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蒙心中的黑色种子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是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第七本小说,入围2010年布克奖。刚拿到它时并不太想读,因为作者被赞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库切和南非文坛声名显赫的布林克的接班人,对前辈大师们并不了解,有点儿担心读达蒙时,真的会像闯进陌生的房间,看不懂其曲径相通的结构和锋芒暗藏的玄机,可是偶然翻看到的那句话,让我认定达蒙是能深刻理解“恐惧”的人,认定沿着“恐惧”这条小走廊走进达蒙内心的房间,会让陌生变得熟悉起来。
  在小说中,达蒙·加尔格特塑造了一位与自己同名的忧郁旅行者“达蒙”,以《追随者》、《爱恋者》和《保护者》三部分,回忆了他与不同的旅伴徒步旅行的经历:与德国人莱纳结伴同游莱索托,与一个三人小团队在非洲逡巡,与好友安娜去印度,三个故事看似无甚关联,其实有着有趣的、有野心的、有张力的联系。
  每一次旅行都在加深着达蒙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正如译者李安所言:每一位旅伴都是他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经由他们,他看到自己的焦虑、向往、恐惧以及诸多缺陷和错误。
  恐惧。在希腊遗址地,看到栅栏,达蒙感觉“它让人油然而生起对狗的恐惧”;在莱索托,某晚到达一个沉入巨大山谷的洞穴前,“白天看到这个巨大的空间会令人感到恐惧,但现在恐惧感减轻了”;在乘渡船航行在马拉维的湖区时,躺在甲板上,达蒙发现头顶上悬挂着一个起重机上的巨大金属钩子,他所有潜在的不安全感都集中到这个钩子上,尽管当时群星璀璨,夜空浩瀚无垠,他却感到在头顶上,“恐惧正在汇集”。
  按照俄罗斯心理学教授尤里·谢尔巴特赫的划分,人的恐惧大概有大自然施于人类的恐惧、社会恐惧、我们自己制造的恐惧和死亡恐惧等等,而达蒙·加尔格特在六岁时被诊断出癌症,此后长期卧病在床,尽管他由此培养了对文学的爱好,但可以想见,对死亡的恐惧,从他六岁起,便种在他的内心深处,并一路生长出各种样貌的恐惧。
  现实生活中和小说里的达蒙都酷爱旅行,每次踏上旅途前,与人道别时,达蒙都感到不安,似乎他再也不会回来,“他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微小的对死亡的恐惧,那恐惧宛如一粒黑色的种子”,达蒙将种子播撒在他走過的几乎每一处旅途中,一路开出黑色的大丽花;通过边境总是讓达蒙有恐惧感,他不喜欢离开他已经熟悉的安全的地方,去往他一无所知的远方;当他把大多数时间消磨在极为焦虑的迁徙过程中,当他的生活变成一系列琐碎的危险的细节时,“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为了逃避死亡,他总是在离开,因此旅行成为达蒙的一种存在状态,他利用旅行中必然要面对的恐惧,来填充内心的虚无。
  在旅途中,达蒙遭遇了两段朦胧的情感:行走在希腊时,他被德国人莱纳迷住了,但他却将那种心动的感觉转化为“他们之间有种部分是由于恐惧而产生的兴奋感”,未来旅程的未卜处境,类似爱情,恐惧犹如一根刺,时刻提醒着达蒙要止步。是担心爱会改变旧的自我的认知?唤醒旧的伤痕?还是担心爱会激起对存在的担忧?总之,在他们一起开始徒步旅行之后,当莱纳试探达蒙的心意时,对爱的恐惧让他选择缄默。
  在非洲,达蒙邂逅了温柔腼腆的瑞士青年杰罗姆时,萌生了一段微妙朦胧的恋情,这时的达蒙终于战胜内心对爱的恐惧,决定去瑞士看望杰罗姆。当火车在群山间游走,最后出现在辽阔的天空下时,“关于恐惧感的模糊记忆再次向他涌来,这种恐惧在非洲的共同旅途中曾紧紧抓住了他”,达蒙的内心“升起一种带有寒意的疑虑”,这疑虑让他尽管见到了杰罗姆,仍随时准备转身离去。
  评论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尔格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敏锐的理解力。他笔下大部分的人物不安现状,试图寻求更多关乎生命的东西,尽管这个世界残忍而腐朽,简单的善良仍然有着小小的容身之地”。行走到小说的第三部分,当达蒙陪伴着有严重自杀倾向的好友安娜到印度散心,尽力保护她不被死神带走时,他已不再感觉到恐惧,经过不间断的孤独、流浪与追寻之后,达蒙变得日益成熟,洞悉了人性与自我。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小说的题名来自福克纳的一段话:“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你必须清空自己才能睡着”。清空,将黑色种子培育出的植物连根拔起,然后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新的开始。这是作者及旅行者达蒙的、也是我们的人生旅程。
其他文献
这是我每天必须经过的一条街道,我经过一家家的店铺,如同经过图书馆里的陈列架,每一家店铺都是一个未知的角落。  那一家音像店高亢的喇叭声总是把整条街震得山响,当然偶尔也会传出一曲低沉缠绵的乐曲,音像店女主人总是魂不守舍地坐在门口翘着二郎腿地东张西望,店铺里拥塞着各种各样的光碟和唱片,幽暗的空间里,含混的音响混合着女人的脂粉气,缠绵而又低回。夏日的黄昏里,音像店的女主人依旧坐在门口,她穿着吊带花裙,裸
