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外部经营发展环境、企业家自身和社会支持系统四大因素和我国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关联。
压力上升幸福感降低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举行的科学调查中发现,企业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89.5%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只有9.6%认为“压力较小”,0.9%认为“没有压力”。对比2002年~2009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均有接近九成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
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
同时,在压力增大的同时,企业家的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的科学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很幸福”或“幸福”,34.4%认为“一般”,5.2%认为“不幸福”或“很不幸福”,评价值为3.64,略高于中值3。
另外,从不同群体企业家的压力状况来看,越年轻压力越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大;医药、化纤、钢铁和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大,而塑料、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小。
而且,从不同群体企业家的幸福感来看,女性企业家的幸福感要高于男性;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幸福感相对较高;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的幸福感越高;橡胶、通信设备、汽车和IT等行业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对较高,而化纤、纺织、有色金属和造纸等行业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对较低。
四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2005年~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主要基础,参考了1993年以来连续跟踪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近年来企业家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企业经营状况、外部环境、企业家自身因素和社会支持系统四大因素对企业家压力和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明显。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林陌分析说,企业家的生活和以下几个字眼分不开——压力、忙碌、紧张。社会竞争、情感困扰和代际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压在现代人尤其是企业家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现状的满意度与压力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状况越好,企业家的压力越小;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越好,企业家的压力越小,幸福感越高;企业家对于企业现状越满意,压力越小,幸福感越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年轻员工的心理素质值得关注。抗压能力特别低,基本的心理训练没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生教育都没有。”企业内部新一代年轻员工的心理素质较差,也是企业家在从事企业内部管理时可能频繁产生一些突发性事件的一大心理顾虑。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厂长所作的调查发现,53%的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将产生重要影响。2002年的科学调查显示,关于“当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与谁交流”,仅有2.6%的企业家选择“心理咨询专家”,选择最多的是“单位以外的朋友”和“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反映出企业家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支持。此外,2007年的调查还发现,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的压力和幸福感影响也很大。
在转型中缔造幸福企业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给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如何在转型中缔造幸福企业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分别给予了科学回答。
政府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缔造幸福企业的前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认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努力营造鼓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关键是在资方,因为资方在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其他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首先需要有善心,还要有智慧。资本的人格化是人性要改造资本的本性。”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说,处理好劳资关系,进行人性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所在。
此外,企业家应不断加强除企业管理与发展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素养的提升,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努力实现事业与生活、成功与幸福的均衡发展。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王垒表示,积极心理的重要四大内涵是乐观、内控、韧性、自我效能。
除营造企业外部经营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家自身因素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外,加强对心理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普及,探索适合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心理支持系统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心态比勤奋、努力重要,心态也比机会更重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说:“幸福企业有3个标准。过去做企业是要增长、要发展、要挣钱、要有利润。现在则转变为:第一是创新,第二是绿色,第三是社会贡献。”■
压力上升幸福感降低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举行的科学调查中发现,企业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89.5%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只有9.6%认为“压力较小”,0.9%认为“没有压力”。对比2002年~2009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均有接近九成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
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
同时,在压力增大的同时,企业家的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的科学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很幸福”或“幸福”,34.4%认为“一般”,5.2%认为“不幸福”或“很不幸福”,评价值为3.64,略高于中值3。
另外,从不同群体企业家的压力状况来看,越年轻压力越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大;医药、化纤、钢铁和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大,而塑料、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家压力相对较小。
而且,从不同群体企业家的幸福感来看,女性企业家的幸福感要高于男性;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幸福感相对较高;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的幸福感越高;橡胶、通信设备、汽车和IT等行业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对较高,而化纤、纺织、有色金属和造纸等行业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对较低。
四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2005年~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主要基础,参考了1993年以来连续跟踪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近年来企业家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企业经营状况、外部环境、企业家自身因素和社会支持系统四大因素对企业家压力和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明显。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林陌分析说,企业家的生活和以下几个字眼分不开——压力、忙碌、紧张。社会竞争、情感困扰和代际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压在现代人尤其是企业家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现状的满意度与压力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状况越好,企业家的压力越小;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越好,企业家的压力越小,幸福感越高;企业家对于企业现状越满意,压力越小,幸福感越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年轻员工的心理素质值得关注。抗压能力特别低,基本的心理训练没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生教育都没有。”企业内部新一代年轻员工的心理素质较差,也是企业家在从事企业内部管理时可能频繁产生一些突发性事件的一大心理顾虑。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厂长所作的调查发现,53%的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将产生重要影响。2002年的科学调查显示,关于“当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与谁交流”,仅有2.6%的企业家选择“心理咨询专家”,选择最多的是“单位以外的朋友”和“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反映出企业家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支持。此外,2007年的调查还发现,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的压力和幸福感影响也很大。
在转型中缔造幸福企业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给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如何在转型中缔造幸福企业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分别给予了科学回答。
政府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缔造幸福企业的前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认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努力营造鼓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关键是在资方,因为资方在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其他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首先需要有善心,还要有智慧。资本的人格化是人性要改造资本的本性。”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说,处理好劳资关系,进行人性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所在。
此外,企业家应不断加强除企业管理与发展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素养的提升,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努力实现事业与生活、成功与幸福的均衡发展。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王垒表示,积极心理的重要四大内涵是乐观、内控、韧性、自我效能。
除营造企业外部经营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家自身因素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外,加强对心理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普及,探索适合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心理支持系统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心态比勤奋、努力重要,心态也比机会更重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说:“幸福企业有3个标准。过去做企业是要增长、要发展、要挣钱、要有利润。现在则转变为:第一是创新,第二是绿色,第三是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