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顺大和尚简介
印顺大和尚,湖北襄樊人。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博士。
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当今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剃度出家,其后被本焕长老付法传灯,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
2008年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兼任深圳弘源寺、万佛禅寺、大华兴寺、龙兴寺方丈。2011年3月荣膺中国佛教协会尼泊尔中华寺第二任方丈。
他是北京大学专攻哲学与宗教学的硕士研究生,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在26岁时弃俗出尘,选择了出家的道路。8年后,34岁的他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36岁被增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今年3月,在尼泊尔蓝毗尼,他正式荣膺中国佛教协会在境外的唯一道场——尼泊尔中华寺第二任方丈。
削发为僧,他的转身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创办佛学院,他的目标和期许又是什么?在文化强国被提到国家高度的今天,他高瞻远瞩的创新会对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重塑道德体系,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他弘法利生的善举会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就上述问题,11月18日,本刊记者前往素有深圳“绿肺”之称的梧桐山麓,在掩映其中的弘法寺专访了这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背靠陡峭叠翠的山崖,前临涟漪万顷的仙湖,雨后初晴的弘法寺清新怡人,满目葱翠。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17日,弘法寺开山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长老105岁寿诞在这里隆重举行。置身青山雾蔼、梵音弥绕的弘法寺,记者不难想象到当时庆贺场景的壮观。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方脸大耳、笑容可掬的印顺大和尚侃侃而谈,语带禅机。从出家的因缘、角色的定位,与本焕长老的师徒情深,到现代人的苦恼、幸福的找寻,以及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所谈内容令记者无不受益匪浅,颇多感慨。
我们的话题从弘法寺佛学院的创建徐徐展开……
在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上闯出一条新路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首届学员已于今年9月29日正式开学了,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创办弘法寺佛学院的?
印顺:目前,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异常严重,重塑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显得极为重要。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佛教被推到了时代的浪潮面前,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但是长期以来,佛教界人才缺乏,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当时我就在想,深圳既然是一个特区,在经济建设上闯出了一条道路,那么在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上,能否也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我们就想到创办一个佛学院。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直属于中国佛教协会,由弘法寺和北京大学共建的全国性高等佛学院,由本焕长老亲任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合作办学协议,可能在中国教育史上会是一项创举,这种创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印顺:弘法寺佛学院有三个创新。一是北京大学与弘法寺合作办学,尝试创设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对接、融合的先例。二是师资招聘、培训社会化首开全国佛教教育的先河。三是筹办居士教育内容,佛学院计划明年放宽招生范围,在家居士也可报考。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是深圳第一所佛学院,和其他佛学院相比,弘法寺佛学院有什么特点?和北京大学具体怎么共建?
印顺:学院不仅改变了过去佛教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历史,而且为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权威,所有课程均按北大的要求设置,面向社会招聘名师、送教师到北大进行培训,这也是开了全国佛教教育的先河,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新型的弘法人才。另外,新生入学,和国内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先参加包括军训在内的入学教育,对品行兼优的学生,会推荐到北大继续读研究生。
社会与公益:佛学院近况怎样?
印顺:佛学院设置了多间课室,还有禅堂和电脑房,占地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目前,共设有禅学、净土、佛教艺术、传播学四个专业。除佛学课外,学员还学习包括英语、计算机、写作、书法和体育课在内的文化课程。首期85名青年僧人现正接受学制4年的本科教育,前两年实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分流培养,以多种形式完成专业领域的学习,学僧毕业时颁发弘法寺佛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社会与公益:佛学院采取和北京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聘请名师,可以说是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这样的设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或者说,佛学院的目标是什么?
印顺: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不仅仅要完成国内佛教的振兴,还必须要有“走出去”的雄心和能力,只有把我们的核心文化向各国输出,才能为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和谐做出贡献。基于这一点,所以我们一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自强体系,二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引领这个时代,真正发挥佛教道德教化、清净人心的积极功能,为21世纪佛教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让中国的佛教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就是一个小和尚
社会与公益:您既是中国佛协的副会长,又是多座寺院的方丈,还是广东省的政协委员,您最看重的身份是哪一种?或者说此时此刻,您最希望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记者?
