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疙瘩嫁女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光绪年间,千墩镇上有一个叫张阁德的富人,在镇子南大街市梢头开了个小竹巷。刚开业时生意也算可以,但他有一个缺陷,就是为人处世过于吝啬,对自己的财物看得太重,对别人的东西又十分挑剔,左邻右舍都称他叫“张疙瘩”。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冷清,时间长了连周边的人都不愿与他打交道。
  张疙瘩有一个女儿,名叫张婧秀,长得眉清目秀,又懂得琴棋书画,进过洋学堂,的确像个大家闺秀。一晃,婧秀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由于张疙瘩的名声大了,千墩街上多数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几乎没有一个媒婆肯上门提亲的,因此女儿变成了老淑女,整日闷闷不乐。
  中秋的一天,张家的一位王庄的表妹登门作客。当她了解到侄女婧秀还没有婚配时,就说家乡有一位姓沈的小伙子可以般配,并一五一十地介紹了情况。张疙瘩与夫人听了,只感到路程远了一点,小伙子的家境倒蛮好,就问女儿婧秀怎么想?谁知婧秀早已在隔边厢房里将表姑与父母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也是荡漾漾的,就顺水推舟地说:“一切由父母大人做主!”
  张疙瘩觉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他就让表妹为媒,为两家人牵线搭桥,并承诺:“做成姻缘,必定重谢!”
  那位表妹也很高兴,跑一趟千墩得了一件美差事。她觉得表哥“张疙瘩”这次蛮爽快,心里也是甜蜜蜜的,因此一回到王庄就立即去沈家说亲。
  再说沈家小伙子名叫沈秋雨,年纪二十二岁,相貌堂堂又是个秀才。他祖上也是生意人,家境在王庄虽不是富贵,也算殷实,但到他父亲手里开始衰落,田财逐渐流失。秋雨本该早就成家立业了,只因他志高气强,一心想考乡试进仕途,所以将婚姻大事耽搁了,现在只是在一家私塾学校教书。这次媒人上门说亲,沈家人喜出望外。听了媒婆对张家小姐的一番介绍,沈家人都齐口赞同。
  按照当地民间传统,男女婚姻的习俗有“六礼”,即六道礼仪。第一道礼仪是纳采———男方派人携礼向女方“提亲”,即男方托媒向女方出帖子。因此,沈家人择日备了酒席,请媒婆吃了第一只猪蹄膀,并备了糖果、糕饼、水果等六件包扎,让媒人带到女方提亲。
  当张疙瘩接到沈家托媒人送来的礼品及男方的“八字”后,先是一阵高兴。但是,当他发现秋雨的年龄与婧秀年龄相同、都属虎时就有点忌讳了,说:“一山不容两虎,这两虎在一起不妥!”表妹说:“表哥,这一公一母蛮配的,生了虎子没人欺!再说,有的人家就是要找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做夫妻呢。”张疙瘩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写了女儿的姓名及“八字”让表妹带到男方,由沈家问名。
  次日,张家表妹回家,将女方“八字”交男方。沈家人根据女子的姓名到宗庙占卜凶吉,得到吉兆,一家人都很高兴,又备了酒席请媒人吃了第二只猪蹄膀。至此,这件亲事总算“八字”有了一撇。
  秋后纳吉大凡是水乡人家婚俗的惯例。作为婚俗的第三礼———担“小盘”就是定亲,这是十分体面的事,沈家人当然不会落下。因为姑娘与小伙子都是当婚的年龄,故半个月后,他们一面派人去女家征求同意,一面忙着为婧秀姑娘置办衣服、布料、鞋袜等彩锦礼物。重阳的那天,沈家雇了马车,向女方送去了价值约两石米的礼物。
  张疙瘩见表妹一路风尘仆仆,拉来了似乎一车的礼物,就顺手拣了几件说:“这件衣服显小了,这段料子还可以……”然后又假惺惺地叫女儿出来看货。婧秀却说:“这些东西我都不需要,请送到我爹妈的房间里。表姑妈,我想要的你带来了吗?”
