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钩突切除在联合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钩突切除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8例)和吉林国文医院(3例)共同收治的11例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胰颈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行血管切除重建时,先切除胰腺钩突以降低吻合张力,再切除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后行端端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吻合静脉通畅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曲线和总体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时间。

结果

(1)术中情况:11例患者切除胰腺钩突,顺利完成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患者因胰腺肿瘤累及肝总动脉,施行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切除+Appleby术,其中2例患者因胃缺血联合行全胃切除术;2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患者因胃远端血供障碍行胰体尾切除+远端胃切除术。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8±1.1)h,术中出血量为800 mL(200~2 500 mL)。(2)术后恢复情况:11例患者术后无C级胰瘘;4例发生B级胰瘘,其中2例予留置胰腺创面引流管时间>3周后痊愈,1例因胰瘘合并感染予持续冲洗后痊愈,1例因胰瘘伴发热再次行腹腔穿刺引流后痊愈。该4例患者中有1例合并C级胃排空障碍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3例无其他术后并发症;5例患者诊断为生化漏,其中有1例术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瘘行引流后痊愈。1例行CT检查发现肝S2段、S3段及S4b段缺血改变,肝功能在术后2周恢复正常,远期出现肝S2段、S3段萎缩。11例患者无术后死亡,无二次手术。11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2±5)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1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胰颈体部,最大径为(4.8±1.7)cm。11例患者中,10例为胰腺中或低分化导管腺癌,1例为间变性癌。11例患者切除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长度为(2.6±0.8)cm。11例患者中,7例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浸润,4例为炎性粘连,未见肿瘤浸润。(4)随访和生存情况:1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0~3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7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或)转移死亡,3例生存;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9.0个月(3.0~37.6个月)和24.6个月(3.0~37.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复查时发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狭窄及周边静脉曲张,余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和(或)死亡前均未观察到吻合静脉异常及静脉血栓。

结论

联合胰腺钩突切除未增加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能够有效降低胰体尾切除术中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吻合张力,实现较长静脉切除后端端吻合。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率逐年升高。临床上常见的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黏液性囊腺瘤(MCN)、浆液性囊腺瘤(SCN)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鉴别诊断对决定该类肿瘤是行手术切除还是保守观察至关重要。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对需长期随访的患者,推荐行MRI检查。通过传统影像学、肿瘤标志物、EUS、胰管镜等各类检查手段,实现术前精确诊断,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下静脉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静脉切除术治疗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前壁受累的可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8例行经肠系膜下静脉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静脉切除术治疗的可能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8例患者中,BR-PV型[单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受累]25例,BR-A型[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8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7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LPD组;6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OPD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术后1年和3年采用门诊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胰腺切除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快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惠普而术、ERAS、enhanced recovery、fast track、pancreatic surgery、pancreatectomy、Whipple、pancreatoduodenectomy、pancreatoduodenal resection为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历经百余年的外科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新辅助治疗仍未能从根本改善患者预后。传统模式下,外科医师更关注疾病形态学治疗。然而,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才最终决定患者长期生存。外科医师需改变既往对胰腺癌的认识和理解,在生物学行为指导下追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组学研究、人工智能和下一代转化医学平台将进一步促进临床医师认识和治疗胰腺癌这一顽固恶性肿瘤。
根治性切除仍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甚至获得治愈的关键。但仅有小部分患者具有根治性切除的机会,部分患者则因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而被界定为可能切除或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联合静脉切除使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机会。笔者就静脉侵犯术前评估、切除重建分型、血管植入物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多肽类似物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放射治疗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对无法手术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较多临床试验的开展,研究者对不同核素、新型靶向分子的研究以及对PRRT不良反应的探索,PRRT治疗方案不断发展,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30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年会于2018年6月7—9日在日本横滨隆重举行。笔者整理本次大会中胆道肿瘤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涵盖胆道肿瘤外科30年发展回顾与肝胆胰外科未来展望;建立胆囊癌前瞻性数据库,从大数据角度优化早期胆囊癌治疗策略;胆道恶性肿瘤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胆道恶性肿瘤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以期与国内同道分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出血是PD术后的凶险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一直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降低PD术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汇集国内胰腺外科领域4位著名专家及其团队,结合各自中心的临床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PD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策略。其中沈柏用教授结合其团队既往成功经验(采用全层紧贴式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等)及前瞻性研究数据,从PD术后早期和晚期出血展开讨论;陈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多种成像技术联合血管侵犯三级评价法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6例患者手术结果显示:4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或钩突部,18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66例患者术中共探查317支血管,其中50例行根治性手术,探查250支血管,测量手术切除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