印顺:所有的身份和荣誉都是贴在墙上的标签,我就是一个小和尚,一是要了脱生死,二是要弘法利生,我还是个方丈,还要对这个寺院进行管理。
社会与公益:对寺院的管理,有没有什么新的改革措施?
印顺:也不能说是改革,就是针对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做些变化和调整,不断地适应它,引领它。
社会与公益:会采取什么样的弘法模式?
印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佛教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与公益:比如呢?
印顺:我们这里有免费的斋饭,免门票,免住宿。还有免费的三柱环保香,免费的直饮水。为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我们充分借助了一些现代的传播手段,比如我们的弘法寺网站和《弘法》刊物就办的不错。
社会与公益:其他寺院也这样吗?
印顺:其他的我不知道。弘法寺是十方供养的,取之十方,用之十方。道场,是社会道德教化的场所,人类灵魂的家园,当道场沦为商场时,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了。
社会与公益:这是对人间佛教的理解?
印顺:佛陀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间,佛陀诞生在人间,成佛在人间,传法在人间,涅在人间。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
烦恼都是自找的
社会与公益:现代化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同样的幸福和快乐,反而使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缺失。现在,媒体上不时有一些人因痛苦不堪而跳楼自尽的报道,好多人都活的不快乐,现代人怎么会这多烦恼?
印顺:烦恼都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社会与公益:烦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顺:一把盐,放在杯中的水里,你会觉得水很咸,如果放到湖里,你会觉得水有变化吗?《普贤行愿品》的第三大愿,是广修供养。行广修供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自己的心量。心量一旦拓展开了,很多原本让我们很烦恼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社会与公益:佛教要求我们学会放下,不要执着,可我们做事不是要求要执着吗?
印顺:当提起提起,当放下放下。
社会与公益:要放下什么?
印顺: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社会与公益:怎么才放得下?
印顺: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坐同一个车,走同样的路,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佛教为什么有84000个法门?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每个人的愿望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走的道路也不可能一样。回家的路不止一条,所有的路都可以回家。
社会与公益:前不久,您在深圳图书馆以“找回你的幸福感”为题,用禅者的智慧和亲切的语言,教市民如何保持自己内心幸福的方法,引起市民强烈共鸣。从当时市民的踊跃可以看出人们内心的需求,佛教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
印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
社会与公益:您觉得出家的人会越来越多吗?
印顺:出家出的是生死之家,不是世俗之家,是心的超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出离生死之家。
社会与公益: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回幸福感?
印顺:幸福与外在的物质无关,向外追是追不到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感知和感受,源自于内心的持续的平和、安详和满足。只有把心向内转,让心回家才有希望找到幸福。
社会与公益:我留意到,上次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你提到过人的烦恼和不幸福是由12个字引起的。
印顺: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社会与公益:如何解决?
印顺:改掉中间的一个字: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忘得了。只要把念头轻轻一转,另外20个字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幸福:打些禅坐、说些禅话、听些禅音、用些禅心、做些禅事。
社会与公益:就当下而言,佛教的作用是不是也在与时俱进?
印顺:佛教的作用,一贯的就是为这个社会安心,为民族安魂。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心累
社会与公益:我了解到前几天您才从台湾回来,接着又去了北京。昨天,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等领导参观了弘法寺佛学院,今天您又接受了澳亚卫视的采访,一直都这么忙吗?以今天为例,从早晨到现在都忙了些什么?
印顺:事忙心不忙,事乱心不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当下。
社会与公益:现在每天起床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印顺:不想,东边来的东边回,西边来的西边回。来什么就处理什么。
社会与公益:不想弘法寺的管理,佛学院未来的发展吗?
印顺:把该做的事做好,做好就放下。
社会与公益:刚才还在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又要接受记者采访,这么晚了,还有这么多人在这里等您。累吗?
