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当前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总结归纳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围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措施,推进大学生积极开展文学阅读活动。
  关键词:文学阅读;阅读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65-02
  
  高尔基说过:“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巨大的说服力”。文学创作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1]。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作为一种特殊信息的输入手段,可以充实他们的头脑,从而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乃至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整个人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文学阅读。引导大学生阅读和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可以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乃至专业技术教育。努力营造一种“文理渗透”的学习环境和读书氛围,让非文科专业的学生投入文学阅读的怀抱,是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重大使命。那么,当代大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如何呢?他们对文学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呢?作为文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分析,并进行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
  对我省西部两所高校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展开了调查。一所是河西学院,一所是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观察调查。问卷调查以纸质问卷为主,以部分采访为辅;观察调查以两所高校图书馆借阅书目和文学类书籍借阅量进行调查。对纸质问卷和采访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0份,回收率为95%,全部为有效问卷。调查问卷基本上体现了大学生当前的文学阅读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汇总分析,反映的情况如下:
  (一)文学阅读投入减少,娱乐消遣性凸显
  大学生文学类书籍阅读人数和数量减少,每天用于文学阅读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不足[2]。我们通过调查得知,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娱乐消遣类”的书籍,而“文学类”书籍的排在第二位。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一年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在5册以下。调查结果还显示,有9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不足6小时,近60%的大学生每年用于购买文学作品的开支不足50元。那么,大学生很少阅读文学作品的原因何在呢?我们通过访谈得知,大学生没课的时候经常以逛街、聊天、打牌、上网、谈恋爱来消磨时间。“没时间”读书只是一个借口,“没钱”买书同样是一种托辞。
  (二)阅读态度存在偏激,文学逐渐边缘化
  在调查中,79.0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多读,10.93%的大学生认为读不读都一样,20%的大学生认为读那么多没用,还不如考证过级实际。通过对两所高校图书馆文学类书籍借阅情况的调查得知,金庸小说的借阅量最大,其次是韩寒和郭敬明等80后作家个性张扬的作品。对文学的纯粹热爱阅读被更多的功利、实用阅读所取代, “考研热”、“考证热”温度不减,平时阅读的大都是与考试、过级有关的书籍。即便是阅读文学作品也只不过是紧张学习之后的消遣放松。只是通过看录像、看影碟、看电视去浏览世界名著,去蜻蜓点水的涉猎文学,从电视剧的热播转而带动小说的热读。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书籍的态度存在偏激,文学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3]。
  (三)文学底蕴逐渐缺失,影视剧大受追捧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大学生文学底蕴令人堪忧。此次调查问卷的最后为主观题,需要大学生填写最想阅读的文学作品、留下印象最深的文学作品、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等几个问题。在汇总分析问卷的同时,时常遇到一些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大学生文学底蕴正在逐渐缺失[3]。主要表现在:作家名字错误百出,把“路遥”写为“陆遥”,把“朱自清”写为“朱自青”。 文学作品与其他著作混淆,在最想阅读的文学作品调查中出现了《读者》、《羊皮卷》等非文学作品。中外古今未分,在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中出现了“高尔基”、“罗贯中”等;在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红与黑》、《西游记》等。影视剧大受追捧,在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列举的为时下热播的电视剧,如《亮剑》、《蜗居》等。
  二、对策研究
  大学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文学阅读是对这些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大学声阅读存在的层次性、盲从性、功利性、指定性、消遣性特征,要进行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阅读危机”。
  (一)国家面向高校倡导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的课程地位。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有必要开设“文学欣赏”或“大学语文”之类的课程,把语文教育作为施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在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中应大面积开设语文课程,应把语文课程提到与专业课同等的地位,在时间的分配上,要保证教学的时数。在理工科学生中开设不少于1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课,以“够用为度”,要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开设选修课、兴趣小组、讲座等。在有限的课时内,从渊博的中华文化中吸取精华,这样促使学生学习语文,增进语文知识,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校及文学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大学生文学阅读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为主,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大学生的阅读,加大指导力量。同时,以文学社团为依托,学生通过社刊抒发情感、吐露心声,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喜好度。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举办文学知识讲座、文学知识竞赛、文学征文、文学沙龙等,使更多的学生热情参与活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文学的重视程度就会加强,从而带动学生文学阅读。
  (三)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欣赏性阅读方法,是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自我开展“互推好书”、“文学作品交流体会”、“文学作品诵读”等活动,自我制定阅读计划。通过“文学欣赏”、“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师去引导学生开展课余阅读、作品品评,推荐在校大学生必读书目。使大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在欣赏阅读中提升审美。从而养成较好的文学阅读习惯。在文学阅读中,塑造自我完美的个性。
