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评论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近年来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势头。生长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在新媒体技术的催发下实现了它新的跨越,这种态势又引发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评论的重视与推动。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各类大众传媒中的立体化生存和评论的日益常态化,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观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闻评论能成为舆论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力量,既缘于这一文体自身的基本写作特征,也与新闻传统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媒介功能与社会”的框架下,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是媒体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手段,是媒体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因此新闻评论的勃兴不仅是媒介竞争的外部结果,更是媒介寻求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 新闻评论对媒介“联系”功能的具体体现
在阐释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功能论“为讨论大众媒介和社会之问的关系以及一套已经证明是难以避开和代替的概念提供了一种语言体系”。它从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大众传媒的身份定位,而事实上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正是其社会存在的基石。
大众传媒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出它对社会系统的积极作用和自身建构。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因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确定性,也成为规范传媒组织发展、决定媒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这种源于媒体自身的内在需求,由于满足了不同组织或个人的需要,因而呈现为一种外化的力量,使之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指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所谓监视功能正如施拉姆所比喻的“社会雷达”,可以说这是传媒的基本功能;联系功能也被称为“社会协调功能”,具有整合社会的作用,它好比是一个人“大脑与中枢的职能,即判断、反应、协调机体动作”…;传递遗产的功能是保证文化得以延续的功能。在这三者中,联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往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仅仅从有用性的层面考察大众传媒是远远不够的,大众传媒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拉斯韦尔认为联系功能的基本内涵包括“解释、诠释与评论事件及信息的意义,支持既有权威与规范,社会化,协调各处分离的活动,建立共识,设定优先次序并且指明事物的相对位置”等六个方面。可见,这种“联系”是对周围信息的判断和解释,“监视环境着眼于真实迅速,联系社会侧重在析疑解难”。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表现为对某一事件性质、意义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解释、分析提示人们应如何面对发生的事件,并作出怎样的反映。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缓解社会冲突,对主流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尤其在危机环境下,帮助社会达成共识。“利用话语,通过符码的特别使用,从而把某些有关话语主题的特定意义置于优势地位,形成舆论、扩大舆论、矫正舆论。”
这种联系功能的发挥往往就是依靠媒介中那些社论和评论性的内容。在媒介语境下,新闻评论不仅仅是媒介的“客观任务”,它还呈现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评论以对新闻事件直接表达观点、态度为基本特征,其中包括评论、分析、解释和舆论监督等不同的方式。事实上就是通过新闻评论这一手段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它的显要价值就是“媒介可能阻止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威胁,还可以经常反映并管理舆论及表达”。
新闻评论作为实现媒介功能的主体之一,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在以“客观”“真实”为要义的新闻语境中,不应也不该回避自身的担当。只有将新闻与评论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才能构成大众媒介的完整镜像,偏废任何一方,而过于强调另一方,同样也是有违新闻规律的做法,势必损害大众传媒业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石。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传者与受众、传者与传者的交流更加便捷,舆论的不可控性愈发明显,媒体竞争的层面已从单纯的新闻信息的比拼跃升为对解释权第一落点的争夺。此种情形,就使得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富有知识张力的评论成为实现媒体突破的有效利器。而新闻评论的强度和水平既体现为舆论引导的质量和方向,同时也是媒介完善自身建设的具体表达。
二 新闻评论是消除媒介监视功能负作用的有效手段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方面的,这种作用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而且往往是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指出监视功能具有“麻醉”负功能,即指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过多的信息,便可能陷入一种对信息漠不关心或被动消极的状态。监视的负面功能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信息的过量,二是信息的片面性。在大众传媒海量的信息狂潮中,同质化和表面化的信息势必造成受众对信息关注度的减弱。此外由于过度追求新闻的不寻常性,使得常态生活被掩盖,最终导致新闻功能的异化。“过多地接触那些不寻常、不正常、极特殊的新闻,还会导致受众毫不了解社会上平常、正常、普通状况的后果。”
在信息社会中如何保证新闻的理性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众传媒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传播方式的重整在日益提高的交互性当中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在商业利益中纠结愈深而愈难以自拔,这些都使当下的大众传媒遭遇新闻信息的传播困境,在以受众为传播指向的路径选择上,却意外地放大了媒介监视功能的负面作用。媒介是为善还是为恶,事实上通过一定的手段是可以控制的,这不仅是网络媒体的现实任务,也是传统媒体的历史责任。
从媒体的内容生产来看,通过不同新闻产品之间的相互制衡,运用内容的不同价值取向,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完全可能的。新闻评论和新闻信息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媒体社会功能的基本表达方式。新闻评论以其理性、思想性和深度恰好可以重整媒体的核心价值。正如社会学家赫伯特·甘特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新闻评论对舆论进行引导和管理,这是化解媒介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新闻评论对媒体的这种正面价值,使主流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以占领新闻评论的制高点成为获取社会认可的不二的选择。