印顺:我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然后拜佛、诵经、接待客人,晚上大概12点休息。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心累,身累并不可怕,你们是在成全我啊。
社会与公益:您知晓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和各类新闻,作为一个出家人,您比我们还要入世,平时怎么和外界保持联系?
印顺:我每天看参考消息。社会上的不少事,每天都有人给我说啊。
社会与公益:听说您不会电脑?
印顺:不会,不是说我学不会它,其实,我也是有意回避,与这个社会和身外之物保持一点距离,可以让自己更清醒。
让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都能佛光普照
社会与公益:如果一个信佛的人和一个不信佛的人同时站在您面前,您是不是对他们有所分别?
印顺:他相信菩萨是他的事,他不相信菩萨也是他的事,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不要有分别心。
社会与公益: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请描述一下您心中的“理想国”?
印顺:佛教成为国教,佛教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让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都能佛光普照。
社会与公益:这个过程漫长吗?
印顺:事在人为。只要走,总有到家的时候。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老和尚
社会与公益:提到弘法寺,提到您,本焕长老总是绕不开的人物,谈谈您和本焕长老的因缘。
印顺:我和老人家的因缘始于2000年。当时我在湖北省青年旅行社,来深圳休假时,受一个领导的委托,我去看望他。一见到他老人家,他就抓着我的手谈了三个多小时。
社会与公益:都谈了些什么?
印顺:所有的都谈。谈宗教状况,谈他的经历,谈他对我的希望。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出家。
社会与公益:当时没答应?
印顺:没有。后来我回到家中,他每晚10点多钟给我一个电话。为此我换了4部电话,可老和尚照样能在当天晚上10点钟找到我。慢慢的,我逐渐对老和尚以及佛教产生了一种信心,用了半年时间作出了出家的决定。
社会与公益:仅仅是信心吗?
印顺:当时,我认为我出家当和尚之后,可以改变佛教界人员素质低下、结构比较混乱的状况,可以为整个社合道德体系的重建做点贡献,我把这个当成一个事业,然后慢慢地确立信心。
社会与公益:评价一下您心目中的本焕长老。
印顺:本焕长老是弘法寺的开山方丈,老人家今年已经105岁,依然心怀家国、仁济众生。近年来,老人家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他一生忧国忧民,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后筹集资金数亿元,恢复、兴修十几座寺庙,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与爱戴,被誉为佛门泰斗。现在每天登门拜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佛诞日、节假日人数更多,每年的初一到十五,信众达到10万之多。
社会与公益:您26岁弃俗出尘,现在已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了,老和尚在您这个年龄时,可没现在这个地位。
印顺:老和尚比我厉害多了。他在高寺7年没有出山门一步,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天天用功、打坐,我做不到。他从河北三步一拜到山西五台山,在碧山寺的茅棚里落脚修行,一住就是10年,我没有。他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血写经,燃臂孝母,我也没有。在这点上,老人家为我们每个出家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个标杆,达到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社会与公益:是不是和老和尚相比,您要顺利的多?
印顺:躬逢一个伟大的时代,身在一个伟大的城市,遇到一个伟大的人物,这是我的幸运。可以说,和别人比起来,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老和尚。由于老和尚的教导,我没有走半步弯路。特别是在修行上,别人可能还不停地在黑暗中摸索,而我已经坐着火箭奔向未来了。
社会与公益:可不可以说这也是您的福报?
印顺:是我的福报。
采访手记
关于印顺大和尚,此前我已早有耳闻,但在被誉为都市丛林的弘法寺与他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聆听他说些禅话,这还是第一次。
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上午9点赶到弘法寺。由于当时大和尚事务缠身,寒暄片刻后,在无花居士的陪同下,就佛学院的相关情况采访了佛学院的来定法师,并体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临近中午,还和游人一样,享用了弘法寺的免费斋饭。
下午4点多钟,我们再次去见老和尚时,他正在接待一名青年游客。无花居士提醒大和尚,记者已等了快一天,大和尚笑着对我说:“哈哈,这是你的福气啊!”一席话说的周围的人朗声大笑。
待他忙完,我征求他的意见:“到哪采访?”大和尚脱口而出:“我们到外面边走边聊。”
眼前,是仰慕多日的印顺大和尚,脚下,是层峦叠翠的山谷绿树,心中,是难得的沉静和闲适。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是暮色降临。采访结束后,大和尚给我们在场的每个人亲手戴上一枚吉祥吊坠,并愉快地为我在他的书上题字留念,还赠送了名片。我发现,他的名片竟是中英文两种文字。
临别时,我说,自己很早以前就萌生了来弘法寺采访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机会,正好前几天和几百人一起听了大和尚的讲座,现在大和尚不仅就站在我的面前,还让我听到不少平时难得听见的禅话,我想这应该是缘吧,他笑着说,是!
