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砺石
概况:
敦煌风砺石孕育于甘肃和新疆交界的库木塔格沙漠东缘,即著名的罗布泊东部,千万年来置身于广袤的大漠戈壁之中,受风沙吹蚀而造型奇崛、质地坚密、玉化程度高、种类繁多,尤其以出景观类造型石而备受广大奇石爱好者的青睐。敦煌风砺石是哈密风砺石的孪生兄弟,是内蒙、青海风砺石的堂兄弟,也是继兰州黄河石之后甘肃省的又一代表石种。
成因:敦煌风砺石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火山灰凝固,后经几亿年的流沙风蚀,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那种如风刻凿的高冷是由地域范围内特定岩石岩性、成岩地质条件所决定的,也是特定沉积环境中多种自然力量集中作用的结果。
特点:敦煌风砺石多以半硅质岩类岩石为主,岩性杂、类型多,且是不同矿物的集合体,同一块半硅质岩类岩石的不同部位因岩性、矿物类型不一样而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不一样,所以,非硅质类岩石如方解石、磷灰石等硬度较低的部分在千万年风沙吹蚀下易脱落成为沟槽,硅质条带坚硬的部分却保留下来更显突出,这也是风砺石多出造型与景观的根本原因。
因所产地区的不同,敦煌风砺石的成熟度、润湿性(也就是亲水性)、膨胀系数、盐敏性等均不同,致使其有的色彩丰富、光彩照人;有的参差错落,颇具瘦、皱、漏、透之态(皱石是赏石的首选);有的似浮雕、圆雕或镂雕,小巧玲珑、造型奇异,俨然悬崖绝壁、怪石嶙峋;也有一些酷似动物、人物等造型……敦煌风砺石的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成就了它的高观赏性,又因产地自然环境恶劣(散落在盐漠、石漠、沙漠广为分布的风蚀旷野)、交通不便、可供赏玩者产量并不大,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敦煌风砺石历经数千万年高温、高热及风沙吹磨,在寸草不生的大漠深处练就了一副铮铮铁骨,又被沙浪反复地雕琢出风骨高傲且累累斑斑的玲珑和皴皱,宛如大漠和戈壁一样广袤神秘。
党河石
党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发源于祁连山,流经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两县市,是疏勒河的一级支流,也是中国唯一一条由南向北流向的地渗河流。党河滋润着戈壁绿洲,养育着敦煌人民,是敦煌的母亲河。茫茫戈壁诉说着绿洲峥嵘,涓涓细流记录着大漠沧桑。
党河是蒙古语“党金果勒河”译名的简称,意思是肥沃的草原。
党河里出产一种白底墨纹的画面石,敦煌人称党河石,也叫青花石。但因当地整体赏石情况的制约,能了解、搜集到的信息有限,仅从见过的一枚党河石和它的收藏者李江涛那里得知,党河石兼具绘画和雕刻两种特色。似用粗笔浓墨,在白净的画纸上或勾或团,或描或染,然后留下大面积的空白……它似乎并不想拘囿于一个主题,或一种风格,而是把很多意象组合在一起,犹如敦煌壁画,运用诸多元素以及着墨的浓淡、笔触的粗细来讲述一个故事。至于主题,当然是着墨最多的了。
绿松石
敦煌绿松石为新发现的石种,于去年三月份,由当地开金矿的企业发现,产地在敦煌北面约200公里方山头的火山口附近。
据当地最早的发现者苏先生介绍:敦煌绿松石当地人称“乌兰花”,大多铁线多且均匀。已发现的最大的单颗约有20多公斤重,但品相稍差一些,品质极高的一块约有12公斤。在当地,已有十来个人加工雕刻绿松石,但都为少量,自己收了大概1吨多原石,该是大户了。目前,敦煌绿松石也论克销售,普通毛料克价在四五元每克,品质高的可达到100元以上,苏先生说经他手出去的,售价最高的一块是150元每克,总重约100多克。
