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以及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7.8%,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并无死亡,分期手术患者有1例死亡。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1年存活率(77.8%)、2年存活率(73.3%)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患者61.1%、38.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临床治疗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一期切除吻合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癌,该病的发病率介于9%-12.5%左右。大多数结肠癌患者最早的临床症状是肠梗阻,也是结肠癌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会合并有其他疾病,加上临床症状较轻,因此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掩盖,耽误病情,待发展到全梗阻阶段时会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处理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关键,为了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6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和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中45例患者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4-81岁,平均(49.4±9.8)岁。病程介于1.2-7年,平均(2.7±0.9)年。18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82岁,平均(49.7±9.3)岁。病程介于1.5-6.8年,平均(2.4±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经过临床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并且尽快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包括胃肠持续减压、留置胃管、预防感染、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纠正休克、保护好重要器官,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本组患者中有45例患者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中17例患者进行右半结肠切除,28例患者进行左半结肠切除术。主要操作方法如下:术前减压小肠,切除结肠后进行结肠近端减压,然后将患者的肠道应用0.7%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充分清洁肠道后灌入0.5%甲硝锉溶液200ml,将结肠进行吻合,确保吻合口保持良好的血运。
本组18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其中9例患者近端结肠造瘘1期切除,II期闭瘘,9例患者I期造瘘,II期进行切除吻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情况,术后死亡情况,经过术后随访统计1年生存期、2年生存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比。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7.8%,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并无死亡,分期手术患者有1例死亡。具体见下表1。
2.2两种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对比。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1年存活率(77.8%)、2年存活率(73.3%)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患者61.1%、38.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早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察觉,一般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此时癌细胞很容易转移,肿瘤增殖、肿瘤部位炎症等发生风险较高,极易使肠腔闭塞。大多数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属于老年人,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正在逐渐退化,很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肠梗阻癥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I期切除造瘘、II期剖腹闭、I期及II期切除肠吻合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比较安全、可靠,而且也可有效避免再次吻合术使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组研究表明,I期切除吻合术患者二期切除行肠吻合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分期手术患者降低了21.2%,而且I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1年存活率及2年存活率相对于分期手术患者分别提高了16.7%、34.4%。可见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更加安全、有效。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术中一定要做好肠道灌洗工作,将肠内阻塞物尽可能清除干净,加快肠减压,改善肠管的血运情况。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癌,该病的发病率介于9%-12.5%左右。大多数结肠癌患者最早的临床症状是肠梗阻,也是结肠癌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会合并有其他疾病,加上临床症状较轻,因此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掩盖,耽误病情,待发展到全梗阻阶段时会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处理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关键,为了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6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和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中45例患者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4-81岁,平均(49.4±9.8)岁。病程介于1.2-7年,平均(2.7±0.9)年。18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82岁,平均(49.7±9.3)岁。病程介于1.5-6.8年,平均(2.4±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经过临床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并且尽快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包括胃肠持续减压、留置胃管、预防感染、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纠正休克、保护好重要器官,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本组患者中有45例患者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中17例患者进行右半结肠切除,28例患者进行左半结肠切除术。主要操作方法如下:术前减压小肠,切除结肠后进行结肠近端减压,然后将患者的肠道应用0.7%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充分清洁肠道后灌入0.5%甲硝锉溶液200ml,将结肠进行吻合,确保吻合口保持良好的血运。
本组18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其中9例患者近端结肠造瘘1期切除,II期闭瘘,9例患者I期造瘘,II期进行切除吻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情况,术后死亡情况,经过术后随访统计1年生存期、2年生存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比。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7.8%,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并无死亡,分期手术患者有1例死亡。具体见下表1。
2.2两种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对比。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1年存活率(77.8%)、2年存活率(73.3%)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患者61.1%、38.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早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察觉,一般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此时癌细胞很容易转移,肿瘤增殖、肿瘤部位炎症等发生风险较高,极易使肠腔闭塞。大多数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属于老年人,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正在逐渐退化,很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肠梗阻癥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I期切除造瘘、II期剖腹闭、I期及II期切除肠吻合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I期切除吻合术比较安全、可靠,而且也可有效避免再次吻合术使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组研究表明,I期切除吻合术患者二期切除行肠吻合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分期手术患者降低了21.2%,而且I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1年存活率及2年存活率相对于分期手术患者分别提高了16.7%、34.4%。可见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更加安全、有效。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术中一定要做好肠道灌洗工作,将肠内阻塞物尽可能清除干净,加快肠减压,改善肠管的血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