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成为2020年下半年国内最重要的时政议题,也牵动世界主要媒体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专门提到建议稿起草“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特点,并介绍了“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的做法。
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政于民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反映出党和国家在重大方针、政策、部署层面对人民群众诉求、建议、智慧的充分尊重。“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一个前所未有的亮点是通过网络渠道征集了100多万条留言并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此举反映出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对国家治理举措和人民建议表达的双重赋权,它延展了意见征集的范圍、丰富了建言群体的代表性,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设计,摆脱了西方民主制背景下的“塔西佗陷阱”“后真相困境”,是“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的生动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网络意见征集借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所开设的“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开展。这种做法是中央媒体主力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它摆脱了“市场导向”逻辑主宰的商业互联网平台的民粹倾向,坚持了民主和集中的结合,实现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统一。
从根本上讲,互联网新技术赋能国家发展、赋能国家治理、赋能民众表达的背后是新闻舆论战线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探索,是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后对管好、用好互联网这一要求的深刻实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深层运作逻辑尤其是不同性质的媒介平台属性、特征充分把握的结果。网友借助以上多种渠道广泛表达真知灼见的现象表明,真正有助于社会建设、发展的公共空间应有起码的共识,即所有的参与者都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机会且这些意见和建议的表达应尊重事实、尊重理性、尊重规则,其最终目标是“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而非建构一个个彼此“互怼”“叫板”的意见圈层。
互联网新技术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大变量,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建构清朗网络空间秩序是推动“变量”转化为“增量”的一体两面。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字弱势群体的表达壁垒,让发声者充分表达、让沉默者开口说话仍需要多管齐下。也正因如此,“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征集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使最终发布的建议稿做到了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与主流媒体“开门办报”同步,网络空间治理也需要同步推进,尤其是为流量和商业资本主导的部分社交媒体。传统以来,“技术中性论”的拥趸甚众,这实际上掩盖了媒介技术背后的制度、机制及规则的倾向性;如算法对“流量集中效应”及“大流量客户”的偏爱等。克兰兹伯格第一定律宣称的“技术既无好坏,亦非中立”,就是格外留意到技术运转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偏向;因而,要想让网络空间真正健康清朗起来,推动“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的常态化,需要用公共利益至上的规则推动算法机制升级,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主流话语体系创新,用建设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院长、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政于民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反映出党和国家在重大方针、政策、部署层面对人民群众诉求、建议、智慧的充分尊重。“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一个前所未有的亮点是通过网络渠道征集了100多万条留言并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此举反映出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对国家治理举措和人民建议表达的双重赋权,它延展了意见征集的范圍、丰富了建言群体的代表性,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设计,摆脱了西方民主制背景下的“塔西佗陷阱”“后真相困境”,是“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的生动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网络意见征集借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所开设的“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开展。这种做法是中央媒体主力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它摆脱了“市场导向”逻辑主宰的商业互联网平台的民粹倾向,坚持了民主和集中的结合,实现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统一。
从根本上讲,互联网新技术赋能国家发展、赋能国家治理、赋能民众表达的背后是新闻舆论战线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探索,是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后对管好、用好互联网这一要求的深刻实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深层运作逻辑尤其是不同性质的媒介平台属性、特征充分把握的结果。网友借助以上多种渠道广泛表达真知灼见的现象表明,真正有助于社会建设、发展的公共空间应有起码的共识,即所有的参与者都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机会且这些意见和建议的表达应尊重事实、尊重理性、尊重规则,其最终目标是“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而非建构一个个彼此“互怼”“叫板”的意见圈层。
互联网新技术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大变量,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建构清朗网络空间秩序是推动“变量”转化为“增量”的一体两面。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字弱势群体的表达壁垒,让发声者充分表达、让沉默者开口说话仍需要多管齐下。也正因如此,“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征集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使最终发布的建议稿做到了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与主流媒体“开门办报”同步,网络空间治理也需要同步推进,尤其是为流量和商业资本主导的部分社交媒体。传统以来,“技术中性论”的拥趸甚众,这实际上掩盖了媒介技术背后的制度、机制及规则的倾向性;如算法对“流量集中效应”及“大流量客户”的偏爱等。克兰兹伯格第一定律宣称的“技术既无好坏,亦非中立”,就是格外留意到技术运转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偏向;因而,要想让网络空间真正健康清朗起来,推动“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的常态化,需要用公共利益至上的规则推动算法机制升级,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主流话语体系创新,用建设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院长、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