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中的传播功能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广泛分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有的少数民族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较差。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意识。本文旨在将茶文化运用到少数民族工作中,从具体健康知识入手,结合健康保护的发展背景,对目前少数民族健康习惯的现状进行考察。
  【关键词】茶文化;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传播功能;生活态度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073-04
  【本文著录格式】秦蓓.茶文化在少數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中的传播功能[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73-76.
  从客观上讲,健康习惯的具体内涵多种多样。除了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健康意识,所有重要内容都贯穿于健康习惯的整个形成过程。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茶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茶是民族生活的必需品,而世界上最大的茶园就是在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国茶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对中国茶业重要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不可逆转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少数民族在中国茶业中的知名度,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展了少数民族传统茶叶,走了产业化的道路,真正地与外界建立了民族经济的全面交流与联系。茶文化是中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在茶文化的教育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生产生活的传统和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继承。
  一、中国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茶经》证明了陆羽生活在中唐时期,在中国西南部、川东、鄂西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野生茶树,其中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四川、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地最常见,其中分布最集中的是云南省,一是距哪里?2700千米外镇远县千家寨的野生茶树区,另一个是在距哪里?1700千米外的西双版纳的勐海野生古茶树区。
  近几十年来,我国茶学工作者从地质、气候变化的角度,结合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茶树的自然分布与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文献记载和对大量古代茶文化遗存的研究,可以看出世界茶树起源于中国。当代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吴觉农说:尽管关于茶树的起源仍有争议,但因其最初是由中国传入世界,且产自西南,故并无科学依据,故对其起源的特殊情况做了深入探讨。
  中外众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普洱茶文化及中国古代茶树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明确世界茶树起源于中国云南。经科学考察和论证,云南第三纪是山茶树和其他被子植物的大繁殖床,是高等植物和茶树的故乡。地球上的许多植物在冰河期遭到了破坏,而中国云南的植物并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原产云南的茶树茶叶基本不受影响,大部分得以保存。
  二、健康养生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与作用
  (一)健康养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受片面人生观影响的少数人来说,他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消费和健康。对少数民族医疗习惯的培养,要运用相应的文化内涵,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难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和阐释。几千年来,茶与茶文化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机制,不仅丰富了整个茶文化的内涵和传播系统,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引导少数民族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问题和体育习惯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选择合适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交流渠道和具体平台,使少数民族茶的地位得到正确的定位。
  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人们对养生保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具体而言,应整合健康产业的系统内容,在增强健康保护意识、成熟发展意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改善和促进公众健康。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意识,切实选择正确的信息传播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公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体,对卫生知识、价值观念和卫生习惯的认识。
  (二)茶的有益成分与效用
  1.茶的有益成分
  (1)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很高,一般为2%-5%,每杯约含40毫克。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使人精神振奋。通过咖啡因安全性综合评价报告表明,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咖啡因不会对人体造成畸变、癌变和致突变。
  (2)维生素类。茶含有维他命。维他命 E是一种抗氧化剂,它可以防止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一天喝5杯茶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
  (3)矿质元素。茶中含有磷、钾、钙、镁、锰、铝、硫等多种矿物元素。大多数矿物对人体健康都有好处。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很高,在100毫升-200毫升之间,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含氟可预防龋齿,预防骨质疏松。
  (4)氨基酸。茶叶含有25种氨基酸,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超过50%。氨基酸是人畜必需营养物质之一,具有降血脂、治肝昏迷、调节脂肪代谢等作用。
  (5)其他。茶中含有第二活性成分,即上文所说的主要成分。尽管工资低,却有独特的优势。举例来说,茶叶中的脂多糖可以抗辐射,提高白细胞数量;茶叶中的几种多糖结合了茶叶中的脂肪二苯胺,可以降低血糖;与此同时,茶叶生产中产生的A-氨基丁酸也可以降低血糖。