末了,我笑着反问,之前有记者说,见到大和尚会心生紧张,我怎么没觉得紧张呢?大和尚用手指着我:“那证明你定力好!”话音未落,顿起的笑声,一阵阵被抛向空旷的山谷……
祝愿弘法寺的开山方丈本焕长老福寿绵长!祝愿印顺大和尚的弘法事业蒸蒸日上!
链接:深圳弘法寺
深圳弘法寺于1983年开始筹建,1985年本焕长老亲自洒净动工,1992年6月主体建筑基本完成。新兴的弘法寺建筑面积已达三万多平方米,殿、堂、寮、房、楼、阁共四十余处,现已成为深圳地区香火最旺的禅宗寺院,是一座充满希望的菩提道场,最具活力的都市丛林。
自筹建至今,弘法寺伴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完善和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寺院,誉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最好体现,现代化手段管理寺院成功的典范。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弘法80余载的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和衣钵真传印顺大和尚亲率僧团励精图治,努力践行“以道风建设为中心,慈善、文化为两翼,打造人文佛教平台”的宗旨,以现代理念管理寺院,以文化弘法利生,用慈善福利社会,用科学人文打造道场,把弘法寺办成中国一流的佛教文化寺院,使之成为体现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窗口,连接两岸三地佛教文化友谊的桥梁。(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弘法寺文化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戴军
印顺大和尚,湖北襄樊人。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博士。
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当今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剃度出家,其后被本焕长老付法传灯,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
2008年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兼任深圳弘源寺、万佛禅寺、大华兴寺、龙兴寺方丈。2011年3月荣膺中国佛教协会尼泊尔中华寺第二任方丈。
他是北京大学专攻哲学与宗教学的硕士研究生,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在26岁时弃俗出尘,选择了出家的道路。8年后,34岁的他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36岁被增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今年3月,在尼泊尔蓝毗尼,他正式荣膺中国佛教协会在境外的唯一道场——尼泊尔中华寺第二任方丈。
削发为僧,他的转身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创办佛学院,他的目标和期许又是什么?在文化强国被提到国家高度的今天,他高瞻远瞩的创新会对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重塑道德体系,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他弘法利生的善举会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就上述问题,11月18日,本刊记者前往素有深圳“绿肺”之称的梧桐山麓,在掩映其中的弘法寺专访了这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背靠陡峭叠翠的山崖,前临涟漪万顷的仙湖,雨后初晴的弘法寺清新怡人,满目葱翠。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17日,弘法寺开山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长老105岁寿诞在这里隆重举行。置身青山雾蔼、梵音弥绕的弘法寺,记者不难想象到当时庆贺场景的壮观。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方脸大耳、笑容可掬的印顺大和尚侃侃而谈,语带禅机。从出家的因缘、角色的定位,与本焕长老的师徒情深,到现代人的苦恼、幸福的找寻,以及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所谈内容令记者无不受益匪浅,颇多感慨。
我们的话题从弘法寺佛学院的创建徐徐展开……
在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上闯出一条新路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首届学员已于今年9月29日正式开学了,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创办弘法寺佛学院的?
