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虽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如在深交所推出中小板之后,2009年又推出创业板,同时,政府还通过让利于担保公司,建立乡镇银行等多种方式试图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但是,民营企业依旧不能摆脱融资困境。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分析,揭示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并提出一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和完善的整体框架,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我国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分析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与生产规模偏小;信用体系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方式多变以及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差等特点,这无疑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有一定的阻碍。
通过对民营企业总体融资状况、现行融资体系对民营企业的局限性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面临许多困境,这显然是与民营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的。尽管我国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上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但这一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深圳市2014年6月公布的《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缺口达5000亿元。2014年,江西省中小企业办公室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2000亿元。
首先,纵向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可以从宏观层面(民营企业本身的性质,使得其在资金市场上的地位一直以来落后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观层面(民营企业大多数以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这类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本量十分大,资金回笼相对较慢)、微观层面(民营企业在公司制度建设、风险措施防范、财务担保等方面与国企有着明显的差距,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困难重重)。
其次,横向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可以从内源融资困境和外源融资困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源融资来看,民营企业除了本身盈利能力较弱导致的内部资金积累较低以外,税费负担不容小觑。从外源融资的角度来看,与民营企业对接的民营性质的银行较少,除了民生银行是主要针对民营企业服务以外,其他如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都是国有性质,发放给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比重十分微小。而民间借贷资本成本高出银行贷款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这给本来就陷入资金困局的民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此外,目前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不够通畅,资本市场提供的容量极为有限。
二、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
(一)主要融资困境之一——金融环境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完善,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和债券市场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容量较小,筹资总额较少,短期内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需要。尽管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比如加快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等,但相比庞大的民营企业数量,通过上市融资这一渠道还是极为有限的,并且创业板重点扶持的是高科技中小企业。此外,由于发行债券融资对公司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已经发行债券和拟发债券的经济主体基本属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会面临担保机制、风险机制、发行规模和发行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先天不足,并且政府对发行债券融资的资金投向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投向道路、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因此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其次,银行贷款作为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完善,银行成了民营企业唯一的债务资金提供者。然而,由于不动产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品,而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这一抵押品。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稳定性差,金融机构担心民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贷款风险,因此很难给予民营企业资金上的支持。金融机构方面,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琐,特别是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更是受到层层限制,制约了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金融中介机构严重不足,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金融中介机构在社会资金的融通方面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金融中介机构的缺乏使得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大,企业筹资的难度和成本自然也随之增加。资金运动不畅时,使得需要资金的一方找不到合适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使得资金供给的一方找不到资金的合适用途。
目前我国间接融资的资金供给主体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由于我国经济领域多个维度出现的二元结构——即国家所有和民间所有的企业性质,资金供给方在让渡资金使用权时显然会考虑资金需求方的所有制性质。四大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均为国有控股,基于风险的控制和预期收益的考虑,这些金融机构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十分谨慎,由于所有制问题而导致资金使用的软约束使民营企业通过合理渠道获得国家贷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间接金融体系中却缺少直接针对民营企业的民营银行,或者说非国有控股的商业股份制银行少之又少。金融领域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使广大资金拥有者缺乏渠道向民营企业投资。在我国间接融资体系框架中,缺少与民营经济相匹配的大量民营性质银行。
(二)主要融资困境之二——政府与政策
近十年来,为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方面,尤其是涉及融资的问题方面,政策性的歧视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政策的限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许多方面多处于不利的地位。历经十年,民营企业发展飞速,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8万亿,相比2002年的2万多亿,已经增长13倍之多,而国家政策出台十分缓慢,并且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国的金融及经济政策很多都是以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的,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不多。政府政策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使得国家出台的一些扶植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措施本身的行政色彩较浓,政府包办过多及政府工作力度不到位。而某些政策可能因为出台时未经过详细的验证和分析,缺乏可操作性,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但是地方政府也很难依据此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 主要融资困境之三——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1.经营特征。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导致其融资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资产及经营规模相对偏小,经营方式及方向经常变化,导致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具有资金需求频率高、一次需求量小、缺乏资金规划等特征,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偏高。第二,外部筹集来的资金大多用于应付日常经营周转所需,长期资金保障不足。第三、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经营风险较高,加上许多民营企业没有长远规划,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从而加剧了财务风险,这也是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放贷的一个重要原因。
