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点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一年级的不少教师反映,有些新生的作文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小学和中学对于作文的要求不同所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搞好教学的衔接。
  一、依据课程标准,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1.要保持作文评价标准的统一。小学教师评价作文往往过宽,而中学教师往往过严,这样就造成学生心理落差大。所以,小学高年级教师可制订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以克服较大的误差和情感因素。而初中教师不能机械对照评分标准,把分数压得太低。
  2.要依据阶段目标指导作文。小学作文是模仿与练习,但高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并懂得安排材料。初中教师则要先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然后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突出中心、表达思想。
  3.要依据阶段目标讲评作文。因为小学生习惯于完全按教师的指导和范文写作,所以教师应重视作文讲评,并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如让学生试着评价他人的作文等。
  二、坚持语文本质,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衔接
  1.要注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注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而初中的语文老师则要注意不能以过高的要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不断给学生鼓励。
  2.要注意文字运用方面的衔接。小学生的作文往往笔误较多,中小学教师都要持之以恒地纠正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使其逐步达到书写工整、正确。
  3.要注意词汇、语法方面的衔接。小学教师的“下水作文”(范文)要准确规范,不用生造怪僻的词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准重点词语,反复使用,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
  三、把握写作过程,做好知识技巧传授的衔接
  1.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出特色。比如描写人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女同学是否个个都有“圆圆的”“苹果似的”脸蛋?从而学会抓一两个特征来描写,写得富于美感。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快,以至行文的跳跃性比较大。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标和方向,而且要引导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借鉴有法。
  3.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还要注意教他们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这些技巧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活、景物描写生动,使全文富有文采和美感。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文字桥”,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走进中学,把作文写好。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防水层开裂的原因.针对永平铜矿建筑屋面的防水层在结构层受到各种荷载作用时,由于基层(找平层)和所用材料的不足而导致防水层的开裂的成因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教师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即使有回答,教师也是喜欢采用“打台球”式的提问,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的要求,立即要求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入事先设计好的“台球洞”为止。如果教师问得浅显、直白,看上去是启发教学,实际上不过是灌输的另一种表现而己,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问答式的课堂教学
本文系统分析了制氧机氩系统发生"氮塞"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和解决"氮塞"的措施.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显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语训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农村中学尤为明显。    一、农村中学口语训练的
在这些年的教育工作中,我见过不少学生在成长中因为受到挫折,产生了一些心理矛盾,一时又无法妥善地解决,进而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假如我们每位教师和学生能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那么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产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实践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心理素质发展目标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