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新知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和促进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悟数学思想,从而获得数学实践的经验。因此,体验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各学科探索的主要方向。 基于此背景,本文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内容,同时提出了课前体验、课中体验与课后体验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 强调数学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能顺利地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解与应用,促使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得到进步与发展。但综观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其教学基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严重地压抑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与体验数学,这是所有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教师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引导和组织,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或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或应用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积极地应用知识,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成长与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体验的内容
(一)体验过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小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我们在讲授乘法时,教师可让学生列出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同数连加达到100 个加数时,这个连加算式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连加的方式不仅算式太长,而且运算也麻烦,这样自然会让学生产生“要是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的想法。 这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索一种更加简便的运算方法,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乘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形成过程,而且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不断地思考、探索得到新发现,从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成功体验的过程。
(二)体验联系
1.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是按照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编排的, 知识点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 在教学中利用体验式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灵活地应用这些概念。
2.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包含着无数的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案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主动地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便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体验——了解感知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特别数学学科中许多知识点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往往无法通过课堂教学这点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课前却有充足的时间,如果利用得当,便能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可根据下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体验任务,为课堂教学提供准备。例如在教学“分类”前,教师可让学生将不同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学生在准备这些物品时,可能会拿出文具盒中的笔、卷笔刀、量尺,玩具箱中的娃娃、小汽车,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物品的分类情况,同时也将数学中分类的方法渗透给学生, 形成分类的意识。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课前体验不仅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了简单地了解与感知。
(二)课中体验——理解感悟
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均是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的,可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体验的角色,并与同学建立互动、合作交流的关系。 因此,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课堂体验为主。通过课堂体验式学习,学生不仅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数学知识联系生活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而且亲身经历了抽象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例如,在教学“1000 以内数字的认识”时,许多教师会认为1000 这个数字较大,往往会直接给学生灌输“10 个100 是1000,10 个10 是100,10 个1是10”,仅仅通过这种抽象的描述,往往无法让学生理解1000 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大。 但如果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其教学效果却完全不同。 可以采取数小棒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数出10 根, 然后将10 个小棒绑成一捆,10 捆便是100,100 捆便是1000。 通过这种方式便能让学生理解1000这个数到底有多大。 当然, 在具体教学中并不需要绑成100捆这个详细过程,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理解1000这个数字有多大,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计数单位“千”的概念,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形成相应的数感。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后体验———拓展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数学知识, 由于受场景的限制,还无法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和消化,而这些可通过课后体验来完成。 课后体验就是结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体验活动。 例如:完成“百分数”的教学后,可以设计课后“理财小帮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去超市找一些打折促销商品,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以及实际优惠了多少;同时有条件的还可以比较不同超市同一商品间的促销活动,比较哪个超市的商品更优惠。 通过该案例可以发现,利用课后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自觉地应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了课堂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 强调数学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能顺利地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解与应用,促使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得到进步与发展。但综观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其教学基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严重地压抑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与体验数学,这是所有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教师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引导和组织,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或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或应用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积极地应用知识,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成长与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体验的内容
(一)体验过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小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我们在讲授乘法时,教师可让学生列出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同数连加达到100 个加数时,这个连加算式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连加的方式不仅算式太长,而且运算也麻烦,这样自然会让学生产生“要是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的想法。 这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索一种更加简便的运算方法,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乘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形成过程,而且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不断地思考、探索得到新发现,从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成功体验的过程。
(二)体验联系
1.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是按照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编排的, 知识点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 在教学中利用体验式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灵活地应用这些概念。
2.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包含着无数的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案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主动地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便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体验——了解感知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特别数学学科中许多知识点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往往无法通过课堂教学这点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课前却有充足的时间,如果利用得当,便能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可根据下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体验任务,为课堂教学提供准备。例如在教学“分类”前,教师可让学生将不同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学生在准备这些物品时,可能会拿出文具盒中的笔、卷笔刀、量尺,玩具箱中的娃娃、小汽车,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物品的分类情况,同时也将数学中分类的方法渗透给学生, 形成分类的意识。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课前体验不仅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了简单地了解与感知。
(二)课中体验——理解感悟
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均是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的,可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体验的角色,并与同学建立互动、合作交流的关系。 因此,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课堂体验为主。通过课堂体验式学习,学生不仅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数学知识联系生活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而且亲身经历了抽象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例如,在教学“1000 以内数字的认识”时,许多教师会认为1000 这个数字较大,往往会直接给学生灌输“10 个100 是1000,10 个10 是100,10 个1是10”,仅仅通过这种抽象的描述,往往无法让学生理解1000 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大。 但如果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其教学效果却完全不同。 可以采取数小棒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数出10 根, 然后将10 个小棒绑成一捆,10 捆便是100,100 捆便是1000。 通过这种方式便能让学生理解1000这个数到底有多大。 当然, 在具体教学中并不需要绑成100捆这个详细过程,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理解1000这个数字有多大,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计数单位“千”的概念,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形成相应的数感。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后体验———拓展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数学知识, 由于受场景的限制,还无法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和消化,而这些可通过课后体验来完成。 课后体验就是结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体验活动。 例如:完成“百分数”的教学后,可以设计课后“理财小帮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去超市找一些打折促销商品,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以及实际优惠了多少;同时有条件的还可以比较不同超市同一商品间的促销活动,比较哪个超市的商品更优惠。 通过该案例可以发现,利用课后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自觉地应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了课堂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