敦煌绿松石主要销往湖北、北京等地。今年年初,已有新疆、山东、湖北多地的人来寻找和挖掘。由于还没有专业的团队和人员进行勘测,所以储量和特性目前尚不明确。
敦煌玉
敦煌玉是产于敦煌的一种高品质石英岩玉,洁白通透,摩氏硬度7以上、密度2.6、折光率1.54,是仅次于和田玉、昆仑玉的一种白玉。
该玉是由甘肃的开矿企业在敦煌附近山区裸露的河床中发现的。据初步估算,可开采矿区约有5.7平方公里,2000万立方米。
敦煌玉最大的特点是通透度极高,洁白莹润;耐高温、抗严寒;质地细腻,砂眼少或肉眼不易发现;硬度高、光泽佳、抛光性能好;白且透者为上品,杂质、裂纹少者为佳。
敦煌奇石集色泽美、形态美,神韵美于一身,看是立体的画,读是博学的书,听是无声的诗,它带给我们一个沧桑、质朴、厚重、神奇的敦煌,使赏者从惟妙惟肖的造型中,从天造地设的巧合中,从空旷悠远的意境中,聆听与触摸到敦煌神奇的弦音。
现状
毋庸置疑,风砺石绝对是敦煌石市的老大,无论是赏玩时间、赏玩人数、认知度还是储量、成交量、价格都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可对于外界来说,敦煌风砺石依然是养在深闺。
原因是,风砺石的产地罗布泊位于哈密与敦煌的交界地带,多年以来,哈密奇石蜚声国内外,敦煌却成了哈密的后花园,走出去的风砺石也多为哈密石友中转,敦煌当地走出去的石友少之又少,故外界只知哈密风砺石,而不知敦煌。风姿无限,质色上乘的敦煌风砺石,也因此被埋没,鲜为外界所知了。
作为资源地,敦煌还很年轻,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应者——石农,没有像样的石馆、没有集中规模型的市场、没有专业的展会或活动、没有成熟的藏家,没有对外交流的经验,没有被公认的名石或精品,这一切既成了它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就看未来如何去走了。
概况:
敦煌风砺石孕育于甘肃和新疆交界的库木塔格沙漠东缘,即著名的罗布泊东部,千万年来置身于广袤的大漠戈壁之中,受风沙吹蚀而造型奇崛、质地坚密、玉化程度高、种类繁多,尤其以出景观类造型石而备受广大奇石爱好者的青睐。敦煌风砺石是哈密风砺石的孪生兄弟,是内蒙、青海风砺石的堂兄弟,也是继兰州黄河石之后甘肃省的又一代表石种。
成因:敦煌风砺石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火山灰凝固,后经几亿年的流沙风蚀,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那种如风刻凿的高冷是由地域范围内特定岩石岩性、成岩地质条件所决定的,也是特定沉积环境中多种自然力量集中作用的结果。
特点:敦煌风砺石多以半硅质岩类岩石为主,岩性杂、类型多,且是不同矿物的集合体,同一块半硅质岩类岩石的不同部位因岩性、矿物类型不一样而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不一样,所以,非硅质类岩石如方解石、磷灰石等硬度较低的部分在千万年风沙吹蚀下易脱落成为沟槽,硅质条带坚硬的部分却保留下来更显突出,这也是风砺石多出造型与景观的根本原因。
因所产地区的不同,敦煌风砺石的成熟度、润湿性(也就是亲水性)、膨胀系数、盐敏性等均不同,致使其有的色彩丰富、光彩照人;有的参差错落,颇具瘦、皱、漏、透之态(皱石是赏石的首选);有的似浮雕、圆雕或镂雕,小巧玲珑、造型奇异,俨然悬崖绝壁、怪石嶙峋;也有一些酷似动物、人物等造型……敦煌风砺石的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成就了它的高观赏性,又因产地自然环境恶劣(散落在盐漠、石漠、沙漠广为分布的风蚀旷野)、交通不便、可供赏玩者产量并不大,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敦煌风砺石历经数千万年高温、高热及风沙吹磨,在寸草不生的大漠深处练就了一副铮铮铁骨,又被沙浪反复地雕琢出风骨高傲且累累斑斑的玲珑和皴皱,宛如大漠和戈壁一样广袤神秘。
