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贺州市大桂山一带是全国唯一的土瑶聚居地。土瑶是瑶族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分布于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的明梅、槽碓、大明和沙田镇的狮东、新民、金竹等6个村的59个村民小组中,总人口6169人。当地土瑶学生受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虽然当地政府制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瑶学生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从笔者近期到民族班调查得到的情况分析,土瑶学生仍存在学习成绩低下,特别是英语成绩低下的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贺州土瑶学生“三语”现状与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合土瑶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土瑶学生“三语”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语”是指少数民族的本族语(或母语)、汉语和英语(或日语、俄语)的简称。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或多民族地区的学校出现了少数民族母语、汉语和英语的“三语人”。贺州市是多民族地区,包括汉族、壮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民族语言丰富。因此,贺州市临近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中小学校存在“三语人”,其中以土瑶学生最为突出。土瑶学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还有特殊的语言氛围和思维模式。他们在家讲本族语,在社会上主要讲汉语。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英语属第三语言。
1.土瑶学生的“三语”学习现状
土瑶儿童母语的习得。土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人口比较少。“土瑶”这个族称是山外的汉人最先叫起的,他们自称为“投勉”(thou-mjan,土人的意思)。其母语称为“勉语”,属瑶语的一个分支。“勉语”跟瑶语一样,是一种无文字的语言。土瑶儿童从咿呀学语至七岁这段时间里,在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下掌握了本族语。他们不经过课堂学习,也不受智力高低的限制,都能同样掌握本族语,这种方式称之为语言习得。
土瑶儿童的汉语学习。土瑶族群生活水平低下,主要聚居于贺州市的大桂山脉。社区境内无幼儿园,由于土瑶儿童入学前从未接触过汉语,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用汉语读课文,用瑶语解释,以后慢慢过渡到全汉语的听说读写。受环境和心理的影响,土瑶学生之间课后仍用本族语交流。
土瑶学生的英语学习。土瑶学生升上鹅塘和沙田初中的民族班,面临另一种语言的学习,那就是英语。土瑶学生学英语与学汉语相比,完全是以学习型为主的学习方式。按严格意义上说,英语对土瑶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不是第三语言,因为土瑶社区和学校绝少有人使用英语交际,没有自然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2.存在问题分析
(1)土瑶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对英语教育认识不足。一些土瑶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升学。如果不能升学,耗费精力学习英语也是白搭,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科目;另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不如别人,成长环境和见识不能与汉族学生相比,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别人,因此自认不如,自暴自弃,放弃英语这门学科。而社会上一些人也认为,土瑶学生的语言天赋不足,汉语还未学好,哪有时间和精力学好英语,而且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和学校领导们虽然认同土瑶学生学英语,但他们对英语课程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学科开设的价值上,认为既然国家设置了英语这门学科,就不得不把它开起来。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瑶学生的英语教学。
(2)土瑶学生既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又面临“三语”学习困境。土瑶学生上小学之前未上过幼儿园,在社区生活一直使用本民族语言瑶语,形成本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他们上小学时大部分时间是用本民族语言上课,只有读课文和教师解释课文时才接触汉语,课后他们又全都讲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在初中的课堂上教师基本上用汉语上课,但是他们用汉语理解和表达与汉族学生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初中还开设英语课,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本族语和汉语的语言,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掌握语言。
(3)土瑶学生的英语成绩低下。与汉族学生相比,土瑶学生英语成绩的平均分要比汉族学生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低10~20分,经过一年的学习能赶上汉族学生的土瑶学生寥寥无几。土瑶学生普遍反映都想学好英语,但迫于基础太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土瑶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
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该理论构想形成的依据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无论是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主体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不但要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学习主体民族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年轻一代适应主体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主体民族成员除了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要适当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平等和多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培养主体民族成员和少数民族成员养成跨文化的态度,形成跨文化行为的技能与技巧。
遵循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根据土瑶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三语教学,英汉互译,英语理解、表达”的模式是解决土瑶学生英语教育问题的一个途径,因为它在如下方面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1)通过“三语”教学,保存土瑶本民族语言;
(2)培养土瑶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
(3)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进行阅读及思考、理论等技能;
(4)消除对土瑶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心理上的压力;
