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莱坞不允许诋毁犹太人
7月下旬以来加沙地区的暴力冲突造成了至少1400名平民死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都在为自己的行动辩护,但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是不争的事实。这场冲突同时引起国际舆论的大讨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此亦给予极大关注,并引发了好莱坞的政治意识之争。
8月下旬,超过200名好莱坞高管、明星及创意人员联合签名发表一封谴责哈马斯的公开信。这份长名单中,包括阿伦·索尔金、格里格·伯兰蒂、乔西·查尔斯、杰米·帕斯卡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塞斯·落根、伊万·雷特曼等人。组织这一活动的和平友好创意团体认为,这些好莱坞明星“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态度也许是不同的,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以色列,这个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的文化遭到了抵制,基本的人权遭到忽视,这一举动不利于加沙地区的发展与和平”。
好莱坞的这一声明无疑是对不久前另一份明星联合公开信的反击。7月底,好莱坞名声最响、拿过数个国际影展大奖的西班牙籍夫妻佩内洛普·克鲁兹和贾维尔·巴登,联合西班牙演艺人士签署了一份公开信,谴责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种族灭绝”。这一声明招致好莱坞艺人的口诛笔伐。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乔恩·沃伊特,早年也是好莱坞的业界大拿,8月2日在美国《综艺》杂志刊文控诉这对西班牙夫妻“煽动反犹太主义”,并严厉指责他们“应该感到羞愧,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应该求取为你们言论所伤的以色列人的原谅”。随后,相对论传媒CEO莱恩·卡瓦诺、脱口秀主持人霍华德·斯特恩、喜剧演员琼·里弗斯和比尔·马厄等人,对此都表示了不满。不少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公司高管也向外界表示会考虑是否与这对夫妻合作。克鲁兹夫妇后来不得不出面澄清,但好莱坞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议并未就此平息。
回顾一下好莱坞历史,有多位明星艺人因为发表不利于以色列或犹太人的言论,而惹来一身骚。对此最有深切体会的好莱坞艺人当属梅尔·吉布森了。这位嗜酒大叔曾因酒驾被捕,对警察口出秽言时还咒骂“犹太佬是世界所有战争的祸首”,引致好莱坞一位重量级制片商发起抵制梅尔·吉布森行动,梅尔大叔不得不两度公开道歉,表示“希望会见犹太领袖,加以弥补”。只是他的道歉有些微不足道,他被好莱坞雪藏8年之久,从此一蹶不振。今年6月,英国老戏骨加里·奥德曼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透露支持梅尔·吉布森的歧视犹太人言论,遭致美国反毁谤联盟的谴责和抨击,加里随即发表道歉声明。可是,道歉还有用吗?也许等待加里的也是封杀。
犹太人“控制”好莱坞并非伪命题
好莱坞的明星们从来不讳言自己的政治立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问题上,都喜欢站队以表政治之正确。好莱坞有自己的政治底线,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目前的站队是偏向以色列一方,这与美国政府历来支持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在犹太人和以色列的问题上,好莱坞为何如此敏感?