印顺:目前,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异常严重,重塑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显得极为重要。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佛教被推到了时代的浪潮面前,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但是长期以来,佛教界人才缺乏,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当时我就在想,深圳既然是一个特区,在经济建设上闯出了一条道路,那么在道德体系的完善和重塑上,能否也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我们就想到创办一个佛学院。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直属于中国佛教协会,由弘法寺和北京大学共建的全国性高等佛学院,由本焕长老亲任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合作办学协议,可能在中国教育史上会是一项创举,这种创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印顺:弘法寺佛学院有三个创新。一是北京大学与弘法寺合作办学,尝试创设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对接、融合的先例。二是师资招聘、培训社会化首开全国佛教教育的先河。三是筹办居士教育内容,佛学院计划明年放宽招生范围,在家居士也可报考。
社会与公益:弘法寺佛学院是深圳第一所佛学院,和其他佛学院相比,弘法寺佛学院有什么特点?和北京大学具体怎么共建?
印顺:学院不仅改变了过去佛教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历史,而且为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权威,所有课程均按北大的要求设置,面向社会招聘名师、送教师到北大进行培训,这也是开了全国佛教教育的先河,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新型的弘法人才。另外,新生入学,和国内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先参加包括军训在内的入学教育,对品行兼优的学生,会推荐到北大继续读研究生。
社会与公益:佛学院近况怎样?
印顺:佛学院设置了多间课室,还有禅堂和电脑房,占地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目前,共设有禅学、净土、佛教艺术、传播学四个专业。除佛学课外,学员还学习包括英语、计算机、写作、书法和体育课在内的文化课程。首期85名青年僧人现正接受学制4年的本科教育,前两年实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分流培养,以多种形式完成专业领域的学习,学僧毕业时颁发弘法寺佛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社会与公益:佛学院采取和北京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聘请名师,可以说是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这样的设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或者说,佛学院的目标是什么?
印顺: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不仅仅要完成国内佛教的振兴,还必须要有“走出去”的雄心和能力,只有把我们的核心文化向各国输出,才能为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和谐做出贡献。基于这一点,所以我们一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自强体系,二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引领这个时代,真正发挥佛教道德教化、清净人心的积极功能,为21世纪佛教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让中国的佛教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就是一个小和尚
社会与公益:您既是中国佛协的副会长,又是多座寺院的方丈,还是广东省的政协委员,您最看重的身份是哪一种?或者说此时此刻,您最希望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记者?
印顺:所有的身份和荣誉都是贴在墙上的标签,我就是一个小和尚,一是要了脱生死,二是要弘法利生,我还是个方丈,还要对这个寺院进行管理。
社会与公益:对寺院的管理,有没有什么新的改革措施?
印顺:也不能说是改革,就是针对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做些变化和调整,不断地适应它,引领它。
社会与公益:会采取什么样的弘法模式?
印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佛教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与公益:比如呢?
印顺:我们这里有免费的斋饭,免门票,免住宿。还有免费的三柱环保香,免费的直饮水。为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我们充分借助了一些现代的传播手段,比如我们的弘法寺网站和《弘法》刊物就办的不错。
社会与公益:其他寺院也这样吗?
印顺:其他的我不知道。弘法寺是十方供养的,取之十方,用之十方。道场,是社会道德教化的场所,人类灵魂的家园,当道场沦为商场时,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了。
社会与公益:这是对人间佛教的理解?
印顺:佛陀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间,佛陀诞生在人间,成佛在人间,传法在人间,涅在人间。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
烦恼都是自找的
社会与公益:现代化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同样的幸福和快乐,反而使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缺失。现在,媒体上不时有一些人因痛苦不堪而跳楼自尽的报道,好多人都活的不快乐,现代人怎么会这多烦恼?
印顺:烦恼都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社会与公益:烦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顺:一把盐,放在杯中的水里,你会觉得水很咸,如果放到湖里,你会觉得水有变化吗?《普贤行愿品》的第三大愿,是广修供养。行广修供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自己的心量。心量一旦拓展开了,很多原本让我们很烦恼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社会与公益:佛教要求我们学会放下,不要执着,可我们做事不是要求要执着吗?
印顺:当提起提起,当放下放下。
社会与公益:要放下什么?
印顺: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社会与公益:怎么才放得下?
