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9年,曾经有人把当时的中国、2001年的美国和公元前11年的古罗马相提并论。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认为,中国以巨大的信贷泡沫为代价,避免全球经济衰退。
佩蒂斯是基于现代中国的统计数据,但他以公元33年的著名“恐慌”说明了罗马帝国银行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两者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指出了中国和古罗马的异同。
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在铸币和花钱上大手大脚,在理论上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低利率,而物价的上涨会刺激企业。但这个过程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早在公元前10年过度造币就曾被叫停过。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提比略提倡经济化,他严厉地限制政府开支和发行货币。于是,有限的货币都流向奢侈品导致钱币缺乏,致使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货币借贷几乎停顿。
元老院为限制资本流出要求每位元老财富中的很大比例投资于意大利本土,元老们随即召回贷款并抵押,以增加手中现金,于是危机进一步加剧。当一些大额提款发生时,银行开始倒闭。
同时,一些公司的负面消息让和这些公司有着广泛贷款联系的银行遭遇了破产传言,于是储户开始“跑路”,最终导致银行关门。即使一些较大的银行,在当时也遭遇了兑付危机。大银行难以兑付的风声广泛流传,罗马的银行一个接一个倒闭,而钱币的借贷利率远高于法定上限。提比略终于通过暂停土地投资法案和注资1亿塞斯特斯(货币单位)给银行,连续三年对不动产担保不计利息,导致私人放贷者不得已开始降低利率,货币开始释放出来,信心慢慢恢复。
与中国当前情况类似的是,银行体系难以避免投机性借贷,而正是投机性借贷让整个体系变得不畅。在历史上还从未有一种政治或经济制度,能够避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后果。
美国的信贷泡沫始于2001年,罗马则是始于公元前10年,这两个结果已经非常明显。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基恩提示过,2008年中国的私人债务稳定在GDP的100%。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金融危机之后,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的私人债务增长幅度超过80%。
中国成功规避了上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以私人债务爆炸式增长为代价的。从2009年起,政府就将民间信贷的增长作为一个深思熟虑的政策推出,以刺激经济发展。仅2010年,增加的私人债务就相当于当年GDP的35%,让金融危机之前的日本和美国都相形见绌。日本每年最多仅有25%,而美国的私人债务增长也只占GDP的15%。
一般情况下,当重灾国家的信贷增长速度放缓时,这些国家就开始遭遇金融危机。
中国信贷增长没有在2008年停滞,还能继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以信贷增长路径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但现在中国的债务已经超过危机之前的美国,而且很快要达到日本私人债务占GDP比例的峰值。尽管不可持续,但仍然还在努力维持。然而,很多时候,中国政府将不得不从创造信贷泡沫转向遏制过度泡沫化。
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小额借款人从中间贷款人处借钱,而后者又从大银行借钱,所以很多想赚快钱的人经常欠贷款中介很多钱,这就像英国的银行贷款给投机者,而后者又贷款给购房者。实际上,当前的A股指数仍然好于2014年年底,所以并非发生了多大的危机,只不过散户投资者借了太多钱买股票,让暴增的私人债务和股市更加紧密,这导致泡沫不可避免地破灭。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认为,中国以巨大的信贷泡沫为代价,避免全球经济衰退。
佩蒂斯是基于现代中国的统计数据,但他以公元33年的著名“恐慌”说明了罗马帝国银行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两者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指出了中国和古罗马的异同。
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在铸币和花钱上大手大脚,在理论上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低利率,而物价的上涨会刺激企业。但这个过程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早在公元前10年过度造币就曾被叫停过。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提比略提倡经济化,他严厉地限制政府开支和发行货币。于是,有限的货币都流向奢侈品导致钱币缺乏,致使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货币借贷几乎停顿。
元老院为限制资本流出要求每位元老财富中的很大比例投资于意大利本土,元老们随即召回贷款并抵押,以增加手中现金,于是危机进一步加剧。当一些大额提款发生时,银行开始倒闭。
同时,一些公司的负面消息让和这些公司有着广泛贷款联系的银行遭遇了破产传言,于是储户开始“跑路”,最终导致银行关门。即使一些较大的银行,在当时也遭遇了兑付危机。大银行难以兑付的风声广泛流传,罗马的银行一个接一个倒闭,而钱币的借贷利率远高于法定上限。提比略终于通过暂停土地投资法案和注资1亿塞斯特斯(货币单位)给银行,连续三年对不动产担保不计利息,导致私人放贷者不得已开始降低利率,货币开始释放出来,信心慢慢恢复。
与中国当前情况类似的是,银行体系难以避免投机性借贷,而正是投机性借贷让整个体系变得不畅。在历史上还从未有一种政治或经济制度,能够避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后果。
美国的信贷泡沫始于2001年,罗马则是始于公元前10年,这两个结果已经非常明显。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基恩提示过,2008年中国的私人债务稳定在GDP的100%。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金融危机之后,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的私人债务增长幅度超过80%。
中国成功规避了上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以私人债务爆炸式增长为代价的。从2009年起,政府就将民间信贷的增长作为一个深思熟虑的政策推出,以刺激经济发展。仅2010年,增加的私人债务就相当于当年GDP的35%,让金融危机之前的日本和美国都相形见绌。日本每年最多仅有25%,而美国的私人债务增长也只占GDP的15%。
一般情况下,当重灾国家的信贷增长速度放缓时,这些国家就开始遭遇金融危机。
中国信贷增长没有在2008年停滞,还能继续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以信贷增长路径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但现在中国的债务已经超过危机之前的美国,而且很快要达到日本私人债务占GDP比例的峰值。尽管不可持续,但仍然还在努力维持。然而,很多时候,中国政府将不得不从创造信贷泡沫转向遏制过度泡沫化。
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小额借款人从中间贷款人处借钱,而后者又从大银行借钱,所以很多想赚快钱的人经常欠贷款中介很多钱,这就像英国的银行贷款给投机者,而后者又贷款给购房者。实际上,当前的A股指数仍然好于2014年年底,所以并非发生了多大的危机,只不过散户投资者借了太多钱买股票,让暴增的私人债务和股市更加紧密,这导致泡沫不可避免地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