目前全世界约有1300万犹太人,其中美国生活着600多万,比以色列的500多万还要多,因此美国可以说是犹太人的大本营。而且仅占美国人口3%的犹太人,却控制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他们在美国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美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的新闻媒介,连美国总统也是犹太人选出来的。
美国影星马龙·白兰度晚年在接受CNN采访时,抱怨好莱坞被犹太人控制,而这些犹太人又缺乏社会责任心。节目播出后,白兰度自然遭到犹太组织的抗议,被冠上“反犹太主义”的标签,不得不为此道歉还声泪俱下。不过不能确定白兰度的“声泪俱下”是出于真正的忏悔还是高超演技的呈现。“犹太人控制着好莱坞”,并非一个伪命题。这个说法早在1920年代就已诞生,然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好莱坞是犹太人的发明。1997年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犹太人制作的纪录片“好莱坞主义:犹太人,电影与美国梦”,详细讲述了这段历史。好莱坞最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包括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米高梅、哥伦比亚、福克斯等公司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来自东欧和俄罗斯的犹太移民,如今这几大影业公司的管理者也大多是犹太人。此外,犹太人制片、导演、编剧、演员等在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著名导演如伍迪·艾伦、斯皮尔伯格、斯坦利·库布里克、科恩兄弟,著名影星如达斯汀·霍夫曼、芭芭拉·史翠珊、迈克尔·道格拉斯、娜塔莉·波曼、斯嘉丽·约翰逊、奥兰多·布鲁姆等等,都是犹太人。
除了文化产业,犹太人还控制着美国的媒体,全美最著名的《纽约时报》《时代》《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等都是由犹太人控制。对话语权的绝对掌控,也让任何歧视或反对犹太主义的言论在美国无所遁形。
反诽谤联盟,是美国致力于对抗反犹太主义的重要组织,也是替美国犹太人说话最有分量的联盟,其在2008年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当前只有22%的美国人认为“电影和电视行业都几乎是由犹太人经营的”,这一比率比1964年降低了近50%。这看起来是一个反对成见的胜利,但在许多美国人心里,犹太人绝对控制着好莱坞,很多时候只是秘而不宣罢了。
1979年,白兰度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表示:“你在银幕上见过所有种族遭到诋毁,但你从来不会看到一个‘犹太佬’被贬损的影像,因为犹太人对此永远保持警惕——这样做很有道理。”也许观众会记得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关于人性题材救赎所带来的震撼,从1989年以来的15年间,好莱坞蜂拥而上制作了170多部关于犹太人被大屠杀影片,是大屠杀影片制作最火爆的阶段。很显然,这么多同题材影片的出现并不全是出于票房考虑,其中一部分原因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且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力图保持写实风格,它强调的是历史而非娱乐,是犹太人无法抹去的历史遗恨,也是世界其他民族对犹太人迫害的警醒。 不妨可以这样认为,好莱坞如此热衷拍摄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某种意义上是通过电影不断为犹太人构筑受难的话语权。这也是一部分欧洲人对犹太人如祥林嫂般唠叨苦难而感到厌烦的原因。
反犹情绪仍在蔓延
当好莱坞坚守着不许诋毁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底线时,反犹言论在世界其他地方却是风起云涌。在欧洲的巴黎、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伦敦、罗马等大城市,反犹太主义的街头涂鸦越来越多,法国和瑞典甚至出现火烧犹太教会堂的极端事件。2012年法国发生614起反犹太事件,2011年发生389起。
2009年,美国反毁谤联盟做过一个调查,31%的欧洲被调查者指责犹太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74%的西班牙被调查者认为“犹太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势力太大”,而大多数奥地利被调查者则对犹太人没完没了地谈论纳粹大屠杀那段历史表示反感。
2011年,德国政治基金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调查了8个国家8000名欧洲人的反犹情绪,结果显示:68%的匈牙利人认为本国犹太人的影响力太大;大多数葡萄牙人和约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认为,“除了本族人,犹太人基本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或任何人”;而72%的波兰人和近半数德国人认为,“犹太人试图利用自己在纳粹时代的受害者身份”。
