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曾经被认为亘古不变的认知被一个个推翻。现在,轮到了时间和空间。理论物理学家说,它们并非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而来自更深层次的“无”中。
谈论时间、空间的第一位物理学家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他说,时间和空间皆是绝对的、神创的。不过,这一说法早被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所否定。大爆炸宇宙论说,宇宙从奇点中涌出,它不仅创生了能量与物质,也创生了时间和空间。
但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迄今还在探讨之中。这两者皆为存在的基础吗?或者皆不是?抑或,其中一个首先从某种东西中涌出?总之,我们迄今尚没有一个可靠的结论。我们要在物理学中取得更大进展,就必须获得一个对“存在”真正有效的理论,它必须彻底了解时间、空间的特性。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波奇斯基说:“为此,我们必须走向物理学的核心,当我们找到有关描述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方程时,最基本的量就会从中显现。”
其实,时间性质的分量远不止此,我们同样碰到了宇宙如何诞生的问题。理论物理学家说,宇宙创生于奇点,他们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这一过程,即光速C、牛顿引力常数G和普拉克常数h。宇宙学家认为,光速C和普朗克长度皆为时间和空间的极限单元,即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那么在这个时间内,怎么能有物理过程呢?此后所发生的宇宙性事件,不论是暴胀还是粒子湮灭,不都成了无源之水吗?理论物理学家说,也许量子引力理论能解释最初瞬间的过程。
其实,物理学家一直在追求大一统理论,也就是将支撑现代文明的科学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结合起来。可是这两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大相径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述及引力,在描述大尺度宇宙中成效显著;而量子论描述全部自然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和引力),并给出了一幅微观世界无比完整的图像。
当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把时间和空间缠在一起,称为时空。运动着的测量者,其测量时空的结果也不相同,正如“这里”并不意味着同一地方。“现在”的意义也如此。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卡鲁说:“我们说的现在,没有任何方法可使之转移到阿尔法半人马座上的一个人,使他也称为现在。”
1916年广义相对论诞生,该理论认为,大质量客体弯曲时空,尺的长度和时钟的走时,皆跟测量的引力场强度有关。
而在量子论中,事物显得更奇怪。例如,一个电子动态可以用一种波函数描述,后者是一种处在抽象空间中的数学形式。我们可以说出波函数如何在时间中演化,即从一个态演化到另一态。但在这幅图景中,时间本身并非空间的组成部分。至于空间,其性质依赖于所测量的对象。一颗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其波函数将含有物理性空间的性质,诸如电子至原子核的距离。
所有这些矛盾目前正在被揭开。科学界力求把这两大理论相结合,以找到一个能在所有尺度上描述存在的伟大理论。
有雄心的尝试之一是弦理论。该理论认为,时空含有十维(一维时间),额外之维皆小到无法测量的程度。1997年,理论物理学家马特赛那将极为复杂的弦论十维表达式(含引力)简化成场处理的四维表达式,也含有引力。
在做如此变换时,一维的时间仍未改变,但空间变成一个在四维世界中的点。卡鲁说:“这个例子,十分清楚地表明了空间不是基本的存在,它依赖于你所描述的世界。”
而波奇斯基对上述变换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弦理论中的时空跟我们宇宙中的时空大不一样,我们的时空在几何学上几乎是扁平的,而弦论中的时空仅适于更弯曲的时空,也即这两者最初与光线平行,然后慢慢发散。波奇斯基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反对理由,即黑洞的暗黑中心连信息都要吞食,对此,量子论是禁止的。可是,量子论认为,在信息逃出黑洞时会在视界边上遇到一个高能辐射墙。而广义相对论的看法却相反,它认为,任何东西路过视界时都不会碰到障碍,只会微微弯曲时空。若想使量子论无损,又否定“火墙”,就得为时空添加一个前提,即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可超过光速。吉丁说:“事实上,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在概念叙述上可能缺失了什么。”
另一种尝试被称为环量子引力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阿西提卡在量子论的框架内重写了广义相对论的方程。物理学家斯莫林和鲁佛力运用该方程,构建了一个带有平滑结构的时空。在该理论的时空中,若进入10厘米至33厘米这一尺度,你将看到引力场线的环线之经纬。