  张家表妹也是王庄镇上“吃讲茶”的人物,她当然知道婧秀要的是什么。于是她就拐了弯地说:“哎唷,我的大闺女呀,姑妈猜得了你的心思,待一会儿去你房间单独说。”
  一会儿车上的礼物都搬进了屋,张家人照单全收了,这婚约就算正式确定了,婧秀的表姑妈也是笑逐颜开。于是,她就叫车夫赶车先回王庄,自己打算在千墩住一夜再回去。当然,那天张家人少不了会请她吃蹄膀……
  时间一晃半年又过去了。第二年初夏,沈秋雨的父亲生了病,服了几回药也不见好。有人出了主意,赶快为秋雨未过门的媳妇担“大盘”,冲冲喜。沈家人听了认为想法是不错,这“大盘”是婚俗中的第四礼,通常在正式成婚前半年举行,一般是男方要向女方馈赠相当于十石至二十石米价值的礼物,用于新娘置办嫁妆。但眼下是青黄不接,沈家又不富裕,男当家又患病,一下子根本凑不起这么多的钱财。后来经过亲朋好友商议,大家都觉得还是要先办这件事,只是“大盘”小一点,请媒人说说情,让女方谅解点。
  很快,沈家人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终于向张家行了“大盘”。可是,张疙瘩收到聘礼非常不开心,当即对表妹说:“难道我张阁德的女儿连十石米都不值?听说沈家在王庄也是有点声望的,可这‘大盘’的分量这么轻!我张家在千墩也是有脸面的,这件事说出去,以后让我怎能做人?要不是看在你我亲戚的份上,今天我定将你轰出去!”表妹见表哥如此恼火,也只得赔笑着说:“表哥,你宽宽心。人家现在正困难着,凑到这个数也是不容易。假如等到秋后好转的话,再让他们补偿些,你看如何?”“困难?有困难就不要提娶媳妇,到有钱了再办。现在就这样抠门,待我女儿嫁过去了,连我做丈人都要塌台。这事我做不了主,你去问问她们娘儿俩。”张疙瘩说罢就往外走去。
  张表妹的心这下凉了大半截。她想:这媒人又不是我要做的,我是想帮助你们找个好女婿。小伙子大了能当家,姑娘老了没人娶,表哥真是块疙瘩货。不过,她还是了解婧秀的,与表嫂也谈得来。因此,一会儿她就表嫂及婧秀拉起话题。
  经过张表妹的一番沟通,婧秀与母亲均同意接纳聘礼,而结婚的日子还是由当家人决定。她这次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酒席上不了,更谈不上吃蹄膀肉了,但要婧秀一起到她家住几天,看看王庄风光。这个想法得了婧秀母亲的同意。回到王庄,她立马将情况告诉了沈家,让他们有个准备。
  按照当地婚俗,男方正式赠送的置婚大礼女方接收后,这件婚事便正式确定了。当时社会流行,担小盘、大盘时婚姻双方均不见面,依靠媒人出场牵线搭桥。然而,张表妹做事很反常,她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婧秀与秋雨见了面,并将生米做成了熟饭。   又到了冬雨绵绵的季节,沈秋雨的父亲病入膏肓,他在弥留之际仍惦念着儿子的婚事。沈家人心急如焚,知道老人想喝上一杯儿子的喜酒。于是,沈家就请先生看了黄道吉日,确定了迎娶新娘的吉日。这也是婚俗的第五礼———请期,男方选定吉日良辰,并告知女方。
  张表妹担当重任,拿了“请期”从王庄直奔千墩。进了张家,见了表哥,二话没说,就将帖子交上。张疙瘩心知肚明地问:“不是说要补偿五石米吗?”“人家男主人快不行了!表哥,你就高抬贵手吧!”张表妹也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不行!现在我女儿还姓张,过门后姓沈,所以今天我做主!请表妹回转沈家,补齐了铜钱再来娶亲,我一定风风光光将女儿嫁到沈家。”
  由于张疙瘩当着婧秀母女俩把话讲绝了,婧秀的母亲不便再说,婧秀也暗自流泪。张表妹也只能知趣地说:“表哥,这件婚事前后有一年多了,都是你亲自敲定的,不要因为沈家少了聘礼而难堪,否则会苦了婧秀侄女的。他们的迎亲日期是腊月初八,那天无论如何,沈家人都会把婧秀娶到家的。吃不到蹄膀,拿不到赏钱无所谓,只要婧秀侄女明白我就好!”说完转身告辞,走了!
