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参股保险,银保合作进入资本层面,小险企大银行“联姻”能否顺利度过“蜜月期”?
继平安收购深发展、中再保集团入股光大银行、中国人寿谋求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发展之后,蠢蠢欲动的银行也奈不住“寂寞”而向险企“求婚”。
近日,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交通银行收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有的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股权;原则同意中国银行通过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其实,银保相互觊觎对方的利益蛋糕已经多年。早在2006年,保险参股银行就获得了批准。在2008年,银保双方的监管部门就曾签下《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银保双方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并允许银行与险企相互持股。
银行参股保险是跨界抢食保险理财蛋糕,还是出于银行自身打造“全牌照”金融帝国呢?华融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松指出,交行和中行入股保险公司,对连接金融市场、打通市场间的障碍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探索还能发挥出规模效应,对资本市场的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行对保险业务的渗透,表明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力在不断提高。两家银行通过控制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使它们在管理能力上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银行打造金融帝国,还是抢食保险蛋糕,银行入股将给险企带来丰富的业务渠道。
中保康联人寿将在交行的400家网点拓展银保业务。而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Gerry Grimstone对中行旗下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表示看好,认为合作能帮公司快速拓展业务。
从获准被参股的两家寿险公司看,恒安标准和中保康联都是寿险行业内的小公司,在寿险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0.01%和0.17%,影响力比较小。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人寿除了拥有银行所缺少的庞大个险代理人队伍优势之外,还拥有9.7万个银邮代理网点;中国平安拥有4.8万个银邮代理网点;太保则拥有6万个以上的银邮代理网点。由此可见,银行的参股对小险企来说是好事,增强了小险企在保险行业的竞争优势。
此番银保股权合作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顺利度过“蜜月期”?在国际市场上银保合作成功的案例鲜见,如美国花旗银行曾收购旅行者保险,但两年内就将其出售;德国安联保险也曾收购德雷斯顿银行,最后也以出售告终。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看来,银行花在中小保险公司身上的投资成本要远远小于大公司,且在后期整合时容易植入银行自己的文化与品牌理念。“有太多的国际并购实例告诉我们,强强联合最终依然分道扬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在银保股权合作中,风险防范最为重要,如何在两者之间有效建立“防火墙”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慎重考虑。必须加强银监会、保监会以及相关部委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小险企“入赘”大银行,是否能够获取银行带来的丰厚利益,是否对今后保险业以及上市公司产生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继平安收购深发展、中再保集团入股光大银行、中国人寿谋求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发展之后,蠢蠢欲动的银行也奈不住“寂寞”而向险企“求婚”。
近日,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交通银行收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有的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股权;原则同意中国银行通过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其实,银保相互觊觎对方的利益蛋糕已经多年。早在2006年,保险参股银行就获得了批准。在2008年,银保双方的监管部门就曾签下《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银保双方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并允许银行与险企相互持股。
银行参股保险是跨界抢食保险理财蛋糕,还是出于银行自身打造“全牌照”金融帝国呢?华融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松指出,交行和中行入股保险公司,对连接金融市场、打通市场间的障碍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探索还能发挥出规模效应,对资本市场的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行对保险业务的渗透,表明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力在不断提高。两家银行通过控制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使它们在管理能力上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银行打造金融帝国,还是抢食保险蛋糕,银行入股将给险企带来丰富的业务渠道。
中保康联人寿将在交行的400家网点拓展银保业务。而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Gerry Grimstone对中行旗下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表示看好,认为合作能帮公司快速拓展业务。
从获准被参股的两家寿险公司看,恒安标准和中保康联都是寿险行业内的小公司,在寿险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0.01%和0.17%,影响力比较小。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人寿除了拥有银行所缺少的庞大个险代理人队伍优势之外,还拥有9.7万个银邮代理网点;中国平安拥有4.8万个银邮代理网点;太保则拥有6万个以上的银邮代理网点。由此可见,银行的参股对小险企来说是好事,增强了小险企在保险行业的竞争优势。
此番银保股权合作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顺利度过“蜜月期”?在国际市场上银保合作成功的案例鲜见,如美国花旗银行曾收购旅行者保险,但两年内就将其出售;德国安联保险也曾收购德雷斯顿银行,最后也以出售告终。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看来,银行花在中小保险公司身上的投资成本要远远小于大公司,且在后期整合时容易植入银行自己的文化与品牌理念。“有太多的国际并购实例告诉我们,强强联合最终依然分道扬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在银保股权合作中,风险防范最为重要,如何在两者之间有效建立“防火墙”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慎重考虑。必须加强银监会、保监会以及相关部委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小险企“入赘”大银行,是否能够获取银行带来的丰厚利益,是否对今后保险业以及上市公司产生影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