三 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前提
大众传媒在自身与社会的建构、 相互作用的框架下,赋予了新闻评论这样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成为了其发展的内在规制,然而新闻评论是否能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恰如上述所述,则与这一载体的表达形式、运用方式和内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运用,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被大大异化,从而几经沉浮,成为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应是当下媒体有所作为的重要任务。
综观当下各类新闻媒体中的新闻评论,在一片繁荣背后也深藏着隐忧,突出地表现为新闻评论的泛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表达权利的时代,也是一个观点意见泛滥的时代;这是一个媒体时评勃兴的时代,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评论稀缺的时代。”…’
新闻评论的泛化表现在:媒体中充斥着众多泛泛而谈的平庸之作。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评论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媒介主导式变为当今的全民参与式。新闻评论成为众多媒体的门面,以有无而非质量论高下。一些平面媒体不论自身实力如何,也要评说一二,网络媒体的评论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此外,“事事要评”也成为当下评论的时代病,这样的评论往往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以挑剔的目光放大事物的一个侧面,不及其余,对事物的正面价值视而不见,失之于偏颇和琐碎,而遮蔽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属性。事实上,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价值就体现在观点的价值性上,评论之所以能体现出如此社会功能,在于它以思想观点见长,能够发人深省、启人心智。新闻评论的价值观决定着它功能的发挥。同时这一功能的实现往往又是依靠“议程设置”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通过评论的设置强化、凸显对舆论的引导。受众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新闻评论的价值无疑会被消解掉,受众对新闻评论观点的敏感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也会极大地动摇媒体的生存基础。
当下新闻评论的勃兴为大众传媒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传播水准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是完善媒介社会功能与自身建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尊重新闻规律,把持新闻评论的基本价值,不断推动新闻评论的发展,从而构建与时代相呼应的新闻评论是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回
此论文是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SSKLZDKT2009057新媒介生态中的舆论引导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振宇,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J],新闻大学,2007(4)。
[2][4]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6-67。
[3][5]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88-189。
[6]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9。
[7][8][9][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新·坦卡德,传播理论一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48,358,
[10]陈家兴,报纸评论的价值定位浅说[J],新闻记者,2010(3),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各类大众传媒中的立体化生存和评论的日益常态化,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观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闻评论能成为舆论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力量,既缘于这一文体自身的基本写作特征,也与新闻传统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媒介功能与社会”的框架下,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是媒体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手段,是媒体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因此新闻评论的勃兴不仅是媒介竞争的外部结果,更是媒介寻求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 新闻评论对媒介“联系”功能的具体体现
在阐释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功能论“为讨论大众媒介和社会之问的关系以及一套已经证明是难以避开和代替的概念提供了一种语言体系”。它从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大众传媒的身份定位,而事实上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正是其社会存在的基石。
大众传媒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出它对社会系统的积极作用和自身建构。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因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确定性,也成为规范传媒组织发展、决定媒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这种源于媒体自身的内在需求,由于满足了不同组织或个人的需要,因而呈现为一种外化的力量,使之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指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所谓监视功能正如施拉姆所比喻的“社会雷达”,可以说这是传媒的基本功能;联系功能也被称为“社会协调功能”,具有整合社会的作用,它好比是一个人“大脑与中枢的职能,即判断、反应、协调机体动作”…;传递遗产的功能是保证文化得以延续的功能。在这三者中,联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往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仅仅从有用性的层面考察大众传媒是远远不够的,大众传媒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拉斯韦尔认为联系功能的基本内涵包括“解释、诠释与评论事件及信息的意义,支持既有权威与规范,社会化,协调各处分离的活动,建立共识,设定优先次序并且指明事物的相对位置”等六个方面。可见,这种“联系”是对周围信息的判断和解释,“监视环境着眼于真实迅速,联系社会侧重在析疑解难”。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表现为对某一事件性质、意义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解释、分析提示人们应如何面对发生的事件,并作出怎样的反映。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缓解社会冲突,对主流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尤其在危机环境下,帮助社会达成共识。“利用话语,通过符码的特别使用,从而把某些有关话语主题的特定意义置于优势地位,形成舆论、扩大舆论、矫正舆论。”