  2.茶的疗效作用
  茶疗是有效的。有些中国少数民族甚至把茶用作食品和药品。报告称,人们在食物中毒后开始喝茶。中医学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可见人有茶为菜的说法,也有茶为药的说法。有些国家还保留着用茶叶治疗疾病的传统。此外,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吃茶,如德昂族、景颇族等,压在竹筒、竹壶中,过了几个月就可以吃了;用磨细的嫩茶,加上黄果、蒜蓉、辣椒、盐等原料,配上泉水,就成了一道菜。   简单地说,从许多少数民族的饮茶习惯中,可以看出茶与药事的密切关系。这里的健康观念使得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例如消费者使用100%纯果汁、凉茶饮料、乳酸菌饮料、豆浆、花生汁等健康饮料的比例上升,而可乐、巧克力等的比例下降。众所周知,普洱茶、茶膏、茶粉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民族茶品,在市场上更具优势。
  茶叶含有肌醇、叶酸、泛酸等维他命物质,胆碱等成分,均可调节。另外,有利于肉食,即有利于油脂等食物的消化,如“乌龙茶”在东南亚和日本很受欢迎,被称为“瘦茶”“长生不老的美容保健茶”。长时间喝茶,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疾病和保持健康。
  三、茶文化在少數民族健康习惯养成化发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健康习惯的具体状况认知
  根据最近的研究,目前促进健康的措施似乎贯穿于整个过程,目的在于开发该行业的有关内容,以便能够解释和确定这些内容,从而使这一过程达到最佳状态。选择适当的因素,维护人群的健康,使人们享受生活,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是实施健康保障措施的关键。
  在了解关于少数民族健康习惯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研究方向都是致力于发掘少数民族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从中找寻相关的理论支持。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形成少数民族健康习惯的具体状况认知,从而将少数民族中具有普适性的健康生活习惯进行提炼和发扬,最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服务,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还可以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这才是科学界进行健康习惯研究的最终意义。
  茶叶文化的内涵和理念,是丰富少数民族的共同知识,深化文化驱动,提升茶文化的整体应用价值。这是茶文化自身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少数民族健康习惯教育活动全面创新的需要。
  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少数民族偏爱乳肉制品,过度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实际上是造成营养结构紊乱的重要原因。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与之相关的食物结构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蔬菜摄入不足,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蛋白质摄入不足,盐摄入过多;饮食习惯不好等。
  在健康意识方面,首先,大多数人最初对健康的具体含义不太清楚。其次,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也有很大不同。少数群体的健康主要依靠他们的意识和认识来理解和管理。
  (二)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现状
  茶叶产业自古以来,尤其在云南、四川等地,对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茶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茶价。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约有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源于茶叶产业。从远古开始,茶叶生产就成为各民族最主要和最稳定的经济来源。茶叶对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必不可少,茶叶生产又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目前,云南等茶叶生产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园已从分散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加工茶园的机械化生产。从过去的单一品种茶销售,发展到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七大茶类多个品种,在国内各大中城市销售。并出口东南亚、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国台湾等地区大力推广普洱茶时,云南等地也在大力宣传红茶。云南滇红茶,好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融合。如迪庆滇红集团与娃哈哈集团合作,为茶饮料生产提供原料,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型茶叶产品,推动全市茶叶产业发展。
  但少数民族地区茶业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六大茶类仍然是中国茶叶市场的主体,绿、黄、白、青、红、黑各有市场。民族地区以汉族茶为主,仅广西六堡茶、湖南千两茶、云南普洱茶等茶叶占一席之地。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市场一定要进一步扩大,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但是,白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文化是有基础的,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期待,希望自己独特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的进一步普及,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也一定会在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中的文化优势
  (一)精彩纷呈的民族性
  中国的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最大宝库。据记载,云南第一批茶客是平民。他们是茶文化的鼻祖,对人类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同民族的云南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喝一杯茶的意义,因地区差异、民族的信仰和习俗不同,而有差异。把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茶道、茶艺、习俗、婚宴等,把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向全世界传播。以此为基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展现了布朗族酸茶、白族三道茶、基诺族凉茶、景颇族茶汤以及藏族酥油茶等各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为民族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世间稀有的本源性
  茶叶起源于中国。在茶树发源地的西南茶区的云南,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改良了云南省199个野生、过渡和栽培品种,全省开已发利用的有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46个,如勐海大叶种、双江勐库大叶种、云抗14号。从20多个省份和城市引进了优良品种,其中云抗属43种。