  (四)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空间。大学生主体倾向是学习的,学习兴趣很浓,学风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文学的氛围和兴趣。通过学校良好的学风,学校硬件环境的改善,图书馆文学书籍的更新等,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创造学生文学阅读的读书氛围和空间。在“对读书”、“读好书”的知识追求中,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迷恋网络短信和追星,低俗社会风气等的影响中摆脱。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积极投入文学读的怀抱,体会文学阅读所带来的积极性[4]。
  (五)以盛行的网络文学作品为契机,提高大学生阅读的兴趣。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态,正以其超强的传播能力影响着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人数众多的大学生,在阅读接受网络文学方面显示出:关注度高,以娱乐为主,能较好地自我确认其影响等特点。利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总之,加强大学生文学阅读对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大学生努力增强读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会、家庭、学校努力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这种阅读危机才有可能得到一些缓解。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学校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文学阅读,回归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深层的历史记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M].第三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封春元,张琳.大学生文学阅读与家庭背景的关系[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06).
  [3]宁艳艳.新阅读时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
  [4]杨健.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20).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趣味性少而严肃性多。那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出愉快教学“十二法”,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7-01    一、思想政治课愉快教学“十法”  思想政治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趣味性少而严肃性多。那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摘要: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以及“我思”曾给先验现象学以新的推动,但是普遍怀疑并不能达到彻底的明见性,而必须借助于现象学的悬搁从不具有完备的明见性的“我思”过渡到能够作为认识之奠基的“先验自我”之上。  关键词:明见性;普遍怀疑;我思;先验自我  中图分类号:B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8-01    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中写道,“法兰西最伟大的思想家
期刊
摘要:关于“性”本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而最著名的两个观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本篇试图将两者综合论述以及全面性的阐释所谓“性”的本质,并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理解。  关键词:孟子;荀子;性;善恶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3-01    “性”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牟宗三先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互联网时代,努力探索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网络立体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作用,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0-02    青年大
期刊
摘要:清代可说是马班异同研究成就最大的时期。清人对前人的成果展开了总结性的评论。清代学者在对前人研究马班异同的成果进行全面清理以后,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其中确有不少超越前人的地方。从总体上说,清代学者对马班异同的认识问题,其主要倾向于甲马乙班,又认为班马皆为良史。  关键词:清代;《史记》;《汉书》  中图分类号:I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4-02
期刊
摘要: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导师。就是在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以人为本”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别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理论、民主法制理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阐明了“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以人为本;邓小平理论;重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人的学习方式通常有两种: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前者为知识简单传授,侧重课本知识的“学会”,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应试的能力;后者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即“会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法;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46-01    传统的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
期刊
摘要:《地球概论》不仅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先导地位,起着为其他课程开路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地球概论》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困难和危机,因此,对其探讨和实践对高校同类课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58-02    《地球概论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实状况,分析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和利用价值,倡导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运用混合学习模式,探讨混合学习在大班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61-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在人力、财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定位与发展应围绕政治理论素养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政治理论素养能力是重要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是基本要求,教育科研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定位;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50-01    一、加强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