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锋是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这天,他搭红圪塄乡乡长的车下去采访,一路上那位新上任不久的小乡长一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在王锋印象中,农村人大多比较质朴。乡长见王锋不太相信,便给他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乡里的干部都到东边的科技园区垫路去了,乡长一个人在乡里值班守电话,这事本该他带队,可县里规定防汛值班必须是党政一把手,党委书记到县里开会,他就得盯着。
  下午两点过后,天空飘来一阵小雨,防汛查岗电话随即响起,指示乡里巡察险情、排除隐患,乡长接电话中间雨就停了,他禁不住有些失笑:一夏天都没下几场雨,庄稼还不够喝的呢,防什么洪?不过他还是决定走走过场。
  乡长上次转了南面几个村,这次轮到北边了,一般的村他就绕村走了,重点的村才会走进去,转到最北边的郑家围子,他想起来这个村的村主任和会计因经济问题刚给撸下来,只剩下妇联一个村干部,慎重起见他决定进村转一圈。


  瞧见村子最后一排站着几个人,他开车过去想跟他们了解点情况,刚下车就发现了问题,街道只是水过地皮湿,对面的小院却积了一院子水,两间土坯的正房就泡在水里。乡长好奇地问村民:“这么危险,怎么没人来清理?”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位以戏谑的口吻说:“泡塌了再蓋嘛!”这是什么话,乡长转圈检查了一遍,发现是前面和侧面的出水口被堵了,问题不大,他转身找人帮忙疏通,却发现刚才闲站着的那几个人一眨眼全没了踪影。
  乡长打算亲自动手,这才发现没带铁锹。他四处张望,发现一位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过来,车后座上卡着把铁锹。乡长说想借用一下,中年妇女说忙着下地干活,不借。乡长只得改借为租,给了中年妇女10块钱。妇女这才笑着答应了。可乡长拿着铁锹过去挖了没几下,妇女不知中了什么邪,又跑过来把铁锹抢了回去,丢下那10元钱,骑着车子慌慌张张地走了。
  乡长正发愁,突然一辆车停在他面前,车上下来个年轻人,此人叫郑冲,是相邻的晶水村人,长年在外跑运输,来此是顺便看望一下住在这个村的长辈。他明白乡长的意图后,从车上拿下来两把铁锹,帮着乡长疏通了水道,就继续办他的事去了,乡长直到院子里的水退尽,才放心离去。
  乡长讲完这件事后,问王锋:“你说现在的村民是什么觉悟?”
  王锋听了也很吃惊,无言以对,他想起了乡长提到的郑冲,说这是个值得挖掘报道的好素材。
  乡长非常赞成,说现在农村就是要弘扬这种乐于助人的好事。他当时留了郑冲的电话,于是用手机给郑冲打了过去。
  乡长摁了免提,郑冲知道是乡长和他通话时,起先挺热情的,后来乡长说到有记者要采访他,郑冲就开始支支吾吾的,似乎有所顾虑。乡长一再追问原因,郑冲才吞吞吐吐说,那天后没隔几天,郑冲的老婆锄地时发现,他家与郑家围子接壤的那块地种的庄稼让人给砍得七零八落的,他怀疑是那次帮忙得罪了郑家围子的人。
  乡长也不好再讲什么,只好悻悻地挂了电话。王锋问乡长:“你想不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乡长回答:“当然想。”乡长说完一拍脑门,对司机说:“不回乡了,直接去郑家围子。”
  两人在郑家围子走访了许多户人家,都说不知道是谁干的。乡长想了想,只得拨打了那个妇联干部的电话。妇联干部过完年就离开村子上班去了,一直没回来,所以对村里发生的事不太了解。她建议乡长从那土屋的主人入手调查。听乡长描述过土屋的方位后,她判断那是马寡妇家。马寡妇今年六十多,一双儿女都在市里工作,她也经常住在市里,不晓得眼下在不在家。
  水泡成那样都没人管,乡长本以为那是两间废弃不用的闲置房,压根没想过再去看。经妇联干部这么一提醒,他急忙赶了过去。马寡妇碰巧从城里回来了,只不过出去给牛备草料去了,乡长嘱咐邻居给马寡妇捎话,让她去村委会一趟。
  没过多久,马寡妇来了,她听说乡长是来调查砍庄稼和房子泡水的事时,就不吱声了。双方僵持了一阵,村委会门口很快便围了一大堆等着看西洋景的村民们。有个老汉还想进屋来瞧,可能是这些人刺激了马寡妇,她终于开口了。
  马寡妇一开口,大家都愣了,她居然承认郑冲家的庄稼是自己砍的,乡长问她:“他不是帮过你吗?你干吗恩将仇报?”马寡妇道:“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原来,今年雨季来的时候,院子里积了点水,马寡妇突发奇想,这几年村里有几户人家申请到了危房补贴,盖起了新房。她有点眼红,也想申请,可她家的房子还算不上危房。马寡妇心想,如果她把房子搞成危房不就行了吗?而且现在村里空缺主事的人,浑水摸鱼,正好是个机会,于是就放任水道堵着,到市里儿女家住去了。她私下托人转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乡里乡亲的,谁还硬跳出来坏她的事?