(5)为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三语教学,英汉互译,英语理解、表达”的模式
(1)三语教学。“三语”教学是指三种语言结合进行的教学,这里所说的“三语数学”是指“瑶汉英”,也就是指在土瑶学生学习英语时,运用本族语(瑶语)和他族语(汉、英)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英语是教学规定用语,本族语和汉语是教学“辅助用语”。
初一阶段的英语课堂应该主要实施三语教学。初一阶段刚入学的学生未接触过英语,当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本民族语言、汉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运用本民族语和汉语的思维和文化习惯去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教师应善于运用瑶语和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在语音发音上找出英语发音与民族语和汉语有相近的地方,找出汉语和英语相同的句子结构,帮助土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发音和结构;同时,教师还应该比较英、汉、瑶三种语言在发音和句子结构的不同之处,避免本民族语言、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初一阶段实施三语教学时要注重听读领先,翻译居中,说写跟上。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种技能,听说读写译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应分阶段侧重培养。其中听和读(包括朗读、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只有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语言的输出。因此,在初一阶段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适宜的,应侧重英语的听和读,英汉互译辅助理解。
三语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使他们比较容易接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找出汉语和英语相同的句子结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听读水平打基础,为说写能力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较快地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英汉互译。英汉互译贯穿初一和初二阶段,特别是在初二阶段,逐渐摆脱民族语的依赖,训练学生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自由转换。由于土瑶学生的社区生活和学校生活不具备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翻译法是适宜的。这里的英汉互译应注重英语和汉语在“结构、功能、文化”上相互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汉词汇和语法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语言和文化与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达到英、汉语思维的目的。
(3)英语理解、表达。对英语的理解、表达是语言学习的较高目标,放在初三阶段侧重培养。初三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听懂和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型结构,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模拟对话,逐渐过渡到与英语教师和同学的流利对话,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写英语的一些应用文,如书信、通知、日记、陈述文、议论文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质,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早读课动口、大声朗读,放学后多读、多写,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书法、英语作文、演讲、背诵、朗诵比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热情高涨。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
一、土瑶学生“三语”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语”是指少数民族的本族语(或母语)、汉语和英语(或日语、俄语)的简称。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或多民族地区的学校出现了少数民族母语、汉语和英语的“三语人”。贺州市是多民族地区,包括汉族、壮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民族语言丰富。因此,贺州市临近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中小学校存在“三语人”,其中以土瑶学生最为突出。土瑶学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还有特殊的语言氛围和思维模式。他们在家讲本族语,在社会上主要讲汉语。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英语属第三语言。
1.土瑶学生的“三语”学习现状
土瑶儿童母语的习得。土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人口比较少。“土瑶”这个族称是山外的汉人最先叫起的,他们自称为“投勉”(thou-mjan,土人的意思)。其母语称为“勉语”,属瑶语的一个分支。“勉语”跟瑶语一样,是一种无文字的语言。土瑶儿童从咿呀学语至七岁这段时间里,在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下掌握了本族语。他们不经过课堂学习,也不受智力高低的限制,都能同样掌握本族语,这种方式称之为语言习得。
土瑶儿童的汉语学习。土瑶族群生活水平低下,主要聚居于贺州市的大桂山脉。社区境内无幼儿园,由于土瑶儿童入学前从未接触过汉语,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用汉语读课文,用瑶语解释,以后慢慢过渡到全汉语的听说读写。受环境和心理的影响,土瑶学生之间课后仍用本族语交流。
土瑶学生的英语学习。土瑶学生升上鹅塘和沙田初中的民族班,面临另一种语言的学习,那就是英语。土瑶学生学英语与学汉语相比,完全是以学习型为主的学习方式。按严格意义上说,英语对土瑶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不是第三语言,因为土瑶社区和学校绝少有人使用英语交际,没有自然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2.存在问题分析
(1)土瑶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对英语教育认识不足。一些土瑶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升学。如果不能升学,耗费精力学习英语也是白搭,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科目;另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不如别人,成长环境和见识不能与汉族学生相比,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别人,因此自认不如,自暴自弃,放弃英语这门学科。而社会上一些人也认为,土瑶学生的语言天赋不足,汉语还未学好,哪有时间和精力学好英语,而且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和学校领导们虽然认同土瑶学生学英语,但他们对英语课程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学科开设的价值上,认为既然国家设置了英语这门学科,就不得不把它开起来。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瑶学生的英语教学。