今年6月,一项对23个国家民众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以色列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比认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少26%,这一排名低于俄罗斯,仅高于朝鲜、巴基斯坦和伊朗。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以色列是种族主义者。
不过这也不能表示反犹主义在欧洲社会已占上风,欧洲政客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反犹言论而受到惩罚,在法国等国家发表反犹言论还会触犯法律。2011年,曾为迪奥(Dior)效力14年的服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因醉酒与邻桌的犹太夫妻发生争执且咒骂对方,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因反犹言论而被时尚圈抛弃,谁叫Dior的CEO就是犹太人呢。随后,法国法院宣判加利亚诺反犹言论罪名成立,罚款8421美元。时装产业也要求讲政治正确性,而反犹太的种族主义言论正是当下的禁忌之一。
在反种族歧视成为主流社会都认可的议题下,任何种族歧视言论,无论是针对黑人还是犹太人,都会遭到批评。在《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看来,“对于当今欧洲大多数种族主义者而言,反犹太有点像挖鼻孔的习惯,最好不要摆到台面上做。”他的一位犹太教学者朋友曾说过:“谁在乎他们心里怎么想,只要他们不表现出来就行。”其实不止欧洲人,一些美国人在面对这一话题时不过是选择了当哑巴。
7月下旬以来加沙地区的暴力冲突造成了至少1400名平民死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都在为自己的行动辩护,但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是不争的事实。这场冲突同时引起国际舆论的大讨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此亦给予极大关注,并引发了好莱坞的政治意识之争。
8月下旬,超过200名好莱坞高管、明星及创意人员联合签名发表一封谴责哈马斯的公开信。这份长名单中,包括阿伦·索尔金、格里格·伯兰蒂、乔西·查尔斯、杰米·帕斯卡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塞斯·落根、伊万·雷特曼等人。组织这一活动的和平友好创意团体认为,这些好莱坞明星“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态度也许是不同的,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以色列,这个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的文化遭到了抵制,基本的人权遭到忽视,这一举动不利于加沙地区的发展与和平”。
好莱坞的这一声明无疑是对不久前另一份明星联合公开信的反击。7月底,好莱坞名声最响、拿过数个国际影展大奖的西班牙籍夫妻佩内洛普·克鲁兹和贾维尔·巴登,联合西班牙演艺人士签署了一份公开信,谴责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种族灭绝”。这一声明招致好莱坞艺人的口诛笔伐。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乔恩·沃伊特,早年也是好莱坞的业界大拿,8月2日在美国《综艺》杂志刊文控诉这对西班牙夫妻“煽动反犹太主义”,并严厉指责他们“应该感到羞愧,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应该求取为你们言论所伤的以色列人的原谅”。随后,相对论传媒CEO莱恩·卡瓦诺、脱口秀主持人霍华德·斯特恩、喜剧演员琼·里弗斯和比尔·马厄等人,对此都表示了不满。不少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公司高管也向外界表示会考虑是否与这对夫妻合作。克鲁兹夫妇后来不得不出面澄清,但好莱坞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议并未就此平息。
回顾一下好莱坞历史,有多位明星艺人因为发表不利于以色列或犹太人的言论,而惹来一身骚。对此最有深切体会的好莱坞艺人当属梅尔·吉布森了。这位嗜酒大叔曾因酒驾被捕,对警察口出秽言时还咒骂“犹太佬是世界所有战争的祸首”,引致好莱坞一位重量级制片商发起抵制梅尔·吉布森行动,梅尔大叔不得不两度公开道歉,表示“希望会见犹太领袖,加以弥补”。只是他的道歉有些微不足道,他被好莱坞雪藏8年之久,从此一蹶不振。今年6月,英国老戏骨加里·奥德曼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透露支持梅尔·吉布森的歧视犹太人言论,遭致美国反毁谤联盟的谴责和抨击,加里随即发表道歉声明。可是,道歉还有用吗?也许等待加里的也是封杀。
犹太人“控制”好莱坞并非伪命题
好莱坞的明星们从来不讳言自己的政治立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问题上,都喜欢站队以表政治之正确。好莱坞有自己的政治底线,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目前的站队是偏向以色列一方,这与美国政府历来支持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在犹太人和以色列的问题上,好莱坞为何如此敏感?