环量子引力理论很难应用,不过,它对时空的特性倒是颇有见解。吉丁说:“在计算理论方程中,以普朗克长度为边的空间首先出现,继而跳出时间。在可观测的物理特性之间,时间居后。”这跟霍金等人的看法颇为相似。霍金认为,根据相对论,时间和空间具有明显差别,但量子理论可使这两者的不同性质被抹掉。在越来越接近宇宙始点时,时间就越具有与空间维度类似的特性。这种转变并非出于突然,而是通过测不准原理使时间的特性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并非突然涌出,而是从空间中逐渐渗出。
此外,吉丁还观测了时钟在不同的场(如引力场和电磁场)中走时的变化,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他认为,时间和空间似乎是从更深层次的某种东西中涌出的,“但不知怎么的,空间好像首先涌出,而时间是从被观察的不同物理系统间的关系中跳出的”。
可是,我们至今都不知道那个涌出时间和空间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持有此看法的人并非吉丁一人。在弦理论的研究中,马特赛那也有类似的直觉。他说,空间是自然发生的,而相对论说空间和时间是相互缠住的。“在许多例子中我们看到,首先出现的是空间,而时间再渗入空间。无疑,时间也是必将出现的。”
根据吉丁的计算,空间的概念也能从不同的物理位置上涌现出来。他说,这种空间概念也能跟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联系起来,就如时间那样,所以两者皆非最本源的东西。
波奇斯基也在思考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说。在他看来,这给了时空一个参照系,光线总是在一个“空间—时间单元”中运动。若画出一幅时间相对于空间的图像,那么光线就是该图上一条不变的对角线。
波奇斯基说:“光线射入的方向既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我们称之为‘无(null)’,它处在空间和时间之边。有些研究者有这样的直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的存在,可能要比空间和时间更为根本。”
在我们追求一个更伟大的理论时,是否有什么思想或直觉,把我们导向某个地方?目前物理学中的僵局,有点类似20世纪早期,当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尚未出现。正是他,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成为时空。今天我们在前进中似乎遇到一个类似的难题,有许多存在的途径可导向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世界,而我们迄今只有很少一点线索可资证实。也许只有更加天才的科学家,才能给我们答案。
谈论时间、空间的第一位物理学家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他说,时间和空间皆是绝对的、神创的。不过,这一说法早被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所否定。大爆炸宇宙论说,宇宙从奇点中涌出,它不仅创生了能量与物质,也创生了时间和空间。
但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迄今还在探讨之中。这两者皆为存在的基础吗?或者皆不是?抑或,其中一个首先从某种东西中涌出?总之,我们迄今尚没有一个可靠的结论。我们要在物理学中取得更大进展,就必须获得一个对“存在”真正有效的理论,它必须彻底了解时间、空间的特性。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波奇斯基说:“为此,我们必须走向物理学的核心,当我们找到有关描述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方程时,最基本的量就会从中显现。”
其实,时间性质的分量远不止此,我们同样碰到了宇宙如何诞生的问题。理论物理学家说,宇宙创生于奇点,他们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这一过程,即光速C、牛顿引力常数G和普拉克常数h。宇宙学家认为,光速C和普朗克长度皆为时间和空间的极限单元,即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那么在这个时间内,怎么能有物理过程呢?此后所发生的宇宙性事件,不论是暴胀还是粒子湮灭,不都成了无源之水吗?理论物理学家说,也许量子引力理论能解释最初瞬间的过程。
其实,物理学家一直在追求大一统理论,也就是将支撑现代文明的科学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结合起来。可是这两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大相径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述及引力,在描述大尺度宇宙中成效显著;而量子论描述全部自然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和引力),并给出了一幅微观世界无比完整的图像。
当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把时间和空间缠在一起,称为时空。运动着的测量者,其测量时空的结果也不相同,正如“这里”并不意味着同一地方。“现在”的意义也如此。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卡鲁说:“我们说的现在,没有任何方法可使之转移到阿尔法半人马座上的一个人,使他也称为现在。”
