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皮肤病教研室主任、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病学委员杨天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2月1日不幸逝世,终年70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皮肤病教研室主任、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病学委员杨天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2月1日不幸逝世,终年70岁.
其他文献
患者女,66岁.1980年5月全身皮肤搔痒,半年后,四肢和躯干部皮肤出现散在性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环状红斑,伴痒感;曾在某医院皮肤科就诊.
患者女,32岁.自出生时,母亲即发现其口周、颈部、腋部皮肤发灰色,不能用水洗净,以后颜色逐渐加深,并伴皮肤逐渐粗糙、增厚、隆起,排列成条状,如“萝卜丝”状.
1951年Gordon首次从人体皮损内分离出嗜脂性酵母样真菌,称之为圆形糠秕孢子菌(Pity-riosporum orbiculare),后来证实是花斑癣菌.
本文分析了我室1974-1981年254份深部念珠菌病标本与病原菌、原发病、治疗以及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最后就标本与临床的关系和培养结果的评价加以讨论.
甲砜霉素属广谱抗菌素并具免疫抑制作用,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有良效(1,2).我科用此药治疗脓疤型银屑病和药物性红皮病各一例,引起较重贫血等反应,报告如下.
ァヵツキ病甚为罕见,由坂本子1964年命名,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
应用各种针对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类、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Ia抗原的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对2例覃样肉芽肿的特异性皮损内浸润细胞,用冰冻切片及间接免疫过氧化酶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为在浸润区内大部份细胞具有T辅助细胞的表面标志,并且Ia抗原阳性.
我院自1983年以来, 采用上海第三制药厂生产的咪康唑粉,配制成2%霜剂,外用治疗皮肤真菌病5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深在性红斑狼疮(LEP)又称狼疮性脂膜炎.1883年Kaposi氏首先报告,1940年Irgang氏做了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