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压力情况。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年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结论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年级的高低有关,及时加强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低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疏导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有调查研究报道,大学生压力源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压力,其次是生活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的过大会导致学生、家长心理压力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1。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研究江苏省某高校文科、理科、医科三个大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文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2名,女生58名,理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7名,女生53名,医科类学生100名,男生61名,女生49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88%,其中文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8份,理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7份,医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9份。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表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地方实际,问卷自编而成,包括自我定位,职业选择,职业期望,社会地位等4个维度,总共20个项目,项目分级1-5分,分数越低,表面压力越小。
1.2.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经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文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1.11±2.13),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8.87±1.17),理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2±1.31),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101.12±2.07),医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7±1.82),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9.61±1.56),三大专业的大二大三年级得分居中,并且三大专业的压力得分高低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
3 讨论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各个学科的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可能是高年级学生即将要面对择业,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职业取向和备考准备的压力有关2。低年级学生刚进大学,焦點主要集中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
因此高等教育在低年级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就业方面的宣传,高年级学生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学校要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大学生更要化压力为动力,调整心态,准确定位3,早作准备争取早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赵丹娣,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75-377.
[2]林梅、杜宁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2.
[3]李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水平及应对能力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0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有调查研究报道,大学生压力源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压力,其次是生活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的过大会导致学生、家长心理压力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1。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研究江苏省某高校文科、理科、医科三个大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文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2名,女生58名,理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7名,女生53名,医科类学生100名,男生61名,女生49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88%,其中文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8份,理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7份,医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9份。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表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地方实际,问卷自编而成,包括自我定位,职业选择,职业期望,社会地位等4个维度,总共20个项目,项目分级1-5分,分数越低,表面压力越小。
1.2.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经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文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1.11±2.13),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8.87±1.17),理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2±1.31),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101.12±2.07),医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7±1.82),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9.61±1.56),三大专业的大二大三年级得分居中,并且三大专业的压力得分高低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
3 讨论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各个学科的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可能是高年级学生即将要面对择业,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职业取向和备考准备的压力有关2。低年级学生刚进大学,焦點主要集中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
因此高等教育在低年级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就业方面的宣传,高年级学生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学校要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大学生更要化压力为动力,调整心态,准确定位3,早作准备争取早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赵丹娣,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75-377.
[2]林梅、杜宁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2.
[3]李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水平及应对能力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