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气者,病在肩背”。秋天刮西风,那种肃杀之气容易影响到人肩背的阳气。这个“肩背”就是肩胛骨。我们肩胛骨上有个小横梁叫“肩胛岗”,这里有个穴位叫“秉风”,我常用它调治“颈肩综合症”“颈椎病”以及肩背疼。肩背疼的原因,一是伏案工作,另外就是乱吹空调。不管从边上吹还是从底下吹,只要吹,它就是“风”。但“风”跟“风”是不一样的,扇子扇的是人造风,柔和,机器制造的是生硬、粗暴的风,蛮不讲理,直接往你身体里面钻。
秋善病风疟。如果你不及时地收敛自己的神气,不闭合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容易受到西风侵害,出现疟疾。患疟疾的人一会儿发烧,烧到很高,一会儿发冷,冷到打摆子,中医称之为往来寒热。疟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患者体内是一种正邪交替的状态,当正气鼓舞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烧。当正气消耗完以后,就会发冷。中医讲,这种病就是属于处在半表和半里中间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用中药提高人的正气,把风邪或者有形的邪气赶出去。中医用来调治疟疾的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到了非洲,这味中药叫“青蒿”,它的有效成份是“青蒿素”。晋朝葛洪写的《肘后方》就提到了用青蒿来治疟疾,将新鲜的青蒿榨汁以后服用。把青蒿拿水煮了,它就没有效果,按古人这个方法,效果会特别好。
“藏精于肺,故病在背”。为什么病在背?肺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在背上体现出来。人的后背有两个肩胛骨,肩胛骨应该是平的,或者是圆的,能把后背盖住、罩住。现在人们老是挺胸抬头,把自己变成半个鸡胸——胸挺出来,后背凹进去,肩胛骨翘起来。这样做,人特别容易得肺的疾病。因为后背那儿,就是平第二胸椎那个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有个穴位叫“肺腧”——肺的气从那儿输到体表。“肺藏魄”肺腧边上再旁开一点五寸,就在那个肩胛骨边儿,是第二膀胱经的经过的路线,这里有个穴位,就是我们说的“魄户”——魂魄的“魄”。当你睡觉了以后,“魂”休息了,“魄”还在工作。最大一个体现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肺受伤了以后,“魄”就会受影响,所以很多人在睡觉中会被憋着打呼噜……这都是魄的问题。
你老这么站着,风就会进去,一进去,人就开始过敏,出现皮肤发痒,然后发咳——是咳,不是嗽。一个人把气管里边的痰液、粘液排出来,叫咳;把胃里面、食道里面的粘液排出来,叫嗽。所以咳是肺有问题,嗽是脾胃有问题,确切说是胃有问题。很多女孩穿露背装,后背耸出一个特别性感的肩胛骨,这样穿衣很容易伤肺。
伤到了肺,怎么办?把它散出来。怎么散呢?“其味辛”——吃一些有辛辣、辛热、辛温,或者辛凉的药,比如薄荷、肉桂、麻黄、细辛之类的。受风以后的人的感觉就是痒。风“善行数变”,在身体里面四处游走,人就会出现痒,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过敏。痒就是一种轻度的风袭。
补益我们肺的食物,不管动物或者是植物,都有一种润燥的功能。秋天,秋高气爽,爽过头了就变成干燥了。但是,老天是平衡的,到秋天就出产很多好东西——水果,让你可以滋阴润燥。补益肺和肾的食材都偏凉。比如马肉就偏酸、偏寒。不吃马肉,可以吃驴肉,或者阿胶,阿胶滋阴润燥的效果特别好。而且它用的水特讲究,用的是东阿古井里面的水。这种井水极阴寒,而且里边含的矿物质特别多,矿物质多说明水沉,属金。所以阿胶滋阴补血的效果特别好。
一个吃素的人想补肺、益肺,吃什么?麦子偏热,小米偏温,润燥吃这些就不合适。那吃什么?其榖稻——磨出来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糯米。你吃小麦做的馒头,嚼一嚼,是甜的。而吃大米,除了甜,还能体会到一种酸的味道。所以,南方人酿酒、做醋,都是用大米。因为大米含蛋白质偏少,含糖、淀粉偏多。所以跟麦子、黍子、小米对比,还是偏凉的。尤其水稻,生性就更凉,而它滋阴、润燥、补肺的功能就会更强,所以,老天是平衡的,南方热,就出产大米。
北方人最好少吃大米,容易胃酸。一方水土养成了你这种消化食物的功能状态,突然变换水土,你就会适应不了。所以,北方人想吃大米,就要加一些辛温的东西。比如焖米饭的时候,加一些桂皮。或者加点孜然、小茴香、紫苏叶、咖喱等辛温芳香的东西。实在加不了香料,就吃炒米饭。把大米过一下油,一炒,这样你吃了就不会胃酸。所以,北方人想适应南方的生活,服水土得服一阵儿,南方人到北方也一样。
米饭本身就是颗粒。扒拉扒拉一放嘴里,一搅和就咽了,馒头你得细嚼。吃惯米饭的人,省略了咀嚼的功能以后,吃进东西就不好消化。我小时候吃馒头,啪一下把馒头拍扁了再吃。馒头是虚囊的,一口咬下去,就会把嘴闪一下。把馒头拍扁,好像有种踏实、有着落的感觉。
