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及将来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对策
科技的发展,促使我国迅速地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和能力较强的一代,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较其他社会群体都更为快速、更为强大。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它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显现了新的问题。
一、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主要是课堂上及时与学生互动,课下与学生进行谈话,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缺点:第一,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教师必须事先做好时间和地点的准备;第二,传统教育明确的指向性,导致了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范围扩大的缺陷;第三,传统的教育是说教式教育,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思想。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信息传递和信息整合,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适时的交流。同时,因为是在网络上的互动,所以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对新的案例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把握和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2)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甚至失衡
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们对信息的渴求也急速发展,西方的现代科技和思想大量的传入中国的同时,其消极的、腐朽的部分也随着网络传入进来。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冲击和腐蚀,使价值观产生偏向,使个人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下降。甚至走向极端。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网上肆无忌惮、去做自己想做而道德和法律禁止的事情,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生活冷漠,没有上进心,造成价值观的失衡。
(3)心灵封闭,情感产生一定的偏离和压抑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他们对情感的喜好,憎恶都表现得非常明显的时期。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受到挫折后,为了逃避现实情感危机而在虚拟的网络上寻找替代或安慰,当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被虚拟的网络所替代时,他们会由于过度的迷恋网络而失去和现实的联系,沦落成为自我堕落的消极者。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的摩擦和矛盾,其本身的个性也得不到释放,对社会对他人会有抵触和反抗的心理,而在虚幻的网络环境下这些矛盾和拘束都不存在,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个性,恣意妄为,内心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人际情感淡化,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久而久之还会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甚至是网络综合症。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1)关心大学生网民,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心大学生网民重要的一点是关心他们的想法、需求,关心他们的利益,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来引导关心大学生网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一致的前提下,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这些利益之间又存在着矛盾,有时甚至产生局部冲突,协调和处理矛盾及冲突的关键就是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承认不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从维护广大大学生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
(2)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建立心理咨询网络
互联网是个极富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混杂其中,使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包括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诱发社会适应不良症,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大学生网络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要注意研究网络可能带来的心理危害,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的及时进行治疗。要教育大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的时间,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劝他们不要上网寻求安慰,而是去向心理医生求助。
(3)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建立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在校园网上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红色网站或主页,促使网络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加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锻炼,增强团队竞争和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建立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参与大学生的网上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中合理引导学生,达到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的目的。
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强化理论修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和理论素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水平。教育者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开拓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谈话时的切入点,加深学生的信服力,激发学生的接受意愿。可以更加全面的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解决学生对现实所面临的问题时,教育者较高的理论素养可以更加清晰透彻的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说服力。因此,高校在选拔和聘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要把能力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长期的教育培训制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野,加深教育者的理论修养。
注释:
[1] 李惠荣, 朱红涛.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4).
[2] 张秀荣, 韦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P85
杨晓琦 :辽宁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1
杨晓琦,女,1984年4月6日,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 119921019 硕士研究生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对策
科技的发展,促使我国迅速地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和能力较强的一代,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较其他社会群体都更为快速、更为强大。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它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显现了新的问题。
一、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主要是课堂上及时与学生互动,课下与学生进行谈话,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缺点:第一,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教师必须事先做好时间和地点的准备;第二,传统教育明确的指向性,导致了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范围扩大的缺陷;第三,传统的教育是说教式教育,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思想。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信息传递和信息整合,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适时的交流。同时,因为是在网络上的互动,所以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对新的案例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把握和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2)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甚至失衡
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们对信息的渴求也急速发展,西方的现代科技和思想大量的传入中国的同时,其消极的、腐朽的部分也随着网络传入进来。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冲击和腐蚀,使价值观产生偏向,使个人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下降。甚至走向极端。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网上肆无忌惮、去做自己想做而道德和法律禁止的事情,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生活冷漠,没有上进心,造成价值观的失衡。
(3)心灵封闭,情感产生一定的偏离和压抑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他们对情感的喜好,憎恶都表现得非常明显的时期。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受到挫折后,为了逃避现实情感危机而在虚拟的网络上寻找替代或安慰,当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被虚拟的网络所替代时,他们会由于过度的迷恋网络而失去和现实的联系,沦落成为自我堕落的消极者。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的摩擦和矛盾,其本身的个性也得不到释放,对社会对他人会有抵触和反抗的心理,而在虚幻的网络环境下这些矛盾和拘束都不存在,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个性,恣意妄为,内心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人际情感淡化,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久而久之还会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甚至是网络综合症。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1)关心大学生网民,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心大学生网民重要的一点是关心他们的想法、需求,关心他们的利益,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来引导关心大学生网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一致的前提下,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这些利益之间又存在着矛盾,有时甚至产生局部冲突,协调和处理矛盾及冲突的关键就是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承认不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从维护广大大学生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
(2)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建立心理咨询网络
互联网是个极富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混杂其中,使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包括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诱发社会适应不良症,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大学生网络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要注意研究网络可能带来的心理危害,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的及时进行治疗。要教育大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的时间,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劝他们不要上网寻求安慰,而是去向心理医生求助。
(3)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建立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在校园网上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红色网站或主页,促使网络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加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锻炼,增强团队竞争和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建立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参与大学生的网上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中合理引导学生,达到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的目的。
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强化理论修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和理论素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水平。教育者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开拓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谈话时的切入点,加深学生的信服力,激发学生的接受意愿。可以更加全面的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解决学生对现实所面临的问题时,教育者较高的理论素养可以更加清晰透彻的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说服力。因此,高校在选拔和聘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要把能力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长期的教育培训制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野,加深教育者的理论修养。
注释:
[1] 李惠荣, 朱红涛.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4).
[2] 张秀荣, 韦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P85
杨晓琦 :辽宁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1
杨晓琦,女,1984年4月6日,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 119921019 硕士研究生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