2.信用体系。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信誉状况较差。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存在着种种限制条件,如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产权划分不明晰、经营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不规范和资金管理的缺失等,造成民营企业信誉较差。这样企业再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融资时就会受到诸多限制。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及管理决策能力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或不强,因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而通过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就会受到限制。
3.融资结构。不同经营年限及不同资产规模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时的融资顺序及偏好方面有所不同。一些经营年限长、资产规模大、资本雄厚、信用体系健全、品牌效应及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企业,通常选择外部融资;而经营年限短,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信用体系不健全及市场认可度不高的企业,通常依赖于内部融资。
基于上述原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和合理的融资结构,融资随意性和临时性较为突出,更不可能考虑企业发展周期和发展规模与融资渠道的匹配问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一)政策支持——规范各种标准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实际属于大型或中大型范畴。欧盟将职工人数在250人以下的企业叫中小企业,而在希腊、印尼、菲律宾等国家更是将职工99人以下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在我国则界定非常宽泛,除了一千多家特大型企业之外,其他的企业都划为中小企业。定义不明确影响到关于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如果不重新划分,即便国家硬性规定各类金融机构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银行等机构也会倾向于现存中小企业划分中有着较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运营更为规范的中型企业。这样虽然各级金融机构能够完成政府规定的扶植中小企业的指标,资金也很少会流入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型或微型企业。
此外,改革银行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鼓励现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部门,同时设立中小商业银行,充当中小企业专门的银行;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监管体系的条件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适当放宽利率,政府根据业绩对金融机构补贴。中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需要利率覆盖部分风险,是中小企业贷款商业可持续的前提,同时较高的利率才能调动金融机构考察新中小企业客户以及对中小企业及时审核的积极性
1.对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给予不同的解决方式
市场无法解决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单纯完善金融市场只能解决条件最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创业板还是中小企业板块都由于规模小、门槛设置高,使得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上市解决融资难,据报道,在我国目前所有中小企业中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仅为3000到5000家。各种银行方面的制度创新只能解决资质良好、有足够资产抵押的企业,或是可以按照某种模式找到相应抵押品的企业。因此,这样单纯依靠市场惠及面过窄,仅能解决第一类和部分第二类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政府为部分弱势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支持。
政府财政对有贷款需求的并在解决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弱势(微型)企业予以资金上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可以考虑建立以政府财政支持的以强化中小企业“造血”功能为宗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自身的努力
中小企业要发展,除了取得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外,自身努力也十分关键,如中小企业应通过自身努力,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要讲究信誉; 要写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突出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取得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等,这些都能为中小民营企业取得贷款,获得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吴文军:民营企业融资理论实务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
[4]陈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众科技,2007.06
[5]黄海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财经界,2007.07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分析,揭示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并提出一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和完善的整体框架,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我国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分析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与生产规模偏小;信用体系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方式多变以及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差等特点,这无疑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有一定的阻碍。
通过对民营企业总体融资状况、现行融资体系对民营企业的局限性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面临许多困境,这显然是与民营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的。尽管我国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上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但这一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深圳市2014年6月公布的《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缺口达5000亿元。2014年,江西省中小企业办公室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2000亿元。
首先,纵向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可以从宏观层面(民营企业本身的性质,使得其在资金市场上的地位一直以来落后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观层面(民营企业大多数以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这类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本量十分大,资金回笼相对较慢)、微观层面(民营企业在公司制度建设、风险措施防范、财务担保等方面与国企有着明显的差距,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困难重重)。
其次,横向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可以从内源融资困境和外源融资困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源融资来看,民营企业除了本身盈利能力较弱导致的内部资金积累较低以外,税费负担不容小觑。从外源融资的角度来看,与民营企业对接的民营性质的银行较少,除了民生银行是主要针对民营企业服务以外,其他如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都是国有性质,发放给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比重十分微小。而民间借贷资本成本高出银行贷款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这给本来就陷入资金困局的民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此外,目前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不够通畅,资本市场提供的容量极为有限。
二、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
(一)主要融资困境之一——金融环境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完善,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和债券市场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容量较小,筹资总额较少,短期内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需要。尽管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比如加快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等,但相比庞大的民营企业数量,通过上市融资这一渠道还是极为有限的,并且创业板重点扶持的是高科技中小企业。此外,由于发行债券融资对公司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已经发行债券和拟发债券的经济主体基本属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会面临担保机制、风险机制、发行规模和发行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先天不足,并且政府对发行债券融资的资金投向有一定的限制,主要投向道路、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因此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其次,银行贷款作为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完善,银行成了民营企业唯一的债务资金提供者。然而,由于不动产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品,而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这一抵押品。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稳定性差,金融机构担心民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贷款风险,因此很难给予民营企业资金上的支持。金融机构方面,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琐,特别是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更是受到层层限制,制约了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金融中介机构严重不足,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金融中介机构在社会资金的融通方面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金融中介机构的缺乏使得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大,企业筹资的难度和成本自然也随之增加。资金运动不畅时,使得需要资金的一方找不到合适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使得资金供给的一方找不到资金的合适用途。