印顺: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坐同一个车,走同样的路,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佛教为什么有84000个法门?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每个人的愿望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走的道路也不可能一样。回家的路不止一条,所有的路都可以回家。
社会与公益:前不久,您在深圳图书馆以“找回你的幸福感”为题,用禅者的智慧和亲切的语言,教市民如何保持自己内心幸福的方法,引起市民强烈共鸣。从当时市民的踊跃可以看出人们内心的需求,佛教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
印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
社会与公益:您觉得出家的人会越来越多吗?
印顺:出家出的是生死之家,不是世俗之家,是心的超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出离生死之家。
社会与公益: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回幸福感?
印顺:幸福与外在的物质无关,向外追是追不到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感知和感受,源自于内心的持续的平和、安详和满足。只有把心向内转,让心回家才有希望找到幸福。
社会与公益:我留意到,上次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你提到过人的烦恼和不幸福是由12个字引起的。
印顺: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社会与公益:如何解决?
印顺:改掉中间的一个字: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忘得了。只要把念头轻轻一转,另外20个字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幸福:打些禅坐、说些禅话、听些禅音、用些禅心、做些禅事。
社会与公益:就当下而言,佛教的作用是不是也在与时俱进?
印顺:佛教的作用,一贯的就是为这个社会安心,为民族安魂。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心累
社会与公益:我了解到前几天您才从台湾回来,接着又去了北京。昨天,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等领导参观了弘法寺佛学院,今天您又接受了澳亚卫视的采访,一直都这么忙吗?以今天为例,从早晨到现在都忙了些什么?
印顺:事忙心不忙,事乱心不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当下。
社会与公益:现在每天起床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印顺:不想,东边来的东边回,西边来的西边回。来什么就处理什么。
社会与公益:不想弘法寺的管理,佛学院未来的发展吗?
印顺:把该做的事做好,做好就放下。
社会与公益:刚才还在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又要接受记者采访,这么晚了,还有这么多人在这里等您。累吗?
印顺:我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然后拜佛、诵经、接待客人,晚上大概12点休息。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心累,身累并不可怕,你们是在成全我啊。
社会与公益:您知晓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和各类新闻,作为一个出家人,您比我们还要入世,平时怎么和外界保持联系?
印顺:我每天看参考消息。社会上的不少事,每天都有人给我说啊。
社会与公益:听说您不会电脑?
印顺:不会,不是说我学不会它,其实,我也是有意回避,与这个社会和身外之物保持一点距离,可以让自己更清醒。
让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都能佛光普照
社会与公益:如果一个信佛的人和一个不信佛的人同时站在您面前,您是不是对他们有所分别?
印顺:他相信菩萨是他的事,他不相信菩萨也是他的事,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不要有分别心。
社会与公益: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请描述一下您心中的“理想国”?
印顺:佛教成为国教,佛教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让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都能佛光普照。
社会与公益:这个过程漫长吗?
印顺:事在人为。只要走,总有到家的时候。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老和尚
社会与公益:提到弘法寺,提到您,本焕长老总是绕不开的人物,谈谈您和本焕长老的因缘。
印顺:我和老人家的因缘始于2000年。当时我在湖北省青年旅行社,来深圳休假时,受一个领导的委托,我去看望他。一见到他老人家,他就抓着我的手谈了三个多小时。
社会与公益:都谈了些什么?
印顺:所有的都谈。谈宗教状况,谈他的经历,谈他对我的希望。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出家。
社会与公益:当时没答应?
印顺:没有。后来我回到家中,他每晚10点多钟给我一个电话。为此我换了4部电话,可老和尚照样能在当天晚上10点钟找到我。慢慢的,我逐渐对老和尚以及佛教产生了一种信心,用了半年时间作出了出家的决定。
社会与公益:仅仅是信心吗?
