典,而对于阿提卡,这个希腊首都雅典所在大区,大多人知之甚少。只有《
期刊
记者不易,女记者更难。作为一名四川女孩,孤身一人赴澳门为新闻理想而奋斗,工作中品尝快乐与幸福。  作为一名四川人,初到澳门的宋苗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语言不通、家人不解、未来不确定等等。但是,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新闻理想的坚持,她一直奋勇向前。如今,她已是澳门小有名气的“美女记者”,她先是在《澳门商报》度过青涩之年,而后又在《澳门时事新闻报》安营扎寨。一路走来,有过快乐,也有过哀愁。  澳门打拼的女汉
期刊
王文银缔造了一个传奇:20年时间,财富从400元人民币增至400亿美元。  与多数中国富豪一样,这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很低调。低调得很多中国人都感觉他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才“冒”出来的。因此,王文银和他的正威集团,被蒙上了一层神密色彩。  《小康》杂志记者近日近距离对王文银及正威集团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采访。结束采访后,记者有个感受:王文银遍布全球的企业王国,他的资产总额与经营利润,他的坚忍坚
期刊
许多人一进门,说,“咦,蔡澜送了块牌给你”,再看,又说,“你挂错位置了,你应该挂出去。”老掌柜每次都回答,“他给我这个荣誉,更是鼓励,我要尊重人家,当成是一个宣传品,是不对的。”  微眯起双眼,透过厚重的老花镜片,看清小票上的数字,76岁的老掌柜卢翠瑜,一边手指麻利拨打算盘,一边就能报出总数。她系着丝巾,身穿利落七分袖外套,笑容和蔼,送走了一位结账的顾客。这间将近60年的澳门祥记面家,也像她一样,
期刊
回归前,尽管担心澳门乱象横生还是毅然前往;回归后,经历了教育、社会上的多项转变,看见澳门与大陆的融合趋势。方正天用自己最真实的故事和感受,诉说着澳门回归15年的变化。  从氹仔一路驱车,穿过一条悠长的河底隧道,記者来到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与澳门特区内其它高校面积相比,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视野确实开阔不少。走在宽敞的校道上,澳门大学教授方正天给记者介绍道,横琴校区占地1平方公里,比原校区大20倍。  
期刊
“首先要找准发展定位,希望打造成中国华南地区对欧(含美日 )战略合作平台、国际投资和服务业的交易平台、新兴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基地”。列海坚描绘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未来新蓝图。  “很多企业常问我们,做生意该到哪里去?该买飞往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机票?现在,我会肯定地告诉他们,到中国去,到佛山去,佛山大门已经为你们打开。”11月15日,在匈牙利国家创新局与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合作签约仪式上,匈牙利国家创新局局
期刊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变化。”澳门立法会主席贺一诚对澳门回归15周年的感受非常深刻。经历回归前后的发展,澳门在法治、经济上分别经历着不同的变化。其中,法治的与时俱进使澳门更具活力。  上世纪50、60年代,澳门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走高。大量澳门人不得不选择到香港打工,以保生计。50多年过后,这种状况出现大逆转。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澳门2013年人均GDP达91,376美元,首度超越瑞士,仅次于卢森堡
期刊
马有礼认为澳门中华总商会是政府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桥梁,担当政府与市民之间的重要协调角色,将凭借百年积累的深厚人脉关系,肩负起联系世界华商的使命,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马有礼,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三公子。马万祺家族是澳门最为显赫的政治家族,而澳门中华总商会(以下简称“中总”)在澳门所有社团中地位首屈一指。在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小康》杂志记
期刊
自1995年12月8日正式投入营运以来,澳门国际机场经历了各项业务不断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其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澳门民航业的成长,也见证了整个澳门回归后的社会发展缩影。  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唯一的机场,澳门国际机场是澳门与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机场的跑道建于填海地段之上,控制塔位于原来的“一粒米”(澳门凼仔岛东端离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之上。澳门城市人口57万人,城市面积28
期刊
从一个中葡文化小城,到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澳门回归15年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从政20多年,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感受到鲜明的对比,“作为澳门人,我现在对此感到很自豪。”  16世纪中叶前,澳门还是一条小渔村。而自葡萄牙人定居后,经过四百多年的中葡建筑、文化、美食、社区等方面的交汇融合,澳门渐成一个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国际城市。这段特有的历史给澳门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与独特的文化风情。  除此之外,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