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的“准明星”问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所谓林丹“打教练”事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体育“准明星”们,应该懂得如何像一个真正的明星那样面对媒体和公众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时常不约而同地和某个“准明星”运动员“过不去”,前些天“炮轰”郭晶晶耍大牌,这两天又指责林丹为“球霸”。然而,这些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领导大都不以为然。
  之所以称其为“准明星”,是因为严格来讲,国内体育界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明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该怎样做一个明星,这也可以作为中国商业体育发展尚不成熟的证据。但是,部分教练和运动员,比如羽毛球队的林丹,随着近年来曝光率不断攀升,不知不觉中身份已经有所改变,不管林丹们愿意与否,社会和大众媒体已经不再把他们作为一般运动员看待,他们从单纯的一个优秀运动员,多少还是变得像个明星了,也因此称之为“准明星”。而他们自己则没有完成角色转换,公众形象和自身定位的错位必然导致各种摩擦。
  拿林丹来说,和他有关的新闻越来越偏离羽毛球专业领域。人们在大众媒体上很容易找到关于他和谢杏芳恩恩爱爱、和陶菲克互不买账一类的报道,还有近来新增加的他和李矛几乎动手、和吉新鹏“疑似”动手的焦点新闻。当公众和媒体越来越关注某个人的非专业行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说明大家已经不自觉地把这个人当明星看了。
  对于一个明星,大众媒体很愿意把那些与专业技能无关的东西同专业表现挂钩。例如有人非常喜欢用丁俊晖没怎么读过书来解释他输球的原因,对林丹“打人”的批评则一定要往他大赛首轮输球、决赛掉链子上扯,甚至连带扯上羽毛球队最近状态不好。这种小题大做、生搬硬套是眼球经济下消费明星的惯用模式,很难为专业人士所接受。
  很大程度上,像跳水队、羽毛球队或者其他运动队和媒体之间互不买账,表面上方式多样,根源大抵一致,如丁俊晖“童言无忌”所说:根本不懂球也敢写。所以,这几次媒体发起的批评,在运动队里的专业人士们那里得到的回应基本是敷衍,也注定只能是敷衍。
  从这次所谓林丹“打教练”事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他们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更由于体育商业化、明星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泛娱乐化不可逆转,中国的体育“准明星”们,应该懂得如何像一个真正的明星那样面对媒体和公众——不管林丹或其他运动员愿意与否。
  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运动员成不了明星,但成为明星之后,曾经赖以成名的个性也许会成为被攻击的靶子。过去曾经有很多人喜欢某种个性,所以一个明星诞生了;但是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个性,一旦时机成熟,同样的个性也许会毁掉这个明星的形象。
  他们也应该掌握危机公关的能力。明星不可能不犯错,而且会因为明星身份使其错误被人为放大。大众媒体会用话语权来强迫一个明星充当道德楷模——谁让你是明星呢?其实一次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正式的道歉,不仅有助于迅速平息风波,甚至有助于提升印象。媒体有时候只是希望明星们不那么强势,只要对批评稍微有所回应,完全无损于自身,却足以满足媒体的虚荣心。
  在体育明星化过程中,林丹和其他一些教练员、运动员是得到了实惠的,只要看看各种广告和商业活动中他们所占的分量就知道。
  在利用自己“准明星”身份享受体育市场利益分配好处的同时,却希望公众和媒体仍然像对待传统的普通国家队员那样去对待他们,并把他们当做为国争光的排头兵来呵护,恐怕就有些一厢情愿了。正是这种一厢情愿的心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准明星”们总是举止失措,欲盖弥彰百般遮掩,却越描越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引发媒体批评的第二轮攻击波。
  从“准明星”成为真正的明星,林丹和其他优秀运动员们有很多事情要学会做,如何面对媒体和媒体批评,恐怕也是其中之一。如果通过这些风波,林丹们能够知道除了享受明星待遇,还需要付出些什么,也就没有白挨一场批评。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解说员)
其他文献
相对于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的“宽松”,建国60年来,因私护照的申领,经历了极为封闭到自由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50年10月11日,陈水珠和表姐乘上一条小船,经由伊洛瓦底江,花上一个钟头的工夫,从竖磅县来到缅甸首都仰光,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而来。  大使馆领事部的官员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是姓名。妹妹脱口而出:陈瑞珠——她打小就听见大家这样叫她,浑不知自己的名字其实叫水珠。  可接下来的第二个问