夜深了,人们都进入甜蜜的梦乡,有的在梦中露出微笑,有的在梦中咿咿呀呀低语。人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呢?这要问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了。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有著许许多多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有的管我们说话,有的管我们睡觉,有的管我们走路等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晚上睡觉时,有的脑细胞和我们人一样也休息了,可是,有的脑细胞却没有休息,所以,我们在白天想的事或看到的事就会在睡觉时重现在脑中,这就是梦。
为纪念初中毕业30周年,2018年8月8日晚上,天湖山中学88届的同学们在亚洲酒店济济一堂。当时这一届只有3个班120多个人,许多人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为前途和事业打拼而素未谋面,如今同学重逢,格外激动人心,气氛异常热烈。  主持人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接着是同学代表发言,然后是老师代表发言。“30年前,同学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老师们奋发有为,满怀梦想:师生们携手共进,在天湖山中学留下了一串串深
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
2018年3月23日,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多功能厅里,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会正在举行,一位90后与200余名大学生以及贝宁当地文化人士分享自己的骑行经历与公益行动,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位90后名叫袁江磊。2016年9月,他单身一人骑着自行车,从非洲的贝宁出发,用时330天,经过16个国家,行程1.6万公里,于2017年9月回到国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路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贝宁
她供職于世界500强公司,深受老板器重,因为酷爱跳伞却毅然辞职;她曾创造中国最高跳伞纪录,并以性命为筹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翼装飞行“征服”喜马拉雅山的中国人。她想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来教国人学跳伞,还计划2019年能够代表中国人挑战翼装飞越南北极!这位疯狂女孩想向世人证明,“外国人玩得好的极限运动项目,我们一样能玩到顶尖!”留学美国,东北美女狂热爱上跳伞  今年31岁的于音,是个性格豪爽的长春女子
我叫吴宇,许是名字作怪,我对身边发生的很多事都感觉很无语。  例如大学时,我与同寝的3个姐妹并称09级“四小花”,这个称谓就已经够让我无语的了,何况是和那三个奇葩并称。  “四小花”最夺人眼球的要属富二代小美,地地道道的白富美,俗话说得好,一白遮三丑,一富遮所有!我覺得小美就是这种有资本遮所有的,可她偏偏对自己各种不满意,尤其是她的“死穴”平胸,大学期间我看她尝试了N多个丰胸产品,但都无果。我就不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活动旨在宣扬关于青少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严和实的品德的精神,面向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寻找推选一批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身边好青年。活动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方式产生候选人,经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后,最终推选出100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五四”青年节前夕,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6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来自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对龙一直有种特殊的情结。中国龙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原始人类可能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又渴望自身的强大与平安,于是便希望本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所以,许多动物的特点都被集中到龙的身上,龙也有了“九不
生死圣旨  京城边缘坐落着一座小镇,名曰江湖。这里虽邻近京城,却穷得鸟不拉屎,民不聊生。后来来了一户姓易的人家,对百姓们解囊相助,甚得人们崇敬。过了不久,易家的老爷便爱上了镇上的一名女子,为了迎娶她,易老爷竟休掉了他的结发夫人,不料女子生下小公子易容后竟撒手人寰,这位小公子慢慢长大,做起了衙门的捕头。  易捕头师从父亲,改头换脸功夫了得,不然凭着他那三脚猫的拳脚,怎么可能把恶盗赤眼擒住?据称易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