党河石
党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发源于祁连山,流经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两县市,是疏勒河的一级支流,也是中国唯一一条由南向北流向的地渗河流。党河滋润着戈壁绿洲,养育着敦煌人民,是敦煌的母亲河。茫茫戈壁诉说着绿洲峥嵘,涓涓细流记录着大漠沧桑。
党河是蒙古语“党金果勒河”译名的简称,意思是肥沃的草原。
党河里出产一种白底墨纹的画面石,敦煌人称党河石,也叫青花石。但因当地整体赏石情况的制约,能了解、搜集到的信息有限,仅从见过的一枚党河石和它的收藏者李江涛那里得知,党河石兼具绘画和雕刻两种特色。似用粗笔浓墨,在白净的画纸上或勾或团,或描或染,然后留下大面积的空白……它似乎并不想拘囿于一个主题,或一种风格,而是把很多意象组合在一起,犹如敦煌壁画,运用诸多元素以及着墨的浓淡、笔触的粗细来讲述一个故事。至于主题,当然是着墨最多的了。
绿松石
敦煌绿松石为新发现的石种,于去年三月份,由当地开金矿的企业发现,产地在敦煌北面约200公里方山头的火山口附近。
据当地最早的发现者苏先生介绍:敦煌绿松石当地人称“乌兰花”,大多铁线多且均匀。已发现的最大的单颗约有20多公斤重,但品相稍差一些,品质极高的一块约有12公斤。在当地,已有十来个人加工雕刻绿松石,但都为少量,自己收了大概1吨多原石,该是大户了。目前,敦煌绿松石也论克销售,普通毛料克价在四五元每克,品质高的可达到100元以上,苏先生说经他手出去的,售价最高的一块是150元每克,总重约100多克。
敦煌绿松石主要销往湖北、北京等地。今年年初,已有新疆、山东、湖北多地的人来寻找和挖掘。由于还没有专业的团队和人员进行勘测,所以储量和特性目前尚不明确。
敦煌玉
敦煌玉是产于敦煌的一种高品质石英岩玉,洁白通透,摩氏硬度7以上、密度2.6、折光率1.54,是仅次于和田玉、昆仑玉的一种白玉。
该玉是由甘肃的开矿企业在敦煌附近山区裸露的河床中发现的。据初步估算,可开采矿区约有5.7平方公里,2000万立方米。
敦煌玉最大的特点是通透度极高,洁白莹润;耐高温、抗严寒;质地细腻,砂眼少或肉眼不易发现;硬度高、光泽佳、抛光性能好;白且透者为上品,杂质、裂纹少者为佳。
敦煌奇石集色泽美、形态美,神韵美于一身,看是立体的画,读是博学的书,听是无声的诗,它带给我们一个沧桑、质朴、厚重、神奇的敦煌,使赏者从惟妙惟肖的造型中,从天造地设的巧合中,从空旷悠远的意境中,聆听与触摸到敦煌神奇的弦音。
现状
毋庸置疑,风砺石绝对是敦煌石市的老大,无论是赏玩时间、赏玩人数、认知度还是储量、成交量、价格都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可对于外界来说,敦煌风砺石依然是养在深闺。
原因是,风砺石的产地罗布泊位于哈密与敦煌的交界地带,多年以来,哈密奇石蜚声国内外,敦煌却成了哈密的后花园,走出去的风砺石也多为哈密石友中转,敦煌当地走出去的石友少之又少,故外界只知哈密风砺石,而不知敦煌。风姿无限,质色上乘的敦煌风砺石,也因此被埋没,鲜为外界所知了。
作为资源地,敦煌还很年轻,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应者——石农,没有像样的石馆、没有集中规模型的市场、没有专业的展会或活动、没有成熟的藏家,没有对外交流的经验,没有被公认的名石或精品,这一切既成了它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就看未来如何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