目前全世界约有1300万犹太人,其中美国生活着600多万,比以色列的500多万还要多,因此美国可以说是犹太人的大本营。而且仅占美国人口3%的犹太人,却控制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他们在美国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美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的新闻媒介,连美国总统也是犹太人选出来的。
美国影星马龙·白兰度晚年在接受CNN采访时,抱怨好莱坞被犹太人控制,而这些犹太人又缺乏社会责任心。节目播出后,白兰度自然遭到犹太组织的抗议,被冠上“反犹太主义”的标签,不得不为此道歉还声泪俱下。不过不能确定白兰度的“声泪俱下”是出于真正的忏悔还是高超演技的呈现。“犹太人控制着好莱坞”,并非一个伪命题。这个说法早在1920年代就已诞生,然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好莱坞是犹太人的发明。1997年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犹太人制作的纪录片“好莱坞主义:犹太人,电影与美国梦”,详细讲述了这段历史。好莱坞最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包括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米高梅、哥伦比亚、福克斯等公司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来自东欧和俄罗斯的犹太移民,如今这几大影业公司的管理者也大多是犹太人。此外,犹太人制片、导演、编剧、演员等在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著名导演如伍迪·艾伦、斯皮尔伯格、斯坦利·库布里克、科恩兄弟,著名影星如达斯汀·霍夫曼、芭芭拉·史翠珊、迈克尔·道格拉斯、娜塔莉·波曼、斯嘉丽·约翰逊、奥兰多·布鲁姆等等,都是犹太人。
除了文化产业,犹太人还控制着美国的媒体,全美最著名的《纽约时报》《时代》《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等都是由犹太人控制。对话语权的绝对掌控,也让任何歧视或反对犹太主义的言论在美国无所遁形。
反诽谤联盟,是美国致力于对抗反犹太主义的重要组织,也是替美国犹太人说话最有分量的联盟,其在2008年做过一项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当前只有22%的美国人认为“电影和电视行业都几乎是由犹太人经营的”,这一比率比1964年降低了近50%。这看起来是一个反对成见的胜利,但在许多美国人心里,犹太人绝对控制着好莱坞,很多时候只是秘而不宣罢了。
1979年,白兰度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表示:“你在银幕上见过所有种族遭到诋毁,但你从来不会看到一个‘犹太佬’被贬损的影像,因为犹太人对此永远保持警惕——这样做很有道理。”也许观众会记得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关于人性题材救赎所带来的震撼,从1989年以来的15年间,好莱坞蜂拥而上制作了170多部关于犹太人被大屠杀影片,是大屠杀影片制作最火爆的阶段。很显然,这么多同题材影片的出现并不全是出于票房考虑,其中一部分原因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且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力图保持写实风格,它强调的是历史而非娱乐,是犹太人无法抹去的历史遗恨,也是世界其他民族对犹太人迫害的警醒。 不妨可以这样认为,好莱坞如此热衷拍摄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某种意义上是通过电影不断为犹太人构筑受难的话语权。这也是一部分欧洲人对犹太人如祥林嫂般唠叨苦难而感到厌烦的原因。
反犹情绪仍在蔓延
当好莱坞坚守着不许诋毁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底线时,反犹言论在世界其他地方却是风起云涌。在欧洲的巴黎、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伦敦、罗马等大城市,反犹太主义的街头涂鸦越来越多,法国和瑞典甚至出现火烧犹太教会堂的极端事件。2012年法国发生614起反犹太事件,2011年发生389起。
2009年,美国反毁谤联盟做过一个调查,31%的欧洲被调查者指责犹太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74%的西班牙被调查者认为“犹太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势力太大”,而大多数奥地利被调查者则对犹太人没完没了地谈论纳粹大屠杀那段历史表示反感。
2011年,德国政治基金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调查了8个国家8000名欧洲人的反犹情绪,结果显示:68%的匈牙利人认为本国犹太人的影响力太大;大多数葡萄牙人和约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认为,“除了本族人,犹太人基本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或任何人”;而72%的波兰人和近半数德国人认为,“犹太人试图利用自己在纳粹时代的受害者身份”。
今年6月,一项对23个国家民众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以色列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比认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少26%,这一排名低于俄罗斯,仅高于朝鲜、巴基斯坦和伊朗。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以色列是种族主义者。
不过这也不能表示反犹主义在欧洲社会已占上风,欧洲政客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反犹言论而受到惩罚,在法国等国家发表反犹言论还会触犯法律。2011年,曾为迪奥(Dior)效力14年的服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因醉酒与邻桌的犹太夫妻发生争执且咒骂对方,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因反犹言论而被时尚圈抛弃,谁叫Dior的CEO就是犹太人呢。随后,法国法院宣判加利亚诺反犹言论罪名成立,罚款8421美元。时装产业也要求讲政治正确性,而反犹太的种族主义言论正是当下的禁忌之一。
在反种族歧视成为主流社会都认可的议题下,任何种族歧视言论,无论是针对黑人还是犹太人,都会遭到批评。在《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看来,“对于当今欧洲大多数种族主义者而言,反犹太有点像挖鼻孔的习惯,最好不要摆到台面上做。”他的一位犹太教学者朋友曾说过:“谁在乎他们心里怎么想,只要他们不表现出来就行。”其实不止欧洲人,一些美国人在面对这一话题时不过是选择了当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