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决议》的主旨、贯穿《决议》的主线,是要“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断成功的四个根本性因素.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于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强制阐释已成为当今文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比较文学学科领域,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的强制阐释一直存在,并产生了明显的阐释变异.从阐释学视角进入比较文学研究,可以将比较文学中的双向阐释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作为比较文学学科提出的新话语,比较文学阐释学包括六个基本方法论:理论阐释作品、作品阐释作品、理论阐释理论、翻译阐释学、跨文明阐释学和阐释变异学.比较文学阐释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反思当前强制阐释问题的新视角,化问题为机遇,通过对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阐释实践进行系统性建构,为目前中
郑观应早年怀抱儒道济世之心,批评恶俗劣习,借助因果报应和天诛神谴劝导世人弃恶从善,间或透露出对国家介入的期待.担任买办日久,他更加意识到洋商背后的国家强力支持,遂萌生通商务、兴制造、强国家的洋务思想.参与洋务受挫和中法战争又让他转变观念,形成“以议院书院为体,以通商制造为用,以中国圣教为本”的变法理念.追溯郑观应思想的演进路径,分析其变法思想的转换轨迹,厘清儒家关怀、道教信仰和西学知识在其思想架构中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郑观应及其思想体系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突出特点是家国一体.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家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而当“家国”被视为一个整体时,则通常偏重于以国为家.在后一种理解中,国的价值具有绝对性,国重于家,爱国是国民无条件的义务,是最高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