1916年广义相对论诞生,该理论认为,大质量客体弯曲时空,尺的长度和时钟的走时,皆跟测量的引力场强度有关。
而在量子论中,事物显得更奇怪。例如,一个电子动态可以用一种波函数描述,后者是一种处在抽象空间中的数学形式。我们可以说出波函数如何在时间中演化,即从一个态演化到另一态。但在这幅图景中,时间本身并非空间的组成部分。至于空间,其性质依赖于所测量的对象。一颗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其波函数将含有物理性空间的性质,诸如电子至原子核的距离。
所有这些矛盾目前正在被揭开。科学界力求把这两大理论相结合,以找到一个能在所有尺度上描述存在的伟大理论。
有雄心的尝试之一是弦理论。该理论认为,时空含有十维(一维时间),额外之维皆小到无法测量的程度。1997年,理论物理学家马特赛那将极为复杂的弦论十维表达式(含引力)简化成场处理的四维表达式,也含有引力。
在做如此变换时,一维的时间仍未改变,但空间变成一个在四维世界中的点。卡鲁说:“这个例子,十分清楚地表明了空间不是基本的存在,它依赖于你所描述的世界。”
而波奇斯基对上述变换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弦理论中的时空跟我们宇宙中的时空大不一样,我们的时空在几何学上几乎是扁平的,而弦论中的时空仅适于更弯曲的时空,也即这两者最初与光线平行,然后慢慢发散。波奇斯基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反对理由,即黑洞的暗黑中心连信息都要吞食,对此,量子论是禁止的。可是,量子论认为,在信息逃出黑洞时会在视界边上遇到一个高能辐射墙。而广义相对论的看法却相反,它认为,任何东西路过视界时都不会碰到障碍,只会微微弯曲时空。若想使量子论无损,又否定“火墙”,就得为时空添加一个前提,即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可超过光速。吉丁说:“事实上,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在概念叙述上可能缺失了什么。”
另一种尝试被称为环量子引力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阿西提卡在量子论的框架内重写了广义相对论的方程。物理学家斯莫林和鲁佛力运用该方程,构建了一个带有平滑结构的时空。在该理论的时空中,若进入10厘米至33厘米这一尺度,你将看到引力场线的环线之经纬。
环量子引力理论很难应用,不过,它对时空的特性倒是颇有见解。吉丁说:“在计算理论方程中,以普朗克长度为边的空间首先出现,继而跳出时间。在可观测的物理特性之间,时间居后。”这跟霍金等人的看法颇为相似。霍金认为,根据相对论,时间和空间具有明显差别,但量子理论可使这两者的不同性质被抹掉。在越来越接近宇宙始点时,时间就越具有与空间维度类似的特性。这种转变并非出于突然,而是通过测不准原理使时间的特性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并非突然涌出,而是从空间中逐渐渗出。
此外,吉丁还观测了时钟在不同的场(如引力场和电磁场)中走时的变化,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他认为,时间和空间似乎是从更深层次的某种东西中涌出的,“但不知怎么的,空间好像首先涌出,而时间是从被观察的不同物理系统间的关系中跳出的”。
可是,我们至今都不知道那个涌出时间和空间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持有此看法的人并非吉丁一人。在弦理论的研究中,马特赛那也有类似的直觉。他说,空间是自然发生的,而相对论说空间和时间是相互缠住的。“在许多例子中我们看到,首先出现的是空间,而时间再渗入空间。无疑,时间也是必将出现的。”
根据吉丁的计算,空间的概念也能从不同的物理位置上涌现出来。他说,这种空间概念也能跟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联系起来,就如时间那样,所以两者皆非最本源的东西。
波奇斯基也在思考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说。在他看来,这给了时空一个参照系,光线总是在一个“空间—时间单元”中运动。若画出一幅时间相对于空间的图像,那么光线就是该图上一条不变的对角线。
波奇斯基说:“光线射入的方向既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我们称之为‘无(null)’,它处在空间和时间之边。有些研究者有这样的直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的存在,可能要比空间和时间更为根本。”
在我们追求一个更伟大的理论时,是否有什么思想或直觉,把我们导向某个地方?目前物理学中的僵局,有点类似20世纪早期,当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尚未出现。正是他,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成为时空。今天我们在前进中似乎遇到一个类似的难题,有许多存在的途径可导向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世界,而我们迄今只有很少一点线索可资证实。也许只有更加天才的科学家,才能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