路易威登集团发表声明后,中国网民就开始寻找其支持“藏独”的证据。但截至2008年4月22日晚,这仍然是一个没有由来的说法。    人们相信了那个传言:家乐福最大股东——路易威登集团(LV)曾资助“藏独”。于是,抵制活动在中国各地纷纷开始。  4月17日,路易威登集团在中国发表一份声明,称其“一向尊重和支持中国的国家主权与统一,并深知社会稳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份声明还说,“无论
世界是平的。中国对此的感知越来越深切,其中就包括人流奔涌。  最初国门打开时,人潮是单向度的,大批的中国人到海外求学、工作、定居;随着外贸活跃,中国国力强盛。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也选择在这里学习、工作或生活。  在北京、广州、上海、青岛、大连、义乌等城市。都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境外人群聚居区,其中的很多人,有较为长久地居留于斯的意愿。  学者的观点是,在开放的中国。这些城市已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国际化”趋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受制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在拥有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磁悬浮列车之后,上海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更宏大的目标: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谁也不会怀疑上海的雄心壮志。1949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东亚地区的金融中心。现在这座城市拥有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中国主板市场,以及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中心、期货交易所等。各类专业金融业务处
随着泰米尔猛虎组织宣布放下武器,亚洲当代历史上最漫长的一场战争结束了。但关于斯里兰卡的海上大博弈刚刚展开    斯里兰卡的战争结束,这一刻让人们等待了26年。  1983年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LTTEL)枪杀13名政府军人,挑起战事。从这一年开始,斯里兰卡开始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分离战争。  5月18日,斯里兰卡国防部表示,政府军已经彻底打垮了猛虎组织。斯里兰卡反政府武装伊拉姆猛虎组织领导
庄严典雅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雄踞青山碧水的珞珈山颠,颇像皇冠上的明珠。若有佳宾来访,大多是要被带至馆顶望台参观的。一年暑假,我没有径直回家,留下来帮图书馆清理图书。某日,我正在中央阅览室清理目录卡,一位美国老太太走过来和我聊天。原来,她的游伴都去了馆顶望台,她则因为年轻时抽烟,落下哮喘,所以爬不动了。  落了单的老太太能找到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聊天,本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是,馆里的一位中年馆员看不下去
世纪之交,何贵珍一家像许多乡亲一样,离开位于重庆巫山县的故乡,满怀憧憬地迁往湖北荆州。他们是三峡库区14万外迁移民的一部分;不久,他们中的一些人陆续返回重庆,被称为返流人群。  家园需要重新建立,生活依然吃力。他们觉得“家乡毕竟认识的人多些,熟人多了路好走”。    一天的大多数时候,何贵珍总爱叼一根三块钱一包的红梅牌软白香烟,站在家里靠窗的位置,眺望河对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那里曾经是我的家
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与政策、法律、政治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塑造着我们的绿色生活方式      2006年我即将告别纽约的生活回国工作的时候,突然间找不到我的一个朋友了。他原本是《纽约客》的一个作者,曾经和我一起做过一个项目,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没联系,我想至少得和他告个别。   后来有人笑着跟我说:他过绿色生活去了。他的绿色生活,是移居到一个小岛上,带着他的孩子(他离婚
小年的新丫丫等  叶倾城等  众生  小年的新丫丫    阿姨总是边给小年换鞋,边絮絮叨叨和她说话:“臭脚丫丫,小年的臭脚丫丫。”日子久了,小年知道了。丫丫就是脚和鞋。  前一段我人品大爆发,一口气给小年买了四双鞋.五条裤子。三件T恤,两件毛衣.三件外套——通胀似乎不可避免,我于是买一切商品,都有囤货之心,光儿童用图文双解英语字典,我就买了三种。大米都恨不得买个一两吨,只是第一我扛不动,第二敝宅地
这些由“同志人群”组成的志愿者小组,似乎是这个人群获得温暖的惟一渠道,虽然这些志愿者本身也无依无靠,生若浮萍    “同志”,这个在一定情境中特指“男同性恋人群”的字眼,如今已尽人皆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主流人群之外,默默地生活着。    “紫色部落”    12月29日,2007年最后的一个周末。晚上10点20分,记者乘出租车来到天津河北区红旗路附近。街道空旷而安静,只有一两个售卖烟酒的小卖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