  马寡妇说:“就是这么个事儿,该咋办就咋办吧!”接着,她站起身就往外走。乡长和王锋思来想去,还真拿她这种行为没辙!
  谁知,就在马寡妇要跨出屋门的时候,外面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地皮颤抖了几下,窗外飘荡起烟尘,有人喊道:“房塌了!”
  人们这才看清,倒塌的正是马寡妇家的房,乡长厌恶地对马寡妇说:“这下你称心了,有资格提出危房申请了?”马寡妇眼珠子转了几转,像是想到了什么,迅速向家的方向冲去,边跑边喊:“我新买的牛犊子啊!”原来,马寡妇打听到最近牛肉价格一个劲儿上涨,就买了头牛犊育肥,出门时把牛锁在堂屋里。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乡长和王锋先后调到市里工作。这天,他们在参加同乡会时遇到了郑冲,郑冲跟人合伙成立了一家私人运输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年发生的事让乡长感到人性黑暗,他便把这件事交给一名副职处理,自己再没过问。虽然早已时过境迁,可当王锋问郑冲,马寡妇怎么赔偿他的,乡长肩膀还是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郑冲一脸茫然地说:“赔偿什么?”经乡长提醒,郑冲似乎想起来了:“她怎么会承认呢?”乡长和王锋异口同声地反问:“怎么不会呢?”郑冲忽然变得有些结巴:“因为没人砍我们家的庄稼!”
  原来,郑冲家的那片地是被村里跑出来的老母猪拱的。他是个踏实做事的人,无意被宣传,不愿意接受采访,于是顺势借了这个理由搪塞过去,没想到乡长会信以为真,还做了调查。
  马寡妇干吗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三个人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郑冲似乎跟马寡妇有过接触,喃喃道:“没听她讲过呀!”
  几天后,郑冲做东请乡长和王锋吃饭。两人到了约定的酒楼后,发现包厢里除了郑冲,还有两位老人,一个是马寡妇,另一位是郑冲的本家叔叔。上菜后,郑冲端起酒杯挑明了酒宴的主题:给马婶平反,然后就将本家叔叔郑老汉推到了前台。
  其实郑老汉才是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最早发现马寡妇家积水的人是他,当时他是去帮助疏通水道的,但在找工具时思想起了变化。自从前年老伴去世后,马寡妇就在市里和村里两头跑。郑老汉知道马寡妇很疼爱孙女、外孙,可她明白亲家也希望和儿孙们在一块,所以在儿女家呆一阵子,她就假装想家回村里看看,其实是主动给对方父母腾地方。马寡妇回家后,常常因为思念儿孙,眼泪汪汪的。
  郑老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如果这两间土房成了危房或干脆没有了,孩子们肯定会把马寡妇接去长住的,她也就能安享天伦之乐了。在农村两间旧土房值不了几个钱,算不上啥财产,真正值点儿啥的是地基。为此,郑老汉“假传圣旨”,对大家称马寡妇想申请危房补贴,恳请大家配合,院子里的水这才经一场场雨积攒了下来。
  郑老汉这么做是有缘由的,郑老汉和马寡妇青梅竹马长大,只因双方父母辈有过节儿,死活不同意两家结亲,才没走到一块,但感情始终都在两人心底珍藏着。马寡妇也心中有数,她回村后听到风言风语后,便晓得是郑老汉在“捣鬼”。
  那天,乡长和王锋他们来调查时,她把事情一股脑都揽到自己头上,是急于让事态平息,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毕竟自己的老伴走的时间还不长,她还没准备重新步入婚姻殿堂,和郑老汉的恋情尚属地下状态,不便暴露。况且当年极力反对他们结合的郑老汉的父亲还在世,两人的事万一传到老人的耳朵里,会加重老人的自责。
  当天,郑老汉也在村里,就是那个站在最前面,想闯进屋的老汉,马寡妇害怕自己再犹豫,郑老汉会讲出实情,那就太难堪了。当年房塌后,马寡妇就搬到儿子家,去年郑老汉的父亲过世后,郑老汉就托人在市里找了份看门房的活,马寡妇有事没事过来帮着做饭清扫。
  乡长和王鋒抱拳表示恭喜,马寡妇大方地说:“什么喜不喜的,搭个伴过日子罢了。”
  “那是,那是。”郑老汉的头点得像鸡啄米。
  分别时,望着两位老人相伴而去的身影,一股暖流涌过三个男人的心头。乡村依然知情重意,只是外人读不懂他们的心罢了。
其他文献
1.意外  吕鹏望着星空想念着女友,一时间竟然忘了车辆抛锚,自己正身处在非洲荒野。  女友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跟自己联系少了,虽有网络但经常掉线,就算联系上了,女友大多数时间也不冷不淡地说工作忙,危机感常常萦绕在吕鹏心头。  部队的任务是建一条公路,铺筑路基的石头需要去极远的山中拉回,上级要求歇人不歇车,必须保证石料的供给。吕鹏领了补给和一名老兵上了车,赤道附近的温度高得和炼狱一般,车又超负荷运转
