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的疗效评价

来源 :应用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视疲劳及眼调节功能的变化,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240只眼)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分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只眼),每组又分为:A组低度近视组(0~-3.0 D),B组中度近视组(-3.25~-6.0 D),C组高度近视组(≥-6.25 D).术后第7、14和28 d观察:1)主观性指标:视疲劳主观症状问卷评分.2)客观性指标:双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正/负相对调节.结果:1)两组术后第7d视疲劳症状评分上升,视疲劳症状明显加重,第14d评分有所下降,症状逐渐改善,第7、14 d治疗组症状均较对照组轻,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8 d视疲劳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症状明显改善,两组低度近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度近视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术后第7d双眼调节幅度明显降低,第14 d有所提高,第28 d明显提高,并高于术前,术后第7、14、28 d,两组低度和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负相对调节术后第7、14和28 d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两组正相对调节术后第7d明显下降,两组低、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4 d正相对调节有所提高,第28 d明显提高,并高于术前,两组第14、28 d正相对调节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两组术后第7d调节滞后量减小,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4d调节滞后量有所增加,低度和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第28 d调节滞后量增加,并略高于术前,且两组低、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够治疗LASIK术后不同程度近视的早期视疲劳,中度近视的视疲劳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光斑图像在飞秒激光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意义,采集等离子体光斑图像并对图像的深度进行提取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序列的焦点深度提取(Depth Extraction from Focus Sequence)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图像的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的问题,得到更加精确的深度信息。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高通滤波结合的方法对输入的序列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各向异性热扩散算法来增强
为解决飞行器舵翼部件异种材料间的连接成型问题,采用光纤激光对3 mm厚的GH4169与20Cr13平板在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下进行激光焊接试验,并对焊缝进行X射线检测、显微组织观察
采用波长355 nm的纳秒激光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微纳加工,研究了微米级沟槽的尺寸控制、紫外激光加工热影响及改善加工质量的方法.结果 表明,选择合理的搭接间距、通过控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