  那张疙瘩真是个坐井观天的人,他总认为表妹不会臂膊朝外弯,沈家人定会再补些聘礼。可是等到腊月初八前一天,这天是喜事开厨日,也不见沈家人与表妹的影子,这下他有点慌了。但他还是不动声色,既不备酒,也不请人,让一家人在家守着。直到第二天午后还不见动静,他想莫非沈家改变了主意,或者放弃娶亲,否则上午从王庄出来迎亲,午后也会到达千墩的。他思考再三,感到其中可能有蹊跷,决定还是派人前去打听一下……
  当时千墩有个习俗,腊月初八有庙会。晚饭后,男女老少都要到延福寺塔场上看跑马戏。婧秀避开了父母的视线,也与几个小姐妹去塔场上看戏。
  午夜,千墩塔场人声鼎沸,看跑马戏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突然外面响起一阵敲锣声,接着是几声爆竹,有人大喊“抢亲啦———抢亲啦!”一阵骚动,见一帮人涌进戏场将一个姑娘带走了。接着有女人叫喊:“张婧秀———张婧秀被抢走了!”
  几个姑娘马上跑到南街市梢,将目击情况告诉给张家夫妇。这时张疙瘩才恍然大悟,因为他的疙瘩、自私,将女儿的婚姻大事弄糟了。
  第二天,张疙瘩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说,沈家男主人两天前去世,他们不办婚事办丧事,要新娘子去吊孝、守灵堂,无奈之中用了抢亲的习俗。此时的张府也乱了,张夫人责怪男人不听表妹劝,让女儿未做新娘先穿孝服,未拜婚堂进噩堂,苦煞了她的命。张疙瘩也悔恨不已,马上打点去王庄沈家吊唁,一方面弥补自己的失礼,另一方面要安慰女儿心境。
  当张疙瘩夫妇匆匆来到沈家时,见女儿穿着孝服在噩堂上号啕大哭,他有点百思不解。张表妹在一旁见了,晓得他的心思,于是就说出了谜团。
  原来,张表妹在送“小盘”时就将沈秋雨带到了千墩塔场,这也是事先婧秀的想法。當她安顿好后,下午就借让婧秀陪同去千墩古镇逛逛为由,让两人在塔场相见,果真他俩一见钟情,还许诺将来一起开学堂。然后,张表妹让车夫带沈秋雨先回王庄,自己住留张家一晚。到了送“大盘”时,她又带婧秀去王庄作客,并安排了与沈秋雨的父母见面。沈家夫妇见姑娘有礼有节、大方得体,就满心喜欢,当场赠送了祖传玉簪。婧秀见老两口慈眉善目、说话和气,也十分舒心,当即承诺非秋雨不嫁。几日前,张表妹到千墩约见婧秀,讲明了沈家的困境,酒席办不起,欲用抢亲的办法娶媳妇。婧秀是个新女性,深明大义,理解沈家难处,同意接受安排。因此,张表妹才导演了腊八塔场抢亲一幕。
  张表妹的举动及婧秀姑娘的品格,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赞誉,消息迅速传到了干墩。张疙瘩为挽回声誉,只得在亲家翁“断七”后为女儿补办婚宴。后来人们口头禅:“张疙瘩,黑疙瘩,嫁个女儿哭嗒嗒!”
