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归来谈职业教育改革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加坡在创新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沈阳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及本校发展情况,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 企业新型学徒制 教育改革
  2016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组织职业学校校长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笔者对所见所闻受益匪浅。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概况
  1.职业教育理念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无价支保”。“无”是新加坡人无分数、学历限制;“价”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支”是政府的全力支持;“保”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终身学习。所以,在职业教育上实施的是政府全力支持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制度。
  2.职业教育模式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模式: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起来,实行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创造工厂实践情境,从模拟到模仿到融合,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要求,辽宁省沈阳市的部分试点单位相继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采取企校合作方式,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在企业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在技工院校培养主要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三、关于笔者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笔者学校是一所轻工艺术类学校,但是却没有按照轻工艺术类学校定编。目前,学校教师短缺,没有固定的培养渠道和来源,学校没有自主引进教师的权力,从历史上看专业教师仅仅是靠毕业生留校,学校要想引进复合型教师受年龄、学历的限制根本不可能,這就需要上级应该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给予学校在招收专业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近几年,笔者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如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考核;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操作技能等。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内容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用十分之七的时间让学生在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以外,理论教学也把机器设备或者是仿真设备搬到教室,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刻,各专业教学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要适应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教学目标明确,单元过关,试行问题教学法。即考核理论又要考核实践,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学有所得。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学生特点,从学生兴趣人手,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新加坡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与企业生产车间的几乎一模一样,有的甚至比企业的还先进,学生在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并进行实际操作,避免了学用分离,更有利于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提高了对企业的适应性。学校也应该和企业共同创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生的实习能够真刀真枪的进行流水生产,不但掌握了新的技能,而且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学生制作的产品也就变成商品实施出售。
  4.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通过学习新加坡的校企合作经验,依据沈阳市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方案,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方式,组织有培训需求的轻工艺术方面的企业参加新型学徒培训,探索校企职工培训新模式。
  笔者所在的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作为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合作单位,可以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经验,如与“女王美联国际美容”共同建立对外经营实体,企业投资各种实训生产设备,学校出实习场地,店面由企业进行对外经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校企联合招生,双师联合培养,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元格局。
  (作者单位: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
其他文献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孩子。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人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人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行,老师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
摘 要: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实践技能的检阅场,给学校和学生带来各种潜在的利益,然而随着对技能大赛奖牌的过度追求,职业教育渐渐偏离教育初衷。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实践,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了反思,也透露出一种担忧,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员重视。  关键词: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担忧  课 题: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基于技能大赛理念的五年制高职机器人课程模块的构建”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