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
关键词:数学 自主学习 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数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高度注重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导入方法。小学生一旦对某种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时、分、秒”教学中,我以《聪聪的星期天》为题,通过学生讲故事,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时刻的认识这一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因而他们遇到问题时,会使大脑产生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来获得心理的满足,这就促使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引导猜测,激起好胜心。“猜测”包括推测和猜想两层含义。通过猜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出现质的飞跃。例如: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摆小正方体,边摆边观察,再分析它们的联系,学生很快得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沿着“猜测——观察——验证” 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联系实际,感受知识的实用价值。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一来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不少教师抱怨:“你们这么大了,怎么总也不知道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成为倾听者,欣赏者,而要倾听理想的声音,欣赏美好的形象,教师就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精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关注学生思维,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不乏创造力,跟着学生走,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创造奇迹。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教师围着学生转,往往学生的这些独特的一面和不同凡响的闪光点隐含着许多重要的问题。
2、“忘记”课堂设计,欣赏学生的标新立异。虽不可否认完整的课堂结构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既然为了一切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无法估计的问题,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把学生的思维火花浇灭了,岂不是削足适履吗?我们当然说不,必要时就要忘记课堂设计,为学生的标新立异创造一个非常开放的思维空间。
3、讲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在课堂,如果教师大讲特讲,讲得再好,受学生注意力的限制,他们也不可能从头听到尾,因此课堂上,教师最好是对一个问题精讲点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仅供一人这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在动手中感悟。“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听教师讲授,只能记住10%—20%,如果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很显然,含有动手做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学生获取知识,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学生尝到了动手的甜头,自然以后面对问题时,就能自发地动手去做,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在猜测中体验。“观察——猜测——验证——结论”是许多伟大发明创造的基本流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精心创造一些对智慧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感,教师只要适当指导总结即可,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将会越来越活跃,学生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知识的方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学生先观察,再猜测,最后动手去验证,整个过程学生思维没有停止,而且随着结论的得出,学生有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而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实施自主学习方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过分追求学习形式,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了重新的定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也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有些教师往往一味追求新,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于是把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当作法宝,认为只要运用了,就是好课。
2、过分重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忽视合作的实效。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而小组合作形式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方式。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课堂气氛的确活跃起来了,但它所呈现的问题也更明显起来。有时问题的知识含量小,不必讨论,有时问题不具体,学生无从下手,生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碰撞,达不到互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自主学习 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数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高度注重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导入方法。小学生一旦对某种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时、分、秒”教学中,我以《聪聪的星期天》为题,通过学生讲故事,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时刻的认识这一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因而他们遇到问题时,会使大脑产生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来获得心理的满足,这就促使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引导猜测,激起好胜心。“猜测”包括推测和猜想两层含义。通过猜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出现质的飞跃。例如: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摆小正方体,边摆边观察,再分析它们的联系,学生很快得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沿着“猜测——观察——验证” 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联系实际,感受知识的实用价值。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一来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不少教师抱怨:“你们这么大了,怎么总也不知道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成为倾听者,欣赏者,而要倾听理想的声音,欣赏美好的形象,教师就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精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关注学生思维,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不乏创造力,跟着学生走,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创造奇迹。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教师围着学生转,往往学生的这些独特的一面和不同凡响的闪光点隐含着许多重要的问题。
2、“忘记”课堂设计,欣赏学生的标新立异。虽不可否认完整的课堂结构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既然为了一切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无法估计的问题,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把学生的思维火花浇灭了,岂不是削足适履吗?我们当然说不,必要时就要忘记课堂设计,为学生的标新立异创造一个非常开放的思维空间。
3、讲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在课堂,如果教师大讲特讲,讲得再好,受学生注意力的限制,他们也不可能从头听到尾,因此课堂上,教师最好是对一个问题精讲点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仅供一人这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在动手中感悟。“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听教师讲授,只能记住10%—20%,如果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很显然,含有动手做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学生获取知识,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学生尝到了动手的甜头,自然以后面对问题时,就能自发地动手去做,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在猜测中体验。“观察——猜测——验证——结论”是许多伟大发明创造的基本流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精心创造一些对智慧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感,教师只要适当指导总结即可,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将会越来越活跃,学生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知识的方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学生先观察,再猜测,最后动手去验证,整个过程学生思维没有停止,而且随着结论的得出,学生有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而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实施自主学习方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过分追求学习形式,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了重新的定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也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有些教师往往一味追求新,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于是把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当作法宝,认为只要运用了,就是好课。
2、过分重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忽视合作的实效。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而小组合作形式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方式。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课堂气氛的确活跃起来了,但它所呈现的问题也更明显起来。有时问题的知识含量小,不必讨论,有时问题不具体,学生无从下手,生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碰撞,达不到互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