其他文献
古亚文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来洽谈生意,需要招待。这一天,来了几位西北的客户,由片区经理小李推荐,古亚文带客人到“野猪土鸡馆”去吃饭。  这家野猪土鸡馆,老板自己办了个野猪、土鸡养殖场,专供自家的饭馆,开张大半年了,几乎天天客满。古亚文还没有去过,图个新鲜就去了。进了包间坐定,古亚文自然点了招牌菜,无非就是野猪和土鸡的各种做法,另外搭配了几个时令蔬菜。  这时,服务员满脸笑
期刊
梦想乐园是一家主题公园,里面拥有很多新颖有趣的游乐设施,而最近这家公园又引进了一个叫“智慧树”的项目,据说那棵树不但拥有一千五百年的寿命,而且还能解答人们各种各样的提问。当这个消息传到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王振东的耳朵里时,他不由心动了。两年前母亲出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不见了,父亲最近在更换新工作后更是每天起早贪黑,幼小的王振东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倍感孤单的他想去梦想乐园找寻这
期刊
老武,姓武,名贤良,能喝也能吹,酒桌上从来就没装过孬。久而久之,熟人朋友就喊他外号“无限量”,他对此也是欣然接纳。可是,自从买了车,这“无限量”就有了限儿,酒驾被查到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天,一个儿时的发小从外地回来,晚上小聚。老武能喝他们知道,这种场合不喝酒根本不可能。开车?谁不开车?就你一个人有车?找代驾嘛。都是儿时发小,又有女同学在场,男人的面子不能丢!你言我语插科打诨,很快“无限量”的脾
期刊
很久以前,枳镇里有一家李记药铺,老板李通出身中医世家,精通医道,前来求医买药的人络绎不绝。  李通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起名百合。百合聪明美貌,从小就帮着打理自家生意,十六岁上才很少出内堂了。女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再抛头露面就不合理法了。上李家提亲的媒婆踏破门槛,她一个也相不中。父母对女儿百依百顺,婚姻大事仍然由着她的性子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亲事还没着落,父母开始着急上火。其实,这丫头心里早有了人
期刊
老张为人热心肠又爱折腾,没事时喜欢把自己的车开出去跑滴滴,因为他很享受跟陌生人聊天的感觉。这天晚上他失眠了,一看时间已到了午夜两点,突发奇想要去看看现在打车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开着车出去,很快便接到了第一单活儿。  他来到指定地点,是一家酒吧外,一个年轻小伙子满嘴酒气地上了车,一屁股就钻进了后座。车开动了,老张习惯性地边开车边搭话:“小伙子,看样子今晚喝得挺多啊!”谁知他连问了几句,后面的人始终不吭
期刊
天色已暗,钱小来骑着摩托车回家,到了村口,碰上刘大富从小卖部里出来。刘大富看见摩托車后面有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笑眯眯地打招呼:“小来,收的香菇真不少啊。”钱小来是香菇贩子,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四乡八村收购香菇。  钱小来停下摩托车,两人闲聊起来。聊了两句,刘大富压低声音说:“小来,我和你妈的事情,你做做她的思想工作,要是成了,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不会亏待你的。”钱小来的父亲死得早,当时就有热心人撮合他妈
期刊
现在流行微信支付,人人上街都不带现金,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商家都挂着收款二维码的小牌子,刘新梅开着个卖豆腐脑的小摊。也不例外。说起刘新梅,是个可怜人,老公跟别的女人跑了,抛下了她和女儿。  每天清晨五点,刘新梅就在育才小学门口摆摊。现在卖小吃的多,刘新梅的生意不好,日子过得很艰难,可是屋漏偏遇连阴雨,女儿又生了重病。还好有了二维码,刘新梅收钱省事不少。这天,刘新梅忽然发现自己的二维码小牌
期刊
百花峰曾经是贫困山区,这两年很多扶贫项目开展起来,可谓旧貌换新颜。这一天,新来的副县长张博到百花峰考察调研,乡里的刘乡长带队迎接,随后一行人赶往百花峰。  百花峰新修了盘山道,可以开车直接上去,不过张县长坚持步行而上,于是一行人就爬起了山。刘乡长走在张县长旁边,他发现张县长越走脸色越沉重,好像有什么心事,看看时间不早了,便提议一行人先去生态饭庄吃工作餐。  这个生态饭庄修得很有特色,不光是掩映在郁
期刊
贾刚三十出头,经商多年,近来债台高筑。年关将至,债主把他告上法庭,他被判败诉,还被列入老赖名单。为躲债主,他抛下老婆孩子躲了起来,可入了老赖名单,在外住行都受限制,只好辗转借宿几个朋友家。大年三十这天,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烦朋友,就在街上乱转。  转到郊外,贾刚看到一片烂尾楼,心说就在这里过年吧。他先去附近的小超市,用兜里仅有的现金买了些熟食和两瓶酒,又向店家要了几只空纸箱子,便钻进了烂尾楼,找一
期刊
虎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时却出了意外,成绩比平时掉下几十分,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超过了自己,他一时想不开,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不吃不喝一整天了,谁叫也不开门。  虎子父母急得团团转,这时虎子的爷爷老颜头来了。孙子高考完毕,老颜头是上门问成绩来了。一看这状况,老颜头蹲在虎子房门口,叹口气双手抱头说:“都怪我啊,要是平时不让虎子吃菜头就好了。”  老颜头是乡下的厨师,手艺在十里八乡叫得响,村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