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医用化学实验”微课摄录技巧,旨在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情况,以及变景别等拍摄角度,论述“医用化学实验”的摄录技巧.结果 合理利用不同的景别形式,可以很好地拍摄出既符合专业授课需要又满足观者审美需求的优质微课,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结论 实验微课摄录技巧的研究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医用化学教研室,天津 30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医用化学实验”微课摄录技巧,旨在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情况,以及变景别等拍摄角度,论述“医用化学实验”的摄录技巧.结果 合理利用不同的景别形式,可以很好地拍摄出既符合专业授课需要又满足观者审美需求的优质微课,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结论 实验微课摄录技巧的研究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正深刻改变着医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未来.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指向教育智慧,回归以学习为中心,最终在跨界协同中赋能医学教育的未来.
在明代诗歌史上,陈白沙诗歌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美学价值,但部分论者对此有所忽略,甚至产生误解.作为山林诗人,陈白沙选择了一种终身讲学隐居的生活,在岭南新会圭峰山下写下了两千余首诗歌,其中与田园、山水有关的占半数以上,他的这类散发出在野气息的山林诗,表现出与居庙堂之高的台阁体诗迥然有别的美学风貌.其田园诗淡泊守真、追求自然精神的诗化;其山水诗,表现出哲人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体认,与物同流的意趣,一些作品以活泼自然的姿态凸显出昂扬自得的主观精神和美学张力,展现出白沙作为心学家的独有的“心境”与心学气象,它们拓展
戈涛是清代中期畿辅代表性诗人,“河间七子”之翘楚,其论诗反对王渔洋“神韵说”拟古之流弊,提倡诗歌以抒发真性情为主.戈涛的诗学途径是由韦应物而入,进而泛滥于李杜韩苏诸大家之间,博采众长后形成了既平淡自然又雄奇超逸的独特风格,于乾隆诗坛上独树一帜,被清人推为畿辅诗人之巨擘,其在清代诗学史上理应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戈涛的《坳堂诗集》屡遭灾厄,流布甚稀,致使学界对其诗歌了解较少,如今随着《坳堂诗文集》整理本的相继出版,相信学界对戈涛诗歌的认识会愈发深入,对其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当会有更为恰当的评价.
以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基础,利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统计分析发文量、作者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时间网络、关键词突现等图谱,直观呈现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主要呈现出: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数量呈现大幅波动,但总体呈上升状态;研究作者团队呈现人数多合作少的状态,未形成较为复杂的合作网络;研究内容多而宽泛,相互间耦合联系不强;研究热点趋势呈现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突发暴增态势.最后针对上
从传统学术的眼光看,古诗学主要指汉至隋诗之学.姜书阁关于古诗,有文学史论,有文体论,有选本批评,三者结合构筑其古诗之学.姜氏古诗学有强烈的辨体意识,揭示了五言诗与各体诗歌的互动及自身发展的全过程;有强烈的优劣意识,通过评说,建构古诗“高峰”“基石”“山体”之体系;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其批评标准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艺术高超.会通意识是姜氏古诗学的底色和根基,而会心批评是其基本特色.
句组的构成因素很多,如字数、句数、韵式、节奏关系、长短格式等等,这些因素是变化与统一的.对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词形式的和谐原因及风格特点.
临床技能习得与保持一直是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模拟环境下的间隔学习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模拟环境下间隔学习对临床技能习得与保持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阐述间隔学习可能的机制;然后,揭示间隔学习在国内外模拟教育的应用现状.文章指出间隔学习在临床技能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加大临床投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理论基础,完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现状,由浅入深探究”.
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实验室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其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给口腔两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结合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建设经验,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优势、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及成果转化与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显了对人才培养的优势;但是如何发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最大优势以开展课程改革,还需要深入探讨.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传到朝鲜以后,仿拟次和之作甚多,形成了朝鲜词史上类似“《巫山一段云》现象”的另一“《望江南》系列”.金克己、李奎报、权韦毕、南龙翼的《望江南》词,都是效法白词,在形式和风格上均与原作相仿.有的朝鲜词人的《望江南》词作,所表现的题材逐渐扩大,展现出东国风情;也有词人以《望江南》词来咏物、唱和,寄托心志.除了学习白居易之外,朝鲜词人也学习中国其他词人的《望江南》词作,苏轼的《望江南·暮春》词也成为朝鲜文士所喜爱并仿效的对象.朝鲜的《望江南》词,在发展过程中风格上也逐渐发生新变,其中有的
翁方纲的“肌理说”是对王士禛“神韵说”进行解构而建立起来的.他批评了王士禛的诗学观,对其“神韵说”进行了消解,并逐一提出新的诗学主张,重构他所体认的“神韵说”,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他的诗学理论“肌理说”.翁方纲在解构王士禛“神韵说”的过程中,非常讲究逻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