  产于云南凤庆县的一种古茶,如香竹,已有3750年历史,直径1.85米。它们是全世界最原始的茶树。古代茶叶资源丰富,是我国茶文化的源头,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独占鳌头的多样性
  中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包括土地、气候、生态系统、茶树以及各民族等,都是由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所构成的。中国茶叶大体上有六种类型,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不同茶类,有发酵无发酵,发酵时间长短,发酵程度不同等区别,中国茶叶不仅种类齐全,而且衍生品种也很丰富,是发展茶文化的宝贵财富。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茶源于大自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山里种茶,保护森林,保持水土,节约生产,造福于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典范。茶人在自然中共生,是高级生态文化的延续,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认识,是以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茶叶生产模式。人文主义的和谐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五)前景广阔的国际性
  中国地大物博,北接俄罗斯、蒙古,东北与朝鲜接壤,西接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少数民族多为跨境民族。他们与他国的人在语言、习俗和文化上进行交流。这一历史和自然的国际性,是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五、茶是道德观念的载体及道德实践的手段及作用
  (一)茶是道德观念的载体及道德实践
  以儒道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儒学的真理、道义、物化、修身、和睦、治国、平天下、知德、亲民,以及道德化、积德化和除佛行善,都是从道德出发。“茶道”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注重“情”,把喝茶作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以茶待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中国人对客人热情周到,用茶招待客人,包括招待陌生人。虽然一杯茶可能微不足道,但它包含了一个关心修身养性的人的美好心情,让行人饥渴之心温暖。毫无疑问,这将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和友好关系,并帮助他人。
  德育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而冲动是修身的忌讳。三品即茶,其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教育思想。白族人经常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杯茶”来教育人,这就是所谓的“苦中作乐”,也就是所谓的“以茶代酒”,所谓的“以苦代酒”。对白族人来说,了解茶的缘起,就意味着达到了一定的品性,这是一种以茶为本的饮茶方式,在茶文化领域具有示范作用。
  (二)茶文化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如果人们不能很好调节自身状态适应社会发展节奏,则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和心理障碍。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冷静应对,是现代人面临的难题。心理干扰作用,长期影响人们的言行情感。因此饮茶是一种新时尚,人们用茶来调整身心,保持低调,以微笑面对人生。所以茶会让人的心灵变得轻盈如翼,平静如天,质朴如禅。当前,中国的茶馆正疯狂地将茶文化融入现代都市文化,并在其中扎根。
  茶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往往面临着较为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地区物资较为匮乏,粮食产量也不高。但是这对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而言却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粮食较少所以当地一般也不会将粮食用来酿酒,这一方面就避免了人们把微薄的收入用在酗酒上,另一方面又避免人们利用酒精麻痹自我,逃避社会现实。因此茶文化虽然在影响力上暂时无法与酒文化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的是喝茶对社会文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别于酒文化对社会文明的影响褒贬不一。
  一般而言,除了自身体质不适宜喝茶的群体,其他情况下喝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维持健康的体魄,茶文化的发展很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一是要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社会文明的发展,使各民族都能通过喝茶拉近感情,避免饮酒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茶文化对各民族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茶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作为一种物质,一旦进入大自然,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物,而是人类适应自然、回归自然、调节身心的载体。由内而外,散发出物质的灵气,体现出饮茶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茶是一种文化媒介,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融会。和民间美术一样,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的农业。茶室,有精致木窗,紫砂茶壶,古朴典雅。窗户上展示着古代水壶和茶具:青花茶壶明,粉彩碗清,是一条民间艺术长廊。其自然淳朴的特色与茶文化,使现代人三五成群,与茶为伴,欣赏茶香,仿佛在享受着简单、朴素的乡土生活,进入精神天堂。
  六、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中的传播功能
  针对茶文化的传播现状,指导少数民族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完善行为辅导的实施方案,在充分融入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行为辅导机制。当前,在文化传播的具体过程中,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对特定的文化传播内容进行有意义的转换,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与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相结合,可以有效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文化活动的传播活动通常是直接的传播。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新的文化系统,首先要看它的价值、适用性以及它所特有的整体形象等诸多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民族间的差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优势的内涵有了基本的阐释,茶文化的健康、生命特性得到了体现。对茶文化内涵和影响的充分解读和引导,对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需要新媒体的帮助。