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P-S-R模型并結合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问题的特点,从资源压力、资源状态、环境响应三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构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得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偏低,因此,为了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必须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和挖潜存量土地,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P-S-R模型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246-2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中,能够种植农作物、生产粮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耕地资源更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大,资源消耗不断加剧,使得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由于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尤其是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耕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人居环境。因此,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势在必行。
1区域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版图的西北部,黄河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分别为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山西省和河南省相邻,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连,南部与四川省、重庆市和湖北省毗邻。全省土地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包括十市一区,107个县(市、区),省会设在西安市。2012年,全省总人口3753万人,城镇化率50.01%,国民生产总值为14453.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
2陕西省耕地资源状况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结构调整,陕西省耕地数量和质量均不断下降,导致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据统计,200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206.67万公顷,陕西省耕地总面积为408.89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5%。到2012年末,陕西省耕地总面积为398.80万公顷。7年间,全省耕地减少10.09万公顷,年均减少耕地面积1.44万公顷,年均递减率为0.35%。同期陕西省人口数量增加到3753.09万人,人均耕地由0.11公顷减少至0.106公顷。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趋势难以逆转。受陕西省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加之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了陕西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可理解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耕地系统各要素保持平衡并且健康稳定的发展,能保证自身结构的正常运转以及为外部提供物质交换而不影响自身稳定的状态。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耕地资源的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这三方面同等重要,一旦某个方面的安全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4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P-S-R概念模型从人类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文章分别从耕地资源压力、耕地资源状态和社会响应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作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P-S-R模型,分别为:人口密度(D1)、人均耕地面积(D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D3)、单位耕地农药负荷(D4)、单位面积耕地粮食单产(D5)、耕地旱涝保收率(D6)、灾毁耕地面积比重(D7)、有效灌溉面积比例(D8)、农民人均纯收入(D9)。各指标的指标值均来自于相关年份的陕西省统计年鉴。
5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的影响,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级差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权重和指标标准化数据计算结果,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在2003-2012年的综合安全值,见表5-2、图5-1。
分析表5-2和图5-1可知,2003-2012年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介于0.4148-0.5516之间,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2003-2006年,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0.4148上升至2006年的0.5516,达到最高值;2007-2012年,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先减少后增加并趋于平缓,在0.52上下波动,由于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越大,耕地生态安全度越高,所以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低。
6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不高,甚至接近危险的边缘,这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挖潜存量土地进行各项建设的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以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以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最终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炳春.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2]鲁奇.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与优化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刘友兆,马欣等.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2003,17(6):9-12.
[关键词]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P-S-R模型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246-2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中,能够种植农作物、生产粮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耕地资源更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大,资源消耗不断加剧,使得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由于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尤其是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耕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人居环境。因此,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势在必行。
1区域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版图的西北部,黄河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分别为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山西省和河南省相邻,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连,南部与四川省、重庆市和湖北省毗邻。全省土地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包括十市一区,107个县(市、区),省会设在西安市。2012年,全省总人口3753万人,城镇化率50.01%,国民生产总值为14453.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
2陕西省耕地资源状况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结构调整,陕西省耕地数量和质量均不断下降,导致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据统计,200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206.67万公顷,陕西省耕地总面积为408.89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5%。到2012年末,陕西省耕地总面积为398.80万公顷。7年间,全省耕地减少10.09万公顷,年均减少耕地面积1.44万公顷,年均递减率为0.35%。同期陕西省人口数量增加到3753.09万人,人均耕地由0.11公顷减少至0.106公顷。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趋势难以逆转。受陕西省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加之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了陕西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可理解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耕地系统各要素保持平衡并且健康稳定的发展,能保证自身结构的正常运转以及为外部提供物质交换而不影响自身稳定的状态。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耕地资源的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这三方面同等重要,一旦某个方面的安全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4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P-S-R概念模型从人类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文章分别从耕地资源压力、耕地资源状态和社会响应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作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P-S-R模型,分别为:人口密度(D1)、人均耕地面积(D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D3)、单位耕地农药负荷(D4)、单位面积耕地粮食单产(D5)、耕地旱涝保收率(D6)、灾毁耕地面积比重(D7)、有效灌溉面积比例(D8)、农民人均纯收入(D9)。各指标的指标值均来自于相关年份的陕西省统计年鉴。
5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的影响,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级差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权重和指标标准化数据计算结果,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在2003-2012年的综合安全值,见表5-2、图5-1。
分析表5-2和图5-1可知,2003-2012年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介于0.4148-0.5516之间,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2003-2006年,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0.4148上升至2006年的0.5516,达到最高值;2007-2012年,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先减少后增加并趋于平缓,在0.52上下波动,由于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越大,耕地生态安全度越高,所以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低。
6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陕西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不高,甚至接近危险的边缘,这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挖潜存量土地进行各项建设的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以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以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最终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炳春.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2]鲁奇.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与优化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刘友兆,马欣等.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2003,17(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