印顺:当时,我认为我出家当和尚之后,可以改变佛教界人员素质低下、结构比较混乱的状况,可以为整个社合道德体系的重建做点贡献,我把这个当成一个事业,然后慢慢地确立信心。
社会与公益:评价一下您心目中的本焕长老。
印顺:本焕长老是弘法寺的开山方丈,老人家今年已经105岁,依然心怀家国、仁济众生。近年来,老人家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他一生忧国忧民,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后筹集资金数亿元,恢复、兴修十几座寺庙,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与爱戴,被誉为佛门泰斗。现在每天登门拜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佛诞日、节假日人数更多,每年的初一到十五,信众达到10万之多。
社会与公益:您26岁弃俗出尘,现在已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了,老和尚在您这个年龄时,可没现在这个地位。
印顺:老和尚比我厉害多了。他在高寺7年没有出山门一步,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天天用功、打坐,我做不到。他从河北三步一拜到山西五台山,在碧山寺的茅棚里落脚修行,一住就是10年,我没有。他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血写经,燃臂孝母,我也没有。在这点上,老人家为我们每个出家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个标杆,达到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社会与公益:是不是和老和尚相比,您要顺利的多?
印顺:躬逢一个伟大的时代,身在一个伟大的城市,遇到一个伟大的人物,这是我的幸运。可以说,和别人比起来,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老和尚。由于老和尚的教导,我没有走半步弯路。特别是在修行上,别人可能还不停地在黑暗中摸索,而我已经坐着火箭奔向未来了。
社会与公益:可不可以说这也是您的福报?
印顺:是我的福报。
采访手记
关于印顺大和尚,此前我已早有耳闻,但在被誉为都市丛林的弘法寺与他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聆听他说些禅话,这还是第一次。
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上午9点赶到弘法寺。由于当时大和尚事务缠身,寒暄片刻后,在无花居士的陪同下,就佛学院的相关情况采访了佛学院的来定法师,并体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临近中午,还和游人一样,享用了弘法寺的免费斋饭。
下午4点多钟,我们再次去见老和尚时,他正在接待一名青年游客。无花居士提醒大和尚,记者已等了快一天,大和尚笑着对我说:“哈哈,这是你的福气啊!”一席话说的周围的人朗声大笑。
待他忙完,我征求他的意见:“到哪采访?”大和尚脱口而出:“我们到外面边走边聊。”
眼前,是仰慕多日的印顺大和尚,脚下,是层峦叠翠的山谷绿树,心中,是难得的沉静和闲适。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是暮色降临。采访结束后,大和尚给我们在场的每个人亲手戴上一枚吉祥吊坠,并愉快地为我在他的书上题字留念,还赠送了名片。我发现,他的名片竟是中英文两种文字。
临别时,我说,自己很早以前就萌生了来弘法寺采访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机会,正好前几天和几百人一起听了大和尚的讲座,现在大和尚不仅就站在我的面前,还让我听到不少平时难得听见的禅话,我想这应该是缘吧,他笑着说,是!
末了,我笑着反问,之前有记者说,见到大和尚会心生紧张,我怎么没觉得紧张呢?大和尚用手指着我:“那证明你定力好!”话音未落,顿起的笑声,一阵阵被抛向空旷的山谷……
祝愿弘法寺的开山方丈本焕长老福寿绵长!祝愿印顺大和尚的弘法事业蒸蒸日上!
链接:深圳弘法寺
深圳弘法寺于1983年开始筹建,1985年本焕长老亲自洒净动工,1992年6月主体建筑基本完成。新兴的弘法寺建筑面积已达三万多平方米,殿、堂、寮、房、楼、阁共四十余处,现已成为深圳地区香火最旺的禅宗寺院,是一座充满希望的菩提道场,最具活力的都市丛林。
自筹建至今,弘法寺伴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完善和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寺院,誉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最好体现,现代化手段管理寺院成功的典范。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弘法80余载的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和衣钵真传印顺大和尚亲率僧团励精图治,努力践行“以道风建设为中心,慈善、文化为两翼,打造人文佛教平台”的宗旨,以现代理念管理寺院,以文化弘法利生,用慈善福利社会,用科学人文打造道场,把弘法寺办成中国一流的佛教文化寺院,使之成为体现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窗口,连接两岸三地佛教文化友谊的桥梁。(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弘法寺文化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