相对于纸媒介,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它先进的传播形式和成熟的传播渠道,有效完善整个文化传播过程。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生活习惯,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全社会的健康生活意识。无论是健康的概念,还是对健康生活的具体理性认知等,信息都应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传播。但是从目前来看,少数群体的健康信息与他们的健康意识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生活习惯对其影响较大,特别是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但这些习惯往往与他们的民族文化有着系统性联系。因此,需要借助新媒体,引导人们养成健全的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意识。但在客观上,多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句空话: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中选取适宜的文化元素,使大众全面了解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支持少数民族健康生活习惯的有效养成。第二,从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健康的茶文化引导,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摈弃传统落后的、不健康的社会风俗,做好健康理念的宣导,深入挖掘茶文化背后的养生文化、生态文化,加强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少数民族群众对茶文化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认识。第三,健康意识对少数民族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当地需要充分发挥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的重要指导作用,深入到每家每戶,选择适合当地生活风俗习惯的茶养生文化元素,激发他们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发挥茶文化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七、结论
  从客观上说,引导人们认识现实人群的健康素质,通过设计正确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因素,来提高健康素质,从而使健康质量和价值得到提高。健康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对茶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人们健康习惯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宣传,促进少数民族健康习惯的形成,为国家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维璐.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健康习惯养成中的传播功能[J].福建茶叶,2018(7):306.
  [2]阿依努尔·海热拉,库德来提·瓦哈甫.传统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8(11):147,150.
  [3]潘俊杰,殷玥.茶暖书香——心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J].福建茶叶,2020(7):158-159.
  [4]杨茜茜.论茶马古道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伦理维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14-120.
  [5]潘帅.浅谈茶文化在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及独特价值[J].福建茶叶,2020(9):196-197.
  [6]常文浩,张倩.基于茶道精神分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福建茶叶,2019(2):123-124.
  [7]邓卫东,武广阔.陇川县以德昂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茶文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81-82,97.
  作者简介:秦蓓(1968-),女,湖南永州,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休闲、健康养生、茶艺茶文化。
其他文献
为了助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议改变不少街市牌匾书法被千篇一律的电脑字体所代替的现象,把牌匾书法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实施社会美育和文化惠民的必要措施。  书法是艺术更是文化  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它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体现了中华
【摘要】现代高中美术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舞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以求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现代绘画;创新意识;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077-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高校对人才定位进行重新思考,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用型是通过实践基础,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在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新媒体舞蹈课程,就是让学生们对演艺综合艺术学科有一定的概念,使舞蹈艺术在目前的发展下更具有生命力,在原有的艺术魅力上融入科技元素,广泛创意舞蹈作品,促进舞蹈艺术更高发展
“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重要开拓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欧阳中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以上摘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讣告。几行简短的文字,罗列出了欧阳中石先生生前书面化的职务及灿烂辉煌的成绩。人寄世一生,大师真就不过这般如此。  欧阳中石先生一生专业于书
【摘要】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这样的文化形态在各个地区和民族中得到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出丰富的艺术作品。现阶段,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工艺美术也在积极发展,然而,却存在发展质量和内涵较差的问题。如果工艺美术想要不断发展,那么就要不断强化人才自身的专业素质。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能够全面承担培养实用型人才的
【摘要】线上教学是“互联网 ”時代人才培养的新兴模式和重要手段,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线上教学在塑造学生职业品格、拓展专业素养、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依托“中国大学MOOC”大型线上教育平台,通过网页端、手机App、自媒体等渠道向学习者展示全方位的学习内容。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