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视疲劳及眼调节功能的变化,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240只眼)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分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只眼),每组又分为:A组低度近视组(0~-3.0 D),B组中度近视组(-3.25~-6.0 D),C组高度近视组(≥-6.25 D).术后第7、14和28 d观察:1)主观性指标:视疲劳主观症状问卷评分.2)客观性指标:双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正/负相对调节.结果:1)两组术后第7d视疲劳症状评分上升,视疲劳症状明显加重,第14d评分有所下降,症状逐渐改善,第7、14 d治疗组症状均较对照组轻,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8 d视疲劳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症状明显改善,两组低度近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度近视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术后第7d双眼调节幅度明显降低,第14 d有所提高,第28 d明显提高,并高于术前,术后第7、14、28 d,两组低度和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负相对调节术后第7、14和28 d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两组正相对调节术后第7d明显下降,两组低、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4 d正相对调节有所提高,第28 d明显提高,并高于术前,两组第14、28 d正相对调节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两组术后第7d调节滞后量减小,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4d调节滞后量有所增加,低度和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第28 d调节滞后量增加,并略高于术前,且两组低、中度近视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度近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够治疗LASIK术后不同程度近视的早期视疲劳,中度近视的视疲劳效果最佳.