吃饭嚼多少下,嚼不嚼,都会影响到你的消化。这个嚼,是细嚼慢咽。所以,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嚼怎么咽才重要。
秋善病风疟。如果你不及时地收敛自己的神气,不闭合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容易受到西风侵害,出现疟疾。患疟疾的人一会儿发烧,烧到很高,一会儿发冷,冷到打摆子,中医称之为往来寒热。疟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患者体内是一种正邪交替的状态,当正气鼓舞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烧。当正气消耗完以后,就会发冷。中医讲,这种病就是属于处在半表和半里中间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用中药提高人的正气,把风邪或者有形的邪气赶出去。中医用来调治疟疾的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到了非洲,这味中药叫“青蒿”,它的有效成份是“青蒿素”。晋朝葛洪写的《肘后方》就提到了用青蒿来治疟疾,将新鲜的青蒿榨汁以后服用。把青蒿拿水煮了,它就没有效果,按古人这个方法,效果会特别好。
“藏精于肺,故病在背”。为什么病在背?肺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在背上体现出来。人的后背有两个肩胛骨,肩胛骨应该是平的,或者是圆的,能把后背盖住、罩住。现在人们老是挺胸抬头,把自己变成半个鸡胸——胸挺出来,后背凹进去,肩胛骨翘起来。这样做,人特别容易得肺的疾病。因为后背那儿,就是平第二胸椎那个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有个穴位叫“肺腧”——肺的气从那儿输到体表。“肺藏魄”肺腧边上再旁开一点五寸,就在那个肩胛骨边儿,是第二膀胱经的经过的路线,这里有个穴位,就是我们说的“魄户”——魂魄的“魄”。当你睡觉了以后,“魂”休息了,“魄”还在工作。最大一个体现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肺受伤了以后,“魄”就会受影响,所以很多人在睡觉中会被憋着打呼噜……这都是魄的问题。
你老这么站着,风就会进去,一进去,人就开始过敏,出现皮肤发痒,然后发咳——是咳,不是嗽。一个人把气管里边的痰液、粘液排出来,叫咳;把胃里面、食道里面的粘液排出来,叫嗽。所以咳是肺有问题,嗽是脾胃有问题,确切说是胃有问题。很多女孩穿露背装,后背耸出一个特别性感的肩胛骨,这样穿衣很容易伤肺。
伤到了肺,怎么办?把它散出来。怎么散呢?“其味辛”——吃一些有辛辣、辛热、辛温,或者辛凉的药,比如薄荷、肉桂、麻黄、细辛之类的。受风以后的人的感觉就是痒。风“善行数变”,在身体里面四处游走,人就会出现痒,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过敏。痒就是一种轻度的风袭。
补益我们肺的食物,不管动物或者是植物,都有一种润燥的功能。秋天,秋高气爽,爽过头了就变成干燥了。但是,老天是平衡的,到秋天就出产很多好东西——水果,让你可以滋阴润燥。补益肺和肾的食材都偏凉。比如马肉就偏酸、偏寒。不吃马肉,可以吃驴肉,或者阿胶,阿胶滋阴润燥的效果特别好。而且它用的水特讲究,用的是东阿古井里面的水。这种井水极阴寒,而且里边含的矿物质特别多,矿物质多说明水沉,属金。所以阿胶滋阴补血的效果特别好。
一个吃素的人想补肺、益肺,吃什么?麦子偏热,小米偏温,润燥吃这些就不合适。那吃什么?其榖稻——磨出来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糯米。你吃小麦做的馒头,嚼一嚼,是甜的。而吃大米,除了甜,还能体会到一种酸的味道。所以,南方人酿酒、做醋,都是用大米。因为大米含蛋白质偏少,含糖、淀粉偏多。所以跟麦子、黍子、小米对比,还是偏凉的。尤其水稻,生性就更凉,而它滋阴、润燥、补肺的功能就会更强,所以,老天是平衡的,南方热,就出产大米。
北方人最好少吃大米,容易胃酸。一方水土养成了你这种消化食物的功能状态,突然变换水土,你就会适应不了。所以,北方人想吃大米,就要加一些辛温的东西。比如焖米饭的时候,加一些桂皮。或者加点孜然、小茴香、紫苏叶、咖喱等辛温芳香的东西。实在加不了香料,就吃炒米饭。把大米过一下油,一炒,这样你吃了就不会胃酸。所以,北方人想适应南方的生活,服水土得服一阵儿,南方人到北方也一样。
米饭本身就是颗粒。扒拉扒拉一放嘴里,一搅和就咽了,馒头你得细嚼。吃惯米饭的人,省略了咀嚼的功能以后,吃进东西就不好消化。我小时候吃馒头,啪一下把馒头拍扁了再吃。馒头是虚囊的,一口咬下去,就会把嘴闪一下。把馒头拍扁,好像有种踏实、有着落的感觉。
吃饭嚼多少下,嚼不嚼,都会影响到你的消化。这个嚼,是细嚼慢咽。所以,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嚼怎么咽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