期刊
1.生物医药工程:从入门到养啥死啥;  2.设计:从入门到掌握如何逼疯自己;  3.立体剪裁:从入门到学会针灸;  4.高等数学:从入门到重修;  5.汉语言:从母语到天书;  6.医学:从入门到被砍;  7.西方经济学:从入门到毕业危机;  8.新闻:从入门到卧底;  9.建筑学:从入门到三过家门而不入;  10.会计:从入门到入狱。
期刊
刘平是村长,这天,他从乡里开会回来,就召集村民开会,说乡里要评卫生村,必须全面清理村里的垃圾。为了达到效果,他决定聘请几名保洁员,每户都要交保洁费。  第二天,刘平就挨家挨户收钱,为了支持村里,卫生费很快就交齐了。村民们就等着享受服务,一睹卫生村的风采。  可等了一个星期,村里还是没招保洁员。村民们等不及了,就问刘平:“如今村里垃圾遍地,再不清理,可就来不及了。”刘平却说:“保洁员的薪水太低,没人
期刊
阿松喜欢看一档名叫“寻情记”的栏目,它的宗旨就是帮助人们寻找失散的亲人。这让阿松不禁想起了他失踪已久的叔叔。  阿松的人生并不顺利,他今年25岁,父母在过去的两年内陆续离世,现在他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他知道,他还有个叔叔,听爷爷说,叔叔是40年前在火车站走失的。  现在,阿松决定要去寻找叔叔。他鼓起勇气上了一次“寻情记”,将自己对叔叔的思念深情地表达了出来。他的朴实与诚恳,打动了广大观众的心
期刊
罗署是税务局检查二科的科长,现在正和一个同事对新宇公司进行税务检查。  新宇公司被匿名信举报偷税漏税,局长宋凯把检查任务交给罗署:“你去核实一下,这种匿名举报大多是查无实据的。”没想到,罗署和同事去新宇公司查了两天,就初步掌握了新宇公司偷税漏税的重大线索。接着,他按照规定调取了新宇公司的账本回来检查。  这天下午,罗署接到宋凯的电话,说他在一家酒店里陪一个朋友吃饭,要罗署过去坐一下。罗署来到酒店门
期刊
学会尊重,学会自强,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郑涛沉着脸,拖着行李箱走进车厢。放置好行李后,他发现对面坐的是一对父子,那父亲皮肤黝黑,衣着邋遢,显然是个民工;那小男孩只有六七岁,长得倒清秀可爱,却穿着廉价俗气的衣服。  看到郑涛,那民工露出有些讨好的笑。郑涛勉强点点头,他在心里暗恨父母无情,竟然以“已经大学毕业”为借口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持,害得他这个从小养尊处优的郑少爷只能靠工资过活,住地下室,吃粗
期刊
1.我的兴趣爱好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2.这人要一没正形,连头痛都是偏的;  3.我这人不太懂音乐,所以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4.没事偷着乐是不太可能了,偷着胖还是有点儿希望;  5.曾以为我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6.我的意中人是个绝色大美女,终于有一天,她会骑着喷火的恐龙来嫁给我的,可是我看见了她的坐骑,却没有看见她的主人。
期刊
婆媳都为孩子好,偏偏因此起隔阂……  周彬和刘巧结婚后,可把婆婆周翠芬给乐坏了。她整天笑呵呵的,烧饭扫地洗衣服,把所有的家务全包了。刘巧也逢人就夸自家婆婆好,隔三岔五地给周翠芬买衣服和保健品。  谁知,这样的好事在一年后全变坏了,原因是刘巧生了个大胖儿子,婆媳两人在争夺管理权上发生了矛盾。婆婆周翠芬抱起孙子就舍不得放下,恨不得自己掀开衣衫给孩子喂奶,还坚持要孩子晚上跟她睡。刘巧更是不肯放手,说孩子
期刊
1.露脸变打脸  尽管周峰早就发达了,可这几年每次回家都非常低调,为的就是在父亲50大寿的这天一鸣惊人,给自己造势,为父亲长脸。  他的家乡老河屯离省城三百多公里,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很多村民这辈子最远也只去过县城,更别说吃过鲍鱼、龙虾这样的海鲜了。可如今,屋里和院子里的二十多桌酒席上,每桌都是只能在电视上才看得到的山珍海味。  村里但凡沾点亲带点故的人都来了,大家纷纷称赞周峰有出息的同时,不停地向
期刊
王柏川这次回来是为了给女儿办结婚酒席的。他准备请重型机械厂的全厂职工喝喜酒,而且不收红包。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一场酒席办下来至少得十万,王柏川现在变得这么有钱了?  直到王柏川开着豪车回到原单位的生活福利区发请帖,人们看到请帖上写明不收红包,这才相信传闻非虚。有知道内幕的人说:“王柏川现在是千万富翁,请大家吃一次喜酒,那是小菜一碟!”  王柏川原来是重型机械厂的职工,他父亲是“老革命”,当年参加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