目前我国间接融资的资金供给主体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由于我国经济领域多个维度出现的二元结构——即国家所有和民间所有的企业性质,资金供给方在让渡资金使用权时显然会考虑资金需求方的所有制性质。四大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均为国有控股,基于风险的控制和预期收益的考虑,这些金融机构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十分谨慎,由于所有制问题而导致资金使用的软约束使民营企业通过合理渠道获得国家贷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间接金融体系中却缺少直接针对民营企业的民营银行,或者说非国有控股的商业股份制银行少之又少。金融领域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使广大资金拥有者缺乏渠道向民营企业投资。在我国间接融资体系框架中,缺少与民营经济相匹配的大量民营性质银行。
(二)主要融资困境之二——政府与政策
近十年来,为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方面,尤其是涉及融资的问题方面,政策性的歧视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政策的限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许多方面多处于不利的地位。历经十年,民营企业发展飞速,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8万亿,相比2002年的2万多亿,已经增长13倍之多,而国家政策出台十分缓慢,并且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国的金融及经济政策很多都是以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的,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不多。政府政策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使得国家出台的一些扶植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措施本身的行政色彩较浓,政府包办过多及政府工作力度不到位。而某些政策可能因为出台时未经过详细的验证和分析,缺乏可操作性,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但是地方政府也很难依据此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 主要融资困境之三——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1.经营特征。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导致其融资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资产及经营规模相对偏小,经营方式及方向经常变化,导致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具有资金需求频率高、一次需求量小、缺乏资金规划等特征,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偏高。第二,外部筹集来的资金大多用于应付日常经营周转所需,长期资金保障不足。第三、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经营风险较高,加上许多民营企业没有长远规划,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从而加剧了财务风险,这也是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放贷的一个重要原因。
2.信用体系。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信誉状况较差。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存在着种种限制条件,如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产权划分不明晰、经营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不规范和资金管理的缺失等,造成民营企业信誉较差。这样企业再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融资时就会受到诸多限制。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及管理决策能力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或不强,因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而通过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就会受到限制。
3.融资结构。不同经营年限及不同资产规模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时的融资顺序及偏好方面有所不同。一些经营年限长、资产规模大、资本雄厚、信用体系健全、品牌效应及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企业,通常选择外部融资;而经营年限短,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信用体系不健全及市场认可度不高的企业,通常依赖于内部融资。
基于上述原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和合理的融资结构,融资随意性和临时性较为突出,更不可能考虑企业发展周期和发展规模与融资渠道的匹配问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一)政策支持——规范各种标准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实际属于大型或中大型范畴。欧盟将职工人数在250人以下的企业叫中小企业,而在希腊、印尼、菲律宾等国家更是将职工99人以下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在我国则界定非常宽泛,除了一千多家特大型企业之外,其他的企业都划为中小企业。定义不明确影响到关于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如果不重新划分,即便国家硬性规定各类金融机构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银行等机构也会倾向于现存中小企业划分中有着较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运营更为规范的中型企业。这样虽然各级金融机构能够完成政府规定的扶植中小企业的指标,资金也很少会流入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型或微型企业。
此外,改革银行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鼓励现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部门,同时设立中小商业银行,充当中小企业专门的银行;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监管体系的条件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适当放宽利率,政府根据业绩对金融机构补贴。中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需要利率覆盖部分风险,是中小企业贷款商业可持续的前提,同时较高的利率才能调动金融机构考察新中小企业客户以及对中小企业及时审核的积极性
1.对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给予不同的解决方式
市场无法解决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单纯完善金融市场只能解决条件最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创业板还是中小企业板块都由于规模小、门槛设置高,使得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上市解决融资难,据报道,在我国目前所有中小企业中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仅为3000到5000家。各种银行方面的制度创新只能解决资质良好、有足够资产抵押的企业,或是可以按照某种模式找到相应抵押品的企业。因此,这样单纯依靠市场惠及面过窄,仅能解决第一类和部分第二类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政府为部分弱势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支持。
政府财政对有贷款需求的并在解决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弱势(微型)企业予以资金上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可以考虑建立以政府财政支持的以强化中小企业“造血”功能为宗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自身的努力
中小企业要发展,除了取得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外,自身努力也十分关键,如中小企业应通过自身努力,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要讲究信誉; 要写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突出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取得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等,这些都能为中小民营企业取得贷款,获得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吴文军:民营企业融资理论实务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
[4]陈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众科技,2007.06
[5]黄海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财经界,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