这种联系功能的发挥往往就是依靠媒介中那些社论和评论性的内容。在媒介语境下,新闻评论不仅仅是媒介的“客观任务”,它还呈现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评论以对新闻事件直接表达观点、态度为基本特征,其中包括评论、分析、解释和舆论监督等不同的方式。事实上就是通过新闻评论这一手段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它的显要价值就是“媒介可能阻止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威胁,还可以经常反映并管理舆论及表达”。
新闻评论作为实现媒介功能的主体之一,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在以“客观”“真实”为要义的新闻语境中,不应也不该回避自身的担当。只有将新闻与评论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才能构成大众媒介的完整镜像,偏废任何一方,而过于强调另一方,同样也是有违新闻规律的做法,势必损害大众传媒业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石。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传者与受众、传者与传者的交流更加便捷,舆论的不可控性愈发明显,媒体竞争的层面已从单纯的新闻信息的比拼跃升为对解释权第一落点的争夺。此种情形,就使得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富有知识张力的评论成为实现媒体突破的有效利器。而新闻评论的强度和水平既体现为舆论引导的质量和方向,同时也是媒介完善自身建设的具体表达。
二 新闻评论是消除媒介监视功能负作用的有效手段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方面的,这种作用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而且往往是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指出监视功能具有“麻醉”负功能,即指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过多的信息,便可能陷入一种对信息漠不关心或被动消极的状态。监视的负面功能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信息的过量,二是信息的片面性。在大众传媒海量的信息狂潮中,同质化和表面化的信息势必造成受众对信息关注度的减弱。此外由于过度追求新闻的不寻常性,使得常态生活被掩盖,最终导致新闻功能的异化。“过多地接触那些不寻常、不正常、极特殊的新闻,还会导致受众毫不了解社会上平常、正常、普通状况的后果。”
在信息社会中如何保证新闻的理性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众传媒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传播方式的重整在日益提高的交互性当中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在商业利益中纠结愈深而愈难以自拔,这些都使当下的大众传媒遭遇新闻信息的传播困境,在以受众为传播指向的路径选择上,却意外地放大了媒介监视功能的负面作用。媒介是为善还是为恶,事实上通过一定的手段是可以控制的,这不仅是网络媒体的现实任务,也是传统媒体的历史责任。
从媒体的内容生产来看,通过不同新闻产品之间的相互制衡,运用内容的不同价值取向,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完全可能的。新闻评论和新闻信息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媒体社会功能的基本表达方式。新闻评论以其理性、思想性和深度恰好可以重整媒体的核心价值。正如社会学家赫伯特·甘特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新闻评论对舆论进行引导和管理,这是化解媒介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新闻评论对媒体的这种正面价值,使主流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以占领新闻评论的制高点成为获取社会认可的不二的选择。
三 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前提
大众传媒在自身与社会的建构、 相互作用的框架下,赋予了新闻评论这样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成为了其发展的内在规制,然而新闻评论是否能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恰如上述所述,则与这一载体的表达形式、运用方式和内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运用,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被大大异化,从而几经沉浮,成为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应是当下媒体有所作为的重要任务。
综观当下各类新闻媒体中的新闻评论,在一片繁荣背后也深藏着隐忧,突出地表现为新闻评论的泛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表达权利的时代,也是一个观点意见泛滥的时代;这是一个媒体时评勃兴的时代,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评论稀缺的时代。”…’
新闻评论的泛化表现在:媒体中充斥着众多泛泛而谈的平庸之作。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评论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媒介主导式变为当今的全民参与式。新闻评论成为众多媒体的门面,以有无而非质量论高下。一些平面媒体不论自身实力如何,也要评说一二,网络媒体的评论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此外,“事事要评”也成为当下评论的时代病,这样的评论往往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以挑剔的目光放大事物的一个侧面,不及其余,对事物的正面价值视而不见,失之于偏颇和琐碎,而遮蔽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属性。事实上,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价值就体现在观点的价值性上,评论之所以能体现出如此社会功能,在于它以思想观点见长,能够发人深省、启人心智。新闻评论的价值观决定着它功能的发挥。同时这一功能的实现往往又是依靠“议程设置”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通过评论的设置强化、凸显对舆论的引导。受众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新闻评论的价值无疑会被消解掉,受众对新闻评论观点的敏感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也会极大地动摇媒体的生存基础。
当下新闻评论的勃兴为大众传媒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传播水准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是完善媒介社会功能与自身建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尊重新闻规律,把持新闻评论的基本价值,不断推动新闻评论的发展,从而构建与时代相呼应的新闻评论是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回
此论文是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SSKLZDKT2009057新媒介生态中的舆论引导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振宇,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J],新闻大学,2007(4)。
[2][4]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6-67。
[3][5]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88-189。
[6]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9。
[7][8][9][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新·坦卡德,传播理论一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48,358,
[10]陈家兴,报纸评论的价值定位浅说[J],新闻记者,2010(3),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