(2)土瑶学生既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又面临“三语”学习困境。土瑶学生上小学之前未上过幼儿园,在社区生活一直使用本民族语言瑶语,形成本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他们上小学时大部分时间是用本民族语言上课,只有读课文和教师解释课文时才接触汉语,课后他们又全都讲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在初中的课堂上教师基本上用汉语上课,但是他们用汉语理解和表达与汉族学生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初中还开设英语课,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本族语和汉语的语言,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掌握语言。
(3)土瑶学生的英语成绩低下。与汉族学生相比,土瑶学生英语成绩的平均分要比汉族学生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低10~20分,经过一年的学习能赶上汉族学生的土瑶学生寥寥无几。土瑶学生普遍反映都想学好英语,但迫于基础太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土瑶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
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该理论构想形成的依据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无论是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主体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不但要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学习主体民族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年轻一代适应主体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主体民族成员除了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要适当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平等和多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培养主体民族成员和少数民族成员养成跨文化的态度,形成跨文化行为的技能与技巧。
遵循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和教育”理论,根据土瑶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三语教学,英汉互译,英语理解、表达”的模式是解决土瑶学生英语教育问题的一个途径,因为它在如下方面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1)通过“三语”教学,保存土瑶本民族语言;
(2)培养土瑶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
(3)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进行阅读及思考、理论等技能;
(4)消除对土瑶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心理上的压力;
(5)为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三语教学,英汉互译,英语理解、表达”的模式
(1)三语教学。“三语”教学是指三种语言结合进行的教学,这里所说的“三语数学”是指“瑶汉英”,也就是指在土瑶学生学习英语时,运用本族语(瑶语)和他族语(汉、英)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英语是教学规定用语,本族语和汉语是教学“辅助用语”。
初一阶段的英语课堂应该主要实施三语教学。初一阶段刚入学的学生未接触过英语,当学习英语时会受到本民族语言、汉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运用本民族语和汉语的思维和文化习惯去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教师应善于运用瑶语和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在语音发音上找出英语发音与民族语和汉语有相近的地方,找出汉语和英语相同的句子结构,帮助土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发音和结构;同时,教师还应该比较英、汉、瑶三种语言在发音和句子结构的不同之处,避免本民族语言、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初一阶段实施三语教学时要注重听读领先,翻译居中,说写跟上。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种技能,听说读写译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应分阶段侧重培养。其中听和读(包括朗读、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只有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语言的输出。因此,在初一阶段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适宜的,应侧重英语的听和读,英汉互译辅助理解。
三语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使他们比较容易接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找出汉语和英语相同的句子结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听读水平打基础,为说写能力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较快地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英汉互译。英汉互译贯穿初一和初二阶段,特别是在初二阶段,逐渐摆脱民族语的依赖,训练学生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自由转换。由于土瑶学生的社区生活和学校生活不具备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翻译法是适宜的。这里的英汉互译应注重英语和汉语在“结构、功能、文化”上相互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汉词汇和语法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语言和文化与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达到英、汉语思维的目的。
(3)英语理解、表达。对英语的理解、表达是语言学习的较高目标,放在初三阶段侧重培养。初三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听懂和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型结构,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模拟对话,逐渐过渡到与英语教师和同学的流利对话,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写英语的一些应用文,如书信、通知、日记、陈述文、议论文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质,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早读课动口、大声朗读,放学后多读、多写,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书法、英语作文、演讲、背诵、朗诵比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热情高涨。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